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教案课程:种子学教师:张德俭职称:副教授
一、基本教材
《种子学》,颜启传主编,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毕辛华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卜连生、沈又佳主编,种子生产简明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胡晋、谷铁成主编,种子贮藏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谷铁成 马继光主编,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郝建平、时侠清主编,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胡晋主编 种子贮藏加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教材科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第 一 讲
Ⅰ、课程(章、)节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一节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
Ⅱ、教学目的掌握种子、人工种子、种子发育中的主要异常现象、种子产业化和种子工程的概念。
掌握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的意义。
掌握种子成熟的标志、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4,了解种子科学的发展、种子学的基本内容和种子发育的一般过程。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发育中主要异常现象的概念和意义种子成熟的概念、标志。
种子发育成熟中变化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 论一、种子学的重要性二、种子的含义三、种子学的内容四、种子业和种子科学的发展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一节 种子形成、发育和成熟一、种子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过程二、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三、种子成熟的标志四、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第 二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第三节 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利用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种子构造的共性和差异性。
掌握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
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特点。
4,禾谷类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分布的情况。
5,掌握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6,种子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的含水量差异的原因,以及对种子贮藏的重要性。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内部构造特点
2,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种子构造的共性和差异性。
3,种子中三大贮藏物质的含量、性质。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图表。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二节:种子的形态构造一、种子外部形态二、种子的解剖构造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
(一)禾谷类作物:
(二)豆科作物(以大豆为例)
(三)其他主要作物的种子形态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利用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成分特性二、作物种子中化学成分含量三、种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四、种子水分
(一)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生化)
(二)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第 三 讲
Ⅰ、课程(章、)节
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一、休眠的概念和意义二、休眠的原因和机理三、主要作物种子休眠四、种子休眠的调控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休眠的类型和意义。
2.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和主要机制。
3.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情况和原因。
4.了解种子休眠的控制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休眠的类型。
种子休眠的原因三因子假说的基本点种子休眠的控制技术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图表。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一、休眠的概念和意义二、休眠的原因和机理三、主要作物种子休眠四、种子休眠的调控
第 四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五节 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
一、种子寿命概念二、种子劣变三、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及其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四、种子寿命的预测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寿命的有关概念。
2,掌握种子劣变的过程和内部变化机制。
3,掌握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和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
4,掌握种子寿命的通则
Ⅲ、重点和难点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和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
2,掌握种子劣变的过程和内部变化机制。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图表。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五节 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
一、种子寿命概念二、种子劣变三、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及其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四、种子寿命的预测
第 五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六节 种子萌发
一、种子萌发过程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作用三、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概念与意义四、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
2,掌握种子萌发的主要代谢作用。
3,掌握种子生命力、生活力、发芽力和活力的含义
4,掌握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生命力、生活力、发芽力和活力的关系。
2,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条件及有关的概念。
3,种子萌发的主要代谢作用。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六节 种子萌发
一、种子萌发过程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作用三、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概念与意义四、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第 六 讲
Ⅰ、课程(章、)节第三章 种子生产第一节 种子生产的概况第二节 种子生产的方法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我国种子级别的分类与国外差异。
2,掌握种子生产的概念和级别的分类
3,掌握自花授粉作物的种子生产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田的繁殖程序
