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第三节 人工主动免疫
第四节 人工被动免疫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根据致病菌在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取不同标本。
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否则在培养时应加入拮抗剂。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送检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致病菌的检验程序标本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动物试验 药敏试验直接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 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杂交,PCR)
其它
(HPLC)
人体受致病菌感染后,其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的量常随感染过程而增多,
表现为效价(滴度)的升高。因此,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称为 血清学诊断 (serological
diagnosis)。
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 升高大于等于 4倍 时方有意义。
常用方法:直接凝集试验、乳胶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ELISA。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成。
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
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 0.3%-0.4%甲醛液作用 3-4周后,毒性消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
亚单位疫苗,根据细菌抗原分析,查明不同致病菌的主要保护性免疫原存在的组分,然后将之制成的疫苗。
DNA重组疫苗,通过 DNA重组技术制备所需的疫苗。
核酸疫苗,或称 DNA疫苗、基因疫苗,是将能编码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病原体免疫原基因片段和质粒载体直接注射入宿主体以表达目的免疫原,进而诱导出体液和细胞免疫的新型疫苗。
治疗性疫苗第三节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 (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将疫苗 (vaccine)
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抗毒素
抗菌血清
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细胞免疫制剂第四节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tive immunity),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因而作用及时。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自己产生的,故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比较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出现时间 慢,2-4周 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 -数年 短,2-3周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