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
Insect taxonomy
教 案
编写人:王丽艳
教 学 进 度 计 划周 次
学 时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
昆虫分类学概述
2
2
昆虫纲分目简介
3
2
弹尾目、直翅目
4
2
同翅目
5
2
半翅目、脉翅目
6
2
缨翅目、毛翅目
7
2
鞘翅目
8
2
鳞翅目
9
2
双翅目
10
2
膜翅目
第1次课课 目
第一章 昆虫分类学概述
目 的要 求
了解昆虫分类的原理、分类系统,命名法。
重 点难 点
昆虫的命名规则,检索表的结构与编制方法,检索表编制过程中特征的选取。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分钟
第一章 昆虫分类学概述第一节 分类的意义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
(二)任务
从事昆虫分类研究的工作者,有许多具体任务要完成,但最重要的有三项:
一是鉴定,就是将研究的昆虫的个体加以鉴别整理,确定到种,找出各个种的重要识别性状,以及和相似种之间的稳定区别,予以描述和命名,
二是分类,就是将鉴定的种进行归类,安排到适当的高级分类单元中去,建立分类系统,
三是研究物种形成和进化,确定不同种和高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
(三)地位和作用
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其他分支学科,如昆虫生态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行为学、毒理学及各门应用昆虫学,如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医用昆虫学等等的基础,因为昆虫学的其他分支的研究,首先需要对研究对象准确鉴定,否则,那些研究就会丧失客观性、可比性和重复性,从而丧失科学价值。(五斑按蚊为例)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昆虫分类学是基础科学,又是综
例举法讲授
第1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它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 分类的阶元昆虫分类与其它动、植物分类一样,分为一系列阶元,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分类排序阶梯或称梯元,等级水平。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阶元,其它为主要阶元。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则是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相近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例如将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近的科归纳为目等等。为了更客观的反映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常在种以上的基本分类阶元间增设新的阶元,如在“门”下设“亚门”,“纲”下设“亚纲”,“目”下设“亚目”、“总科”,“科”下设“亚科”、“族”,“属”下设“亚属”等。有时在“种”下还设“亚种”或“变型”、“生态型”等。
在昆虫分类中,科名字尾常加—idae,亚科加—inae,族加—ini,总科(有时还有亚目和目)名字尾加—oidea。在具翅昆虫中,其目名字尾多加—ptera。属以上各阶元名称的第1个字母一律要求大写。
现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
第三节 种的概念关于种的概念和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类学家们曾经有过不同的争论和认识。
近代许多分类学家研究认为,种与种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着质的差别,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发展的继承性上来看,一个种可以由另一个种发展而来,种与种之间是连续的;从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种的总体上看,种与种之间是间断的,且独具质态。因而,将种的定义表述为: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第四节 种以下的分类问题种是由种群组成的,不是生物进化的最终分支。生活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种群,常在形态、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某些细微的变异,因而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类型,这就产生了种以下的分类阶元。种以下的分类阶元主要有亚种、变型、生态型、变种等,应用比较混乱,但其中最为重要和普遍应用的是种。
利用课件或图示讲授
第1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20分钟
第五节 种以上的分类问题种以上的属、族、亚科、科、总科、亚目、目等分类阶元,都是生物进化系统树上更早的分支,因而应当说它们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代表着生物演化发展所经过的历史旅程。种以上的分类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随意性,因而很难完全客观地反映物种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这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应当相信,科学实践将会证明,真正反映客观实际和自然进化历史的分类方法只有一个,分类学者应不断地去探索,以充分揭示生物进化的内在规律。
总之,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比种具有更明显的间断,它们在空间上代表着物种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在时间上代表着血缘的亲疏与起源;它们不只代表着物种演化的间断性与特殊性,也代表着物种演化的连续性和共同性;它们不只表示着有机世界的多样性,而且也表示着有机世界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
第六节 命名方法和规则一.命名法各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俗名(common name),容易引起混淆或造成误解,所以,国际上规定,所有的生物都要使用统一的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 name),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规定,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命名,即一种昆虫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属名在前,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在后,第1个字母小写,在种名之后通常还附上命名人的姓,第1个字母也要大写。
异名:
同名:
优先权:
二.模式标本
在发表新种时,第1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type)。在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其中1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holotype);另选出的1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称为配模(allotype);而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为副模 (paratype)。
第七节 检索表与系统数一.检索表的结构与编制方法二.系统树第八节分类学的发展与新动向一.分类学的发展二.分类学的新动向
讲授
图示讲授
第2 次课课 目
第二章 昆虫的分目
目 的要 求
了解昆虫纲四个亚纲33目主要特征。
重 点难 点
划分四亚纲的依据,分目所用的主要特征。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第二章 昆虫的分目不同科学家对昆虫纲的分目提出了不同的系统,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将昆虫纲分为四个亚纲,33目。
一.蚣虫亚纲MYRIENTOMATA(特征)
1.原尾目Protura
内口式,增节变态;无复眼和单眼,无触角,前足长面向前伸,代替触角的作用,腹部12节,第1—3节有腹足遗迹;无尾;跗节1节。如原尾虫(螈) proturans
二.粘管亚纲COLLEMBOLA(特征)
2.弹尾目 Cinura(第三章重点介绍)
内口式;表变态,腹部6节,第1节有粘管,第3节有握弹器,第4节有弹器,为弹跳器官,复眼退化。如跳虫(跳) springtails。
三.无翅亚纲APTERYGOTA(特征)
3.双尾目Diplura
口器内藏式 (即头的后颊部向下延伸,包住上、下颚及下唇基部),表变态,足跗节一节,尾须l对,线状或铗状;腹部11节,多数节上生有成对的刺突或泡囊。如双尾虫compodeids。
4.缨尾目Thysanura
外口式,表变态,足的基节和腹部第2—9节上有刺突或泡囊,尾须1对,尾须间有中尾丝。如衣鱼silverfishes,石丙bristletails。
四.有翅亚纲PTERYGOTA(特征)
5.蜉蝣目Ephemeroptera
体中型,细长,脆弱,口器咀嚼式,触角刚毛状:前翅发达,后翅小,翅脉多,除纵脉外,还有很多插脉和横脉,休息时翅竖立在背上,尾须工对,长,有的还有中尾丝,原变态,有亚成虫期,幼期水生,多足型,腹部有附肢变成的鳃;如蜉蝣mayflies。
6.蜻蜓目Odonata
体中到大型,头活动,口器咀嚼式,触角刚毛状,中后胸倾斜,腹细长如杆,翅长,膜质,透明,脉纹网状,有翅痣stigma和翅切node,休息时翊平伸于身体两侧,或竖立于背上,半变态,稚虫水生,下唇特化成面罩:以致成虫和幼期口器截然不同,故有异口类Heterognatha之称;幼期以直肠鳃或尾鳃呼吸,属寡足型幼虫。如蜻蜒dragonflies、豆娘damselfies。
7.吉翅目Plecoptera
小到中型,体扁长而柔软,口器咀嚼式,上颚有的退化,触角丝状多节,翅2对,膜质,前翅中脉和肘脉间有横列脉,后翅臀,
图示讲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 2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大,休息时平放于腹背上,足跗节3节,尾1对,丝状,多节或1节半变态,幼期水生,有时有气管鳃。
8.纺足目Embioptera
小到中型,体扁长而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胸部长,几与腹部等长,雌无翅,雄有翅2对,翅长,翅脉简单,前后翅形状和翅脉相似,休息时平放于腹背,跗节3节,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分泌丝质而结网,渐变态,成幼期栖境相同。如足丝蚁webspinners。
9.螳螂目Mantodea
中到大型,头活动,三角形,口器咀嚼式,前胸长;前足捕捉式,中后足步行式,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平放于腹背上,尾须1对,雄虫第9节腹板上有一对刺突,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均捕食性,卵粒为卵鞘所包。如螳螂 (螳)mantids。
10.蜚蠊目Blattaria:
中到大型,头宽扁,口器咀嚼式,前胸大,盖住头部,有翅或无翅,有翅的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翅平置于体背,尾须1对,雄虫第 9节腹板上有—对刺突,渐变态,成虫和幼期生活于阴暗处,卵粒为卵鞘所包。如蜚蠊 (蟑螂)cockroaches。
11.等翅目Isoptera
小到大型,多型性社会昆虫,口器咀嚼式:触角连珠状,有翅型有翅2对,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翅狭长,可沿基缝脱落,纵脉多,缺横脉,渐变态,少数种类雌虫也分泌卵鞘。如白蚁( )termites或white ants。
12.直翅目Orth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中到大型,口器标准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一般有翅2对,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也有无翅或短翅的,后足多为跳跃足,有的前足为开掘式,雌虫产卵器通常发达,呈刀状、剑状或锥状,渐变态。如蝗虫(蝗)locusts,grasshoppers,螽斯(螽)longhorned grasshoppers,蟋蟀(蟋)crickets,蝼蛄molc crickets。
13.竹节虫目Phasmatodea
中到大型,细长如竹枝,或扁平似树叶,口器咀嚼式,前胸短,中胸长,后胸与腹部第一节愈合,腹部长,有翅或无翅,有的前翅短,呈鳞片状,渐变态。如竹节虫( )walking sticks。
14.革翅目Dermaptera
中型,体长而坚硬,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胸大而略呈方形,有翅或无翅,有翅的前翅短小,革质,后翅大,膜质,休息时褶藏于前翅下,仅露少部分,尾须1对,或特化成坚硬的钳状,渐变态。如蠼螋(螋)earwigs。
15.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中型,扁而细长,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无翅,3对足步行式,跗节5节,有长而分节的尾须1对,产卵器发达,雄虫第9
图示讲授
第 2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节有刺突。变态不明显。综合了直翅群中不少目的一些特征。如蛩蠊grylloblattids。
16.缺翅目 Zoraptera
体小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9节,连珠状,有无翅型和有翅型,无翅型无单、复眼,有翅型有复眼和单眼,翅2对,膜质,翅脉简单,纵脉l到2条,足跗节2节;尾须1节;渐变态。如缺翅虫zorapterans。
17.啮虫目 Psocoptera
体小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胸细小如颈,有无翅的、短翅的和有翅的。有翅的翅2对,膜质,前翅大,有翅痣,横脉少,后翅小,无尾须,渐变态。如啮虫( )psocids。
18.食毛目 Mallophaga
体微小到小型,体长圆而扁,口器咀嚼式,触角短,3—5节,中后胸愈合,无翅,足攀登式,跗节1或2节,爪1或2个;气门生于腹面,无尾须,无产卵器,渐变态,寄生于鸟兽毛上。如羽虱chewing lice。
19.虱目Anoplura
微小到小型,体椭圆形而扁,头小,向前突伸,口器刺吸式,触角3—5节,胸部3节愈合,无翅,足攀登式,跗节1节,爪1个,气门背生,无尾须,渐变态。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外,吸血。如虱sucking lice。
20.缨翅目Thysan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微小到小型,体细长而扁平,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翅2对,狭长,纵脉1—2条,边缘有长缨毛,也有无翅和1对翅的,跗节1—2节,端部有泡,过渐变态。如蓟马thrips。
21.同翅目Hom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后方生出,翅2对,前翅为覆翅或膜质,质地均一,后翅膜质,也有无翅或短翅的。渐变态或过渐变态.如蝉cicadas、木虱psyllids、粉虱whiteflies、蚜虫aphids、介壳虫scale insects。
22.半翅目Hemi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前方伸出折向后方,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如椿象(蝽)bugs。
23.鞘翅目Cole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体坚硬,头前口式或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足的跗节多为5节,完全变态或复变态。统称甲虫(胛)beetles,weevils.
