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篇章阅读书目: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谈谈辩证法问题》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是一部从哲学上反对修正主义的论战性著作。为俄国修正主义所奉行的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是流行于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它继承贝克莱和休谟的衣钵,但又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无党性”的面目出现,标榜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1905年革命失败后,沙皇政府实行了白色恐怖。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组织上处于瓦解状态。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了叛徒、特务。彼得堡 1907年有八千党员,到 1909年只有三、四百人。反动势力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在思想上也大举进攻,
代表自由资产阶级的民主党人在 1909年抛出了一本“路标”
文集,公开反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宣布同 1905年革命脱离关系,要人们顺从沙皇政府,无耻地宣扬叛徒哲学。在这种双重进攻面前,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发生动摇和混乱。一些人产生了要不要保持社会民主工党,要不要转入地下和怎样转法的问题。这就在社会民主党内展开了一场反对孟什维克取消主义(取消秘密的社会民主工党,组织合法主义的工人党)和反对布尔什维克内部召回主义(召回沙皇议会中的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反对党利用一切合法的组织进行工作)的斗争。波格丹洛夫、巴扎罗夫、卢那察尔斯基是 1905年归附布尔什维克的,别尔曼是 1906年归附的。尤什凯维奇、瓦连廷诺夫是孟什维克。这些人联合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攻,不到半年出了四本书,用马克思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同这些修正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革命经验和自然科学成果,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部著作的出版和传播,粉碎了修正主义的进攻,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关于书名:
经验批判主义,是马赫主义的同义语,也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它有两个创始人:一是马赫( 1838— 1916),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二是阿芬那留斯( 1843— 1896),
是一个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批判主义是康德给自己的唯心主义起的名称,马赫和阿芬那留斯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地了解经验,即主观自生的经验,凭头脑臆想出来的经验。
他们所说的批判就是批判唯物主义对经验的理解。经验批判主义者反对唯物主义,但又不承认自己是唯心主义,反而吹嘘经验哲学是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是超党派性的最新哲学。当时俄国的修正主义者就把这种哲学当作自己的理论基础。列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针锋相对,
故取此书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348页
4。有没有客观真理?
1,2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论有两个问题,
一是指人的认识有没有客观内容,二是指人的认识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波格丹洛夫把这两个问题混起来,是对恩格斯的歪曲。
3段,波格丹洛夫是否定绝对真理的。因为恩格斯承认绝对真理,所以他就攻击恩格斯有折中主义。
4,5段,抓住波格丹洛夫,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两句话,说明波格丹洛夫是否定客观真理的。
6段,波格丹洛夫否定客观真理,就要滚到不可知论的主观主义方面去。
7段,揭露马赫主义的伪装和他对唯物主义的诬蔑。马赫主义者相信感觉是唯一的泉源,只有他们的纯粹感觉论,
才能看到世界是五颜六色、十分热闹的。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死的,因为唯物主义对客观世界就一条定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
8段,感觉的泉源即物质问题。列宁对物质下了个定义。
9段,接受或抛弃物质概念,归根到底是走唯物主义路线,还是走唯心主义路线的大问题。
10段,费尔巴哈说“感觉是客观救世主的福音、通告”,天主教、耶稣教有创世说,教义里面讲上帝通过福音书给人间传达上帝的意旨。费尔巴哈当时为了群众容易懂得这个东西,把感觉传达客观世界消息,比喻为福音传达上帝意旨。
11段,感觉论就是知识是通过感觉、经验出来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物质、物体、客观世界是刺激我们感官的唯一的物质的东西。
12,13段,18世纪唯物主义者认为感觉论就是依靠感觉认识真理,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只要客观地去表述这个原理,
就能得出一个唯物主义的论点,,只有感性的东西是存在着,
除了物质的存在,没有别的存在。,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亚。波格丹洛夫所发现的恩格斯的折中主义
1段,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最终真理、绝对真理、最高真理、
永恒真理等谬论,强调了真理的相对性,波格丹洛夫歪曲恩格斯也是主张相对主义的。恩格斯既承认相对真理,又承认绝对真理,波就说他搞折中主义。列宁说:,凡是奢望在历史科学中发现永恒真理的人会局限于哪些东西,会满足于哪些 ‘ 陈词滥调 ’” 。恩格斯不同意玩弄永恒真理的字眼,把真理绝对化。波的真理论就是,真理是经验的生动的组织形式。它在我们的活动中引导我们到达某个地方,它在生活斗争中提供支撑点。,就是说对我有用就是真理。
2段,波没有拿出足够的论据来推翻恩格斯批评的永恒真理,他讲永恒真理是别有用心的。
3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举这些平凡的事情,目的是说明杜林不会用辩证法。要相信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
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但承认绝对真理有辩证的承认和形而上学的承认。杜林是形而上学地承认,认为绝对真理就是最后真理、终极真理。恩格斯说:“为了向前推进唯物主义,必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个字眼的庸俗的玩弄,
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
4— 6段,恩格斯说,“人的认识的产物究竟能否具有至上的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回答是:无限的认识能力通过有限地人们认识中来完成的;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的。
7— 9段,关于相对主义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辩证法包含相对主义原则,是研究对立统一的学说。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实现在相对中,这是矛盾的对立的统一。而波认为承认了相对真理的原则,就不能承认绝对真理。列宁指出波的相对主义一定要变成怀疑主义、诡辩论。