2,三圃制提纯的方法
3、不同作物种子生产的方法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三章 种子生产种子生产的概况一、种子生产的概念
二、种子生产的任务
三、种子级别的分类
四、新品种的来源和种子生产第二节 种子生产的方法一、自花授粉作物常规种子的生产技术
(一)水稻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二)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三)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第 七 讲
Ⅰ、课程(章、)节第三章 种子生产第三节 田间检验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杂交制种生产的方法。
2,掌握种子田间检验的概念
3,掌握种子田间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4,掌握种子田间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
1,杂交制种生产种子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2,种子田间检验的概念和应注意的问题。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二、杂交制种技术田间检验一、田间检验概念二、品种纯度检验三、田间检验的时期及主要作物各时期检验性状四、田间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 八 讲
Ⅰ、课程(章、)节
第四章 种子加工
种子精选与分级
第二节 种子干燥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清选和分级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2.了解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
3.掌握影响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2,种子化学成分、结构特点与种子干燥的关系
3,各种干燥方法的特点及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四章 种子加工
第一节 种子精选与分级一、清选分级的基本原理二、种子清选分级的程序第二节 种子干燥一、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二、影响种子干燥的因素种子干燥过程四、干燥方法
第 九 讲
Ⅰ、课程(章、)节
第四章 种子加工
第三节 种子处理和种子包衣第四节 种子包装和品牌及商标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种子处理的常用方法和特点。
2.掌握种子包衣的概念、种类、包衣剂的类型和效果。
3.掌握种子的呼吸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而明确种子安全贮藏需要的条件。
4.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和主要微生物危害的条件,以及控制方法。
5.种子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包衣的概念、种类、包衣剂的类型和效果。
3,使用包衣剂包衣种子时注意:
4,如何安全使用种衣剂。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三节 种子处理和种子包衣一、种子处理二、种子包衣三、包衣剂的组成与作用:
四、包衣材料选择五、种衣剂的类型六、注意事项第四节 种子包装和品牌及商标一、种子包装的意义
二、作好种子包装工作的要求三、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第 十 讲
Ⅰ、课程(章、)节
第五章 种子贮藏
第一节 影响种子储藏的生物因素及其控制第二节 种子常规贮藏法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仓虫的种类和防治。
2,发热和霉变的概念、类型和控制。
3,掌握种子贮藏的方法。
4,掌握种子常规贮藏的技术要点。
Ⅲ、重点和难点
1,影响种子呼吸作用的因素及控制种子呼吸的措施。
2,主要微生物危害的条件及控制方法。
3,影响种子堆发热和霉变的含义。
4,种子堆发热的原因和防治。
5,种子入库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6,种子贮藏期间通风、密闭的原则。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五章 种子贮藏第一节影响种子储藏的生物因素极其控制一、种子生命活动及其控制二、种子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极其控制三、仓虫及防治仓虫数量和种类:
危害方式:
危害条件:
传播途径:
(五)仓虫防治,
四、发热霉变及其防治发热和霉变的概念种子堆发热的原因种子堆发热的经过
(四)发热控制
(五)发热类型第二节 种子常规贮藏法一、种子贮藏法,
第 十 一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五章 种子贮藏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方法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Ⅲ、重点和难点
1,玉米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2,小麦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3,水稻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4,大豆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储藏方法一、玉米种子储藏二、小麦种子储藏
(一)小麦种子储藏特性
(二)小麦种子的储藏技术要点
(三)水稻
(四)大豆
第 十 二 讲
Ⅰ、课程(章、)节第六章 种子检验第一节 种子检验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 种子扦样与分样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种质资源的保存的意义和方法。
2,核心种子库的含义和构建方法。
3,掌握种子检验的含义、内容、程序。
4,扦样的原则和方法。
5,分样的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
1,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2,核心种子库的含义和构建一般程序。
3,种子检验的含义和基本程序。
4,扦样的概念和扦样的原则。
5,袋装种子扦样的方法。
6,散装种子扦样的方法。
7,分样的方法和特点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六章 种子检验第一节 种子检验的意义和内容一、意义二、种子检验构成(见图)
三、检验程序:(见书图)
四、种子检验意义第二节 种子扦样与分样一、扦样二、扦样的原则三、扦样工具
(一)袋装种子扦样器:
(二)装种子扦样器四、扦样方法混合样品的配置送检样品的分取送检样品的包装和发送五、分样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保存一、种子资源保存的意义二、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三、作物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第 十 三 讲
Ⅰ、课程(章、)节第六章 种子检验第三节 主要项目测定第七章 种子法制和管理第一节 种子法规第二节 种子认证第三节 种子标准化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净度、净种子、种子发芽率、种子生活力、种子纯度、种子水分、种子千粒重的概念。
2、种子纯度和千粒重的测定方法。
3、掌握包衣种子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4,掌握种子法的基本内容。
5,种子认证工作程序。
6,我国种子标准化的内容。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纯度检验的主要方法和各种方法的特点。
2,种子生产和经营的基本条件。
3,种子质量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4,种子认证的概念和工作程序。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事例和生产实际。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种子净度检验
(一)净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2、意义
(二)种子净度的概念、检验程序和各种成分的划分标准种子净度净种子二、真实性和纯度检验概念
(二)鉴定意义
(三)鉴定性状依据
(四)鉴定方法三、发芽力、生活力、活力测定四、种子水分测定五、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一)种子千粒重的含义和测定的必要性
(二)测定方法
1、试验样品
2、测定方法
(三)规定水分的千粒重六、包衣种子检验
(一)扦样
(二)净度分析
(三)发芽试验第一节 种子法规一、种子法规产生的原因和历史二、种子法规的宗旨和目的三、种子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第二节 种子认证的概念和程序一、种子认证的概念二、美国和加拿大品种发放和生产的步骤三、种子认证工作程序第三节 种子质量标准化一、概念二、内容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一、基本教材
