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第一讲 导论一、自我介绍:主讲人:蒋硕亮,政治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87543047(办),13986216486,
e-mail:jshliang@sohu.com
二、主要参考教材及参考文献
1、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李孔怀著:,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柳诒徵编著:,中国文化史,(上、下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第一层次:习得知识
第二层次: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层次:学史使人聪明,提高能力。
四、我国的原始氏族社会
一、华夏族的形成
我们经常说的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对吗?
华夏族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炎黄、东夷和苗蛮三个部落集团,经过夏商周三代长期融合而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
炎黄集团是黄河流域的古老部落。“昔少典氏娶于有硚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
(姓)”,国语 ·晋语四,
东夷集团指居住于东方沿海地区的部落群体。
少昊氏、太昊氏后羿是东方夷组两个关系密切的著名部落,古人称“鸟夷”。太昊即伏羲,龙身人首,始作八卦。与炎黄集团分分合合。
苗蛮集团是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广大地区的部落群体。
九黎,其首领蚩尤有兄弟 81人。
三苗为九黎之后,女娲和盘古时期著名首领。
五、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制
古书上说的“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古代传说中的燧人氏、伏羲氏(夫妇之制)、神农氏(结绳)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情况。
父系氏族公社相当于我国古书上说的“五帝”时期,
即所谓黄帝(其史仓颉造字)、颛顼、帝喾、尧、
舜时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残者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所谓大同。”
原始民主制的大致内容
1、民众大会。全体成员讨论本族重大事务的做法,
至商周仍保留了遗风。如商王盘庚迁殷前,“命众悉于庭”。,周礼 ·小司寇,载:“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2、长老议事会。在氏族组织中,一些经验丰富的长老,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尚书 ·尧典,中说的“咨四岳”,周代的师、保制,
乃至秦汉乡里组织中的三老制都是属于长老议政的性质。
3、舆论监督。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众人议事。二是氏族首领能广泛听取意见。相传“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
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对于“旌”,应劭解释为“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古今注,云:“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从此可知现天安门前的华表,尧舜时的“诽谤之木”,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的方式之一。
4、禅让制。这是氏族社会内部推选部落领袖的一种制度。
,史记 ·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以天下,
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乃欲荐禹於天。
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第一讲 奴隶制国家建立与政权组织
第一节 夏王朝政权组织
一、“禅让”制的破坏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家族等名起于猎;财产之制起于渔。由渔猎进而农田。人有定居,益爱护其私产。禹死后,启、益相争,伯益被杀,启夺得王位,成为夏朝国君,王位开始由父子世代相传。
,礼记 ·礼运,篇讲到启以后是“小康”社会,即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夏朝的灭亡
启之子太康因好田猎而荒于民政,被后羿赶走,史称“太康失国”。其弟中康继之,传子相,又为羿之部下寒浞攻杀。相妻逃奔母家有仍氏,生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得到有虞氏帮助才复国,史称“少康中兴”。此后,孔甲淫乱,夏桀多施暴政,终于为商汤所灭。据古代记载,夏朝历十四世十七王,
享年四百余年,此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前之事。
二、夏王朝政权组织与行政管理体制
据古书记载,禹都阳城(今河南登村东南),后迁阳翟(河南禹县),启又迁都安邑(山西安邑县西)等处。据说夏王朝已按地区划分居民,设有“九州”,即“茫茫禹迹,划为九州。”铸有九鼎作为其统治的象征。其国家组织大体是:
(一)夏王
在夏代国家统治机器中,最高统治者称夏王,有时也称
“后”,启也 称“夏后启”。夏王的主要职责除军事行动的征伐外,另一项任务是主持祭祀进行庄稼的收获。实行“大人世及以为礼”的王位世袭制,从继承制度看,说明夏王朝已是“家天下”了。
,王” 字形;王又称天子。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王位继承基本上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殷有九世之乱。
