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转变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1、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 1)实现革命转变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过渡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认为:人类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转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这个转变就是“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渡时期”所表现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有两个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1、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 2)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过渡的设想一是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设想(中共二大)
二是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
三是关于过渡必须等待时机成熟的认识(建国以后)
( 1)实现革命转变的理论依据
1、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 1)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既含有资本主义因素、也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社会。
( 2)特征:
一是经济上,中国经济相当落后,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约工业占 10%,农业占
90%。建国初期的经济结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二是政治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2) 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 3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 1)创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
( 2)创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
( 3)创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文化条件
4、创造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第一,摧毁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第二,抗美援朝,打击美国侵略者,保卫了远东和亚洲的和平。
第三,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四,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第五,镇反运动。
( 1)创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第一,建立国营经济第二,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1950,6,6—— 6,9)
第三,发动“三反”、“五反”运动
( 2)创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 3)创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文化条件二、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最初构想:
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2年 9月 24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关于转变的新设想:
从现在开始用 10年到 15年的时间,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一步一步地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 6月,毛泽东第一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
1953年 12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宣部学习和宣传提纲时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
( 1)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是过渡时期的开端
( 2),一化三改,是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总路线工业 化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 3)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是总路线的显著特点
( 4)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时间和步骤毛泽东说:“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三个大步就差不多了。”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02页)
毛泽东 说:,所谓逐步者,共分十五年,一年又有十二个月,走得太快,
‘ 左 ’ 了;不走,太右。要反 ‘ 左 ’ 反右,逐步过渡,最后全都过渡完。,
(,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人民日报,,1953年 6月 15日。)
( 5)总路线的实质是建立社会 主义公有制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05页)
改革开放以后的所有制改革是否是对过去所有制改造的一种否定呢?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没有必要?
思考题第一点是,对历史活动的评价态度问题,我们评价历史活动的功与过应该客观,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列宁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判断历史功绩,不是历史活动没有提出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第二点是:现在的多种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比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而社会主义改造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现在的公有制主体地位是没有动摇的。
第三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所有制改革与 50年代我国的所有制改造都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的,都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就是说都是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 1)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钢产量
(万吨) 135 2329 7077 1580
发电量
(亿度) 73 1191 4631 752
名称国家
1952年中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较毛泽东曾经有过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
( 2)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促使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以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满足工业化需求的需要;防止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
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需要。
手工业比较分散、落后,难以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私营工商业中存在“五毒”: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 3)国际环境促使中国迅速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 12月 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 70岁祝寿时合影。
1950年 2月 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 1)意义: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 2)历史局限性:总路线追求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目标存在,求纯,的倾向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恩格斯像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压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第 498页)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列宁指出:“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列宁选集,,第 4卷,
第 773页。
( 1) 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土地改革后,农民愿意参加初级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 2)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阶级政策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
农民把余粮运往国家粮库,支援工业建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
互助组向农业 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
政府贷款给王振堂互助组一批新式的农具。
( 3)阐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
1953年底以前 1954年初到1955年上半年 1955年下半年到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的完成:
到 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入社农户
96,3%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规定了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福建闽侯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工人在制造水车,为农业生产服务。
苏州刺绣手工业合作社精绣参加国际展览的展品。
3,所采取的经济组织形式与步骤是从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的完成:
到 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 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产党宣言,
德文第一版封面。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版,第 1卷,第
293页。
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 1) 用和平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2)以国家资本主义作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途径。
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 3) 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四马分肥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赎买,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主要是进行经济赎买;同时也包括对资方人员的工作安排。赎买与购买不同,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从他所经营的企业中获得一部分利润,并保留资本家原有的,高薪,。
( 4)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
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
( 4)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和平改造的内容企业、制度的改造人的改造
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
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 — 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 10月 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 50
富豪第 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 19亿美元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
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 。 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
1956年 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的完成:
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 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 99%,
私营商业的 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资本家已不再占有和独自经营企业,而是被接受为企业职员,领取定息,同原企业利润不再发生联系。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基本经验:
(1)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2)
(3),正确认识,大三改造,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三大改造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也不是在实现社会主义方向、路线和最终目的上的问题,也不是总路线本身所造成的,而是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
由于 领导人的认识 同正在变化中的实际相脱离而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问题 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2、使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自己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些规定充分表明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任何资本主义民主所无法比拟的。
3、使我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 —— 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地方和富农 —— 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 —— 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 —— 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 —— 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知识分子 ——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劳动人民 —— 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4,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人民对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 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第一,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统治阶级政治压迫的屈辱历史。
第二,祖国大陆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往的社会更替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究其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改变。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现了,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一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与剥削阶级社会的,不劳而获,,,按资分配,是根本对立的,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人剥削人的现象的根本否定,因而有利于逐步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迅速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对国民经济拥有了相当的调控能力,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走上有计划、
按比例和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解放后仅用了 3年时间就医治了长期战争创伤,
把国民经济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全世界视为奇迹。
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使世界人口 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5.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中国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
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1、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2、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3、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4、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部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思考题
1、试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什么说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怎样正确评价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否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再 见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