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市场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之一信息不对称之二应对信息不完全:信号与管制
1.不完全市场除了关于企业组织的考察以外,前面章节分析内容基本建立在完全市场或市场完全性假定基础上。完全市场假定包含三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第一是竞争的完全性。在对消费和生产行为和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存在原子式的无数买者和厂商,任何单个买者和厂商购买和出售数量相对于市场规模而言都是微乎其微,因而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具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因而市场竞争是完全的。第二是信息的完全性。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和厂商完全了解他们各自偏好和效用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可以不费任何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因而保证了竞争的完全性。第三是成本和收益完全内生性。市场主体某种行为发生的成本或其带来的收益完全被该主体承担或享有,不存在一种行为成本需要被行为主体以外的市场参与者承担局面,也不存在行为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其行为带来的全部收益情况。经济学分析表明,这三方面完全性条件满足的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实际上,信息充分和完全假设并不总是真实的。我们需要放松完全信息假设,研究信息成本和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说,经济学理论对不完全市场结构和外部性问题早有研究和认识,对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广泛经济含义的突破性研究,则是在过去23-30年比较晚近时期发展起来的。对信息问题研究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结构不完全和外部性存在以及其它很多经济现象,都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存在联系。信息不是经济生活某一特定侧面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以及其它经济形态运行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总之,从完全市场分析到不完全市场分析,是经济学理论分析层次的一个重要转变,也是理解经济学体系内部逻辑结构的一个关键之点。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是很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的现象。“卖家总比买家精”,表示商品的卖主通常比买家对于商品质量和性能有更多了解;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或技能。这类卖主对于他们产品具有更多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并对市场交易发生多方面影响。我们以二手车市场情况为例展开讨论。
2.1.二手汽车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假如张三用15万元买了一辆新车,驾驶了几天后发现你其实不愿有一辆车,因而决定卖掉这辆新车。这辆车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张三自己改变了主意。他能以多高价钱卖掉这辆车呢?尽管这车仍然是全新的,张三仅仅开了几百公里,他也许只以13万元甚至更低价格卖出去。对于开了几天车就损失了2万元,他也许感到很不理甚至气愤,然而,问题在于,如果张三是想买车的人,他自己也许就不会出高于13万元以上价钱去购买他人以15万元价格购买并且开了几天的汽车。
为什么新汽车一旦在二手汽车成交就会很快贬值呢?解答这一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买主地位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很可能会发问,为什么这个人要把新汽车卖掉呢?汽车卖主真的仅仅是由于改变主意而卖汽车?还是因为他发现这辆汽车存在着难以发现的质量问题呢?如果汽车是次品车,人们自然不愿以接近原价的价格去购买。
由此可见,关于汽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二手车市场的新车急剧贬值。二手车的卖主比可能买主掌握了有关这辆汽车的更多的信息。虽然卖主可以聘请技师来检查汽车质量,但是有的质量问题只能对于实际使用汽车的主人才会暴露出来。尤其重要的是,卖主想卖掉买进不久的汽车这一事实本身就显示了这一汽车可能是次品,因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能的买主有理由怀疑这辆汽车存在质量问题。G.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的论文最早观察和分析了这种市场困难,由于英文中“柠檬(Lemon)”具有,次品”,因而类似于二手车的“次品市场”问题又被称作“柠檬市场(Lemon Market)”问题。
这一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低质量的产品可能把高质量产品从柠檬市场上驱逐出去。仍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子说明这一点。假定买主和卖主都知道二手车的质量信息,因而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那末二手车市场上会出现好质量汽车和坏质量汽车两个市场。如图1所示,在(A)幅中,SH代表好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H表示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B)副中,SL代表坏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L表示坏质量汽车需求曲线。如果A与B图中价格表示单位相同,则SH线位置总是高于SL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的卖主必须有比坏质量汽车较高价格才愿意出让他的汽车;同样道理,DH位置总是高于DL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买主愿意支付比坏质量汽车较高的价格买进高质量汽车。结果土图形显示的,高质量的二手车市场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50000辆和每辆100000元,而低质量汽车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50000辆和每辆50000元,销售数量一样,但是高质量车价格是低质量车的两倍。