(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礼记 ·明堂位,载“夏后氏官百”,反映了官吏集团的出现。夏有“三宅制度”,即事宅、牧宅和准宅,掌管中央、地方和宗教事务。军队有六卿,司法官吏称“司寇”或“理官”。另有生产管理的各种官吏,如管畜牧业的牧正,管理车子制造的叫车正,管理王室膳食的叫庖正。此外,还有掌管奴隶耕作及作物收获的穑夫。
(三)军事管理制度
,尚书 ·甘誓,记载,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夏王拥有最高的军权,六卿各领一军。有青铜锻造的兵器和战车。
(四)法律和监狱管理制度
舜有“皋陶之邢”。,左传,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发展为“夏刑三千条”。其中大辟
(死刑)二百条,膑辟(断足或砍去膝盖骨)三百条,宫辟五百条,劓辟和墨辟各一千条,这就是所谓的“五刑”。
,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所胃圜土,有人解释是“筑其表墙,其形圜也。”,
现代监狱。,史记 ·夏本纪,还记载了中康时掌天地四时的官吏和羲因沉湎于嗜酒而受到惩治的事。
第二节 商王朝国家政权组织
一、商朝的建立
始祖契,传说是其母简狄吞了玄鸟卵而生。,诗经,
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在舜当政时,契因助大禹治水有功任司徒一职,受封于商。
汤兴兵伐夏,公元前 16世纪建立商朝。汤后再传十代,至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河南安阳,
此地曾叫殷,故商朝亦称殷商。“邦畿千里”,至末期,纣王暴虐残害百姓,商朝被周族武王推翻。
从盘庚迁殷至纣王灭国,历时二百三十七年。公元前 1057年,牧野一战,是商亡国的标志。
二、国家政权组织与行政管理体制
(一)商王
商朝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专制制度。在甲骨文和古籍中,商王自称“余一人”或“予一人”,意谓我主宰一切,我说了算。商王的命令就是法律,对不服从他命令的人有生杀予夺大权。
商王在他的政治活动中,有两个特征值得注意。第一,商王是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联盟首领演变过来,贵族民主制的政体还在商代政治生活中起着作用。
第二,商王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占卜来决定,是神圣的,因此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是商王统治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商王的王位继承制 同宗法制密切结合,盘庚迁殷前多为兄终弟及,迁殷后多为父子相继,并重视正、庶的区分。这说明商代后期以嫡长子继承为原则的宗法制度在逐步形成。
(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商代的国家组织,实行“亲贵合一”的贵族政治。,墨子 ·尚贤,云:
“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
商代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和成员,主要由以下同几个层次组成。
1、王室辅政大臣 商王以下最高的辅政官吏称冢宰。古籍上也叫“大宰”
或“太宰”,“尹”是商代的师保官,如伊尹之辅佐商汤,其地位在百官中很高,权力也大。
2、宗教政务官 见之于甲骨文的宗教官有乍册、巫、史、尹、卜等。大凡国家大事,如作战、祭祀、收获、生死等都要祈求天意来决定,因此 他们也成为重要政务官。
3、生产事务官 他们主要是监督和管理农业奴隶和手工业奴隶进行生产。
甲骨文中的“工”、“多工”,,尚书,中所说的“工”、“宗工”,“百宗工”等都是管理手工业劳动的官吏。
4、掌管征伐的军事长官 卜辞中有“王作三师右、中、左”。师,武官之长,也称师长。此外,据甲骨文和古文献记载有“亚”、“射”、
“多马”、“多亚”、“多射”、“卫”、“呼卫”等武官。马、亚,
是统率马,步兵进行征伐的武官。射,多射则是弓箭手或商王亲卫军的 首领,卫、呼是商王左右的侍从武官。
(三)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商代政权管理体制分内服和外服。
内服是指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是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
外服是指臣属商朝的一些封国及部落,构成了商代的地方行政体制。
,尚书 ·酒诰,说商“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
侯甸男卫,都是由商王派到外地从事武装守卫和农田畜牧等经济垦殖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职务可以世袭。
邦伯,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由王室册封,是一地
(国)之王,虽必须受王室节制,但由于他们离王室较远,有时也与商王发生矛盾冲突,甚至诉诸战争。
(四)军事管理制度
平民(有一定身份的自由人)是贵族军队的基本来源。据记录,武丁三十年与邛方作战,
七、八、九三月共征调二万三千人作战。商代的兵种已有分类,即有步马、马队、弓箭兵和车兵。到后期,以车兵作战为主要形式。
师是最大的建制单位,师长是最高军事长官。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
第三节 西周的国家政权组织
一、西周的建立
周族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部族,定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公元前 11世纪,周武王联合八百个反商部落,一举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武王死后,成王、康王继位,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出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厉王贪财好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被赶走,由昭公、周公实行“共和行政”十四年。幽王宠爱褒姒,