24.捻翅目Strepsiptera
小型,雌雄异型,雄虫有翅有足,自由活动,触角4—7节,至少第3节有一旁枝,向侧面伸出,有的第4--6节也有旁枝,使触角呈栉状,前翅小,呈平衡棒,后翅大,膜质,脉纹3—8条,放射状。雌虫终生寄生,头胸部愈合,坚硬,露出寄主体外,腹部膜
图示讲授
第 2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呈袋状,翅、足、触角,复眼、单眼均缺如,复变态。统称捻翅虫 (蝙)strepsipterans,twisted—winged insects。
25.广翅目Megaloptera
中到大型,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有的雄虫上颚特别发达,翅2对,膜质,翅脉网状,纵脉在翅的边缘不分叉,无尾须,全变态,幼虫水生。如鱼蛉fishflies、泥蛉alderflies。
26.蛇蛉目Raphidioptera
小到中型,头部延长,后部缩小如颈,前口式,口器咀嚼式,前胸细长,翅2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网状,有翅痣,雌产卵器细长如针。全变态,幼期和成虫均捕食性。统称蛇蛉snakeflies。
27.脉翅目Neur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翅2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网状,纵脉在翅的边缘分叉,全变态或复变态,成、幼虫捕食性。如草蛉 lacewings,蚁蛉antlionflies。
28.长翅目Mecoptera
小到中型,头向下延伸呈喙状,口器咀嚼式,翅2对,狭长,有翅痣,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接近标准脉序,雄虫腹末向上弯曲,末端膨大呈球状,全变态,成幼虫捕食性。如蝎蛉scorpionflies。
29.蚤目Siphonaptera
体微小到小型,侧扁而坚韧,无翅,头小,与胸部密接,无单眼,复眼小或无,口器刺吸式,足基节粗大,腿节发达,适于跳跃,跗节5节,全变态,寄生于哺乳动物或鸟类身上。统称蚤fleas。
30.双翅目Di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1对,前翅膜质,后翅变成平衡棒halteres;全变态或复变态。如蚊mosquitoes,蝇flies。
31.毛翅目Trich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中型,外形象蛾,口器咀嚼式,但无咀嚼能力,翅2对,膜质,被毛,翅脉接近标准脉序,全变态,幼虫水生。如石蛾caddisflies。
32.鳞翅目Lepid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口器虹吸式,翅2对,膜质,被鳞片和毛,全变态,成幼虫陆生,少数幼虫营半水生生活.如蝴蝶butterflies和蛾moths。
33.膜翅目Hymen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微小到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2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连接,翅脉很特化,有的产卵器特化成螫刺,全变态或复变态.如蚂蚁ants,蜜蜂bees.锯蜂sawflies、胡蜂wasps等。
图示讲授
第 3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弹尾目、直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弹尾目、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蝗科、菱蝗科,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70分钟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第一节 弹尾目、直翅目一.弹尾目Collembola
(一)形态特征(图)
小型无翅的昆虫,口器内藏式。眼不发达。腹部6节,第1节有粘管,第3节有握弹器,第4节有弹器,为弹跳器官,复眼退化。如跳虫(跳) springtails。
(二)生物学特性二.直翅目Orthoptera
直翅目常见的种类,如蝗虫、蟋蟀、蝼蛄、螽斯等。
(一)形态特征(图)
中到大型,口器标准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一般有翅2对,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也有无翅或短翅的,后足多为跳跃足,有的前足为开掘式,常具有发音器,雌虫产卵器通常发达,呈刀状、剑状或锥状,渐变态。如蝗虫(蝗)locusts,grasshoppers,螽斯(螽)longhorned grasshoppers,蟋蟀(蟋)crickets,蝼蛄molc cricket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据周尧教授本目分3亚目6总科。
1.螽斯亚目(特征)
螽斯总科:
螽斯科(Tettigoniidae)(图)
(1)触角比身体长;
(2)产卵器扁而圆,刀状;
(3)雄虫能发音,发音器在前翅基部;
(4)前足胫节有听器。
生活习性:
蟋蟀总科:
蟋蟀科(Gryllidae)
(1)触角比身体长,端部尖细;
(2)产卵器细长,剑状;
(3)雄虫前翅近基部有发音器;
(4)听器在前是胫节上。
生活习性:
2.蝼蛄亚目(特征)
图示讲授
对比各科的特征讲授
第3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蝼蛄总科: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1)触角短;
(2)前足粗短,开掘式,胫节阔有4齿,跗节有两齿位于基部;
(3)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形如裂缝。
生活习性:
蚤蝼总科:
蚤蝼科 Tridactylidae
(1)覆翅短,后翅伸出腹部末端。
(2)前足胫节适于开掘,后足能跳跃。
(3)无发音器和听器。
3.蝗亚目(特征)
蝗总科:
蝗科(Locustidae)
(1)触角短,不长过身体,一般为丝状,少数为锤状;
(2)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胸;
(3)产卵器粗短;
(4)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
(5)听器在腹部第一节两侧。
生活习性:
菱蝗总科:
菱蝗科:
(1)体小,菱形。触角短,线状;
(2)前胸背板盖住整个腹部;
(3)产卵器短,锥状,无发音器及听器。
生活习性:
图示讲授
第4 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半翅目、脉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蝽科、盲蝽科、花蝽科、长蝽科、猎蝽科、缘蝽科、草蛉科,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70分钟
第二节 半翅目、脉翅目一.半翅目(Hemiptera)
半翅目昆虫过去都叫椿象,现在简称春蝽。群众叫做“臭板虫”。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体坚硬,略扁平;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前方伸出折向后方;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不用时平放在腹部背面。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的分类分2亚目,14总科。
隐角亚目(特征):
蝎蝽总科:
1.田鳖科(简介)
显角亚目(特征)
网蝽总科:
2.网蝽科:(Tingidae)
(1)触角4节,中胸小盾片不超过爪片长度;
(2)头、胸背板及前翅都有网状花纹。
如梨网蝽、香蕉网蝽。
花蝽总科:
3.花蝽科 (Anthocoridae)
(1)体小形或微小,中足基节发达,
(2)前翅有明显的缘片和楔片,膜片上有简单的纵脉1~3条。
如小花蝽、黑纹花蝽等.
