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讲,竞争效率
( 1)竞争性市场下的效率
( 2)价格和数量干预
( 3)进口限制
( 4)税收与补贴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实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可用类似方法定义生产者剩余( Producer surplus)。某些生产者正好以等于市场价格的边际成本产出一定数量产品,但是另一些生产者可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生产,因而后一类厂商从销售产品中得到一种剩余。从另一角度理解:某个特定厂商生产不同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不同,它们在销售以低于市场价格的边际成本生产的产品时获得一种剩余。生产者剩余是这种由市场价格与厂商边际成本之间差额构成的剩余。
消费者剩余表现为需求曲线与价格与供求交点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面积( AEP),
而生产者剩余表现为供给曲线与价格与供求交点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面积
( BEP)。
给定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方程以及均衡价格和数量等信息,可以利用定积分技术求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数值,因而,这两个概念为市场机制社会福利效益提供了一个可量化度量指标。
竞争性市场具有效率,一个表现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1)
D
S
A
EP
B
0 Q 数量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2)
满足竞争均衡条件的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符合效率原则或是具有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的配置。帕累托效率指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 ·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提出的关于效率的定义。依据这一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
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因而,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以被看成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发生的经济。
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结论之一,是认定信息完全和没有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3)
一个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经济必须满足关于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产品组合效率三方面条件 。
第一,交换的效率,即所有能够为交换主体带来利益的交换都已发生,在个人之间不存在进一步交换的余地 。
讨论:等价交换吗?
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供求调节机制保证交换效率的实现 。 决定购买一种商品数量时,人们比较从一个单位商品中得到的好处与成本即价格 。 购买成交表明他得到了超过价格所度量的边际效用 。 有了价格机制,商店老板无需知道每个人的偏好,可以通过消费者自身选择行为,保证交换效率实现 。
反过来看,对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任何限制,都可能导致缺乏交换效率 。 ( 从粮票到只有局级干部乘飞机规定 )。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4)
第二,生产的效率,即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某些产品而不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在其它商品产出水平既定条件下一个经济可以生产的某一种产品的最大数量。右图中 I不是生产有效的;而 A,
B点是生产有效的。
生产效率要求经济沿着生产可能性空间边缘线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曲线运行。
A
B
I
粮食衣服生产可能性曲线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5)
第三,产品组合的效率,
即经济中产出品组合与消费者的偏好相一致。与第二个条件结合,即经济在
PPF上某一点上产品组合正好反应了消费者偏好。
价格机制再次保证其实现。
假定原先经济在生产可能性曲线 B点位置上生产。
假定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动,
想要更多衣服和较少粮食,
对衣服需求上升导致其相对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
而粮食产量则会由于其相对价格下降而下降。生产组合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从而与消费者偏好变化保持一致。
“第二,三个条件表现为下图。 E点在 PPF
上,所以满足生产效率条件;同时它代表的商品组合与消费者偏好相一致。
A
B
PPF
IC
P
E
O
b
a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6)
市场一定条件下“有效”;市场并非“万能” ——两个命题都有微观经济学基础。已经讨论了第一个命题依据,现在看第二个命题的逻辑,
市场机制局限性主要由于两方面因素。