昏庸无能,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全面激化,最后被杀于骊山脚下,结束了西周的历史。从武王灭商到幽王被杀,共十一代,十二王,历时二百八十七年。
二、国家政权组织与行政管理体制
(一)周天子
周王,这时也称周天子,周王的权力与夏王、商王相比,更突出的表现在集政权、神权、族权于一身,
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即是。他是全国范围内的“共主”,大凡政治、军事、立法、司法等各种大权都操纵在他的手里。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宗法制是西周贵族利用父系家长制血缘组织(宗法)
来巩固自己政权的一种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或者分封为诸侯,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又为大宗,是国内同族贵族的大族长和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封国的权力。卿大夫又分出“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组织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主”或“宗子”,以贵族的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
当时的等级大致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工商六等。士以上为贵族奴隶主阶级;士为自由平民;庶人、
工、商为生产奴隶。
宗法分封制下实行的采邑制也是构成地方制度的重要支柱。周初立诸侯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除此之外,还有功臣、古帝王之后等。他们分封到各到后,对天子保持着臣属关系,承担着各种义务。
(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周初政府各部门之间有已较详细的分工,分别管理社会经济、
政治、军事、司法、文化、诸侯国及边疆事务。周朝中央政府设师保辅政之官,师保指太傅、太保、太师,亦称三公。
他们的职责是:“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中期后,行政管理机构卿士寮、太史寮地位重要,
他们分掌农业生产、公共工程、刑罚及祭祀、礼仪、天文历法等部门。卿事察属下有司徒,专管土地和农业;司马管军赋;司空管手工业及公共工程;司土掌版籍及爵禄;司寇管刑罚等等。他们协助处理各类政务,是周天子的办公厅和行政部门。太史寮下设太宰、太宗、太土、太卜、太史和太祝,
史称“六太”,分别执掌起草文书、策命,保管国家典籍,
以及天文、历法、祭祀、礼仪和占卜等事务,是周天子的秘书处和文化部门。
西周的宫廷事务机关也得到发展。其中有负责宫廷警卫的“虎臣”,掌管国君饮食和出纳王命的“膳夫”,管理国家衣服的“缀衣”
等,成为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还通过周礼使官、职、权、责划分清楚,
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为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基础。
(三)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周朝实行宗法分封下的采邑制,诸侯国统称为
“外服”,诸侯国必须对周王朝承担纳贡、股役、
朝聘、述职、祭祀和吊丧庆贺等义务;封国与宗周之间的关系,即是宗法血缘关系,又是政治从属关系。
周朝在地方划分了“国”、“野”的行政区域。
京师及近郊的地区称“国”,由王室人员、贵族及平民居住,他们也称“国人”;大部分奴隶居住在
“野”,所谓君子居国,小人居野,因此周朝的地方制度也称“国野制度”。
国下设乡,有乡师,掌管政教禁令;乡外有遂,
遂有大夫。其基层组织是邑,邑设里胥和邻长。
(四)军事管理制度
西周的常备军共有十四个师,统归周王指挥。按
,周礼 ·夏宫 ·司马,载,西周军队以“师旅卒两什伍”为编制单位,即二十五人为两,一百人为卒,
五百人为旅,二千五百人为师,十四师应为三万五千人,加上禁卫军“虎贲三千人”,总兵力约为三万八千人。周王以下主管军队事务的最高长官为司马,其下有师、师氏,再次有虎臣、走马等,可见西周的军事行政较前有了明显发展,出现了指挥、
军务、后勤的分工,说明军事制度有较大进步。
(五)法律与监狱管理制度
周代刑法有墨、劓、剕(砍足)、宫、大辟五刑、后增加流放、赎刑、鞭刑和朴刑、为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周朝每年秋天要“命有司,修法制,善囹圄,具桎梏。”
如果说夏商的刑法特点是天罚和神判的话,
那末周的刑法与“礼”有密切关系。,荀子,
说:“礼与刑,治之经”。就是说礼与刑都是治国之本,相辅相成。
本讲总结
夏商周三代都实行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专政,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夏道尚忠孝。忠,管理忠于君主,忠而不犯;君主及官吏忠于民;尽心竭力求利与人。,庄子 ·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掘江河,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行劳天下如此。”墨家称道。
夏道复尚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甘誓,,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知战陈之勇,正为孝子所嘉。
殷商尚武
殷之尚猎,盖缘尚武之风。自汤以来,极重武力。,史记 ·殷本纪,,武乙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曰射天“
殷商还尚鬼信巫,精治祭器,而钟鼎尊彝之制大兴。
至纣时,酗酒乱德、民俗大坏。
西周崇文敬礼
周人立身处世,处处敬慎;周文王是也。
哲学家主持国政。“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周之治以文为主,其文教以礼乐为最重。冠、
婚、丧、祭、射、乡、朝、聘。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女子教育之盛,周室代商之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