10段,列宁论证了恩格斯关于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指出: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人的认识凡是符合科学的都要给绝对真理增加新的内容,这种增加是通过时而扩张、时而缩小进行的。时而缩小,是指一个科学的结论,象波义耳定律,开始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后来证明它是有条件的,把这个结论的普遍意义加以限制,这个缩小证明人类的认识深化了。时而扩张,
如动力资源,开始是水蒸汽,以后发现汽油、原子等。绝对真理就是由这些相对的真理逐渐的综合。举了狄慈根的论述,
说明:一、绝对真理并不全部进入认识中;二、图画和模特儿的近似一致;三、我们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绝对物的本性,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穷尽,要辩证地看待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1段,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绝对真理可以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真理和错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向着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条件限制的,但人类的每个科学认识符合客观事实是没有什么条件的。
12段,相对主义的必然结果就是诡辩论、实用主义。
13段,我们对真理相对性的认识和相对主义有区别,
我们是在否定客观真理这个意义,而是在受历史条件限制的意义上,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14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永恒地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这是客观存在的,是离开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唯心主义骂我们是独断主义,就是因为我们承认感觉以外还有离开我们而存在的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348页第 1,2段波格丹洛夫说马克思主义否定任何真理的绝对客观性,这实际上是他的观点。列宁指出,他把不同范畴的东西搞在一起了。真理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即人的认识有没有客观内容;另一方面是人的认识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相对的。不允许波格丹洛夫把两个方面的问题混起来和对恩格斯的歪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349页第 2,3段
“真理是思想形式 —— 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波格丹洛夫的真理论。列宁就驳斥他说“别尔托夫所理解的”和真理的标准没关系,真理标准是一回事,有没有客观真理是另一回事不能混起来。然后,列宁就从波格丹洛夫这句话里肯定他是否定客观真理的,如果真理只是思想形式,那么离开人类的思想有没有真理?很清楚是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后半句就更清楚了。如果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就是说不能有不依赖于人类的真理,不能有客观真理。
“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358页第二段真理的相对性和相对主义有区别。前者是在受历史条件限制的意义上,承认真理的相对性。科学的结论就是客观真理,绝对真理,不能简单地说一个科学结论只是相对的。单纯的相对只是在我们的知识向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知识的相对性。辩证法包含着相对主义、
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相对主义不仅承认相对性,而且进一步否定客观事物,也包括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6、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1段,引了马克思恩格斯三篇文章的三句话。马克思恩格斯都把实践标准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认为,
离开实践去谈认识是否是真理那就是烦琐哲学。恩格斯对康德和休谟的不可知论有个最有力的驳斥,就是从煤焦油里提炼茜素的例子。第三句的意思是,我们根据认识在实践中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证明我们的主观和客观是一致的。
2段,第一句话是实践在认识论里的地位问题。人类的实践是向前发展的。人类在实践中,要彻底地达到一种思想,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是办不到的。人的实践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的标准也就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列宁这段话有三个意思:一是实践是真理的标准;二是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是对实践标准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理解。
第五章
8、“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一、“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及其和马赫主义的关系。
马赫主义是“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变种 ( 1— 6段)
二、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第一个认识论根源是物理学的数学化 ( 7— 10段)
三、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第二个认识论根源是相对主义 ( 11— 19段)
四、结论,也是第五章的结论:“物理学”唯心主义是由于一部分不懂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家不能回答自然科学新发现所提出的理论问题,没有能够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而是由相对主义滚向哲学唯心主义。但是物理学的发展必然促使人们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把它作为指导自然科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整个“物理学”唯心主义、马赫主义是生产过程中的废物,
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 20段)
“我们所考察的新物理学的这个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否认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并为我们的理论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或者是怀疑这种实在的存在。在这里,这个学派离开了被公认为在物理学家中间占统治地位的唯物主义(它被不确切地称为实在论、新机械论、物质运动论;物理学家本人一点没有自觉地去发展它),是作为“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学派而离开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第 361页第 2段列宁揭示“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指出他们的基本思想就是否认或怀疑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他们是离开了物理学唯物主义传统的“物理学”唯心主义学派,是一小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 369页第 3段至第 370页列宁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广阔胸怀,预见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展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新胜利,宣判了哲学和
