兽医免疫学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授课班级,2005级任课教师:文 明 (博士 )
2007年 9月~ 2008年 1月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抗原第三章 免疫系统第四章 抗体第五章 非特异性免疫第六章 特异性免疫第七章 变态反应第八章 免疫学实验技术第九章 免疫学防治技术第五章 非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卫机能,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它受遗传控制,在个体一出生就具有。又称天然免疫(先天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二、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因素生理屏障作用非特异性细胞的吞噬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正常体液分子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炎症反应机体组织的不感受性
(一 )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黏膜的体表屏障 —— 第一道防线
( 1)机械阻挡作用:
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
( 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
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等都有杀菌作用。
( 3)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且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抑制脑膜炎双球菌;肠道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和酸性物质,能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自然抗体,对一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
体表屏障 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但少数病原微生物如羊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
可突破此屏障,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
2,淋巴结的内部屏障 —— 第二道防线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机体后,它们将随着组织液及淋巴液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可将其捕获固定,继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阻止它们向组织深部扩散蔓延 。
3,血脑血胎的深部屏障 —— 第三道防线
( 1) 血脑屏障,由脑内的毛细血管壁及包于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有阻止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等侵入脑组织的作用 。
( 2) 血胎屏障,是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 。 正常情况下,它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但可阻止某些药物,病原微生物,毒素等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保证了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 。
血脑屏障
(二 )非特异性细胞的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的种类
( 1) 大吞噬细胞,包括游走及固定类型的巨噬细胞和血液及淋巴管中的单核细胞,即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
( 2) 小吞噬细胞,即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
2,吞噬过程当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进入体内时,吞噬细胞受趋化因子作用,向抗原处聚集,并通过吞噬或吞饮方式将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摄入细胞内 (对细菌等较大异物,直接伸出伪足将其吞入细胞内,形成 吞噬体 。
对病毒等较小异物,则胞膜内陷,闭合形成 吞饮小体 )。 吞噬体或吞饮小体向胞浆内的溶酶体靠近,形成 吞噬溶酶体 。 溶酶体内的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等能直接杀死细菌,而水解蛋白酶等将其进一步消化分解,最后将不能消化的残渣排出细胞外 。
3,吞噬结果
( 1) 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
可被完全彻底的消化或杀灭 。
( 2) 不完全吞噬,一些病毒和兼性细胞内寄生菌 ( 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虽可被吞噬,
但却不能被杀灭,称为 不完全吞噬 。 这种吞噬对微生物起了一定的保护和扩散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及体液杀菌因素的杀菌作用 。
( 三 ) 正常体液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在健康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多种物质,如 补体,溶菌酶,
干扰素 等 。 这些物质可直接或间接杀灭或裂解病原体,其作用无选择性 。 当它们与特异性抗体,
吞噬细胞等其他防护因子配合时,能发挥较大的免疫防护作用 。
1,补体系统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 。 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 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
(1)组成和性质,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 10%,约有 30种蛋白质组成 。 性质不稳定,对温度敏感,
56℃ 30min丧失活性 。 含量相对稳定 。
( 2)补体系统的作用,参与非特异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但在 I,II型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病中,也可损伤组织 。
2、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分泌液、组织液及白细胞中,尤其是在乳汁、唾液及吞噬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含量较多。
是一种低分子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能水解 G+细胞壁中黏肽的糖苷键,破坏细胞壁,水分进入,
最后细菌崩解。 G-细胞壁黏肽外面还有一层脂多糖和脂蛋白,因而不受溶菌酶影响。目前已从新鲜鸡蛋清中提取,在医药上作为抗菌剂。
溶菌酶作用
3,干扰素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
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1) 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作用无特异性,是广谱抗病毒物质,但其保护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
(2) 抑制癌细胞分裂。
(3) 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 四 ) 炎症反应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皮下或黏膜下层时,局部经常出现炎症反应 。 炎症过程能减缓和阻止病原微生物向机体其他部位的扩散 。 因为各种类型的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使体液防御因素大量聚积,其他组织细胞死亡崩解后,释放出各种白细胞素,吞噬素,溶菌酶等,所有这些物质,
对机体抵御传染都是有益的 。
( 五 ) 机体组织的不感受性指某些机体组织生来就对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缺乏感受性,这种不感受性并非因为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丧失了致病力,也不是由于抗体和吞噬细胞的作用造成的,而是动物组织对该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没有反应的缘故 。 如给龟皮下注射破伤风毒素后,不发生任何症状,但经过几个月后,
取其血液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可使小白鼠发生破伤风而死亡 。
三、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1、遗传因素:动物种属差异
2、年龄因素:小鹅瘟,IBD、仔猪黄白痢等
3、环境及应激因素:气候、温度、湿度和创伤等,
1.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3.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