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或建设单位
1.1.3 项目的主管部门
1.1.4 项目拟建地点
1.1.5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2.1 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文件名称、文号、日期。如项目建议书及其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委托书、环境影响报告书、厂址选择勘察报告、有关生产性试验报告、
批准的资源勘探报告、技术引进项目的考察及询价等文件、资料。
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1.3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审批意见
1.3.1 择要复述项目建议书的要点及审批意见,有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应列举其研究结论及提出的问题。
1.3.2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应说明注册资本投资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合营期限、分配方式及其它合资各方的协议要点。
1.4 研究工作概况
1.4.1 进行重点研究的问题。
1.4.2 涉外谈判概况。
1.5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5.1 市场需求分析、产品销售方向和方式。
1.5.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1.5.3 生产方法。
a,说明采用的生产方法的特征和选用理由;
b,说明选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名称、特征和来源,对其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节能效果作分析评价。
1.5.4 厂址概述。
1.5.5 主要原料、燃料及动力供应。
1.5.6 环境保护。
1.5.7 全厂定员与劳动力来源。
1.5.8 总投资。说明项目总投资的组成及分析。
1.5.9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1.5.10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
1.5.11 研究结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2.1 项目的提出
2.1.1 说明与本项目有关的规划要求。
2.1.2 项目发起单位及缘由。
2.2 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2.2.1 项目类别。说明项目在产品、生产方法与技术特征等方面的类型,如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技术、新兴行业、国际科技发展项目、国防工业配套工程、出口创汇、发展边区工业、资源利用、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基础工业等不同类型或类别。叙述项目建成后在国计民生中所起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2.2.2 描述出口创汇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2.3 项目的发展概况
2.3.1 说明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及形成的成果,如资源调查、市场调查、选址勘察、
环境现状调查、社会公用设施调查等。列举这些工作的进行情况及重大事实摘要,已经形成工作成果或文件的名称、编号。
2.3.2 试验试制工作(项目)。
2.3.3 技术引进项目的提出过程,已经对外联系的情况。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需求现状
3.1.1 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调查 。
3.1.2 产品在国内的需求状况
3.1.3 销售方式 。
3.1.4 出口产品在国外销售的需求状况,竞争的主要方面(产品价格、功能、质量、花色品种等),
竞争的主要对手(厂商、国家和地区)及其优劣势分析。
3.1.5 拟建地区现有在建或确定建设的同类型产品工厂,在规模、销售方向、原料与动力供应、资源利用、运输、社会设施等方面,与本项目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相互竞争或影响的情况分析 。
3.2 销售预测
3.2.1 本项目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2.2 预测本项目销售额变化趋势,占需求量的比例。
3.2.3 出口产品的销售预测。分析出口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3 市场供需状况综合分析
3.4 产品方案
3.4.1 主要产品的组合方案,对产品品种规格、质量标准、年产量、所占总产量的比例等,可列表表示。
3.4.2 产品内外销数量分配及外销产品质量标准的确定。
3.4.3 产品方案的推荐理由。
3.5 建设规模
3.5.1 拟建规模的合理性论述。
3.5.2 分期建设方案。采用分期建设方案的,应列出各期的建设规模,互相衔接的内容。分期建设的原因。编制分期建设计划表。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
4.1 资源
4.1.1 需要利用资源的名称和数量,可能的供应点,
资源储量资料(品位、成份、勘探精度),论述本项目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4.1.2 目前资源供应点的开采量、使用量、近远期开发规划。对本项目最大可供量。