4.盲蝽科(Miridae)
(1)无单眼,触角4节,前胸背板前缘有领片和胝;
(2)前翅有缘片、楔片、革片,爪片,在膜区的基部有2个翅室。
如绿盲蝽,苜蓿盲蝽等。
猎蝽总科:
5.猎蝽科(Reduviidae)
(1)喙短,3节,基部弯曲,不能平贴在身体的腹部,端部尖锐;
(2)前翅膜区基部有两个翅室,从它们上面伸出纵脉2条,前翅无缘片和楔片。
如黄盗刺蝽,黑光猎蝽等。
6.姬蝽科(Nabidae)
(1)体较小,喙长,超过前胸腹板;
(2)前胸背板狭长,前面有横沟;
图示及对比法讲授半翅目各科的特征。
第 4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3)前翅膜区有4纵脉形成2—3个长形闭室,并由它们分出一些短的分支。
如缘姬蝽。
长蝽总科:
7.长蝽科(Lygaenidae)
(1)触角4节,末节膨大,着生于复眼间连线之下,有单眼;
(2)足短、跗节3节,体狭长;
(3)前翅无楔片,膜区有4—5条简单纵脉。
如高粱长蝽等。
8.红蝽科(简介)
缘蝽总科:
9.缘蝽科Coreidae
一般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
(2)触角4节,喙4节,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不超过爪区长度;
(3)前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蝽总科:
10.蝽科(Pentatomidae)(重要的有七个亚科)
(1)触角基部第一节被头盖住不外露;
(2)中胸小盾片较发达,其末端伸氏达前翅的膜质部分,至少要超过爪片。
(3)前翅分革区、爪区、膜区三部分,膜区有多数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如细毛蝽、赤条蝽,绿蝽等。
二.脉翅目(Neuroptera)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翅2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网状,纵脉在翅的边缘分叉。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
1.草蛉科(Chrysopidae)
(1)身体细长,柔若,绿色,黄色或灰白色。触角丝状、比体长;
(2)复眼有金色的闪光,相隔较远,无单眼;
(3)前后翅形状和脉序相似,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
如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等。
2.蚁蛉科(Myrmeleontidae)
(1)体细长,局部有毛,略似蜻蜒;
(2)前翅无结脉、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及脉序相似,无明显翅痣,触角呈短棒状。
如蚁蛉、斑翅蚁蛉
3.褐蛉科(Hemerobiidae)
(1)颜色多为褐色,或翅上有褐色斑;触角念珠状,前翅径分脉上有3条以上分叉,其中2条以上直接从径脉主干分出。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5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同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蝉科、叶蝉科、沫蝉科、飞虱科、蚜科、粉虱科,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三节 同翅目(Homoptera)
同翅目包括蝉、叶蝉、沫蝉、飞虱、蚜虫、粉虱、蜡蝉和介壳虫等。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后方生出;触角短,鬃状、或长丝状;翅2对,前翅为覆翅或膜质,质地均一,后翅膜质,休息时常放体背上呈屋脊状,也有无翅或短翅的。多数种类有蜡腺。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分类据周尧教授1963年意见,本目分5亚目13总科47科。
蝉亚目:(特征)
蝉总科:
1.蝉科(Cicadidae)
(1)体大,触角着生在两复眼间,中胸无翅基片,单眼3个,
(2)后足胫节有成列的小刺,
(3)雄虫腹面第一节有发音器。
如蚱蝉,蝉(知了)等。
沫蝉总科:
2.沫蝉科(Cercopidae)
(1)体卵型,隆起,单眼2个,前翅革质长于腹。
(2)后足胫节有2侧刺,端部及第1、2跗节有端刺,
(3)若虫腹8节有泡沫腺,分泌泡沫。
如稻沫蝉等。
叶蝉总科:
3.叶蝉科(Cicadellidae)
(1)体小或中等,前翅革质,触角刚毛状;
(2)前胸背板不向后延伸,后足胫节无距,而有成列的小刺,善跳跃。
如黑尾叶蝉,大青叶蝉等。
蜡蝉总科:
4.蜡蝉科(Fulgoridae)(或樗鸡科)
(1)多为大型,前翅端区翅脉多分叉,与横脉形成网纹,后翅臀区翅脉也为网纹,
(2)前翅1A脉与2A脉合成“r”形脉。
如斑衣蜡蝉。
5.飞虱科(Delphacidae)
(1)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大形扁平的活动距,
前翅在爪片靠近后缘处往往增厚形成翅痣。
图示讲授
对比法、图示讲授。
第 5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如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等。
木虱亚目:(特征)
木虱总科:
6.木虱科(Psyllidae)
(1)触角9~11节,末端有叉状刚毛;
(2)前翅基部仅有一根基脉,即M、R、Ca脉的共柄,无横脉,善跳。
如梨木虱、柑桔木虱、桑木虱。
粉虱亚目:(特征)
粉虱总科:
7.粉虱科(Aleyrodidae)
(1)翅透明或半透明,一般均被白色蜡粉,
(2)前后翅的翅形相似,前翅最多只有径中脉。第一肘脉3条翅脉,后翅仅1条翅脉。
如烟粉虱、温室白粉虱。
蚜亚目:(特征)
蚜总科:
8.蚜科(Aphididae)
(1)触角3~6节,有翅则透明具一翅痣,
(2)腹部第5节后缘着生一对腹管,第9节有尾片一个。
如大豆蚜、麦蚜等。
蚧亚目:(特征)
蚧总科:
蚧科(Coccidae)
(1)雌虫体圆形或长卵形等,体壁稞露或被有蜡,体背不分节,
(2)腹部末端有深的肛裂(臀裂),肛门上有两个三角形的肛板,
(3)有足和触角,无腹部气门。
如柑桔粉蚧,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梨圆蚧、草履蚧,吹绵蚧,糠片蚧等。
对比法、图示讲授。
第6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缨翅目、毛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皮蓟马科、纹蓟马科、蓟马科的特征。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70分钟
30分钟
第四节 缨翅目、毛翅目一.缨翅目(Thysanoptera)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
(一)形态特征微小到小型,体细长而扁平,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翅2对,狭长,纵脉1—2条,边缘有长缨毛,也有无翅和1对翅的,跗节1—2节,端部有泡,又称泡脚目。如蓟马thrip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分为2亚目18科。
管尾亚目:(特征)
1.皮蓟马科(Phleothripidae)
(1)体黑色或暗褐色,翅白色,煤烟色或有白色或暗色斑纹,
(2)头部前方圆形,触角具有感觉锥,以第三节上感觉锥最长,
如麦蓟马,中华蓟马,稻管蓟马等锯尾亚目:(特征)
2.蓟马科(Thripidae)
(1)触角6~8节,末端1~2节形成端刺,产卵器下曲(从侧面看),
(2)翅狭长,端部较尖,前翅有两条平行的纵脉,第一条自翅基部达翅尖,第二条似第一脉的分支,仅为翅长的1/3,或无翅。
如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等。
3.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
(1)触角9节,第三、四节上长行感觉区,产卵器上曲(从侧面看),
(2)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横脉。
如纹蓟马等。
二.毛翅目(Trichoptera)
(一)形态特征小到中型,外形象蛾,口器咀嚼式,但无咀嚼能力,翅2对,膜质,被毛,翅脉接近标准脉序。如石蛾caddisflie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长角石蛾科Leptoceridae:
(1)触角发达,有时长过身体数倍;下颚须雌雄都是5节,没有环状纹,基部常有毛。
(2)前翅有径室,没有中室,后翅没有径室,径分脉上只上支分叉。
如银纹长角石蛾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7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鞘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步甲科、虎甲科、龙虱科、水龟虫科、叩头甲科、金龟甲科、天牛科、象甲科等,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五节 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是昆虫中最大的一个目,包括许多农业上的害虫和益虫,一般都叫做“甲虫”或“甲”。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体坚硬,头前口式或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足的跗节多为5节,完全变态或复变态。统称甲虫(胛)beetles,weevil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特征:
1.成虫特征
2.幼虫特征四.目以下分类分4亚目,36个总科,157科。
(一)肉食亚目(特征):
步甲总科:
1.虎甲科(Cicindelidae)
(1)体长形,具鲜艳色斑和金属光泽;
(2)头略比胸宽,复眼突出;
(3)下颚内颚叶端部有一能动的钩。
如中华虎甲等。
2.步甲科(Carabidae)
(1)体型大小变化大,颜色较暗,有的鞘翅上有点刻、斑点或条纹;
(2)头前口式,比前胸狭,眼小;
(3)下颚内颚叶上无端钩,跗节5—5—5式,腹部可见腹板6节。
如中华步甲等。
龙虱总科:
3.龙虱科(Dytiscidae)
(1)体型大小变化大,水生甲虫,体椭圆形,扁平而光滑,有光泽,有时有点刻或条纹。
(2)头阔,和前胸相固着。上颚镰状有孔道,适于吸血。
(3)跗节5—5—5式,胫节和跗节扁,侧缘生有很多长毛,腹部可见腹板8节。
如黄缘龙虱等。
(二)多食亚目(特征)
水龟虫总科:
4.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
(1)水生甲虫,形似龙虱,但背面更隆起。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7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跗节5节;腹部可见腹板5节,很少4或7节。
隐翅甲总科:
5.埋葬甲科(简介):
花萤总科:
6.萤科(简介)
花蚤总科:
7.芫菁科(Meloidae)
(1)头部较大,前胸较小而似颈;
(2)鞘翅末端不相密合,腹部末端露出鞘翅外;
(3)跗节5-5-4式,爪梳状。
如豆芫菁、金绿芫菁等。
叩头甲总科:
8.叩头甲科(Elateridae)
(1)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锐刺,头小,紧镶在前胸上;
(2)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楔状物突起纳入中胸腹板槽内,能弹动,发音。
如沟叩头虫、细胸叩头虫、宽背叩头虫等。
皮蠹总科:
9.皮蠹科(Dermestidae)
(1)体卵圆形,密被细毛或鳞片,
(2)触角短,最后3节膨大为棒状,
(3)前足基节圆锥形,腹部腹面不超过5节。
如黑皮蠹等。
瓢甲总科:
10.瓢甲科(Coccinellidae):分2亚科。
(1)体半球形,外形似某些叶甲,但跗节是隐四节(即只有四节),而不是隐五节;
(2)触角短,锤状或棒状,长度不及头部加胸部的长度。
如二十八星瓢虫、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等。
拟步甲总科:
11.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1)体烟黑色,不光滑,外形似步甲,
(2)第一节腹板不被后足基部分割,跗节5-5-4式,而步甲的跗节为5-5-5式。
如赤拟谷盗、网目拟步甲等。
金龟甲总科:
12.金龟甲科(Melolonthidae)
(1)体椭圆形,触角鳃叶状,
(2)鞘翅不盖腹末,腹部有一对气门露在鞘翅外,
(3)前足开掘式,在胫节外缘有数个距,后足着生位置接近中足而远离腹末。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7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如暗黑金电子、东北大黑金龟子等。
13.丽金龟科(Rutelidae)(简介)
14.花金龟科(Cetoniidae)(简介)
天牛总科:
15.天牛科(Cerambycidae)
(1)触角锯齿状或丝状,一般长于自身的2/3,
(2)复眼肾脏形,包住触角基部,
(3)跗节隐5节,显4节。
16.叶甲科(Chrysomelidae)
(1)触角多为丝状,短于身长的2/3,
(2)复眼球形,跗节隐5节。
(3)有的种类后足跳跃式。
17.豆象科(Bruchidae)
(1)体卵圆形、坚硬,被有鳞片,暗棕色而夹有白斑,
(2)眼圆形,有一“V”形缺刻,
(3)鞘翅稍短,腹末外露。
如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等。
(三)管头亚目:(特征)
象甲总科:
18.象甲科(Curculionidae)
(1)成虫头部有一部分延伸成象鼻状,咀嚼式口器生于端部;
(2)触角弯曲成膝状,其尖端膨大成棍棒状。
如甘薯象甲、米象等。
小蠹总科:
19.小蠹科(Scolytidae)
(1)体短小,圆柱形,色暗,
(2)触角短,端部膨大成锤状,
(3)前胸背板为体长的1/3,盖住头的大部分,
(4)前足胫节外缘具成列小齿。