图1,二手车交易的柠檬市场问题
当卖主对产品拥有较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发生柠檬市场问题。在(a)中,DH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如果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不断调低对于产品质量平均水平的预期,他们的需求线会不断下调,在供给线不变时会使交易量减少。这一过程持续进行到高质量汽车完全退出市场。在(b)中,DL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随着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调整对于产品质量平均水平预期,最初这意味着调高对于低质量产品需求,因而需求先移动到DM。然而,随着高质量车完全退出市场,低质量车的需求线重新退回到DL。
然而,实际存在卖主对二手车质量信息了解较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时好车与坏车混在一起出卖,买主只有在买车使用后才了解二手车到底是高质量车还是低质量车。随着交易进行,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这一事后信息会被新的买主作为事前信息在购买决策时参考,于是,理性的买主会把他们a图中需求线DH向下调整到DM,这时候对自己汽车质量抱有信心的卖主不愿调整供给线,于是DM与SH交点为均衡数量为25000辆,好质量汽车减少了25000辆。对于低质量汽车而言,买主不能暂时不能区分信息不足与充分信息相比发生的变化,等于增加了对于低质量汽车的需求,表现为需求线从DL移动到DM,结果DM与SL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75000辆。于是,二手车市场上交易构成发生变化:100000辆成交汽车中高质量汽车占1/4而低质量车占3/4。
当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1/4对3/4时,依据上面说明的道理,他们会进一步调低a图中需求线,这一过程持续进行,直至高质量二手车完全退出市场;当二手车市场没有好车时,b图中低质量车需求线会下调到原先的DL线,结果二手车市场成为仅仅剩下次品车的柠檬市场。经济学家把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发生的差车成功排挤掉好车的过程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当然,图1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实际上高质量汽车不会被完全驱逐出市场,最后均衡价格水平上仍会有一部分好质量二手车在进行交易。这一简单模型的要义在于,由于买主对二手车质量信息方面的局限性,高质量二手车的交易会减少。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这一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张三只能以13万元价格卖掉一个星期以前以15万元价格买进的新车。
2.2.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关于质量信息的另一个经典性的例子是对保险市场的分析。风险一般指经济变量未来变化结果的某种不确定性。大多数以未来为取向的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我们可能会买10元钱买彩票赌一赌运气,说明很多人在一些利害较小的问题上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风险,但是,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们更多场合下希望避免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经济学家用厌恶风险(Risk averse)来描述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虽然人们厌恶风险,但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又需要鼓励冒险。于是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很多方法用来转移风险,转化风险和分担风险,由此形成的机构和制度被称为风险市场。
风险市场最重要的部分是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人们由于特殊事件如疾病,事故和其它不幸所引起的财务风险而购买安全性。当一个人进入保险时,他付给保险公司一笔固定数额即保险费。作为回报,他得到一个承诺,如果保险单说明的事故发生了,他将得到一笔赔偿。保险市场交换并不能消除风险,但是把风险的财务方面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实际上又把风险分摊到购买保险的许多人身上。在保险人数足够大是,保险公司可以依据统计规律相当精确地计算出某种事故的平均发生概率和赔偿费用,因而,只要把保险费确定在较高水平上,保险公司有可能用保险费制服赔偿金并且有所获利。