第一,由于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外部性等原因,市场不一定总是有效的。竞争不完全的市场类型,外部性和信息问题我们随后将专门讨论。
第二,效率目标不是唯一目标。有效状态可能与收入分配过度不平等相联系,基于公平目标需要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
因而,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是必要的 。 然而,不同干预手段可能具有效率成本,因而在设计和评价干预政策时需要在权衡利弊和损益的大小 。
——这为我们下面观察实际存在的大量市场干预现象提供了基本立场和背景 。
价格干预():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通过非经济手段把价格确定在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准,因而称为地板价( Floor Price);由于它对生产 /供给方具有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价。它对市场供求关系和福利影响可以通过下图观察。
( 1)最低限价导致相当
Q2Q3的过剩供给。
( 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A+B。
( 3)生产者剩余增加了
A-C。
( 4)净福利或死负荷损失( Deadweight lose)
为 B+C。
数量价格
P最低
P0
Q0 Q2Q3
D
S
A B
C
价格干预( 2):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最低限价干预。右图表示了这一特殊价格干预的几方面效应:( 1)找到工作的人得到较高工资,
相当于前面分析的实际供给方(这里是工人)增加了相当于面积 A代表的福利
(剩余)。( 2)失业人数会增加( L2_- L3)。( 3)
一些在均衡工资水平下愿意并可能获得工作的人
( L0_- L3) 福利下降。( 4)
带来了 B+C面积代表的净效率损失。
L
W
W最低
W0
L0 L2L3
D
S
A B
C
失业价格干预( 3):最高限价
与保护价相反,最高限 价则是通过非经济手段把价格确定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准,因而称为天花板价
( Ceiling Price)。
右图表示,这时消费者获得相当于面积( A—B)的剩余,而生产者失去面积( A+C)的剩余,净福利损失为
B+C。 数量价格
P最高
P0
Q0Q1
D
S
A
B
C
生产配额( 1)
西南某城市出租汽车每年“拍卖” 500个牌照,价格从几万元上升到去年的 30多万元。这可以被看作生产配额干预,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
生产配额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把供给限制在均衡点以下数量水平的干预行为。
生产配额把供给量由 Q0减少到 Q1(与运营的出租车数量减少完全成比例吗?),与没有配额相比,运营中的出租车获得了相当于 A+D的额外利润。然而,这并不是司机收入增量,而是“牌照资源”的收益,是一种特殊的租。牌照拍卖价格就是这一特殊的预期收入流的现值。
消费者因此损失了相当与
A+B的损失。整个社会损失了相当于 B+C的剩余。 数量价格
Pd
P0
Q0Q1
D
S
A B
C
PS
S配额
D
生产配额( 2)
如果随着收入增加对出租车服务需求增加超 过 供给增加,上述生产配额干预会有右图显示的动态效果:
出租车运营的额外利润或牌照收益进一步增加。现在的营运利润为( A+B),
原先的利润为( A+C),
利润增加额为( B-C)。
租收入流上升会导致其现值 ——排照价格上升。这应是上述出租车牌照拍卖价攀升的基本原因之一。
数量价格
Pd
PS’
Q1
D0
S
A
S新
Q2
S旧
Pd’
D1
B
CP
S
进口限制( 1):一般背景
没有进口限制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这时国内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相当于运输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保险费用等)
的差别。然而,对贸易干预可以表现为进口限制,也可以表现为从出口税到出口禁运( Export Embargo)的出口限制。我们着重讨论进口限制的均衡数量和福利影响。
进口限制有两种基本手段:关税 (Tariff) 和配额 (Quota)。 关税是一国海关部门对进口商品依据单位价值或数量征收的税金;关税税率越高,进口限制作用越大。配额则是规定进口数量上限,在配额内税率很低( 1-3%),但配额外税率很高,通常使赢利性商业进口不再可能。
分三种情况讨论。一是关税或其它干预手段使进口完全消失;二是发生了配额数量范围内的进口;三是存在进口,但需要缴纳关税。
进口限制( 2):取消进口
首先看进口完全消失情况。
在自由贸易的体制下,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为
PW,总消费量为 QD,其中国内产量为 QS,进口量为 QD—QS。 取消进口使价格上升到 PO,国内产量上升到 QO。
福利效应有三:( 1)国内生产者得到相当于梯形
A的剩余。( 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A+B+C。( 3)
净福利损失为 B+C。 因而,
限制进口是存在社会成本的干预手段。
数量价格
PW
P0
Q0QS
D
S
A CB
QD
进口进口限制( 3):关税与配额
现在看通过关税和配额方式限制进口(不是取消进口)情况。与自由贸易相比,价格从 PW上升到
P*,国内需求从 QD减少 Q’D,国内产量从 QS上升到 Q’S,
福利效应有:第一,国内生产者得到相当于梯形 A的剩余。第二,
消费者剩余损失为( C+D+B+A)。
第三,采用关税来限制进口时,
政府获得相当于矩形 D的关税收入,这时社会净福利损失为 B+C。
但实施配额政策时,D为国外厂商收益,本国社会净福利损失为
B+C+D。
由于上述福利效果,生产部门通常倡导或欢迎进口限制,但代价是消费者和社会净福利损失。
数量价格
PW
P*
Q’DQ’S
D
S
A DB
QD
C
QS
T
征税与补贴( 1)
考虑对汽油税两种征收方式:( 1)
向生产汽油厂家征税,( 2)在加油站向消费者征税。问题:那种方式对消费者较为有利?