如桃小蠹,苹果小蠢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8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鳞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刺蛾科、卷蛾科、菜蛾科、螟蛾科、夜蛾科、灯蛾科、毒蛾科、尺蛾科、粉蝶科、凤蝶科等,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六节 鳞翅目(Lepidoptera)
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是农业害虫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 口器虹吸式,翅2对,膜质,被鳞片和毛,翅上的图案可分为线和纹两类;触角呈线状、梳状、羽状或棒状。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的分类特征
(一)成虫
(二)幼虫
(三)蛹
(四)卵四.目以下的分类可分为3亚目,20总科,135科
(一)轭翅亚目:(特征)
1.蝙蝠蛾科(简介):
(二)缰翅亚目:(特征)
谷蛾总科:
2.谷蛾科(简介)
3.细蛾科(简介)
4.麦蛾科(Gelechiidae)
(1)体小,下唇须向下弯曲呈镰刀状;
(2)翅后缘有长缘毛,前翅狭长,端部尖锐,后翅后缘倾斜或凹入,形似菜刀。
如棉红铃虫、麦蛾等。
6.巢蛾科(简介)
7.菜蛾科(Plutellidae)
(1)体小,与麦蛾科、巢蛾科相似,下唇须向伸向上方;成虫休息时触角伸向前方。
(2)翅后缘有长缘毛,前翅狭长,披针形,后翅形似菜刀。
如小菜蛾。
8.刺蛾科(Eucleidae)
(1)成虫中等大小,体短而粗,多色毛;
(2)翅较阔,有厚鳞或毛,前后翅的中室内有中脉的主干存在,口器退化。
如黄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8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卷蛾总科:
9.卷蛾科(Tortricidae)(简介)
10.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
(1)成虫小型,行动活泼。
(2)前翅前缘无褶叠,第4径脉与第5径脉分离,M2、M3与Cu1在边缘互相接近,Cu2约从中室下缘近中部处分出。后翅Cu脉上有长的梳状毛。
如大豆食心虫等。
11.果蛀蛾科 (Carposinidae)
(1)与前科相似,没有单眼。
(2)前翅Cu2约从中室下缘近端部处分出。后翅无M1及M2脉,Cu脉基部有长的梳状毛。
如桃小食心虫等。
螟蛾总科:
12.螟蛾科(Pyralidae)
(1)体细长,下唇须发达,常伸向体前,足细长;
(2)前后翅M2脉基部靠近M3脉,后翅第一条翅脉与第二条在中室前相平行或在中室外接近,翅三角形。
如三化螟,二化螟,玉米螟等。
尺蛾总科:
13.尺蛾科(简介)
枯叶蛾总科:
14.枯叶蛾科(简介)
夜蛾总科:
15.夜蛾科(Noctuidae)
(1)体色一般较深,有单眼与毒蛾区别,
(2)前翅中室后缘一般有4条脉(同毒蛾),
(3)后翅Sc+R1脉基部与Rs有一小段接触后即远离。
如小地老虎、大地老虎、苜蓿夜蛾、黏虫等。
16.舟蛾科(简介)
17.毒蛾科(Lymantriidae)
(1)口器退化,无单眼;
(2)前足生有密毛,休息伸出在前面,雌蛾腹末往往有毛丛,翅退化或无翅;
(3)后翅第一条脉纹(Sc十R1)在中室的1/3处与中室接触,造成一大基室。
如舞毒蛾、白毒蛾等。
18.灯蛾科(Arctiidae)
(1)体色多白色或黑色,有红色或黄色斑纹,腹部中夹有黑色,
(2)后翅第—条翅脉与第二条有长距离的愈合。
如黄腹星灯蛾,红袖灯蛾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8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天蛾总科:
19.天蛾科(简介)
蚕蛾总科:
蚕蛾科:(简介)
天蚕蛾科:(简介)
(三)锤角亚目(特征)
20.弄蝶科(Hesperidae)
(1)中小形蝴蝶、色暗、粗状;
(2)触角末端膨大有钩,飞行快,呈闪跃状;
(3)前后翅的翅脉都直接从翅基部或中室分出。
如稻苞虫、香蕉大弄蝶等。
21.风蝶科(Papilionidae)
(1)多为大形蝴蝶,色鲜艳有色斑;
(2)翅三角形,后翅外缘波浪形,后角常有一尾状突起(燕尾);M3伸入燕尾内,
(3)前翅后方有两条从基部生出的臀脉,后翅只有一条。
如柑桔风蝶、玉带风蝶等。
22.粉蝶科(Pieridae)
(1)中等大小,通常为白色,黄色、桔红色,其上点缀黑色斑纹;
(2)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前翅臀脉两条,后翅臀脉一条。
23.蛱蝶科(Nymphalidae)
(1)中型或大型,色彩鲜艳并有各种色斑,有的休息时四翅不停地扇动;
(2)前足很小,乍看似只有四足;
(3)触角锤状部特别膨大。
如苎麻黄蛱蝶、大红蛱蝶等。
24.眼蝶科(简介)
25.灰蝶科(Lycaenidae)
(1)体小、纤弱而秀丽;
(2)触角有白色的环,眼周围为白色;
(3)后翅外缘常有尾状突起。
如小灰蝶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9 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膜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叶蜂科、姬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蜜蜂科、蚁科。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膜翅目(Hymenoptera)
包括蚂蚁ants,蜜蜂bees.锯蜂sawflies、胡蜂wasps等。
一.形态特征微小到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2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连接,翅脉很特化,有的产卵器特化成螫刺,腹部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称为并胸腹节。第二节常缩小成“腰”,称为腹柄。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分类特征四.目以下的分类分三亚目。
(一)广腰亚目(特征)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1)身体较短粗,腹部无腰,触角线状。
(2)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产卵器短锯状。
如小麦叶蜂、黄翅莱叶蜂等。
2.茎蜂科(Cephoidae)
(1)体细长,腹部无腰,两侧扁;
(2)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足胫节只有一个端距,产卵器短且能收缩。
如梨茎蜂、麦茎蜂等。
(二)细腰亚目(特征)
3.姬蜂科(Ichneumonidae)
(1)触角线状、细长,一般16节以上;
(2)前翅有第二回脉,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间—个特别小,四边形或五边形,称为小室,它的下面所连的一条横脉就是第二回脉。
如螟黑点疣姬蜂、三化螟沟姬蜂等。
4.小茧蜂科(Braconidae)
(1)体小或微小,特征与姬蜂相似;
(2)翅的脉序筒单,无第二回脉,小室没有或不明显。
如麦蚜茧蜂、桃蚜茧蜂等。
5.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1)体微小,常具金属光泽,有的还有虹彩;
(2)中胸侧板有具粗刻点的斜沟;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9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后足腿节不膨大,胫节有1端距。
如红铃虫金小蜂、蝶蛹金小蜂等。
6.小蜂科(简介)
7.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体微小,黑色、褐色或黄色;
(2)翅脉简单,无翅痣,翅面上有的有成行的微毛,前翅很阔或狭而有缘毛。
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
(三)针尾亚目
8.蚁科(Formicidae)
(1)体小,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壁有弹性,光滑或有毛触角膝状;
(2)腹部第一节或第一、二两节成为小型的结。
如黑蚁等。
9.胡蜂科(简介)
10.蜜蜂科(Apidae)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10 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双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摇蚊科、瘿蚊科、虻科、盗虻科、食蚜蝇科、潜蝇科、水蝇科、寄蝇科。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双翅目(Diptera)
包括各种蝇、虻、蚋、蚊等种类。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1对,前翅膜质,后翅变成平衡棒halteres;雌虫腹部末端数节能伸缩,成为伪产卵器。如蚊mosquitoes,蝇flies。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分类特征:包括11个特征。
四.目以下分类分三个亚目。
(一)长角亚目(特征)
大纹总科:
1.大纹科(Tipulidae)(简介)
纹总科:
2.蚊科(Culicidae)
(1)体细长,头小。圆球形,复眼大,肾脏形,触角细长。有轮生的毛成羽状毛;
(2)刺吸式口器发达,翅狭长,后缘有毛和鳞,有3条长脉到达翅缘,翅脉上有2列鳞。
如蚊子等。
摇蚊总科:
3.摇蚊科(Chironomidae)
(1)形似蚊,但口器退化,触角细而多毛,雄虫羽状;
(2)足细长,前足特别长,休息时举起;
(3)翅前面的翅脉较后面的租。
如稻摇蚊等。
瘿蚊总科:
4.瘿蚊科(Ithonidae)
(1)外形似蚊,体纤小,足细长;
触角念珠状,各节均环生1—3圈放射状的细毛,
(3)翅阔而有毛或鳞,只有3—5条纵脉,很少横脉,缺臀脉。
如稻瘿蚊、麦红吸浆虫等。
(二)短角亚目(特征)
虻总科:
5.虻科(简介)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10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盗虻总科:
6.盗虻科(食虫虻科)(Asilidae)
(1)头大,头顶在两复眼间凹陷,头胸之间有细颈,两复眼左右决不接触;
(2)触角前伸,通常3节,翅大而长,R脉通到顶角前,有4~5个闭室,基室很长。
如黄毛食虫虻等。
(三)芒角亚目(特征)
食蚜蝇总科:
7.食蚜蝇科(Syrphidae)
(1)体中等大小,有的体阔似蜜蜂,有的细长;
前翅R脉与M脉之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的伪脉。
眼蝇总科:
8.实蝇科(Trypetidae)
(1)眼大,通常有绿色闪光,翅广,通常有暗色斑纹,很少无斑纹的;
(2)弦室长,中室两个,臀室三角形,中足跗节有距。
9.潜蝇科(Agromyzidae)
(1)触角毛不呈羽毛状,光滑或着生于背面基部;,
(2)胸部背面有纵鬃毛4条;
(3)C脉末端之前有一缺刻,有臀室。
如豌豆潜叶蝇等。
10.果蝇科(简介)
11.水蝇科(Aphydridae):翅的脉序和黄潜蝇一样,但C脉有2个折断处。如水稻潜叶蝇。
12.黄潜蝇科(Chloropidae)
(1)体多为绿色或黄色,体小或微小;
(2)前翅前缘只有一个缺刻;
(3)中脉2分叉,前支略弯曲,中间只夹有一个翅室,无臀室。
如稻秆蝇、麦秆蝇等。
蝇总科:
13.寄蝇科(Tachinidae)
(1)体粗壮,有毛及鬃,触角芒状,有的有短毛;
(2)从侧面观察,可见后盾片露出在小盾片之下,成一圆形突起,似舌状。
如地老虎寄蝇,玉米螟寄蝇等。
14.家蝇科(简介)
15.丽蝇科(简介)
16.花蝇科(Anthomyiidae):地蛆类。
最后简介蜱螨目。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Insect taxonomy
教 案
编写人:王丽艳
教 学 进 度 计 划周 次
学 时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
昆虫分类学概述
2
2
昆虫纲分目简介
3
2
弹尾目、直翅目
4
2
同翅目
5
2
半翅目、脉翅目
6
2
缨翅目、毛翅目
7
2
鞘翅目
8
2
鳞翅目
9
2
双翅目
10
2
膜翅目
第1次课课 目
第一章 昆虫分类学概述
目 的要 求
了解昆虫分类的原理、分类系统,命名法。
重 点难 点
昆虫的命名规则,检索表的结构与编制方法,检索表编制过程中特征的选取。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分钟
第一章 昆虫分类学概述第一节 分类的意义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
(二)任务
从事昆虫分类研究的工作者,有许多具体任务要完成,但最重要的有三项:
一是鉴定,就是将研究的昆虫的个体加以鉴别整理,确定到种,找出各个种的重要识别性状,以及和相似种之间的稳定区别,予以描述和命名,
二是分类,就是将鉴定的种进行归类,安排到适当的高级分类单元中去,建立分类系统,
三是研究物种形成和进化,确定不同种和高级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
(三)地位和作用
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其他分支学科,如昆虫生态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行为学、毒理学及各门应用昆虫学,如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医用昆虫学等等的基础,因为昆虫学的其他分支的研究,首先需要对研究对象准确鉴定,否则,那些研究就会丧失客观性、可比性和重复性,从而丧失科学价值。(五斑按蚊为例)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昆虫分类学是基础科学,又是综
例举法讲授