然而,保险市场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在汽车事故保险中,不同的人发生车祸的概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依据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联系。例如,一个每天从郊外30公里以外到公司上班,并且经常要驾车出差的25岁公司职员,比一位住在城里公寓的退休老人驾驶员更有可能遭遇车祸;同样,经常酒后开车或疲倦时开车的司机,比一个生活上小心谨慎的人更可能发生车祸。如果存在对于保险顾客所有情况的充分信息,应当依据他们发生事故概率的大小收取不同的保险费。但是问题在于,保险顾客最了解自己的有关情况,保险公司会询问保户工作地点,年龄等一般情况,但是很难全面掌握象是否经常酒后或疲倦后开车这类情况。不仅如此,由于涉及风险的个人性信息不同意味着保险户需要支付不同的保险费,保险户存在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不真实信息,保险公司对于顾客提供信息存在辨别真伪的困难。因而,一个最愿意在给定保险费购买保险的人,可能正是保险公司最不应以这一保险费提供保险的人。结果在对保户进行风险分类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困难。
其它保险市场同样存在这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个将要购买人寿保险的人,可能试图隐瞒医生对他检查身体时指出的任何毛病,也不愿吐露可能引起医生注意的任何问题,他有经济动机在提供身体健康状况和前景的信息方面表现出选择性。一些正在考虑购买火灾保险或盗窃保险的人,通常也不会主动告诉保险公司他家的电线线路存在老化或其它问题,他的家人外出时经常忘记缩门。因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最可能出事故因而最有可能得到保险赔偿的人,往往是最踊跃在给定保险费水平购买保险的人;而那些最具有安全意识因而最不可能获得保险的人,由于知道自己相对比较安全,往往不愿意支付一个较高的保险费。因而,当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即购买保险价格时,低风险的客户首先被排除出去,而高风险的客户继续购买保险。于是,我们看到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保险市场存在与二手汽车市场上类似的逆向选择现象。
3.市场信号上面讨论表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某些市场交易出现逆向选择问题,从而给市场交易带来困难。然而,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取消市场交易,而是需要通过发明在价格机制以外的一些辅助方法,克服这些困难。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成本,但是交易方式的创新使市场交易仍有可能得以实现。。
应对逆向选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Market signaling)机制作用。市场信号概念是经济学家在1974年提出的,用来表示某些市场上卖方向买方发出信号来显示产品或其它对象质量信息,掌握信息的一方由此将信息以令人信赖的方式显示出来。例如,笔者在英国工作时期一位同事由于到国外工作而卖掉一辆比较新的车,他在卖车广告上提到他卖车的特殊原因,并且提示准备向有意购买者提供他将到国外工作的证明文件,通过发出使买主信赖的卖车动机的信号来消除买主担心次品车的顾虑。另外,在二手车市场上交易时,卖主有时会向从广告中得知小心因而前来查看车况的有意购买者提供该汽车定期维修保养的记录,通过显示这辆汽车长期在受到良好维护的状态下工作的信号,让买主增加对二手车质量的信心。又如在产品市场上,人们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对产品质量缺乏信心。厂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保修保换,向购买者发出产品质量优良的信号,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
北京的居民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出差外出几天后回来,门上可能会留有好多张小广告。广告是为了招揽生意,生意对象包含房屋装修,自荐家教,维修水管,擦洗厨房排风扇,维修热水器等五花八门服务种类。这些服务种类中燃具器维修比较特别,你可能会发现这类广告经常会提醒你:现在燃具维修市场秩序混乱,很多未经资格认定的人员参与维修,可能会个客户带来很大利益损失,而我单位是经过北京有关部门或权威企业下属公司,人员敬业,技艺优秀,能够给你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后当然不会忘记留下呼机或电话号码等联络方式。
燃器小广告说明在这一行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普通消费者都很清楚,现阶段服务业市场上,从业机构和人员在资格认定,技术水平和职业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很多修理人员没有经过最必要的训练,有的甚至是被称作“街头修理员”的个体人员而不是专业企业的雇佣人员,由于燃具修理技术涉及到燃具是否正常工作,甚至关系到基本人身安全,一个具有常识的理性消费者通常都会厂商的资信和技术水平极为重视。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般很难判断哪为工人具备最基本的专业技术训练,哪个厂商具有值得信赖的资信。因而,在我国现阶段市场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燃具修理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广告实际是厂商试图通过发出市场信号,来向消费者显示它们业务水平和质量承诺的信息。
然而,细致阅读这类广告,会发现它们的发出的信号缺乏让消费者足以信赖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例如,维修厂商也许可以通过提供它们的企业登记注册书的影印件来显示它们是正式登记的企业,至少可能提供它们厂家地址以使自身从业性质至少处于某种可能被消费者实地检验的状态。然而,这类广告通常提供这类具有让受众信赖的信息,只是宣称市场上存在很多不合格的修理人员,因而对于比较谨慎的消费者来说,这类广告是功能很弱甚至可能是虚假的市场信号。媒体曾有报道,居民门口小广告宣传者不少正是广告中提醒人们警惕的违规经营人员,也就是说,一些小广告宣传者实际上是在和消费者做一种贼喊捉贼的游戏。
