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系统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手推抹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 反作用 于生产力
–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
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
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状况 指:
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4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它们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这样川流不息,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普遍规律
– 把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它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 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一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5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
–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政府机构等国家机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套政治、政党等组织和设施。
– 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是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产生
–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 性质
– 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 变革
2、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 促进 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发展另一方面极力 排斥 异己
– 从服务的方式上看,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 从作用的效果上看,既可以起 促进作用,也可起 阻碍作用 。
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最终还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7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便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它们矛盾运动的 一般过程 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又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这样川流不息,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
–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这是社会发展的 普遍规律 和 基本规律
– 把握这个规律具有 重要意义,
– 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8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基本矛盾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二,生产力 的最终 决定作用 和生产力标准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是推动 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力四,社会改革 是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 直接动力五,科学技术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9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因为:
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全貌。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同人类社会共存亡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由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0
二、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和生产力标准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生产方式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
–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1
– 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作为 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于否的根本标准; 作为 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作为 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标准”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指导下,得出的 必然结论 。
–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基本原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各种社会现象、辨明是非的根本出发点和方法论原则。
2、生产力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2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推动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阶级斗争、社会革命
1、阶级的产生及其实质
– 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 直接根源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
– 阶级首先是个 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只能是经济标准。阶级还是一个 社会范畴,一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构成了这个阶级的全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3
2、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经济之间的斗争。
阶级斗争的实质 是根本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思想文化斗争。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先进的阶级运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质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4
1、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的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的历史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分析方法
3、阶级的消亡
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恩格斯)
阶级的产生是社会自发发展的结果,而阶级的消灭则是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5
四、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的实质
它是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措施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一定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手段之一
2、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和发展
为新社会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在经济政治的改革中比如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6
五、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作用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它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它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它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它还有引起社会关系变化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的 灵魂 和 主导因素生产 技术 科学
2、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是最主要的推动力,起着 第一位 的变革作用。
3、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 主要因素。
4、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国家 综合国力 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8
(三)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要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进一步证实:
–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这种和谐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9
第三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客观尺度二、社会进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四、共产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0
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客观尺度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发展的前进运动。它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 内在根据,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
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 客观尺度 。 社会文明 指社会物质方面发展成果的结晶( 生产力、生产规模、
财富积累、生活条件等 )和社会精神方面发展成果的结晶( 教育科学文化方面,思想道德方面 )。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1
二、社会进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社会进步的统一性表现在:
纵向 —大致都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横向 —同一形态下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性质、上层建筑体系等大致相同
2、社会进步的多样性表现在:
各民族在经历某种社会形态时,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模式,而是多样化的。
各民族在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所选择的 时间和方式是多样化的。
在某些民族和国家由于受特殊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可能越过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发展阶段 。
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 具有复杂性 。
3、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2
三、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一)社会进步趋势的前进性
1、社会进步趋势前进性的表现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
2、社会进步趋势前进性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二)社会进步趋势的曲折性 其原因是:
社会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
历史过程中的偶然性以及偶然事件造成
特定历史阶段的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之间力量对比有此消彼长的过程
(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3
四、共产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1、共产主义的涵义
它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即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
它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3、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4
本章 重点 问题:
–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一般规律
–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本章 难点 问题:
–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本章 热点 问题: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当要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5
答案,1( B)
2( A B D E)
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做巨大的跳跃
E.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练习题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6
练习题
(二)
答题思路:
1、明确科学技术的双重社会作用
2、正确指出科技负面作用的社会原因。
3、指明兴科技之利、
除科技之弊的社会途径。
辨析: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带来了经济增长,
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系统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手推抹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 反作用 于生产力
–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
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
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状况 指:
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4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它们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这样川流不息,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普遍规律
– 把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它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 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一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5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
–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政府机构等国家机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套政治、政党等组织和设施。
– 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是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产生
–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 性质
– 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 变革
2、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 促进 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发展另一方面极力 排斥 异己
– 从服务的方式上看,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 从作用的效果上看,既可以起 促进作用,也可起 阻碍作用 。
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最终还是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7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便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它们矛盾运动的 一般过程 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又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这样川流不息,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运动。
–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这是社会发展的 普遍规律 和 基本规律
– 把握这个规律具有 重要意义,
– 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8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基本矛盾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二,生产力 的最终 决定作用 和生产力标准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是推动 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力四,社会改革 是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 直接动力五,科学技术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9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因为:
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全貌。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同人类社会共存亡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由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0
二、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和生产力标准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生产方式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
–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1
– 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作为 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于否的根本标准; 作为 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作为 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标准”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指导下,得出的 必然结论 。
–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基本原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各种社会现象、辨明是非的根本出发点和方法论原则。
2、生产力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2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推动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阶级斗争、社会革命
1、阶级的产生及其实质
– 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 直接根源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
– 阶级首先是个 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只能是经济标准。阶级还是一个 社会范畴,一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构成了这个阶级的全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3
2、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经济之间的斗争。
阶级斗争的实质 是根本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冲突。
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思想文化斗争。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先进的阶级运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质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4
1、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的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的历史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分析方法
3、阶级的消亡
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恩格斯)
阶级的产生是社会自发发展的结果,而阶级的消灭则是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5
四、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的实质
它是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措施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一定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手段之一
2、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和发展
为新社会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在经济政治的改革中比如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6
五、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作用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它作为革命的精神力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它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它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它还有引起社会关系变化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的 灵魂 和 主导因素生产 技术 科学
2、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是最主要的推动力,起着 第一位 的变革作用。
3、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 主要因素。
4、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国家 综合国力 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8
(三)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要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进一步证实:
–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这种和谐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19
第三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客观尺度二、社会进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四、共产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0
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客观尺度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发展的前进运动。它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 内在根据,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
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 客观尺度 。 社会文明 指社会物质方面发展成果的结晶( 生产力、生产规模、
财富积累、生活条件等 )和社会精神方面发展成果的结晶( 教育科学文化方面,思想道德方面 )。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1
二、社会进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社会进步的统一性表现在:
纵向 —大致都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横向 —同一形态下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性质、上层建筑体系等大致相同
2、社会进步的多样性表现在:
各民族在经历某种社会形态时,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模式,而是多样化的。
各民族在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所选择的 时间和方式是多样化的。
在某些民族和国家由于受特殊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可能越过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发展阶段 。
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 具有复杂性 。
3、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2
三、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一)社会进步趋势的前进性
1、社会进步趋势前进性的表现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
2、社会进步趋势前进性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二)社会进步趋势的曲折性 其原因是:
社会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
历史过程中的偶然性以及偶然事件造成
特定历史阶段的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之间力量对比有此消彼长的过程
(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3
四、共产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1、共产主义的涵义
它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即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
它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3、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4
本章 重点 问题:
–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一般规律
–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本章 难点 问题:
–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本章 热点 问题: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当要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5
答案,1( B)
2( A B D E)
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做巨大的跳跃
E.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练习题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26
练习题
(二)
答题思路:
1、明确科学技术的双重社会作用
2、正确指出科技负面作用的社会原因。
3、指明兴科技之利、
除科技之弊的社会途径。
辨析: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带来了经济增长,
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