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2、(答案?D)3、(答案?D)4、(答案?A)5、(答案?C)6、(答案?D)7、(答案?D)8、(答案?C)9、(答案?C)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A)
二、多选题
1、(答案BCDE)2、(答案ABCDE)3、(答案ABE)4、(答案BCDE)5、(答案ABCDE)
6、(答案BCDE)7、(答案ABCD)8、(答案ABC)9、(答案ACD)10、(答案ABC)11、答:(ABCDE) 12、(答案ABCDE)13、(答案AD) 14、(答案ABCDE)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要点】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答案要点】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现在诸多方面:(1)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2)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3)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4)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这种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面对这种趋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画地为牢、自我孤立,而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性的普遍经济交往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利用这种联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开放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条件,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顺应的历史潮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为什么说“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答案要点】
①“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了我国特殊国情和时代特征,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它对排除抽象地姓“资”姓“社”争论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
4、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
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率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的变革。
第三,改革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广泛的变化。
以上表明,改革确实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5、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其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海城市的开放,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迅速扩大,我国经济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6、在改革开放中怎样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答案要点】
(1)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2)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在一些关键部门与领域积极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
(3)合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6)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设计一套监测指标,随时进行监测和调整国内外政策,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和高效运行,确保国家经济不受重大损失。
四、辨析题
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案要点】
(1)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解放生产力的两大途径,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推翻约束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革命是解决对抗性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3)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基本矛盾的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对外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首先,必须承认,对外开放是存在风险的。对外开放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肯定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风险、消极因素比起开放带来的积极成果,毕竟要小得多。正确的态度是:要意识到对外开放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同时想办法加以克服,不能因此而否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强大的人民政权和国家机器,实行社会主义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就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
3、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不对。
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分工和交换,有利于克服它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不是我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超出一国范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结合来看:(1)我国在历史上曾吃过闭关自守的苦头;(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吸引外资,现实要求相当迫切。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和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同的。
【答案要点】
(l)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2)社会主义改革是指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
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
(3)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造的不同点是:①历史条件不同,改造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前进行,改革则是在之后进行;②对象和内容不同,改造的是私有制,改革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部分;③性质不同:改造是把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同点是:①都是在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③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都是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问答题
1、试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说明组织实施再就业工作,妥善安排下岗职工生活,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答案要点】
(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失时机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经济发展要有新的思路,经济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
(2)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职工下岗要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考虑社会稳定。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党和政府应负的责任。这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实把这件事情办好。
2、试述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答案要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和前提。实行对外开放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在的国力出发,必须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绝不是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绝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才能为对外开放建立巩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要点】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怎样理解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
【答案要点】
根据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战略。首先,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其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所以,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经济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办事;但对外开放要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沿海开放扩大到沿江开放和沿边开放。从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赢得了更好的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总体上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和促发展。
5、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
【答案要点】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必须做到: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十分重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从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眭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和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6、论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要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条原则:第一,世贸组织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2)这一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并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充分说明中美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事关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正是由于双方从大局着眼,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各种困难,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彼此的分岐,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3)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和世贸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国保持着贸易关系,他们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可以为中国经贸关系提供一个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所以说中国需要世贸组织。同样,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第十大贸易国,第二大外资输入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国家。因此没有中国的参加,WTO是不完整的。
(4)一是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竞技场上“游戏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二是有利于稳定和推动整个中美关系迈向新世纪。三是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四是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5)日方此举严重背离了它一贯主张的贸易自由化原则,而它援引WTO的有关规定对我产品设限的借口也是站不住脚的。其原因有二:一是政治因素。日本参议院选举在即,执政的自民党打着“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旗号,目的是为了拉农民的选.票。二是经济因素。日方之所以采取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归根结底在于目前其国内经济不景气,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2、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根据材料来论说,从改革开放的原因、意义和性质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