劳动力市场同样需要利用市场信号来应对信息不对称困难。我们在假设完全信息条件下,曾经在劳动边际产品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对劳动需求函数,并指出确定劳动边际产品存在信息困难。现在我们来观察在雇佣劳动力之前,企业在判断未来员工生产效率方面存在信息困难。考虑一个需要雇佣新职工的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申请职位的人作为劳动力的卖家对于自己劳动力这一特殊产品的质量显然具有比作为买家的企业更多的信息。比如说,他们知道自己是否愿意努力工作,他们的技艺和能力水平等等。然而,不能指望每个求职者都会客观全面地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企业通常只能在职工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具体了解新员工能力和工作态度等素质,才能对他们的生产效率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而在雇佣新员工时,企业与求职人员之间在`有关劳动力质量问题上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虽然有可能在愿雇佣员工一段时间后依据对他们工作情况的观察决定是否继续长期雇佣,但是这样做通常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因而企业很愿意在雇佣员工之前对于求职者情况有更为准确的了解。那末,什么方面的素质显示能够使企业在雇佣合同签署之前更多了解求职者潜在生产效率呢?求职者能否用具有某种信赖度的方式传达他们生产效率水平的信号呢?穿着打扮也许对于求职面谈也许传达了某种信号,然而即便工作能力差的人也会穿着得体,因而在劳动力市场上穿着打扮是一个弱信号,因为仅仅依据穿着打扮难以区分人们工作素质高低。强有力的信号应当是工作能力强的求职者有能力给出并以此与工作能力较弱的人相区别的信号。
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强信号。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可以被不同的变量显示出来,例如,受教育年限,获得的学位,就读大学的知名度,课程成绩记录及其在毕业生中的档次等等。雇主要求提供象大学文凭这样的资料。从本质关系上看,对雇主真正有意义的是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质量。如果我们生活在完全信息的新古典经济学世界中,获取求职人能力的信息无需支付成本,那么雇主并不需要审查申请人学历和文凭。文凭作为求职必备申请文件的必要性,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当雇主雇用工人时,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所有的关于这些潜在雇员的有关特征,教育帮助雇主认定他们应该雇用谁。在一些职业中,有头脑,思维敏捷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些在大学里修完高深课程并成绩良好的学生已经表明他们有雇主所需要的那种头脑。从这种角度看,教育所做的主要不仅是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帮助确定哪些人具有更高生产能力或一些特殊技能。生活观察告诉我们,高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强,低学历也不总是意味着能力低下;然而,现代教育系统工作绩效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很多场合对口专业的学历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影响。学历不是绝对精确的信号,但至少是一个有意义的信号。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经济学家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当保险公司由于信息条件限制而无法准确地监督购买保险的承保方行为时,承保方会发生某些可能增加事故发生机率的行为,从未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例如,一个没有对其住房保火险的人,可能会购买烟尘报警器和家庭灭火器,并且特别小心谨慎,以此减少火灾风险。但是如果同一个人购买了火险,他可能不再如此小心。当保险赔偿金额多于住房市场价值时,个别人受到利益诱惑甚至萌发烧掉自己房子以获取保险金的非法念头。这样做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大多数会说是不道德的。当承保这一事实降低了已经保过险的事故发生可能性时,经济学家认为发生了道德风险问题。虽然人们可能从道德角度评价这一现象,从经济学观点来看,这一现象的实质不是道德水平问题,而是与利益相联系的动机问题。如果一个人有理由相信,他对于自身行为后果仅仅承担一分责任,或者根本无需承担责任,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会改变,从而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也是和信息不对称相联系的问题。如果存在完全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免费获得关于承保人行为的所有信息,可以准确判断由于承保人行为不当造成的事故,于是可能即使调整不同行为承保人需要支付的保险费水平。由于承保人需要对自己行为承担相应责任,他也就没有动机改变原先谨慎从事的行为,因而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正是由于存在不对称信息,保险公司无法准确地监督承保人行为变化,保险市场才会广泛发生道德风险问题。然而,它与引发逆向选择的信息不对称有所区别。与逆向选择相联系的信息问题是关于广义产品质量或对象素质的信息不对称,它对人们交易之前的行为发生影响。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信息问题则更多涉及人们行为方式方面,对人们交易之后的行为发生影响。
与人们通过市场创新应对逆向选择一样,也存在一些应对市场交易手段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例如,保险市场发明了一种称为扣押条款(Rebate)办法,凡事故发生时,被保人自己先承担一定数量金额(例如500元)之内部分事故损失,超过扣押部分的损失才由保险公司赔付。虽然扣押金额相对于保险全额只是较小比例,但是由于直接关系到保户利益,因而也可能使得他们行为更加检点,努力降低事故发生机率,从而抑制道德风险影响。