4.1.3 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估计今后生产发展所需的增量。
4.1.4 资源使用条件,供应方式和供应量,运输方式。
如需要项目自行开发的,应说明开采条件,一切费用估计。
主要原材料需用量估算表序号 名 称 规格及 质量 单位 数量 来源 运输方 式 备注
4.2 原材料
4.2.1 采用的主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要求
4.2.2 分析原料可供量的可靠性。
4.2.3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的需用量、来源。
4.2.4 需要进口的原材料,要说明进口的必要性、来源、
规格、质量标准、价格。预测以国产原料替代的前景
4.3 燃料
4.4 动力
4.4.1 项目所需动力(包括电、汽、水等)的名称、规格、
需用量
4.4.2 自建和外购动力的数量分配,外购动力的来源、供应方式和条件。
4.4.3 需自建并自成生产系统的配套工程,如热电站、煤气站、水厂等需说明建设规模及自建的条件和理由外购燃料、动力需用量估算表序号 名 称单位热 (冷 )值
kJ/kg
规格数量来源运输方式 备注燃料
……
动力
4.5 需要经过生产试验的原料
4.6 厂址选择
4.6.1 厂址选择报告要点及结论。
4.6.2 自然条件:
a,地形、地貌资料、地理位置;
b,地震、洪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资料;
c,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及环境现状资料;
d,交通运输及社会经济状况资料;
e,其他。
4.6.3 本报告对厂址的评述:
a,推荐厂址的优缺点分析;
b,存在问题与处置意见。
4.6.4 改、扩建与更新改造项目应说明现有厂址的利用情况。
4.6.5 必需的附件:
厂(场)址选择报告;厂(场)址区域位置图;厂(场)址分区位置图;选址勘察报告;主要自然条件资料。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5.1 项目组成
5.1.1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应列表项目组成表工 程 类 别 工程(车间)名称 规 模 备 注
1,主要生产工程
……
2,辅助生产工程
……
3,公用工程
……
4,服务性工程
……
5,厂外工程
……
6,生活福利设施工程
5.1.2 对自成体系而需单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
如自备热电站,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在表备注栏内说明,
并列出工程名称和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号 。
5.1.3 改、扩建与更新改造项目,应说明企业现有情况和原有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
5.2 生产技术方案
5.2.1 产品采用的质量标准 。 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及产品方案,
确定产品采用的标准,并与国家一,二级产品标准对比,出口产品应与国际常用标准对比,可列表 。
5.2.2 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 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主要生产设备、测量和自控装备水平等的选择和组合方式,统称为 生产技术方案 。经过比选,说明推荐的方案是先进、成熟、经济、实用、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和拟建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等。
5.2.3 分车间 ( 工段 ) 阐述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 。 具体内容:
a,生产方法及说明;
b,工艺流程简图及说明;
c,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
d,技术和装备来源,如有引进技术和装备,应着重说明引进理由和来源,以及设备分交或中外合作制造等方案的可能性;
e,与国内现有先进的生产设施作对比说明 。
5.2.4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a,评述选用的工艺技术参数在技术,经济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b,与国内现有先进生产水平作对比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推荐方案 。 分别绘制主要生产车间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示意图 。
5.2.7 附件,
工艺流程简图 。
主要设备表 。
主要生产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5.3 总平面布置与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a,按自然条件和生产功能确定的竖向布置和平面布置原则;
b,按符合生产,经济合理和安全防护的要求,确定的厂区界址走向,内部分区及各主要单项工程位置 。
5.3.2 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比选要点及说明 。
5.3.3 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列表
5.3.4 厂内外运输:
a,全厂运输量分析(常年、季节、定期、不定期等运输要求);编制全厂运输量表
b,运输方案说明。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厂内运输等方案,应分别作简要说明全厂运输量表序号货物名称 来处或去处运输量 t/a
运距 备注火车汽车船运入
……
小计运出
……
小计共计
c,主要运输装卸设备选择
d,项目需自建的厂外运输工程