第1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它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 分类的阶元昆虫分类与其它动、植物分类一样,分为一系列阶元,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分类排序阶梯或称梯元,等级水平。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阶元,其它为主要阶元。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则是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相近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例如将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近的科归纳为目等等。为了更客观的反映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常在种以上的基本分类阶元间增设新的阶元,如在“门”下设“亚门”,“纲”下设“亚纲”,“目”下设“亚目”、“总科”,“科”下设“亚科”、“族”,“属”下设“亚属”等。有时在“种”下还设“亚种”或“变型”、“生态型”等。
在昆虫分类中,科名字尾常加—idae,亚科加—inae,族加—ini,总科(有时还有亚目和目)名字尾加—oidea。在具翅昆虫中,其目名字尾多加—ptera。属以上各阶元名称的第1个字母一律要求大写。
现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
第三节 种的概念关于种的概念和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类学家们曾经有过不同的争论和认识。
近代许多分类学家研究认为,种与种之间在空间上存在着质的差别,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发展的继承性上来看,一个种可以由另一个种发展而来,种与种之间是连续的;从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种的总体上看,种与种之间是间断的,且独具质态。因而,将种的定义表述为: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第四节 种以下的分类问题种是由种群组成的,不是生物进化的最终分支。生活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种群,常在形态、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某些细微的变异,因而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类型,这就产生了种以下的分类阶元。种以下的分类阶元主要有亚种、变型、生态型、变种等,应用比较混乱,但其中最为重要和普遍应用的是种。
利用课件或图示讲授
第1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20分钟
第五节 种以上的分类问题种以上的属、族、亚科、科、总科、亚目、目等分类阶元,都是生物进化系统树上更早的分支,因而应当说它们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代表着生物演化发展所经过的历史旅程。种以上的分类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随意性,因而很难完全客观地反映物种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这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应当相信,科学实践将会证明,真正反映客观实际和自然进化历史的分类方法只有一个,分类学者应不断地去探索,以充分揭示生物进化的内在规律。
总之,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比种具有更明显的间断,它们在空间上代表着物种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在时间上代表着血缘的亲疏与起源;它们不只代表着物种演化的间断性与特殊性,也代表着物种演化的连续性和共同性;它们不只表示着有机世界的多样性,而且也表示着有机世界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
第六节 命名方法和规则一.命名法各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俗名(common name),容易引起混淆或造成误解,所以,国际上规定,所有的生物都要使用统一的名称,即学名(scientific name),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规定,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命名,即一种昆虫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属名在前,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在后,第1个字母小写,在种名之后通常还附上命名人的姓,第1个字母也要大写。
异名:
同名:
优先权:
二.模式标本
在发表新种时,第1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type)。在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其中1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holotype);另选出的1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称为配模(allotype);而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为副模 (paratype)。
第七节 检索表与系统数一.检索表的结构与编制方法二.系统树第八节分类学的发展与新动向一.分类学的发展二.分类学的新动向
讲授
图示讲授
第2 次课课 目
第二章 昆虫的分目
目 的要 求
了解昆虫纲四个亚纲33目主要特征。
重 点难 点
划分四亚纲的依据,分目所用的主要特征。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第二章 昆虫的分目不同科学家对昆虫纲的分目提出了不同的系统,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将昆虫纲分为四个亚纲,33目。
一.蚣虫亚纲MYRIENTOMATA(特征)
1.原尾目Protura
内口式,增节变态;无复眼和单眼,无触角,前足长面向前伸,代替触角的作用,腹部12节,第1—3节有腹足遗迹;无尾;跗节1节。如原尾虫(螈) proturans
二.粘管亚纲COLLEMBOLA(特征)
2.弹尾目 Cinura(第三章重点介绍)
内口式;表变态,腹部6节,第1节有粘管,第3节有握弹器,第4节有弹器,为弹跳器官,复眼退化。如跳虫(跳) springtails。
三.无翅亚纲APTERYGOTA(特征)
3.双尾目Diplura
口器内藏式 (即头的后颊部向下延伸,包住上、下颚及下唇基部),表变态,足跗节一节,尾须l对,线状或铗状;腹部11节,多数节上生有成对的刺突或泡囊。如双尾虫compodeids。
4.缨尾目Thysanura
外口式,表变态,足的基节和腹部第2—9节上有刺突或泡囊,尾须1对,尾须间有中尾丝。如衣鱼silverfishes,石丙bristletails。
四.有翅亚纲PTERYGOTA(特征)
5.蜉蝣目Ephemeroptera
体中型,细长,脆弱,口器咀嚼式,触角刚毛状:前翅发达,后翅小,翅脉多,除纵脉外,还有很多插脉和横脉,休息时翅竖立在背上,尾须工对,长,有的还有中尾丝,原变态,有亚成虫期,幼期水生,多足型,腹部有附肢变成的鳃;如蜉蝣mayflies。
6.蜻蜓目Odonata
体中到大型,头活动,口器咀嚼式,触角刚毛状,中后胸倾斜,腹细长如杆,翅长,膜质,透明,脉纹网状,有翅痣stigma和翅切node,休息时翊平伸于身体两侧,或竖立于背上,半变态,稚虫水生,下唇特化成面罩:以致成虫和幼期口器截然不同,故有异口类Heterognatha之称;幼期以直肠鳃或尾鳃呼吸,属寡足型幼虫。如蜻蜒dragonflies、豆娘damselfies。
7.吉翅目Plecoptera
小到中型,体扁长而柔软,口器咀嚼式,上颚有的退化,触角丝状多节,翅2对,膜质,前翅中脉和肘脉间有横列脉,后翅臀,
图示讲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 2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大,休息时平放于腹背上,足跗节3节,尾1对,丝状,多节或1节半变态,幼期水生,有时有气管鳃。
8.纺足目Embioptera
小到中型,体扁长而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胸部长,几与腹部等长,雌无翅,雄有翅2对,翅长,翅脉简单,前后翅形状和翅脉相似,休息时平放于腹背,跗节3节,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分泌丝质而结网,渐变态,成幼期栖境相同。如足丝蚁webspinners。
9.螳螂目Mantodea
中到大型,头活动,三角形,口器咀嚼式,前胸长;前足捕捉式,中后足步行式,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平放于腹背上,尾须1对,雄虫第9节腹板上有一对刺突,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均捕食性,卵粒为卵鞘所包。如螳螂 (螳)mantids。
10.蜚蠊目Blattaria:
中到大型,头宽扁,口器咀嚼式,前胸大,盖住头部,有翅或无翅,有翅的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休息时翅平置于体背,尾须1对,雄虫第 9节腹板上有—对刺突,渐变态,成虫和幼期生活于阴暗处,卵粒为卵鞘所包。如蜚蠊 (蟑螂)cockroaches。
11.等翅目Isoptera
小到大型,多型性社会昆虫,口器咀嚼式:触角连珠状,有翅型有翅2对,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翅狭长,可沿基缝脱落,纵脉多,缺横脉,渐变态,少数种类雌虫也分泌卵鞘。如白蚁( )termites或white ants。
12.直翅目Orth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中到大型,口器标准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一般有翅2对,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也有无翅或短翅的,后足多为跳跃足,有的前足为开掘式,雌虫产卵器通常发达,呈刀状、剑状或锥状,渐变态。如蝗虫(蝗)locusts,grasshoppers,螽斯(螽)longhorned grasshoppers,蟋蟀(蟋)crickets,蝼蛄molc crickets。
13.竹节虫目Phasmatodea
中到大型,细长如竹枝,或扁平似树叶,口器咀嚼式,前胸短,中胸长,后胸与腹部第一节愈合,腹部长,有翅或无翅,有的前翅短,呈鳞片状,渐变态。如竹节虫( )walking sticks。
14.革翅目Dermaptera
中型,体长而坚硬,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胸大而略呈方形,有翅或无翅,有翅的前翅短小,革质,后翅大,膜质,休息时褶藏于前翅下,仅露少部分,尾须1对,或特化成坚硬的钳状,渐变态。如蠼螋(螋)earwigs。
15.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中型,扁而细长,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无翅,3对足步行式,跗节5节,有长而分节的尾须1对,产卵器发达,雄虫第9
图示讲授
第 2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节有刺突。变态不明显。综合了直翅群中不少目的一些特征。如蛩蠊grylloblattids。
16.缺翅目 Zoraptera
体小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9节,连珠状,有无翅型和有翅型,无翅型无单、复眼,有翅型有复眼和单眼,翅2对,膜质,翅脉简单,纵脉l到2条,足跗节2节;尾须1节;渐变态。如缺翅虫zorapterans。
17.啮虫目 Psocoptera
体小柔软,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胸细小如颈,有无翅的、短翅的和有翅的。有翅的翅2对,膜质,前翅大,有翅痣,横脉少,后翅小,无尾须,渐变态。如啮虫( )psocids。
18.食毛目 Mallophaga
体微小到小型,体长圆而扁,口器咀嚼式,触角短,3—5节,中后胸愈合,无翅,足攀登式,跗节1或2节,爪1或2个;气门生于腹面,无尾须,无产卵器,渐变态,寄生于鸟兽毛上。如羽虱chewing lice。
19.虱目Anoplura
微小到小型,体椭圆形而扁,头小,向前突伸,口器刺吸式,触角3—5节,胸部3节愈合,无翅,足攀登式,跗节1节,爪1个,气门背生,无尾须,渐变态。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外,吸血。如虱sucking lice。
20.缨翅目Thysan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微小到小型,体细长而扁平,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翅2对,狭长,纵脉1—2条,边缘有长缨毛,也有无翅和1对翅的,跗节1—2节,端部有泡,过渐变态。如蓟马thrips。
21.同翅目Hom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后方生出,翅2对,前翅为覆翅或膜质,质地均一,后翅膜质,也有无翅或短翅的。渐变态或过渐变态.如蝉cicadas、木虱psyllids、粉虱whiteflies、蚜虫aphids、介壳虫scale insects。
22.半翅目Hemi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前方伸出折向后方,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如椿象(蝽)bugs。
23.鞘翅目Cole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体坚硬,头前口式或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足的跗节多为5节,完全变态或复变态。统称甲虫(胛)beetles,weevils.
