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粮食税》简介列宁《论粮食税》是一篇从理论上说明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著作,阐述了与粮食税的执行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该文第一部分,关于俄国现时经济,摘引了1918
年5月写的《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的很长一段文字,说明1918年春和1921年春的经济政策原则之间的直接继承关系。
第二部分,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首先指出,
1918年的论断在估计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期限方面有许多错误,实际期限比当时估计的要长,
不过,俄国仍然有着1918年那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只是农村情况在那以后有了更大的变化。此外,国民经济遭到国内战争更加严重的破坏,生产力下降,这就使期限更长了。
列宁接着写道:,结果,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491页)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治的领导。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应当首先去解决刻不容缓的任务;
要恢复国民经济,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立刻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只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谓从农民开始,就是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始,就是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进行自由贸易。
列宁在本文中第一次使用,战时共产主义,这一术语来概括国内战争时期被迫采取的一整套措施。他充分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功劳,同时指出:,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 战时共产主义 ’ 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同上第 492页) 。
针对当时仍然存在的在战时共产主义问题上的某种思想僵化的表现,列宁说明为什么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实行这个政策对党来说就是愚蠢和自杀。他主张用一切办法来发展工农业间的流转,即使是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办法,甚至没有把这种资本主义直接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也比只是关怀共产主义纯洁性而在实践上却不能推动流转的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益处大得多。
列宁认为,有可能通过私人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他根据经济建设的经验作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要利用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直接过渡。在这个意义上,他把粮食税看作最终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在城乡获得胜利的一种过渡措施。,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靠什么条件来做成这件事,
怎样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495页)
列宁详细评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
第一,租让制,这是最简单的即同外国资本家订立书面合同的形式,它的基础是大工业;租让制政策获得成功,就会使苏维埃国家获得为数不多却具有现代先进资本主义水平的模范的大企业。
第二,合作制,指作为一种商业形式的小商品生产者合作社,它的基础是小生产;合作制政策获得成功,就会使苏维埃国家把小经济发展起来,并使小经济比较容易在相当期间内、
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
第三,代购代销制,指国家把作为商人的本国资本家吸引过来,付给他们一定的佣金,由他们来销售国家的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
第四,租赁制,指国家把国有企业或油田、林区、土地等租给本国企业资本家,这种租赁合同与租让合同极为相似。列宁强调指出,后两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根本没有人注意过。
列宁认为人们常常发出的,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的议论是错误的,因为它忘记了现存的各种社会结构的总和,而只从中抽出了两种结构来看。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比较是祸害,但同宗法式经济、同小生产比较则是幸福;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列宁在《结束语》中总结说:,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过渡,;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的方法是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的发展对工农国家有利,而限度的大小将由实践和经验来确定;实行国家监督就能把在一定限度内是不可避免的并为苏维埃国家所必需的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列宁希望共产党员研究地方性的经济问题,考虑下层的经济工作的实际经验,因为法令是由下层执行和检验的,法令中的错误也需要由下层来纠正。列宁在《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明确指出:“当前的基本政治任务是使党和苏维埃的全体工作人员充分领会和确切执行新经济政策”,“这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列宁全集》第 41卷第327页) 。决议草案重申,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决议草案同时提出,必须同无政府状态的即逃避国家的任何监督的商品交换作斗争,把商品交换主要集中在合作社手里,但这决不排斥正当的自由贸易。因此,决议草案认为,要研究市场。
列宁在全俄第三次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阐述了党的第十次代表会议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由于俄国经济极为困难,而大工业又不能很快恢复,因而要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把小农经济从岌岌可危的状况提高到勉强过得去的状况,为此必须振兴小工业和地方工业,尽快地巩固小经济,允许它开展地方贸易,
从而扩大使用资本的范围,这也就必须使整个苏维埃政权和它的基本原则以及它的全部经济政策转上另一条轨道 。 列宁说,如果不能通过相当规模的自由贸易筹集大批粮食,建立大量的国家储备,就不能恢复大工业和货币流通 。 列宁要求苏维埃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由贸易,不被自由市场击败 。
苏维埃俄国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后,进入了和平建设新时期 。
它的地位已经稳固,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 资产阶级国家主张同苏维埃政府建立正常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势力渐渐占了上风 。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同俄国通商 。 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进入低潮,但无产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 。 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 。 世界舞台上力量对比的新变化造成了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某种均势,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 。 1
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情况好转,农民扩大了播种面积,工人陆续回到工厂,工业已有复苏的迹象 。 但是新经济政策初期实行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有计划的商品交换没有成功,这种商品交换变成了自由买卖和现金交易 。 新的情况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列宁探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和制定国际共运处于低潮时期的战略和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