5.3.5 仓库与堆场方案,
a,说明原材物料,燃料,产品,半制品等的贮 ( 堆 ) 存量,贮
( 堆 ) 存期,贮 ( 堆 ) 方式对有自燃特征的燃料,需说明采取的防护设施;
b,仓库及堆场面积估算;
c,贮存及堆垛的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 。
5.3.6 防洪,排洪方案和说明 。
5.3.7 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估算,并说明余 ( 缺 ) 土量的处理办法 。
5.3.8 附件,
总平面布置简图 。
主要设备表
5.4 土建工程
5.4.1 各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和结构类型
5.4.2 需要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
5.4.3 建筑材料 。 估算建筑三材 ( 水泥,木材,钢材 ) 需用量 。
5.5 给水工程
5.5.1 全厂用水量,编列全厂用水量表
5.5.2 水源,取输水工程及净化设施方案说明 。
5.5.3 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 。
5.5.4 消防给水及应急设施设置说明
5.6 排水工程
5.6.1 全厂向厂外的排水量,编列全厂排水量表
5.6.2 生产污水,生活污水总排出口地点,位置以及有关排出方式的说明 。
5.6.3 主要设备选择,编制主要设备表 。
5.6.4 估计需要处理的污水量 。
5.6.5 附件:给排水主要设备表 。
5.7 供电
5.7.1 电源,电源设施及外部条件 。
5.7.2 列表说明全厂装机容量,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参数 。
5.7.3 总变 ( 配 ) 电所的布局,位置 。
5.7.4 全厂供电系统选择 。
5.7.5 防雷措施 。
5.7.6 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 。
5.7.7 附件:
总变 ( 配 ) 电所位置示意图 。
供电主接线简图 。
供电主要设备表
5.8 供热
5.8.1 热源的选择 。
5.8.2 全厂热负荷及供热要求 。
5.8.3 供热方案选择 。
5.8.4 热能综合利用要求 。
5.8.5 渣灰处理方案及除尘措施选择 。
5.8.6 主要设备选择 。
5.8.7 附件:供热主要设备表
5.9 采暖通风和制冷
5.9.1 室外气象参数 。
5.9.2 全厂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方案选择 。
5.9.3 制冷方案选择 。
5.9.4 采暖通风和制冷主要设备选择 。
5.9.5 附件:
采暖通风主要设备表 。
制冷主要设备表。
5.10 自控测量仪表
5.11 辅助生产设施
5.12 地震设防
5.13 消防
5.14 职业安全卫生
5.15 生活福利设施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1 四邻环境现状,纳污水体上下游环境状况及 水质 分析,厂址与生活居住区及自然水体的距离,项目投产后对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可能影响的分析估计 。
6.1.2 拟建地点 大气,土壤 的环境现状 。
6.1.3 厂址周围的水体,大气,土壤及 植被 的自净化能力及特性 。
6.1.4 所选厂址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缺点分析。
6.2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6.2.1 污染源 的名称,在厂区内的分布位置 。
6.2.2 主要 污染物 的名称,种类,经处理后最终向厂外排出的数量,成分,排出方式及排放点 。
6.2.3 编制污染源及污染物表,表的格式和内容按具体项目特征确定 。
6.2.4 国家与当地规定的 排放标准 。 说明本项目达到的排放指标与排放标准的适应程度 。
6.2.5 资源开发利用可能引起的 生态变化,影响程度,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6.3 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
6.3.1 综合利用方案,
a,在生产过程中 废水的循环回用 方案;
b,经处理后 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名称和估计数量;
c,综合利用主要 设备选择 说明,列表 。
6.3.2 污染物处理方案 。 处理方案指污染物经回用和综合利用后剩余的污染物,需经处理使之达到允许排放指标的处理技术方案:
a,污水处理 方案;
b,废气,粉尘处理 方案;
c,废渣处理 方案;
d,噪声,震动,电磁波的控制 方案 。
6.3.3 各种污染物处理后能够达到的 排放指标 。
6.3.4 主要处理设备选择,列表
6.4 绿化
6.5 环境监测 。 有环境监测要求时,对监测目标,方法作简要说明 。
6.6 环境保护所需费用估算 。 汇总各专业章节中属于环境保护所需的工程及设备费用,说明环境保护费用占投资的比例 。
6.7 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评价意见,作简要说明。
第七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7.1 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
7.2 劳动定员
7.2.1 主要生产人员的配备 ( 按车间,工段分别计算 ),估算办法及依据 。
7.2.2 其他各类人员的配置,估算办法及依据 。
7.2.3 全厂定员、编制定员构成表
7.3 人员培训
7.3.1 培训对象,人员类别,人数,要求 。
7.3.2 培训方式,时间和地点
7.3.3 需去国外培训的,应详细说明其去向、目的、时间、必要性和费用估计。
全厂定员及人员构成表序号 部 门 工 人 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服务人员 合 计 备 注
1 生产车间
…………
2 辅助车间
…………
3 小 计
4 厂 部
5 其 它