保险公司实行赔偿扣押制度,实质是通过改变交易合同条款达到从承保人行为——利益机制来改变他们的行为,这种通过改变合同条款和广义制度安排促使人们从自身利益动机来改变道德风险行为或其它行为方式的机制被经济学家称作激励机制。由此可见,对于道德风险这类消极行为和现象,存在不同可能的应对办法,一种是说教或惩戒方法,通过说服教育和提高道德水平,或通过纪律法规约束惩罚来消除道德风险;另一种是经济方法,通过调整激励机制来改变人们行为。经济学家并非排斥或否定说教和纪律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通常认为,对于经济生活领域道德风险之类行为,通过交易方式或广泛意义上的制度创新来调整激励机制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道德风险不仅会发生在保险行业,也会发生在其它行业。例如,当一个职工处于很难监督状态时可能会不努力工作的偷懒行为;公费医疗制度下,人们可能会过度利用医疗服务,或者劝说医生为他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感冒冲剂或抗生素之类药物;在中央银行承诺对商业银行提供在发生信用支付危机是最后保护措施制度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可能变得更加具有扩张冒险性,缺少防范金融风险所必要的稳健性;在没有学术杂志匿名审稿制度和其它有效学术规范环境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热点问题并发表新奇激烈的看法,而不愿意进行更为严谨深入学术和认识价值较高的分析;在要求成千上万个粮食企业既要执行政策业务又要进行市场经营,同时又无法对于它们的各自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把经营亏损打入政策操作成本的违规行为,甚至直接挪用政策贷款以谋求私利的“粮鼠”行为;最后,在1999年开始实行的对国有企业债转股改革中,有关部门认识到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因而很注意采取防范措施。
除了市场主体采取应对行动,有时也需要政府管制措施配合。
事例1:股票市场关于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如实公布企业经营,财务,业绩方面信息的监管措施。
事例2:出租汽车市场上要求出租车统一配备里程和价格计量装置的监管措施。
* * *
本章考察了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市场不完全特别是信息不完全问题及其重要性,并讨论了一些市场创新措施来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第一章我们把经济学概括为试图对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市场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系统化解说的解释体系。对于建立这一解释体系目标而言,在高度抽象背景下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和规律性进行分析是极为重要的,对完全市场及其运行机制探讨在经济学理论构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因而,不应认为研究不完全市场是抛弃了前面在完全市场假设下进行的所有分析。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一个矛盾的多此一举的行动,不是先在黑板上写上“完全”两个字后又把它完全擦去,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从科学分析方法来说,这是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的运用。好比画家在他的纸板上先涂上一层底色,在随后创作过程中他会用新的笔触和颜色将部分底色覆盖,然而底色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完全消失,它会一直决定作品的颜色基调并对整副绘画作品效果发挥实质性影响。
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之一信息不对称之二应对信息不完全:信号与管制
1.不完全市场除了关于企业组织的考察以外,前面章节分析内容基本建立在完全市场或市场完全性假定基础上。完全市场假定包含三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第一是竞争的完全性。在对消费和生产行为和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存在原子式的无数买者和厂商,任何单个买者和厂商购买和出售数量相对于市场规模而言都是微乎其微,因而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具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因而市场竞争是完全的。第二是信息的完全性。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和厂商完全了解他们各自偏好和效用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可以不费任何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因而保证了竞争的完全性。第三是成本和收益完全内生性。市场主体某种行为发生的成本或其带来的收益完全被该主体承担或享有,不存在一种行为成本需要被行为主体以外的市场参与者承担局面,也不存在行为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其行为带来的全部收益情况。经济学分析表明,这三方面完全性条件满足的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实际上,信息充分和完全假设并不总是真实的。我们需要放松完全信息假设,研究信息成本和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说,经济学理论对不完全市场结构和外部性问题早有研究和认识,对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广泛经济含义的突破性研究,则是在过去23-30年比较晚近时期发展起来的。对信息问题研究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结构不完全和外部性存在以及其它很多经济现象,都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存在联系。信息不是经济生活某一特定侧面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以及其它经济形态运行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总之,从完全市场分析到不完全市场分析,是经济学理论分析层次的一个重要转变,也是理解经济学体系内部逻辑结构的一个关键之点。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是很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的现象。“卖家总比买家精”,表示商品的卖主通常比买家对于商品质量和性能有更多了解;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或技能。这类卖主对于他们产品具有更多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并对市场交易发生多方面影响。我们以二手车市场情况为例展开讨论。