24.捻翅目Strepsiptera
小型,雌雄异型,雄虫有翅有足,自由活动,触角4—7节,至少第3节有一旁枝,向侧面伸出,有的第4--6节也有旁枝,使触角呈栉状,前翅小,呈平衡棒,后翅大,膜质,脉纹3—8条,放射状。雌虫终生寄生,头胸部愈合,坚硬,露出寄主体外,腹部膜
图示讲授
第 2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呈袋状,翅、足、触角,复眼、单眼均缺如,复变态。统称捻翅虫 (蝙)strepsipterans,twisted—winged insects。
25.广翅目Megaloptera
中到大型,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有的雄虫上颚特别发达,翅2对,膜质,翅脉网状,纵脉在翅的边缘不分叉,无尾须,全变态,幼虫水生。如鱼蛉fishflies、泥蛉alderflies。
26.蛇蛉目Raphidioptera
小到中型,头部延长,后部缩小如颈,前口式,口器咀嚼式,前胸细长,翅2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网状,有翅痣,雌产卵器细长如针。全变态,幼期和成虫均捕食性。统称蛇蛉snakeflies。
27.脉翅目Neur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翅2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网状,纵脉在翅的边缘分叉,全变态或复变态,成、幼虫捕食性。如草蛉 lacewings,蚁蛉antlionflies。
28.长翅目Mecoptera
小到中型,头向下延伸呈喙状,口器咀嚼式,翅2对,狭长,有翅痣,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接近标准脉序,雄虫腹末向上弯曲,末端膨大呈球状,全变态,成幼虫捕食性。如蝎蛉scorpionflies。
29.蚤目Siphonaptera
体微小到小型,侧扁而坚韧,无翅,头小,与胸部密接,无单眼,复眼小或无,口器刺吸式,足基节粗大,腿节发达,适于跳跃,跗节5节,全变态,寄生于哺乳动物或鸟类身上。统称蚤fleas。
30.双翅目Di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1对,前翅膜质,后翅变成平衡棒halteres;全变态或复变态。如蚊mosquitoes,蝇flies。
31.毛翅目Trich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中型,外形象蛾,口器咀嚼式,但无咀嚼能力,翅2对,膜质,被毛,翅脉接近标准脉序,全变态,幼虫水生。如石蛾caddisflies。
32.鳞翅目Lepidoptera(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小到大型,口器虹吸式,翅2对,膜质,被鳞片和毛,全变态,成幼虫陆生,少数幼虫营半水生生活.如蝴蝶butterflies和蛾moths。
33.膜翅目Hymenoptera (在第三章中重点讲)
微小到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2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连接,翅脉很特化,有的产卵器特化成螫刺,全变态或复变态.如蚂蚁ants,蜜蜂bees.锯蜂sawflies、胡蜂wasps等。
图示讲授
第 3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弹尾目、直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弹尾目、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蝗科、菱蝗科,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70分钟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第一节 弹尾目、直翅目一.弹尾目Collembola
(一)形态特征(图)
小型无翅的昆虫,口器内藏式。眼不发达。腹部6节,第1节有粘管,第3节有握弹器,第4节有弹器,为弹跳器官,复眼退化。如跳虫(跳) springtails。
(二)生物学特性二.直翅目Orthoptera
直翅目常见的种类,如蝗虫、蟋蟀、蝼蛄、螽斯等。
(一)形态特征(图)
中到大型,口器标准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一般有翅2对,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也有无翅或短翅的,后足多为跳跃足,有的前足为开掘式,常具有发音器,雌虫产卵器通常发达,呈刀状、剑状或锥状,渐变态。如蝗虫(蝗)locusts,grasshoppers,螽斯(螽)longhorned grasshoppers,蟋蟀(蟋)crickets,蝼蛄molc cricket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据周尧教授本目分3亚目6总科。
1.螽斯亚目(特征)
螽斯总科:
螽斯科(Tettigoniidae)(图)
(1)触角比身体长;
(2)产卵器扁而圆,刀状;
(3)雄虫能发音,发音器在前翅基部;
(4)前足胫节有听器。
生活习性:
蟋蟀总科:
蟋蟀科(Gryllidae)
(1)触角比身体长,端部尖细;
(2)产卵器细长,剑状;
(3)雄虫前翅近基部有发音器;
(4)听器在前是胫节上。
生活习性:
2.蝼蛄亚目(特征)
图示讲授
对比各科的特征讲授
第3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蝼蛄总科: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1)触角短;
(2)前足粗短,开掘式,胫节阔有4齿,跗节有两齿位于基部;
(3)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形如裂缝。
生活习性:
蚤蝼总科:
蚤蝼科 Tridactylidae
(1)覆翅短,后翅伸出腹部末端。
(2)前足胫节适于开掘,后足能跳跃。
(3)无发音器和听器。
3.蝗亚目(特征)
蝗总科:
蝗科(Locustidae)
(1)触角短,不长过身体,一般为丝状,少数为锤状;
(2)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胸;
(3)产卵器粗短;
(4)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
(5)听器在腹部第一节两侧。
生活习性:
菱蝗总科:
菱蝗科:
(1)体小,菱形。触角短,线状;
(2)前胸背板盖住整个腹部;
(3)产卵器短,锥状,无发音器及听器。
生活习性:
图示讲授
第4 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半翅目、脉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蝽科、盲蝽科、花蝽科、长蝽科、猎蝽科、缘蝽科、草蛉科,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70分钟
第二节 半翅目、脉翅目一.半翅目(Hemiptera)
半翅目昆虫过去都叫椿象,现在简称春蝽。群众叫做“臭板虫”。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体坚硬,略扁平;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前方伸出折向后方;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不用时平放在腹部背面。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的分类分2亚目,14总科。
隐角亚目(特征):
蝎蝽总科:
1.田鳖科(简介)
显角亚目(特征)
网蝽总科:
2.网蝽科:(Tingidae)
(1)触角4节,中胸小盾片不超过爪片长度;
(2)头、胸背板及前翅都有网状花纹。
如梨网蝽、香蕉网蝽。
花蝽总科:
3.花蝽科 (Anthocoridae)
(1)体小形或微小,中足基节发达,
(2)前翅有明显的缘片和楔片,膜片上有简单的纵脉1~3条。
如小花蝽、黑纹花蝽等.
