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
(第四章)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
引例美国政府每年提交一份贸易报告,以说明过去一年美国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并对其主要贸易伙伴与美国的贸易情况进行评估。 2007年,美国自行确定了一份贸易
“黑名单”报告,将矛头指向中国、欧盟等 63个贸易伙伴对美国出口设臵贸易障碍,并称美国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
来促使这些贸易伙伴改变对美国产品的“歧视性做法”。
在报告中,美国政府大篇幅批评中国的贸易政策,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指责,甚至威胁,美国可能会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进入 2007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纠纷不断,3月
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认定中国活性炭产品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国活性炭产品遭遇反倾销制裁已在所难免。 3月 30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中国铜版纸产品将面临美国反补贴税制裁。 这还只是一系列对华贸易诉讼中的一小部分。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自 2001年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制裁 31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制裁占到美国对外制裁的 25%。
此外,美国政府还在报告中列举了各贸易伙伴对美国采取的所谓贸易歧视政策。比如,该报告指责欧盟为空中客车公司提供了大量补贴,使美国波音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报告还对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直接进行了指责。其中,
报告指责印度对从美国进口的葡萄酒和白酒征收了过高的进口关税。美国已就此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
美国首席贸易代表施瓦布在伴随报告发布的声明中称,美国政府仍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消除贸易壁垒,确保美国出口商在全球获得新的经济机会。报告显示,布什政府仍在利用各种工具手段,保证美国工人和消费者在全球市场获得公平的待遇。
美国的这种把问题归咎于别国的做法,特别是不把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放在眼里,实行扭曲的单边保护主义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给全球贸易的协调发展埋下了隐忧。美国的做法激起了公愤,欧盟、日本等国相继表示抗议。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 述
第二节 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
第三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一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各国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但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构成是相同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
1 对外贸易总政策
2 进出口商品政策
3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二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它为政治外交政策服务的。具体来说,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本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一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1 应考虑的因素,
本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实力及其比较优势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本国国内的物价、就业状况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和义务
本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2 制定政策的机构: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
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英国是议会,德国是联邦议会 。
(二 )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方式各国对外贸易政策通过以下机构和方式执行,
1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2 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监管
3 政府协调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从对外贸易产生以来,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一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不加干预,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同时也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与优待,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输出输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
(二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积极干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竞争,
并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其实质就是“奖出限入”
的政策 。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一 )中世纪时期: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的政策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行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五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第三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地区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和经济上的自主,开始致力于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大多数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但是,面对国际分工纵深发展,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地利用国际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由于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它们推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有差异。归纳起来大致有 初级产品出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 等形式。
一、初级产品出口政策初级产品出口政策是指出口食品、农产品和矿物原料、
染料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这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初级外向型战略。
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限制一些工业制成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工业同时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的术,发展民族工业;在国内市场上,逐渐以国产工业制成品替代进口工业制成品。
主要措施,
1 对不同的产品实行不同的关税政策
2 进口限额
3 外汇管制三、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指采取各种放宽贸易限制和鼓励出口的措施,积极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国内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
条件,
1、内部条件 要求国内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有较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熟练的劳动力,以及一系列出口鼓励政策等。外部条件要有广阔的市场,较好的地理位臵,以及与世界有较稳固的贸易金融联系等
模式出口导向政策包括初级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装配和出口加工、以进口替代为基础的制成品出口三种模式。
措施出口导向政策的配套措施主要有:对出口导向工业的扶持 ;积极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建立出口加工区等 ;用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出口保险等鼓励出口的措施
意义与局限性
1,积极意义,它可以利用本国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2,局限性,首先,出口导向工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因而加深了对国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这样国际市场的波动会迅速传递到国内,影响出口导向工业,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出口导向政策会加剧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为过多地向出口导向工业倾斜,难免使其他产业受到排挤,导致国内的一些中小型工业和农业部门发展缓慢;
第三,实施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为了发展工业,引进大量外资,使一些部门不同程度地被外商所控制,大量利润外流,
外债剧增。
第四节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政策调整
(一 )建国初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从建国后一直到
1978年,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保护贸易政策。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贸体制改革与调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决策后,原来实行的内向型保护贸易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必须进行调整。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和调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三)外贸体制改革和调整的四个阶段:
1 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 (1979年~ 1987年 )
这一时期主要解决经营体制高度集中问题。
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
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取消全国的收购计划和调拨计划。
探索工贸、技贸、农贸相结合的道路。
建立和完善外贸宏观管理。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下的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制度,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完善出口配额管理,建立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度。
实行出口鼓励政策。初期实行外贸减亏增盈分成制度,以后实行地区差 别的外汇分成制度,探索国际通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等。
2 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1988年~
1990年 )
其主要内容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措施有:
核定各地方和有关外贸总公司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出口盈亏指标,做到 3年不变。
完成承包指标内的外汇按原来的留成比例分成,超过部分 80%
留承包单位,20%上缴中央
超亏自负,减亏增盈部分则全部留承包单位自用。
相应的各专业外贸进出口总公司与所属的大部分地方外贸专业公司脱钩,地方的分公司下放管理。
注意运用价格、汇率、税收、关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建立和健全外汇调剂市场。同时,在轻工、工艺、服装行业进行自负盈亏的试点改革
3 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 (1991
年~ 1993年 )
针对前一时期所发生的问题,1991年开始取消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轨道。这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取消出口补贴,实行自负盈亏。
改变按地区实行差别外汇留成比例的做法,实行以大类商品区分的全国统一外汇留成比例的办法。
运用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调节对外贸易。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外汇调剂中心,增加企业支配外汇数量,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限。
外贸管理透明度增加,外贸政策趋于统一。
调整出口管理制度,实行鼓励出口的措施,建立出口退税机制。
4 外贸新体制的建立和推行时期 (1994
年~ 2001年 )
这一时期,以外汇体制政策为突破口,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外贸新体制的建立进行了探索。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在汇率并轨的基础上,取消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加强立法手段,使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1994年 5
月 12日,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在外贸领域初步形成了法律体系。
改革行政管理手段,放宽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标准,向实现外贸经营权登 记制过渡。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益,从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从单一经营转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传统的收购制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促使大型外贸企业走实 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5 与国际贸易规则全面接轨条件下的深化外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时期 (2002
年以后 )
这一时期,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起点,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承诺,在完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
遵守非歧视原则,对我国目前仍在实施的与国民待遇原则不符的做法和政策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遵守透明度原则,加强对外贸易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取消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审批制,按国际通行做法实行登记制。
逐步取消对工业品的配额、许可证、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
二、中国开放型贸易政策的探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般认为应实行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有三层含义,
第一,遵守承诺,逐步与世界贸易组织所要求的国际规范并轨;
第二,符合国情,把国际竞争限制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第三,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机制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臵效率中的作用,并与国际市场机制保持有机联系。
1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政策与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进口替代政策出口导向政策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
2 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 你认为贸易自由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吗?
5 试述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改革。
6 试述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应如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