6 总 计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8.1 项目实施时期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建议 。 建议进度系指自项目的可性行研究报告被批准日起,至投产止的工程建设进度 。
8.1.1 实施准备 。 项目经决策确定筹建后,需要进行的实施准备工作 。
8.1.2 勘察设计 ( 包括:初勘,详勘,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设备订购等 ) 预计进度 。
8.1.3 施工准备与施工计划等预计进度 。
8.1.4 设备验收,安装,调试,试生产等工作的可能进度 。
8.1.5 竣工达产预计进度 。
8.1.6 有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应列出涉外工作的安排建议 。
8.2 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也可以用甘特图表示。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估算依据及说明
a,国家和轻工业部颁发的有关规定;
b,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范围;
c,投资估算所采用的设备,材料价格依据 。 建筑安装工程估算指标 。 地区差价,价格上浮率等调整系数以及其他工程和费用的计算依据;
d,如有引进技术及进口设备的项目,要说明价格来源,外汇换算率和日期,税,费的计算内容和依据;
e,改,扩建项目,要说明原固定资产利用价值及拆除损失估计;
f,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要说明中外各方协议中有关技术经济的要点;
9.2 总投资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含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价格变动引起的投资增加额、建设期借款利息、汇率变动部分等 动态投资 )
和流动资金。
9.3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4 资金用款计划及筹措 。
阐明国内资金和外汇资金的来源,各项借款的利率和有关费用以及偿还条件等。编制资金来源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
9.5 价格变动引起的投资增加额。
9.6 流动资金。
9.6.1 流动资金估算依据及方法:
a,说明生产 正常年份所需流动资金金额 及 投产初期流动资金增加额,如有进口原料,要计算所需外汇流动资金金额;
b,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及周转次数 。 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
9.6.2 流动资金来源及筹措
9.7 投资指标:
a,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总投资;
b,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固定资产投资;
c,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投资;
d,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 。
第十章 财务评价
10.1 生产成本
10.1.1 主要产品名称及生产规模 。说明项目主要产品名称及年产量。在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多时,应适当合并折算成几类(种)产品,并说明合并折算的原则及计算方法。
10.1.2 成本计算法
a车间成本
b 工厂成本
c 总成本
d 单位产品成本
10.1.3 成本估算依据
a 原辅材料
b 动力估算
c 职工工资及福利 (车间人员)
d 车间经费 (折旧、修理、管理、其它)
e 副产品回收利用价值
f 工厂管理费用(工资、摊销、技术开发)
g 财务费用
h 销售费用
I 其它费用(技术转让、开发)
10.2销售收入
10.3利润估算
a 产品销售收入 b 总成本
c 产品销售税金 d 销售利润
e 资源税 f 营业外净支出
g 利润总额
h 所得税 I 净利润
j 盈余公积金待分配利润利税总额
10.4 其它财务评价
a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b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
c 财务外汇平衡分析
d 不确定分析
10.5 财务分析结论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包括:
① 产品贡献,a.主要产品总量增长量; b.主要产品总量增长率; c.主要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幅度 。
② 就业效果,
劳动就业率 =( 项目所提供就业人数 /当地有劳动能力应就业的总人数 ) X 100%
单位投资就业机会 =( 项目所提供就业人数/项目的总投资 ) X 100%
③ 劳动条件改进效果,
劳动技术装备率 =一定时期机械化设备平均价值/该时期生产劳动人数
④ 生活条件改善指标,
人均主要产品占有量 =全年主要产品生产量/年平均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人 =税后分配总额/参加分配的人口总数
⑤ 文化水平提高指标,a.教育普及率:大,中,小学生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b.科技人才比:科技人员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
⑥ 分配效果,
国家收益比重 =[ 上交国家的税利/ ( 税金十纯收人 )] X 100%
地方收益比重 =[地方税利/(税金+纯收人)] X
100%
第十二章 结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