经济学分析表明,两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没有不同利益影响。无论在什么环节征税,结果是使价格上升相当于税率的水平。从图形上看,如果是价外征税,生产税直接效果表现为供给曲线从 SO移动到 St,而消费税直接效果则是需求曲线从 DO移动到 Dt,然而,两种征税方式的均衡改变效果是相同的:都表现为价格以原先均衡价格为起点上下移动,直至价格移动的距离等于税率( PB—PS=t;
即购买者价格减去厂商价格等于税率)。
tPB
Ps
P0
Q0Qt Q
P
E
S0
St
D0
Dt
消费税生产税征税与补贴( 2)
给定原先均衡产量 /价格组合,Q0/PO,征税的供求和福利影响是:
产销量从 Q0降到 Q1,
价格从 PS上升到 PB。
政府得到了相当于
A+D的税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A+B,生产者剩余下降了 D+C,
净福利损失为 B+C。
给定图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形状,征税负担大体被消费者和生产者平均分摊。 数量价格
Pb
P0
Q0Q1
D
S
A B
C
PS D
t
征税与补贴( 3)
税种选择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分配没有影响,但是,给定税率水平的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能有不同分摊比例,这一比例分配取决于供求曲线弹性的相对水平。
如需求相对无弹性而供给有弹性,税负(剩余损失)将主要由消费者承担(见左图);
反之如供给相对无弹性而需求有弹性,税负担将主要由生产者承担(见右图)。
香烟,白酒,D弹性小,S弹性大? 飞机票,电信,D弹性大,S弹性分不同区间?
数量价格
PB
P0
Q0Q1
D
S
PS
t
数量价格
PB
P0
Q0Q1
D
S
PS
t
征税与补贴( 3)
补贴可以看做是负税收,因而其影响可以用类似方法分析。从右图看,为单位产品提供 S货币量的补贴,等于使厂商供应价格从
P0提高到 PS,而使消费者价格从
PO下降到 PD,结果总产销量从 Q0
上升到 Q1。
消费者剩余上升了 A+B;而生产者剩余则增加了相当于 E+F;补贴额为( A+B+E+F+G)。 应当注意,剩余增加是 国民收入通过政府税收 /支出的转化形式,并且政府支出大于消费者 /生产者剩余增加,差额是 G。
补贴如何分享也取决于供求曲线弹性的相对水平。如果 ED/ES较小,
补贴好处主要归于消费者一方,
反之则较多被生产者获得。 数量价格
PS
P0
Q0 Q1
D
S
A B
PD
s
E F
G
( 1)竞争性市场下的效率
( 2)价格和数量干预
( 3)进口限制
( 4)税收与补贴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实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可用类似方法定义生产者剩余( Producer surplus)。某些生产者正好以等于市场价格的边际成本产出一定数量产品,但是另一些生产者可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生产,因而后一类厂商从销售产品中得到一种剩余。从另一角度理解:某个特定厂商生产不同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不同,它们在销售以低于市场价格的边际成本生产的产品时获得一种剩余。生产者剩余是这种由市场价格与厂商边际成本之间差额构成的剩余。
消费者剩余表现为需求曲线与价格与供求交点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面积( AEP),
而生产者剩余表现为供给曲线与价格与供求交点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面积
( BEP)。
给定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方程以及均衡价格和数量等信息,可以利用定积分技术求得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数值,因而,这两个概念为市场机制社会福利效益提供了一个可量化度量指标。
竞争性市场具有效率,一个表现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1)
D
S
A
EP
B
0 Q 数量价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2)
满足竞争均衡条件的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符合效率原则或是具有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的配置。帕累托效率指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 ·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提出的关于效率的定义。依据这一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
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因而,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以被看成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发生的经济。
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结论之一,是认定信息完全和没有外部性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3)
一个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经济必须满足关于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产品组合效率三方面条件 。
第一,交换的效率,即所有能够为交换主体带来利益的交换都已发生,在个人之间不存在进一步交换的余地 。
讨论:等价交换吗?