4.盲蝽科(Miridae)
(1)无单眼,触角4节,前胸背板前缘有领片和胝;
(2)前翅有缘片、楔片、革片,爪片,在膜区的基部有2个翅室。
如绿盲蝽,苜蓿盲蝽等。
猎蝽总科:
5.猎蝽科(Reduviidae)
(1)喙短,3节,基部弯曲,不能平贴在身体的腹部,端部尖锐;
(2)前翅膜区基部有两个翅室,从它们上面伸出纵脉2条,前翅无缘片和楔片。
如黄盗刺蝽,黑光猎蝽等。
6.姬蝽科(Nabidae)
(1)体较小,喙长,超过前胸腹板;
(2)前胸背板狭长,前面有横沟;
图示及对比法讲授半翅目各科的特征。
第 4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3)前翅膜区有4纵脉形成2—3个长形闭室,并由它们分出一些短的分支。
如缘姬蝽。
长蝽总科:
7.长蝽科(Lygaenidae)
(1)触角4节,末节膨大,着生于复眼间连线之下,有单眼;
(2)足短、跗节3节,体狭长;
(3)前翅无楔片,膜区有4—5条简单纵脉。
如高粱长蝽等。
8.红蝽科(简介)
缘蝽总科:
9.缘蝽科Coreidae
一般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
(2)触角4节,喙4节,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不超过爪区长度;
(3)前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蝽总科:
10.蝽科(Pentatomidae)(重要的有七个亚科)
(1)触角基部第一节被头盖住不外露;
(2)中胸小盾片较发达,其末端伸氏达前翅的膜质部分,至少要超过爪片。
(3)前翅分革区、爪区、膜区三部分,膜区有多数纵脉,多从一基横脉上分出。
如细毛蝽、赤条蝽,绿蝽等。
二.脉翅目(Neuroptera)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翅2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网状,纵脉在翅的边缘分叉。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
1.草蛉科(Chrysopidae)
(1)身体细长,柔若,绿色,黄色或灰白色。触角丝状、比体长;
(2)复眼有金色的闪光,相隔较远,无单眼;
(3)前后翅形状和脉序相似,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
如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等。
2.蚁蛉科(Myrmeleontidae)
(1)体细长,局部有毛,略似蜻蜒;
(2)前翅无结脉、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及脉序相似,无明显翅痣,触角呈短棒状。
如蚁蛉、斑翅蚁蛉
3.褐蛉科(Hemerobiidae)
(1)颜色多为褐色,或翅上有褐色斑;触角念珠状,前翅径分脉上有3条以上分叉,其中2条以上直接从径脉主干分出。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5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同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蝉科、叶蝉科、沫蝉科、飞虱科、蚜科、粉虱科,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三节 同翅目(Homoptera)
同翅目包括蝉、叶蝉、沫蝉、飞虱、蚜虫、粉虱、蜡蝉和介壳虫等。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头后口式,口器刺吸式,由头的后方生出;触角短,鬃状、或长丝状;翅2对,前翅为覆翅或膜质,质地均一,后翅膜质,休息时常放体背上呈屋脊状,也有无翅或短翅的。多数种类有蜡腺。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分类据周尧教授1963年意见,本目分5亚目13总科47科。
蝉亚目:(特征)
蝉总科:
1.蝉科(Cicadidae)
(1)体大,触角着生在两复眼间,中胸无翅基片,单眼3个,
(2)后足胫节有成列的小刺,
(3)雄虫腹面第一节有发音器。
如蚱蝉,蝉(知了)等。
沫蝉总科:
2.沫蝉科(Cercopidae)
(1)体卵型,隆起,单眼2个,前翅革质长于腹。
(2)后足胫节有2侧刺,端部及第1、2跗节有端刺,
(3)若虫腹8节有泡沫腺,分泌泡沫。
如稻沫蝉等。
叶蝉总科:
3.叶蝉科(Cicadellidae)
(1)体小或中等,前翅革质,触角刚毛状;
(2)前胸背板不向后延伸,后足胫节无距,而有成列的小刺,善跳跃。
如黑尾叶蝉,大青叶蝉等。
蜡蝉总科:
4.蜡蝉科(Fulgoridae)(或樗鸡科)
(1)多为大型,前翅端区翅脉多分叉,与横脉形成网纹,后翅臀区翅脉也为网纹,
(2)前翅1A脉与2A脉合成“r”形脉。
如斑衣蜡蝉。
5.飞虱科(Delphacidae)
(1)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大形扁平的活动距,
前翅在爪片靠近后缘处往往增厚形成翅痣。
图示讲授
对比法、图示讲授。
第 5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如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等。
木虱亚目:(特征)
木虱总科:
6.木虱科(Psyllidae)
(1)触角9~11节,末端有叉状刚毛;
(2)前翅基部仅有一根基脉,即M、R、Ca脉的共柄,无横脉,善跳。
如梨木虱、柑桔木虱、桑木虱。
粉虱亚目:(特征)
粉虱总科:
7.粉虱科(Aleyrodidae)
(1)翅透明或半透明,一般均被白色蜡粉,
(2)前后翅的翅形相似,前翅最多只有径中脉。第一肘脉3条翅脉,后翅仅1条翅脉。
如烟粉虱、温室白粉虱。
蚜亚目:(特征)
蚜总科:
8.蚜科(Aphididae)
(1)触角3~6节,有翅则透明具一翅痣,
(2)腹部第5节后缘着生一对腹管,第9节有尾片一个。
如大豆蚜、麦蚜等。
蚧亚目:(特征)
蚧总科:
蚧科(Coccidae)
(1)雌虫体圆形或长卵形等,体壁稞露或被有蜡,体背不分节,
(2)腹部末端有深的肛裂(臀裂),肛门上有两个三角形的肛板,
(3)有足和触角,无腹部气门。
如柑桔粉蚧,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梨圆蚧、草履蚧,吹绵蚧,糠片蚧等。
对比法、图示讲授。
第6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缨翅目、毛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皮蓟马科、纹蓟马科、蓟马科的特征。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70分钟
30分钟
第四节 缨翅目、毛翅目一.缨翅目(Thysanoptera)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
(一)形态特征微小到小型,体细长而扁平,口器锉吸式,左右不对称,翅2对,狭长,纵脉1—2条,边缘有长缨毛,也有无翅和1对翅的,跗节1—2节,端部有泡,又称泡脚目。如蓟马thrip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分为2亚目18科。
管尾亚目:(特征)
1.皮蓟马科(Phleothripidae)
(1)体黑色或暗褐色,翅白色,煤烟色或有白色或暗色斑纹,
(2)头部前方圆形,触角具有感觉锥,以第三节上感觉锥最长,
如麦蓟马,中华蓟马,稻管蓟马等锯尾亚目:(特征)
2.蓟马科(Thripidae)
(1)触角6~8节,末端1~2节形成端刺,产卵器下曲(从侧面看),
(2)翅狭长,端部较尖,前翅有两条平行的纵脉,第一条自翅基部达翅尖,第二条似第一脉的分支,仅为翅长的1/3,或无翅。
如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等。
3.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
(1)触角9节,第三、四节上长行感觉区,产卵器上曲(从侧面看),
(2)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横脉。
如纹蓟马等。
二.毛翅目(Trichoptera)
(一)形态特征小到中型,外形象蛾,口器咀嚼式,但无咀嚼能力,翅2对,膜质,被毛,翅脉接近标准脉序。如石蛾caddisflie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长角石蛾科Leptoceridae:
(1)触角发达,有时长过身体数倍;下颚须雌雄都是5节,没有环状纹,基部常有毛。
(2)前翅有径室,没有中室,后翅没有径室,径分脉上只上支分叉。
如银纹长角石蛾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7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鞘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步甲科、虎甲科、龙虱科、水龟虫科、叩头甲科、金龟甲科、天牛科、象甲科等,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五节 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是昆虫中最大的一个目,包括许多农业上的害虫和益虫,一般都叫做“甲虫”或“甲”。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体坚硬,头前口式或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足的跗节多为5节,完全变态或复变态。统称甲虫(胛)beetles,weevils.
二.生物学特性
三.目以下分类特征:
1.成虫特征
2.幼虫特征四.目以下分类分4亚目,36个总科,157科。
(一)肉食亚目(特征):
步甲总科:
1.虎甲科(Cicindelidae)
(1)体长形,具鲜艳色斑和金属光泽;
(2)头略比胸宽,复眼突出;
(3)下颚内颚叶端部有一能动的钩。
如中华虎甲等。
2.步甲科(Carabidae)
(1)体型大小变化大,颜色较暗,有的鞘翅上有点刻、斑点或条纹;
(2)头前口式,比前胸狭,眼小;
(3)下颚内颚叶上无端钩,跗节5—5—5式,腹部可见腹板6节。
如中华步甲等。
龙虱总科:
3.龙虱科(Dytiscidae)
(1)体型大小变化大,水生甲虫,体椭圆形,扁平而光滑,有光泽,有时有点刻或条纹。
(2)头阔,和前胸相固着。上颚镰状有孔道,适于吸血。
(3)跗节5—5—5式,胫节和跗节扁,侧缘生有很多长毛,腹部可见腹板8节。
如黄缘龙虱等。
(二)多食亚目(特征)
水龟虫总科:
4.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
(1)水生甲虫,形似龙虱,但背面更隆起。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7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跗节5节;腹部可见腹板5节,很少4或7节。
隐翅甲总科:
5.埋葬甲科(简介):
花萤总科:
6.萤科(简介)
花蚤总科:
7.芫菁科(Meloidae)
(1)头部较大,前胸较小而似颈;
(2)鞘翅末端不相密合,腹部末端露出鞘翅外;
(3)跗节5-5-4式,爪梳状。
如豆芫菁、金绿芫菁等。
叩头甲总科:
8.叩头甲科(Elateridae)
(1)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锐刺,头小,紧镶在前胸上;
(2)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楔状物突起纳入中胸腹板槽内,能弹动,发音。
如沟叩头虫、细胸叩头虫、宽背叩头虫等。
皮蠹总科:
9.皮蠹科(Dermestidae)
(1)体卵圆形,密被细毛或鳞片,
(2)触角短,最后3节膨大为棒状,
(3)前足基节圆锥形,腹部腹面不超过5节。
如黑皮蠹等。
瓢甲总科:
10.瓢甲科(Coccinellidae):分2亚科。
(1)体半球形,外形似某些叶甲,但跗节是隐四节(即只有四节),而不是隐五节;
(2)触角短,锤状或棒状,长度不及头部加胸部的长度。
如二十八星瓢虫、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等。
拟步甲总科:
11.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1)体烟黑色,不光滑,外形似步甲,
(2)第一节腹板不被后足基部分割,跗节5-5-4式,而步甲的跗节为5-5-5式。
如赤拟谷盗、网目拟步甲等。
金龟甲总科:
12.金龟甲科(Melolonthidae)
(1)体椭圆形,触角鳃叶状,
(2)鞘翅不盖腹末,腹部有一对气门露在鞘翅外,
(3)前足开掘式,在胫节外缘有数个距,后足着生位置接近中足而远离腹末。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7 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如暗黑金电子、东北大黑金龟子等。
13.丽金龟科(Rutelidae)(简介)
14.花金龟科(Cetoniidae)(简介)
天牛总科:
15.天牛科(Cerambycidae)
(1)触角锯齿状或丝状,一般长于自身的2/3,