《种子学》,颜启传主编,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毕辛华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卜连生、沈又佳主编,种子生产简明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胡晋、谷铁成主编,种子贮藏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谷铁成 马继光主编,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郝建平、时侠清主编,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胡晋主编 种子贮藏加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教材科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第 一 讲
Ⅰ、课程(章、)节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一节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
Ⅱ、教学目的掌握种子、人工种子、种子发育中的主要异常现象、种子产业化和种子工程的概念。
掌握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的意义。
掌握种子成熟的标志、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4,了解种子科学的发展、种子学的基本内容和种子发育的一般过程。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发育中主要异常现象的概念和意义种子成熟的概念、标志。
种子发育成熟中变化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 论一、种子学的重要性二、种子的含义三、种子学的内容四、种子业和种子科学的发展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一节 种子形成、发育和成熟一、种子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过程二、种子发育中异常现象三、种子成熟的标志四、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第 二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第三节 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利用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种子构造的共性和差异性。
掌握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
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特点。
4,禾谷类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分布的情况。
5,掌握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6,种子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的含水量差异的原因,以及对种子贮藏的重要性。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内部构造特点
2,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种子构造的共性和差异性。
3,种子中三大贮藏物质的含量、性质。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图表。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二节:种子的形态构造一、种子外部形态二、种子的解剖构造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
(一)禾谷类作物:
(二)豆科作物(以大豆为例)
(三)其他主要作物的种子形态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利用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成分特性二、作物种子中化学成分含量三、种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四、种子水分
(一)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生化)
(二)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第 三 讲
Ⅰ、课程(章、)节
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一、休眠的概念和意义二、休眠的原因和机理三、主要作物种子休眠四、种子休眠的调控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休眠的类型和意义。
2.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和主要机制。
3.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情况和原因。
4.了解种子休眠的控制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休眠的类型。
种子休眠的原因三因子假说的基本点种子休眠的控制技术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图表。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四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一、休眠的概念和意义二、休眠的原因和机理三、主要作物种子休眠四、种子休眠的调控
第 四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五节 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
一、种子寿命概念二、种子劣变三、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及其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四、种子寿命的预测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寿命的有关概念。
2,掌握种子劣变的过程和内部变化机制。
3,掌握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和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
4,掌握种子寿命的通则
Ⅲ、重点和难点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和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
2,掌握种子劣变的过程和内部变化机制。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图表。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五节 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
一、种子寿命概念二、种子劣变三、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及其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四、种子寿命的预测
第 五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第六节 种子萌发
一、种子萌发过程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作用三、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概念与意义四、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
2,掌握种子萌发的主要代谢作用。
3,掌握种子生命力、生活力、发芽力和活力的含义
4,掌握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生命力、生活力、发芽力和活力的关系。
2,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条件及有关的概念。
3,种子萌发的主要代谢作用。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六节 种子萌发
一、种子萌发过程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作用三、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概念与意义四、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第 六 讲
Ⅰ、课程(章、)节第三章 种子生产第一节 种子生产的概况第二节 种子生产的方法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我国种子级别的分类与国外差异。
2,掌握种子生产的概念和级别的分类
3,掌握自花授粉作物的种子生产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田的繁殖程序