2.1.二手汽车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假如张三用15万元买了一辆新车,驾驶了几天后发现你其实不愿有一辆车,因而决定卖掉这辆新车。这辆车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张三自己改变了主意。他能以多高价钱卖掉这辆车呢?尽管这车仍然是全新的,张三仅仅开了几百公里,他也许只以13万元甚至更低价格卖出去。对于开了几天车就损失了2万元,他也许感到很不理甚至气愤,然而,问题在于,如果张三是想买车的人,他自己也许就不会出高于13万元以上价钱去购买他人以15万元价格购买并且开了几天的汽车。
为什么新汽车一旦在二手汽车成交就会很快贬值呢?解答这一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买主地位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很可能会发问,为什么这个人要把新汽车卖掉呢?汽车卖主真的仅仅是由于改变主意而卖汽车?还是因为他发现这辆汽车存在着难以发现的质量问题呢?如果汽车是次品车,人们自然不愿以接近原价的价格去购买。
由此可见,关于汽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二手车市场的新车急剧贬值。二手车的卖主比可能买主掌握了有关这辆汽车的更多的信息。虽然卖主可以聘请技师来检查汽车质量,但是有的质量问题只能对于实际使用汽车的主人才会暴露出来。尤其重要的是,卖主想卖掉买进不久的汽车这一事实本身就显示了这一汽车可能是次品,因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能的买主有理由怀疑这辆汽车存在质量问题。G.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的论文最早观察和分析了这种市场困难,由于英文中“柠檬(Lemon)”具有,次品”,因而类似于二手车的“次品市场”问题又被称作“柠檬市场(Lemon Market)”问题。
这一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低质量的产品可能把高质量产品从柠檬市场上驱逐出去。仍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子说明这一点。假定买主和卖主都知道二手车的质量信息,因而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那末二手车市场上会出现好质量汽车和坏质量汽车两个市场。如图1所示,在(A)幅中,SH代表好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H表示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B)副中,SL代表坏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L表示坏质量汽车需求曲线。如果A与B图中价格表示单位相同,则SH线位置总是高于SL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的卖主必须有比坏质量汽车较高价格才愿意出让他的汽车;同样道理,DH位置总是高于DL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买主愿意支付比坏质量汽车较高的价格买进高质量汽车。结果土图形显示的,高质量的二手车市场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50000辆和每辆100000元,而低质量汽车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50000辆和每辆50000元,销售数量一样,但是高质量车价格是低质量车的两倍。
图1,二手车交易的柠檬市场问题
当卖主对产品拥有较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发生柠檬市场问题。在(a)中,DH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如果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不断调低对于产品质量平均水平的预期,他们的需求线会不断下调,在供给线不变时会使交易量减少。这一过程持续进行到高质量汽车完全退出市场。在(b)中,DL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随着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调整对于产品质量平均水平预期,最初这意味着调高对于低质量产品需求,因而需求先移动到DM。然而,随着高质量车完全退出市场,低质量车的需求线重新退回到DL。
然而,实际存在卖主对二手车质量信息了解较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时好车与坏车混在一起出卖,买主只有在买车使用后才了解二手车到底是高质量车还是低质量车。随着交易进行,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这一事后信息会被新的买主作为事前信息在购买决策时参考,于是,理性的买主会把他们a图中需求线DH向下调整到DM,这时候对自己汽车质量抱有信心的卖主不愿调整供给线,于是DM与SH交点为均衡数量为25000辆,好质量汽车减少了25000辆。对于低质量汽车而言,买主不能暂时不能区分信息不足与充分信息相比发生的变化,等于增加了对于低质量汽车的需求,表现为需求线从DL移动到DM,结果DM与SL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75000辆。于是,二手车市场上交易构成发生变化:100000辆成交汽车中高质量汽车占1/4而低质量车占3/4。
