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C 7、B 8、D 9、B 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ABC 4,ABE 5,ABCE 6,ABCD 7,BCD 8,ABCD 9,AB 10,C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D 16,ABCD 17,ACD 18,ACD 19,ABE
三、分析题:
1、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经过三年努力,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党和人民政府为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全国大陆的统一,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等斗争的胜利,保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宿愿。但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同样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个体农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为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制自然灾害,为了采用农业机械,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主要的阶级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4、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主要有:
①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②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③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5、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试析之。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要讲清三点:一是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历史的产物;二是两者各自的目的与意义;三是两者的历史承继关系。
7、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答案要点]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9、「答案要点」
(1)在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不能采取没收的政策,而必须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因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政策,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国计民生起有积极的作用。
在建国初期在财政经济上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因此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才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2)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1、B 2、B 3,D 4、B 5、B 6、C 7、B 8、D 9、B 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ABC 4,ABE 5,ABCE 6,ABCD 7,BCD 8,ABCD 9,AB 10,C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D 16,ABCD 17,ACD 18,ACD 19,ABE
三、分析题:
1、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经过三年努力,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党和人民政府为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全国大陆的统一,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等斗争的胜利,保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宿愿。但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同样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个体农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为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制自然灾害,为了采用农业机械,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主要的阶级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4、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主要有:
①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②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③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5、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试析之。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要讲清三点:一是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历史的产物;二是两者各自的目的与意义;三是两者的历史承继关系。
7、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答案要点]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9、「答案要点」
(1)在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不能采取没收的政策,而必须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因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政策,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国计民生起有积极的作用。
在建国初期在财政经济上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因此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才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2)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