“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死刑。他指出:( 1)今天的“物理学”
唯心主义,正如昨天的“生理学”唯心主义一样,是由于一部分不懂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家不能回答自然科学最新发现所提出的理论问题,没有能够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而是由相对主义滚入唯心主义。( 2)但是物理学的发展,必然促使人们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把它作为指导自然科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虽然这一过程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折的,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胜利是不容怀疑的。( 3)整个
“物理学”唯心主义、马赫主义是一些废物,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辩证法的实质与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 1915年,是列宁在研究赫拉克利特和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时写下的心得笔记,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15段,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及其意义
16-20段,阐述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
1915年写在哲学笔记本中的一篇短文。在此期间,列宁大力研究唯物辩证法,是为了科学地分析帝国主义矛盾,反对第二国际头目们的修正主义,正确地制定无产阶级在新条件下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今天学习它,对于端正思想路线,
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著作是从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也是人们思维发展的规律这两个方面,来阐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根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第 1段)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 (第 2— 7段)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 8— 10段)
4、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辩证法 (第 11— 12段)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唯物辩证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第 13,14段)
2、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一致的 (第 15段)
三、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根源
1、人的认识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第 16,17段)
2、辩证法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第 18段)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第 19,20段)
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选读》第 380页)
斐洛(约公元前 25— 公元 40年)是犹太教的一个派别,
即罗马帝国亚历山大的犹太教的主要代表,新柏拉图主义者。
他用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来阐释犹太教教义。他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想,对基督教神学有很大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 530— 470年)是古希腊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形式表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辩证法思想。
斐洛在《谁是神圣事物的继承者?》一书中讲了一段关于赫拉克利特的话:“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用古希腊人的话来说,他们的伟大而光荣的赫拉克利特不就是把这个命题置于自己哲学的首位并作为一个新的发现而引以自豪吗?”
哲学上的“圆圈” (《选读》第 383页)
列宁用哲学史上四个圆圈的例子,是要说明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拿第四个圆圈来看,黑格尔的哲学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他的辩证法受到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严重歪曲。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连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也一起抛弃了。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部分,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和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到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否定的否定过程,
形成了一个圆圈。
列宁认为,总的说来,在逻辑中思想史应当和思维规律相吻合,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第一个圆圈“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这三个人从历史年代看,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 530— 470)在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 460— 370)和柏拉图(约公元前 427— 347)之前,
但是从哲学思想的发 展看,从德谟克利特的朴素的唯物主义,
到柏拉图的具有辩证法因素的唯心主义,再到赫拉克利特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形成了否定的否定。
列宁在分析哲学上的圆圈时,对有些问题尚未形成肯定的成熟的结论,如第二个圆圈,他在斯宾诺莎的名字后面打了个问号,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还要作进一步研究。
三,战斗的唯物主义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贡献是什么?
2,《哲学笔记》所揭示的辩证法的主要原则、内容以及体系构想是什么?
3,《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