当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1/4对3/4时,依据上面说明的道理,他们会进一步调低a图中需求线,这一过程持续进行,直至高质量二手车完全退出市场;当二手车市场没有好车时,b图中低质量车需求线会下调到原先的DL线,结果二手车市场成为仅仅剩下次品车的柠檬市场。经济学家把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发生的差车成功排挤掉好车的过程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当然,图1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实际上高质量汽车不会被完全驱逐出市场,最后均衡价格水平上仍会有一部分好质量二手车在进行交易。这一简单模型的要义在于,由于买主对二手车质量信息方面的局限性,高质量二手车的交易会减少。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这一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张三只能以13万元价格卖掉一个星期以前以15万元价格买进的新车。
2.2.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关于质量信息的另一个经典性的例子是对保险市场的分析。风险一般指经济变量未来变化结果的某种不确定性。大多数以未来为取向的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我们可能会买10元钱买彩票赌一赌运气,说明很多人在一些利害较小的问题上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风险,但是,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们更多场合下希望避免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经济学家用厌恶风险(Risk averse)来描述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虽然人们厌恶风险,但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又需要鼓励冒险。于是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很多方法用来转移风险,转化风险和分担风险,由此形成的机构和制度被称为风险市场。
风险市场最重要的部分是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人们由于特殊事件如疾病,事故和其它不幸所引起的财务风险而购买安全性。当一个人进入保险时,他付给保险公司一笔固定数额即保险费。作为回报,他得到一个承诺,如果保险单说明的事故发生了,他将得到一笔赔偿。保险市场交换并不能消除风险,但是把风险的财务方面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实际上又把风险分摊到购买保险的许多人身上。在保险人数足够大是,保险公司可以依据统计规律相当精确地计算出某种事故的平均发生概率和赔偿费用,因而,只要把保险费确定在较高水平上,保险公司有可能用保险费制服赔偿金并且有所获利。
然而,保险市场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在汽车事故保险中,不同的人发生车祸的概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依据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联系。例如,一个每天从郊外30公里以外到公司上班,并且经常要驾车出差的25岁公司职员,比一位住在城里公寓的退休老人驾驶员更有可能遭遇车祸;同样,经常酒后开车或疲倦时开车的司机,比一个生活上小心谨慎的人更可能发生车祸。如果存在对于保险顾客所有情况的充分信息,应当依据他们发生事故概率的大小收取不同的保险费。但是问题在于,保险顾客最了解自己的有关情况,保险公司会询问保户工作地点,年龄等一般情况,但是很难全面掌握象是否经常酒后或疲倦后开车这类情况。不仅如此,由于涉及风险的个人性信息不同意味着保险户需要支付不同的保险费,保险户存在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不真实信息,保险公司对于顾客提供信息存在辨别真伪的困难。因而,一个最愿意在给定保险费购买保险的人,可能正是保险公司最不应以这一保险费提供保险的人。结果在对保户进行风险分类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困难。
其它保险市场同样存在这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个将要购买人寿保险的人,可能试图隐瞒医生对他检查身体时指出的任何毛病,也不愿吐露可能引起医生注意的任何问题,他有经济动机在提供身体健康状况和前景的信息方面表现出选择性。一些正在考虑购买火灾保险或盗窃保险的人,通常也不会主动告诉保险公司他家的电线线路存在老化或其它问题,他的家人外出时经常忘记缩门。因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最可能出事故因而最有可能得到保险赔偿的人,往往是最踊跃在给定保险费水平购买保险的人;而那些最具有安全意识因而最不可能获得保险的人,由于知道自己相对比较安全,往往不愿意支付一个较高的保险费。因而,当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即购买保险价格时,低风险的客户首先被排除出去,而高风险的客户继续购买保险。于是,我们看到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保险市场存在与二手汽车市场上类似的逆向选择现象。
3.市场信号上面讨论表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某些市场交易出现逆向选择问题,从而给市场交易带来困难。然而,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取消市场交易,而是需要通过发明在价格机制以外的一些辅助方法,克服这些困难。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成本,但是交易方式的创新使市场交易仍有可能得以实现。。
应对逆向选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Market signaling)机制作用。市场信号概念是经济学家在1974年提出的,用来表示某些市场上卖方向买方发出信号来显示产品或其它对象质量信息,掌握信息的一方由此将信息以令人信赖的方式显示出来。例如,笔者在英国工作时期一位同事由于到国外工作而卖掉一辆比较新的车,他在卖车广告上提到他卖车的特殊原因,并且提示准备向有意购买者提供他将到国外工作的证明文件,通过发出使买主信赖的卖车动机的信号来消除买主担心次品车的顾虑。另外,在二手车市场上交易时,卖主有时会向从广告中得知小心因而前来查看车况的有意购买者提供该汽车定期维修保养的记录,通过显示这辆汽车长期在受到良好维护的状态下工作的信号,让买主增加对二手车质量的信心。又如在产品市场上,人们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对产品质量缺乏信心。厂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保修保换,向购买者发出产品质量优良的信号,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
