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阅读书目: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 1857
一 1858 年经济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方法的特点是,始终沿着两条平行的途径同时并进:批判资本主义,其中包括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理论;制定自己的经济理论。
这两个过程同时并进,又组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研究过程。这一方法特点在他著作的双重标题上也反映了出来: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
40年。可分四个阶段:
1,1843至 1849年,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
并和恩格斯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写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笔记》、
《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等;
2,1850至 1859年,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期。写作了《伦敦笔记》、,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并在这部手稿中的《导言》部分设计了,五篇结构计划,,1959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在该书,序言,中公布了他的经济学著作的,六册计划,;
3,1860至 1867年,写作和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并提出《资本论》四卷结构计划。写了,1861— 1863年经济学手稿》,包含着有关全部四卷《资本论》的第一个系统制定的方案。决定以《资本论》为标题出版政治经济学著作。 1867年 9月公开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4,1868至 1883年,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完善时期。
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1885,1894年);
第四卷由考茨基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 1905— 1910年)。后来由原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作为第四卷于 1954— 1961年出版。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剩余价值怎样生产出来和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的。
《资本论》第一卷共有七篇二十五章,本课程节选了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第二篇的第四章、
第三篇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七篇的第二十四章。
学习第一卷,应抓住三个问题: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价值理论是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中心,资本积累理论是结果。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内容提要
《导言》写于 1857— 1858年期间,没有写完就中断了,原因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 2段。
这篇导言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这是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
1、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1,2节)
2、论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抽象到具体,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经济运动的方法,也即运用经济范畴、概念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3节)
3、对社会运动整体的系统关系,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作了阐述( 4节)
三、《资本论》第一卷
(节选)内容提要和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内容提要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 7篇序和跋、七篇二十五章正文。
第一卷中心问题是剩余价值,论述剩余价值的实质、产生的条件、生产方法及其转化为资本的原理。剩余价值的论述从第二篇开始,到第七篇结束。本课程选读马克思的两篇序和跋,正文的第二篇第四章,第三篇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七篇第二十四章节选的内容。
1867年第一版序言主要论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指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重点论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最后表明了马克思在理论上实事求是的学风。
1872年第二版跋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在德国工人阶级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德国缺乏生存的基础,是英国和法国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在法国和英国暴露出来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在德国成熟起来。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处的境况已经不再容许他们在资产阶级的视野之内进行公正无私的研究了”。因为资产阶级在法国和英国夺得了政权。,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
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公正无私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德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排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德国取得任何独创的成就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排除对它进行批判的可能性。
而这种批判代表的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这篇跋还对《资本论》所使用的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作了论述。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中心是说明 资本产生的条件 原理。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的总公式
G—— W—— G’ 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说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也适合说明生息资本的运动,因而它是资本的总公式。
2、总公式的矛盾在总公式 G—— W—— G’ 中,增殖的货币( G’ ) 大于开始投入的货币( G),这个矛盾就是交换的结果产生了剩余价值,
这与等价交换的规律是相矛盾的。
3、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要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买卖是在流通领域进行的,这个领域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描写为自由平等的乐园,但实际上在这种“自由”、“平等”的背后是不平等的。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价值和预付资本价值相等,这就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中,新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量和预付的价值量是一样的;而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者不仅生产了与劳动力的价值相等的价值量,而且还生产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于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现在表现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资本本身的价值增殖过程中执行着不同的职能。购买了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发生价值的转移,不会变动它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而购买了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等价,还会生产出剩余价值,因而称之为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揭示劳动力被剥削的准确程度。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 因此,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就称为剩余价值率。其公式为:
剩余价值率( m′) = ————————— 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来表示:
剩余价值率( m′) =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前者是通过物的关系来表现的剩余价值率形式,后者是通过活劳动形式来表现的剩余价值率。值得指出的是,剩余价值率只是表示剥削程度,而不表现剥削的绝对量。
第二十章 所谓原始积累阐述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和趋势的原理。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积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1、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积累理论
3、资本流通理论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四、原著解读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119页)
在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产生了资产阶级社会关于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互相有利)的虚伪外观。马克思极其深刻地揭露了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的本质。资本家有购买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却没有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和资本家是不平等的,在生产过程中,他们之间是统治和服从、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所有权,劳动者只是对自己的劳动力有所有权,资本家则对大量货币和各种生产资料有所有权,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货币,也是工人先前的劳动创造出来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去的。
边沁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1748— 1832),提倡功利主义,
把利己主义作为人类道德行为的准则,认为有益于个人也就有益于社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表面上,资本家和劳动者互惠互利,事实上,资本家源源不断地获得利润,而劳动者是不断地作为被资本家榨取的对象才活下来的。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128页)
这里,一定点是指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家只关心两点:一是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即生产用来交换的物品,二是使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超出为生产该商品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总和。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价值形成过程。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价值增殖过程,即工人创造价值的过程必须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以外。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 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138— 139页)
资本主义否定旧私有制是第一个否定,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又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第二个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里,个人所有制,绝不是恢复到从前的小生产者的私有制。,个人所有制,指的是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解释:
,靠剥夺剥夺者而建立起来的状态,被称为以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为基础的 个人所有制的恢复。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
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包括产品即消费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 170页)
1、在认识《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中学习《资本论》
2、在理解《资本论》的理论体系中学习《资本论》
五、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营企 萨伊( 1767— 1832)法国早期的庸俗经济学家,他吸收亚当 ·斯密经济理论的庸俗成分,发展成一套庸俗经济学说,如,生产三要素说,,,生产费说,,,补偿说,,
,销路说,等。并用浅薄而系统的方式,把他的学说传播于欧洲大陆,以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穆勒( 1806— 1873)英国庸俗经济学家,
他将李嘉图学说庸俗化,妄言资本是积累劳动,利润是积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要义》。
西斯蒙第( 1773— 1842)瑞士日内瓦人,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经济学家,1803年发表《商业财富论》,宣扬亚当 ·斯密的经济思想;后转为经济浪漫主义者,1819
年发表其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强调消费优先于生产,提出,消费不足的危机说,。他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了解小商品生产必然滋生资本主义;相反热烈拥护小生产经济,要资产阶级国家保护小生产者,
妄图倒转历史车轮。
1,马克思是怎样探讨和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
2,马克思是怎样展开商品货币理论的论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理解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3,马克思是怎样设计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写作计划的?
4,简述马克思主义剥削观与我国现阶段合法剥削的关系。
5,怎样认识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