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供求调节机制保证交换效率的实现 。 决定购买一种商品数量时,人们比较从一个单位商品中得到的好处与成本即价格 。 购买成交表明他得到了超过价格所度量的边际效用 。 有了价格机制,商店老板无需知道每个人的偏好,可以通过消费者自身选择行为,保证交换效率实现 。
反过来看,对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任何限制,都可能导致缺乏交换效率 。 ( 从粮票到只有局级干部乘飞机规定 )。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4)
第二,生产的效率,即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某些产品而不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在其它商品产出水平既定条件下一个经济可以生产的某一种产品的最大数量。右图中 I不是生产有效的;而 A,
B点是生产有效的。
生产效率要求经济沿着生产可能性空间边缘线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曲线运行。
A
B
I
粮食衣服生产可能性曲线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5)
第三,产品组合的效率,
即经济中产出品组合与消费者的偏好相一致。与第二个条件结合,即经济在
PPF上某一点上产品组合正好反应了消费者偏好。
价格机制再次保证其实现。
假定原先经济在生产可能性曲线 B点位置上生产。
假定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动,
想要更多衣服和较少粮食,
对衣服需求上升导致其相对价格上升和产量增加,
而粮食产量则会由于其相对价格下降而下降。生产组合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从而与消费者偏好变化保持一致。
“第二,三个条件表现为下图。 E点在 PPF
上,所以满足生产效率条件;同时它代表的商品组合与消费者偏好相一致。
A
B
PPF
IC
P
E
O
b
a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评价( 6)
市场一定条件下“有效”;市场并非“万能” ——两个命题都有微观经济学基础。已经讨论了第一个命题依据,现在看第二个命题的逻辑,
市场机制局限性主要由于两方面因素。
第一,由于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外部性等原因,市场不一定总是有效的。竞争不完全的市场类型,外部性和信息问题我们随后将专门讨论。
第二,效率目标不是唯一目标。有效状态可能与收入分配过度不平等相联系,基于公平目标需要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
因而,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是必要的 。 然而,不同干预手段可能具有效率成本,因而在设计和评价干预政策时需要在权衡利弊和损益的大小 。
——这为我们下面观察实际存在的大量市场干预现象提供了基本立场和背景 。
价格干预():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通过非经济手段把价格确定在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准,因而称为地板价( Floor Price);由于它对生产 /供给方具有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价。它对市场供求关系和福利影响可以通过下图观察。
( 1)最低限价导致相当
Q2Q3的过剩供给。
( 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A+B。
( 3)生产者剩余增加了
A-C。
( 4)净福利或死负荷损失( Deadweight lose)
为 B+C。
数量价格
P最低
P0
Q0 Q2Q3
D
S
A B
C
价格干预( 2):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最低限价干预。右图表示了这一特殊价格干预的几方面效应:( 1)找到工作的人得到较高工资,
相当于前面分析的实际供给方(这里是工人)增加了相当于面积 A代表的福利
(剩余)。( 2)失业人数会增加( L2_- L3)。( 3)
一些在均衡工资水平下愿意并可能获得工作的人
( L0_- L3) 福利下降。( 4)
带来了 B+C面积代表的净效率损失。
L
W
W最低
W0
L0 L2L3
D
S
A B
C
失业价格干预( 3):最高限价
与保护价相反,最高限 价则是通过非经济手段把价格确定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准,因而称为天花板价
( Ceiling Price)。
右图表示,这时消费者获得相当于面积( A—B)的剩余,而生产者失去面积( A+C)的剩余,净福利损失为
B+C。 数量价格
P最高
P0
Q0Q1
D
S
A
B
C
生产配额( 1)
西南某城市出租汽车每年“拍卖” 500个牌照,价格从几万元上升到去年的 30多万元。这可以被看作生产配额干预,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
生产配额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把供给限制在均衡点以下数量水平的干预行为。
生产配额把供给量由 Q0减少到 Q1(与运营的出租车数量减少完全成比例吗?),与没有配额相比,运营中的出租车获得了相当于 A+D的额外利润。然而,这并不是司机收入增量,而是“牌照资源”的收益,是一种特殊的租。牌照拍卖价格就是这一特殊的预期收入流的现值。