2,三圃制提纯的方法
3、不同作物种子生产的方法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三章 种子生产种子生产的概况一、种子生产的概念
二、种子生产的任务
三、种子级别的分类
四、新品种的来源和种子生产第二节 种子生产的方法一、自花授粉作物常规种子的生产技术
(一)水稻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二)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三)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第 七 讲
Ⅰ、课程(章、)节第三章 种子生产第三节 田间检验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杂交制种生产的方法。
2,掌握种子田间检验的概念
3,掌握种子田间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4,掌握种子田间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
1,杂交制种生产种子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2,种子田间检验的概念和应注意的问题。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二、杂交制种技术田间检验一、田间检验概念二、品种纯度检验三、田间检验的时期及主要作物各时期检验性状四、田间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 八 讲
Ⅰ、课程(章、)节
第四章 种子加工
种子精选与分级
第二节 种子干燥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清选和分级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2.了解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
3.掌握影响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2,种子化学成分、结构特点与种子干燥的关系
3,各种干燥方法的特点及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四章 种子加工
第一节 种子精选与分级一、清选分级的基本原理二、种子清选分级的程序第二节 种子干燥一、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二、影响种子干燥的因素种子干燥过程四、干燥方法
第 九 讲
Ⅰ、课程(章、)节
第四章 种子加工
第三节 种子处理和种子包衣第四节 种子包装和品牌及商标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种子处理的常用方法和特点。
2.掌握种子包衣的概念、种类、包衣剂的类型和效果。
3.掌握种子的呼吸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而明确种子安全贮藏需要的条件。
4.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和主要微生物危害的条件,以及控制方法。
5.种子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Ⅲ、重点和难点
1,种子包衣的概念、种类、包衣剂的类型和效果。
3,使用包衣剂包衣种子时注意:
4,如何安全使用种衣剂。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三节 种子处理和种子包衣一、种子处理二、种子包衣三、包衣剂的组成与作用:
四、包衣材料选择五、种衣剂的类型六、注意事项第四节 种子包装和品牌及商标一、种子包装的意义
二、作好种子包装工作的要求三、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第 十 讲
Ⅰ、课程(章、)节
第五章 种子贮藏
第一节 影响种子储藏的生物因素及其控制第二节 种子常规贮藏法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仓虫的种类和防治。
2,发热和霉变的概念、类型和控制。
3,掌握种子贮藏的方法。
4,掌握种子常规贮藏的技术要点。
Ⅲ、重点和难点
1,影响种子呼吸作用的因素及控制种子呼吸的措施。
2,主要微生物危害的条件及控制方法。
3,影响种子堆发热和霉变的含义。
4,种子堆发热的原因和防治。
5,种子入库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6,种子贮藏期间通风、密闭的原则。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五章 种子贮藏第一节影响种子储藏的生物因素极其控制一、种子生命活动及其控制二、种子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极其控制三、仓虫及防治仓虫数量和种类:
危害方式:
危害条件:
传播途径:
(五)仓虫防治,
四、发热霉变及其防治发热和霉变的概念种子堆发热的原因种子堆发热的经过
(四)发热控制
(五)发热类型第二节 种子常规贮藏法一、种子贮藏法,
第 十 一 讲
Ⅰ、课程(章、)节第五章 种子贮藏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方法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Ⅲ、重点和难点
1,玉米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2,小麦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3,水稻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4,大豆种子贮藏特性和技术。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储藏方法一、玉米种子储藏二、小麦种子储藏
(一)小麦种子储藏特性
(二)小麦种子的储藏技术要点
(三)水稻
(四)大豆
第 十 二 讲
Ⅰ、课程(章、)节第六章 种子检验第一节 种子检验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 种子扦样与分样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种质资源的保存的意义和方法。
2,核心种子库的含义和构建方法。
3,掌握种子检验的含义、内容、程序。
4,扦样的原则和方法。
5,分样的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
1,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2,核心种子库的含义和构建一般程序。
3,种子检验的含义和基本程序。
4,扦样的概念和扦样的原则。
5,袋装种子扦样的方法。
6,散装种子扦样的方法。
7,分样的方法和特点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教材图片和表格。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六章 种子检验第一节 种子检验的意义和内容一、意义二、种子检验构成(见图)
三、检验程序:(见书图)
四、种子检验意义第二节 种子扦样与分样一、扦样二、扦样的原则三、扦样工具
(一)袋装种子扦样器:
(二)装种子扦样器四、扦样方法混合样品的配置送检样品的分取送检样品的包装和发送五、分样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保存一、种子资源保存的意义二、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三、作物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第 十 三 讲
Ⅰ、课程(章、)节第六章 种子检验第三节 主要项目测定第七章 种子法制和管理第一节 种子法规第二节 种子认证第三节 种子标准化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净度、净种子、种子发芽率、种子生活力、种子纯度、种子水分、种子千粒重的概念。
2、种子纯度和千粒重的测定方法。
3、掌握包衣种子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4,掌握种子法的基本内容。
5,种子认证工作程序。
6,我国种子标准化的内容。
Ⅲ、重点和难点种子纯度检验的主要方法和各种方法的特点。
2,种子生产和经营的基本条件。
3,种子质量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4,种子认证的概念和工作程序。
Ⅳ、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结合事例和生产实际。
Ⅴ、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种子净度检验
(一)净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2、意义
(二)种子净度的概念、检验程序和各种成分的划分标准种子净度净种子二、真实性和纯度检验概念
(二)鉴定意义
(三)鉴定性状依据
(四)鉴定方法三、发芽力、生活力、活力测定四、种子水分测定五、种子千粒重的测定
(一)种子千粒重的含义和测定的必要性
(二)测定方法
1、试验样品
2、测定方法
(三)规定水分的千粒重六、包衣种子检验
(一)扦样
(二)净度分析
(三)发芽试验第一节 种子法规一、种子法规产生的原因和历史二、种子法规的宗旨和目的三、种子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第二节 种子认证的概念和程序一、种子认证的概念二、美国和加拿大品种发放和生产的步骤三、种子认证工作程序第三节 种子质量标准化一、概念二、内容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