(2)复眼肾脏形,包住触角基部,
(3)跗节隐5节,显4节。
16.叶甲科(Chrysomelidae)
(1)触角多为丝状,短于身长的2/3,
(2)复眼球形,跗节隐5节。
(3)有的种类后足跳跃式。
17.豆象科(Bruchidae)
(1)体卵圆形、坚硬,被有鳞片,暗棕色而夹有白斑,
(2)眼圆形,有一“V”形缺刻,
(3)鞘翅稍短,腹末外露。
如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等。
(三)管头亚目:(特征)
象甲总科:
18.象甲科(Curculionidae)
(1)成虫头部有一部分延伸成象鼻状,咀嚼式口器生于端部;
(2)触角弯曲成膝状,其尖端膨大成棍棒状。
如甘薯象甲、米象等。
小蠹总科:
19.小蠹科(Scolytidae)
(1)体短小,圆柱形,色暗,
(2)触角短,端部膨大成锤状,
(3)前胸背板为体长的1/3,盖住头的大部分,
(4)前足胫节外缘具成列小齿。
如桃小蠹,苹果小蠢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8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鳞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刺蛾科、卷蛾科、菜蛾科、螟蛾科、夜蛾科、灯蛾科、毒蛾科、尺蛾科、粉蝶科、凤蝶科等,各科分类的形态基础。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六节 鳞翅目(Lepidoptera)
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是农业害虫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 口器虹吸式,翅2对,膜质,被鳞片和毛,翅上的图案可分为线和纹两类;触角呈线状、梳状、羽状或棒状。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的分类特征
(一)成虫
(二)幼虫
(三)蛹
(四)卵四.目以下的分类可分为3亚目,20总科,135科
(一)轭翅亚目:(特征)
1.蝙蝠蛾科(简介):
(二)缰翅亚目:(特征)
谷蛾总科:
2.谷蛾科(简介)
3.细蛾科(简介)
4.麦蛾科(Gelechiidae)
(1)体小,下唇须向下弯曲呈镰刀状;
(2)翅后缘有长缘毛,前翅狭长,端部尖锐,后翅后缘倾斜或凹入,形似菜刀。
如棉红铃虫、麦蛾等。
6.巢蛾科(简介)
7.菜蛾科(Plutellidae)
(1)体小,与麦蛾科、巢蛾科相似,下唇须向伸向上方;成虫休息时触角伸向前方。
(2)翅后缘有长缘毛,前翅狭长,披针形,后翅形似菜刀。
如小菜蛾。
8.刺蛾科(Eucleidae)
(1)成虫中等大小,体短而粗,多色毛;
(2)翅较阔,有厚鳞或毛,前后翅的中室内有中脉的主干存在,口器退化。
如黄刺蛾,青刺蛾,扁刺蛾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8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卷蛾总科:
9.卷蛾科(Tortricidae)(简介)
10.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
(1)成虫小型,行动活泼。
(2)前翅前缘无褶叠,第4径脉与第5径脉分离,M2、M3与Cu1在边缘互相接近,Cu2约从中室下缘近中部处分出。后翅Cu脉上有长的梳状毛。
如大豆食心虫等。
11.果蛀蛾科 (Carposinidae)
(1)与前科相似,没有单眼。
(2)前翅Cu2约从中室下缘近端部处分出。后翅无M1及M2脉,Cu脉基部有长的梳状毛。
如桃小食心虫等。
螟蛾总科:
12.螟蛾科(Pyralidae)
(1)体细长,下唇须发达,常伸向体前,足细长;
(2)前后翅M2脉基部靠近M3脉,后翅第一条翅脉与第二条在中室前相平行或在中室外接近,翅三角形。
如三化螟,二化螟,玉米螟等。
尺蛾总科:
13.尺蛾科(简介)
枯叶蛾总科:
14.枯叶蛾科(简介)
夜蛾总科:
15.夜蛾科(Noctuidae)
(1)体色一般较深,有单眼与毒蛾区别,
(2)前翅中室后缘一般有4条脉(同毒蛾),
(3)后翅Sc+R1脉基部与Rs有一小段接触后即远离。
如小地老虎、大地老虎、苜蓿夜蛾、黏虫等。
16.舟蛾科(简介)
17.毒蛾科(Lymantriidae)
(1)口器退化,无单眼;
(2)前足生有密毛,休息伸出在前面,雌蛾腹末往往有毛丛,翅退化或无翅;
(3)后翅第一条脉纹(Sc十R1)在中室的1/3处与中室接触,造成一大基室。
如舞毒蛾、白毒蛾等。
18.灯蛾科(Arctiidae)
(1)体色多白色或黑色,有红色或黄色斑纹,腹部中夹有黑色,
(2)后翅第—条翅脉与第二条有长距离的愈合。
如黄腹星灯蛾,红袖灯蛾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8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天蛾总科:
19.天蛾科(简介)
蚕蛾总科:
蚕蛾科:(简介)
天蚕蛾科:(简介)
(三)锤角亚目(特征)
20.弄蝶科(Hesperidae)
(1)中小形蝴蝶、色暗、粗状;
(2)触角末端膨大有钩,飞行快,呈闪跃状;
(3)前后翅的翅脉都直接从翅基部或中室分出。
如稻苞虫、香蕉大弄蝶等。
21.风蝶科(Papilionidae)
(1)多为大形蝴蝶,色鲜艳有色斑;
(2)翅三角形,后翅外缘波浪形,后角常有一尾状突起(燕尾);M3伸入燕尾内,
(3)前翅后方有两条从基部生出的臀脉,后翅只有一条。
如柑桔风蝶、玉带风蝶等。
22.粉蝶科(Pieridae)
(1)中等大小,通常为白色,黄色、桔红色,其上点缀黑色斑纹;
(2)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前翅臀脉两条,后翅臀脉一条。
23.蛱蝶科(Nymphalidae)
(1)中型或大型,色彩鲜艳并有各种色斑,有的休息时四翅不停地扇动;
(2)前足很小,乍看似只有四足;
(3)触角锤状部特别膨大。
如苎麻黄蛱蝶、大红蛱蝶等。
24.眼蝶科(简介)
25.灰蝶科(Lycaenidae)
(1)体小、纤弱而秀丽;
(2)触角有白色的环,眼周围为白色;
(3)后翅外缘常有尾状突起。
如小灰蝶等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9 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膜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叶蜂科、姬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蜜蜂科、蚁科。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膜翅目(Hymenoptera)
包括蚂蚁ants,蜜蜂bees.锯蜂sawflies、胡蜂wasps等。
一.形态特征微小到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2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连接,翅脉很特化,有的产卵器特化成螫刺,腹部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称为并胸腹节。第二节常缩小成“腰”,称为腹柄。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分类特征四.目以下的分类分三亚目。
(一)广腰亚目(特征)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1)身体较短粗,腹部无腰,触角线状。
(2)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产卵器短锯状。
如小麦叶蜂、黄翅莱叶蜂等。
2.茎蜂科(Cephoidae)
(1)体细长,腹部无腰,两侧扁;
(2)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足胫节只有一个端距,产卵器短且能收缩。
如梨茎蜂、麦茎蜂等。
(二)细腰亚目(特征)
3.姬蜂科(Ichneumonidae)
(1)触角线状、细长,一般16节以上;
(2)前翅有第二回脉,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间—个特别小,四边形或五边形,称为小室,它的下面所连的一条横脉就是第二回脉。
如螟黑点疣姬蜂、三化螟沟姬蜂等。
4.小茧蜂科(Braconidae)
(1)体小或微小,特征与姬蜂相似;
(2)翅的脉序筒单,无第二回脉,小室没有或不明显。
如麦蚜茧蜂、桃蚜茧蜂等。
5.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1)体微小,常具金属光泽,有的还有虹彩;
(2)中胸侧板有具粗刻点的斜沟;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9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后足腿节不膨大,胫节有1端距。
如红铃虫金小蜂、蝶蛹金小蜂等。
6.小蜂科(简介)
7.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体微小,黑色、褐色或黄色;
(2)翅脉简单,无翅痣,翅面上有的有成行的微毛,前翅很阔或狭而有缘毛。
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
(三)针尾亚目
8.蚁科(Formicidae)
(1)体小,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壁有弹性,光滑或有毛触角膝状;
(2)腹部第一节或第一、二两节成为小型的结。
如黑蚁等。
9.胡蜂科(简介)
10.蜜蜂科(Apidae)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10 次课课 目
第三章 农业昆虫中重要目
目 的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双翅目目及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重 点难 点
摇蚊科、瘿蚊科、虻科、盗虻科、食蚜蝇科、潜蝇科、水蝇科、寄蝇科。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双翅目(Diptera)
包括各种蝇、虻、蚋、蚊等种类。
一.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翅1对,前翅膜质,后翅变成平衡棒halteres;雌虫腹部末端数节能伸缩,成为伪产卵器。如蚊mosquitoes,蝇flies。
二.生物学特性三.目以下分类特征:包括11个特征。
四.目以下分类分三个亚目。
(一)长角亚目(特征)
大纹总科:
1.大纹科(Tipulidae)(简介)
纹总科:
2.蚊科(Culicidae)
(1)体细长,头小。圆球形,复眼大,肾脏形,触角细长。有轮生的毛成羽状毛;
(2)刺吸式口器发达,翅狭长,后缘有毛和鳞,有3条长脉到达翅缘,翅脉上有2列鳞。
如蚊子等。
摇蚊总科:
3.摇蚊科(Chironomidae)
(1)形似蚊,但口器退化,触角细而多毛,雄虫羽状;
(2)足细长,前足特别长,休息时举起;
(3)翅前面的翅脉较后面的租。
如稻摇蚊等。
瘿蚊总科:
4.瘿蚊科(Ithonidae)
(1)外形似蚊,体纤小,足细长;
触角念珠状,各节均环生1—3圈放射状的细毛,
(3)翅阔而有毛或鳞,只有3—5条纵脉,很少横脉,缺臀脉。
如稻瘿蚊、麦红吸浆虫等。
(二)短角亚目(特征)
虻总科:
5.虻科(简介)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
第 10次课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盗虻总科:
6.盗虻科(食虫虻科)(Asilidae)
(1)头大,头顶在两复眼间凹陷,头胸之间有细颈,两复眼左右决不接触;
(2)触角前伸,通常3节,翅大而长,R脉通到顶角前,有4~5个闭室,基室很长。
如黄毛食虫虻等。
(三)芒角亚目(特征)
食蚜蝇总科:
7.食蚜蝇科(Syrphidae)
(1)体中等大小,有的体阔似蜜蜂,有的细长;
前翅R脉与M脉之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的伪脉。
眼蝇总科:
8.实蝇科(Trypetidae)
(1)眼大,通常有绿色闪光,翅广,通常有暗色斑纹,很少无斑纹的;
(2)弦室长,中室两个,臀室三角形,中足跗节有距。
9.潜蝇科(Agromyzidae)
(1)触角毛不呈羽毛状,光滑或着生于背面基部;,
(2)胸部背面有纵鬃毛4条;
(3)C脉末端之前有一缺刻,有臀室。
如豌豆潜叶蝇等。
10.果蝇科(简介)
11.水蝇科(Aphydridae):翅的脉序和黄潜蝇一样,但C脉有2个折断处。如水稻潜叶蝇。
12.黄潜蝇科(Chloropidae)
(1)体多为绿色或黄色,体小或微小;
(2)前翅前缘只有一个缺刻;
(3)中脉2分叉,前支略弯曲,中间只夹有一个翅室,无臀室。
如稻秆蝇、麦秆蝇等。
蝇总科:
13.寄蝇科(Tachinidae)
(1)体粗壮,有毛及鬃,触角芒状,有的有短毛;
(2)从侧面观察,可见后盾片露出在小盾片之下,成一圆形突起,似舌状。
如地老虎寄蝇,玉米螟寄蝇等。
14.家蝇科(简介)
15.丽蝇科(简介)
16.花蝇科(Anthomyiidae):地蛆类。
最后简介蜱螨目。
对比法、图示法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