消费者因此损失了相当与
A+B的损失。整个社会损失了相当于 B+C的剩余。 数量价格
Pd
P0
Q0Q1
D
S
A B
C
PS
S配额
D
生产配额( 2)
如果随着收入增加对出租车服务需求增加超 过 供给增加,上述生产配额干预会有右图显示的动态效果:
出租车运营的额外利润或牌照收益进一步增加。现在的营运利润为( A+B),
原先的利润为( A+C),
利润增加额为( B-C)。
租收入流上升会导致其现值 ——排照价格上升。这应是上述出租车牌照拍卖价攀升的基本原因之一。
数量价格
Pd
PS’
Q1
D0
S
A
S新
Q2
S旧
Pd’
D1
B
CP
S
进口限制( 1):一般背景
没有进口限制意味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这时国内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相当于运输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保险费用等)
的差别。然而,对贸易干预可以表现为进口限制,也可以表现为从出口税到出口禁运( Export Embargo)的出口限制。我们着重讨论进口限制的均衡数量和福利影响。
进口限制有两种基本手段:关税 (Tariff) 和配额 (Quota)。 关税是一国海关部门对进口商品依据单位价值或数量征收的税金;关税税率越高,进口限制作用越大。配额则是规定进口数量上限,在配额内税率很低( 1-3%),但配额外税率很高,通常使赢利性商业进口不再可能。
分三种情况讨论。一是关税或其它干预手段使进口完全消失;二是发生了配额数量范围内的进口;三是存在进口,但需要缴纳关税。
进口限制( 2):取消进口
首先看进口完全消失情况。
在自由贸易的体制下,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为
PW,总消费量为 QD,其中国内产量为 QS,进口量为 QD—QS。 取消进口使价格上升到 PO,国内产量上升到 QO。
福利效应有三:( 1)国内生产者得到相当于梯形
A的剩余。( 2)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A+B+C。( 3)
净福利损失为 B+C。 因而,
限制进口是存在社会成本的干预手段。
数量价格
PW
P0
Q0QS
D
S
A CB
QD
进口进口限制( 3):关税与配额
现在看通过关税和配额方式限制进口(不是取消进口)情况。与自由贸易相比,价格从 PW上升到
P*,国内需求从 QD减少 Q’D,国内产量从 QS上升到 Q’S,
福利效应有:第一,国内生产者得到相当于梯形 A的剩余。第二,
消费者剩余损失为( C+D+B+A)。
第三,采用关税来限制进口时,
政府获得相当于矩形 D的关税收入,这时社会净福利损失为 B+C。
但实施配额政策时,D为国外厂商收益,本国社会净福利损失为
B+C+D。
由于上述福利效果,生产部门通常倡导或欢迎进口限制,但代价是消费者和社会净福利损失。
数量价格
PW
P*
Q’DQ’S
D
S
A DB
QD
C
QS
T
征税与补贴( 1)
考虑对汽油税两种征收方式:( 1)
向生产汽油厂家征税,( 2)在加油站向消费者征税。问题:那种方式对消费者较为有利?
经济学分析表明,两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没有不同利益影响。无论在什么环节征税,结果是使价格上升相当于税率的水平。从图形上看,如果是价外征税,生产税直接效果表现为供给曲线从 SO移动到 St,而消费税直接效果则是需求曲线从 DO移动到 Dt,然而,两种征税方式的均衡改变效果是相同的:都表现为价格以原先均衡价格为起点上下移动,直至价格移动的距离等于税率( PB—PS=t;
即购买者价格减去厂商价格等于税率)。
tPB
Ps
P0
Q0Qt Q
P
E
S0
St
D0
Dt
消费税生产税征税与补贴( 2)
给定原先均衡产量 /价格组合,Q0/PO,征税的供求和福利影响是:
产销量从 Q0降到 Q1,
价格从 PS上升到 PB。
政府得到了相当于
A+D的税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A+B,生产者剩余下降了 D+C,
净福利损失为 B+C。
给定图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形状,征税负担大体被消费者和生产者平均分摊。 数量价格
Pb
P0
Q0Q1
D
S
A B
C
PS D
t
征税与补贴( 3)
税种选择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分配没有影响,但是,给定税率水平的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能有不同分摊比例,这一比例分配取决于供求曲线弹性的相对水平。
如需求相对无弹性而供给有弹性,税负(剩余损失)将主要由消费者承担(见左图);
反之如供给相对无弹性而需求有弹性,税负担将主要由生产者承担(见右图)。
香烟,白酒,D弹性小,S弹性大? 飞机票,电信,D弹性大,S弹性分不同区间?
数量价格
PB
P0
Q0Q1
D
S
PS
t
数量价格
PB
P0
Q0Q1
D
S
PS
t
征税与补贴( 3)
补贴可以看做是负税收,因而其影响可以用类似方法分析。从右图看,为单位产品提供 S货币量的补贴,等于使厂商供应价格从
P0提高到 PS,而使消费者价格从
PO下降到 PD,结果总产销量从 Q0
上升到 Q1。
消费者剩余上升了 A+B;而生产者剩余则增加了相当于 E+F;补贴额为( A+B+E+F+G)。 应当注意,剩余增加是 国民收入通过政府税收 /支出的转化形式,并且政府支出大于消费者 /生产者剩余增加,差额是 G。
补贴如何分享也取决于供求曲线弹性的相对水平。如果 ED/ES较小,
补贴好处主要归于消费者一方,
反之则较多被生产者获得。 数量价格
PS
P0
Q0 Q1
D
S
A B
PD
s
E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