北京的居民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出差外出几天后回来,门上可能会留有好多张小广告。广告是为了招揽生意,生意对象包含房屋装修,自荐家教,维修水管,擦洗厨房排风扇,维修热水器等五花八门服务种类。这些服务种类中燃具器维修比较特别,你可能会发现这类广告经常会提醒你:现在燃具维修市场秩序混乱,很多未经资格认定的人员参与维修,可能会个客户带来很大利益损失,而我单位是经过北京有关部门或权威企业下属公司,人员敬业,技艺优秀,能够给你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后当然不会忘记留下呼机或电话号码等联络方式。
燃器小广告说明在这一行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普通消费者都很清楚,现阶段服务业市场上,从业机构和人员在资格认定,技术水平和职业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很多修理人员没有经过最必要的训练,有的甚至是被称作“街头修理员”的个体人员而不是专业企业的雇佣人员,由于燃具修理技术涉及到燃具是否正常工作,甚至关系到基本人身安全,一个具有常识的理性消费者通常都会厂商的资信和技术水平极为重视。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般很难判断哪为工人具备最基本的专业技术训练,哪个厂商具有值得信赖的资信。因而,在我国现阶段市场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燃具修理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广告实际是厂商试图通过发出市场信号,来向消费者显示它们业务水平和质量承诺的信息。
然而,细致阅读这类广告,会发现它们的发出的信号缺乏让消费者足以信赖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例如,维修厂商也许可以通过提供它们的企业登记注册书的影印件来显示它们是正式登记的企业,至少可能提供它们厂家地址以使自身从业性质至少处于某种可能被消费者实地检验的状态。然而,这类广告通常提供这类具有让受众信赖的信息,只是宣称市场上存在很多不合格的修理人员,因而对于比较谨慎的消费者来说,这类广告是功能很弱甚至可能是虚假的市场信号。媒体曾有报道,居民门口小广告宣传者不少正是广告中提醒人们警惕的违规经营人员,也就是说,一些小广告宣传者实际上是在和消费者做一种贼喊捉贼的游戏。
劳动力市场同样需要利用市场信号来应对信息不对称困难。我们在假设完全信息条件下,曾经在劳动边际产品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对劳动需求函数,并指出确定劳动边际产品存在信息困难。现在我们来观察在雇佣劳动力之前,企业在判断未来员工生产效率方面存在信息困难。考虑一个需要雇佣新职工的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申请职位的人作为劳动力的卖家对于自己劳动力这一特殊产品的质量显然具有比作为买家的企业更多的信息。比如说,他们知道自己是否愿意努力工作,他们的技艺和能力水平等等。然而,不能指望每个求职者都会客观全面地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企业通常只能在职工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具体了解新员工能力和工作态度等素质,才能对他们的生产效率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而在雇佣新员工时,企业与求职人员之间在`有关劳动力质量问题上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虽然有可能在愿雇佣员工一段时间后依据对他们工作情况的观察决定是否继续长期雇佣,但是这样做通常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因而企业很愿意在雇佣员工之前对于求职者情况有更为准确的了解。那末,什么方面的素质显示能够使企业在雇佣合同签署之前更多了解求职者潜在生产效率呢?求职者能否用具有某种信赖度的方式传达他们生产效率水平的信号呢?穿着打扮也许对于求职面谈也许传达了某种信号,然而即便工作能力差的人也会穿着得体,因而在劳动力市场上穿着打扮是一个弱信号,因为仅仅依据穿着打扮难以区分人们工作素质高低。强有力的信号应当是工作能力强的求职者有能力给出并以此与工作能力较弱的人相区别的信号。
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强信号。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可以被不同的变量显示出来,例如,受教育年限,获得的学位,就读大学的知名度,课程成绩记录及其在毕业生中的档次等等。雇主要求提供象大学文凭这样的资料。从本质关系上看,对雇主真正有意义的是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质量。如果我们生活在完全信息的新古典经济学世界中,获取求职人能力的信息无需支付成本,那么雇主并不需要审查申请人学历和文凭。文凭作为求职必备申请文件的必要性,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当雇主雇用工人时,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所有的关于这些潜在雇员的有关特征,教育帮助雇主认定他们应该雇用谁。在一些职业中,有头脑,思维敏捷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些在大学里修完高深课程并成绩良好的学生已经表明他们有雇主所需要的那种头脑。从这种角度看,教育所做的主要不仅是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帮助确定哪些人具有更高生产能力或一些特殊技能。生活观察告诉我们,高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强,低学历也不总是意味着能力低下;然而,现代教育系统工作绩效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很多场合对口专业的学历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影响。学历不是绝对精确的信号,但至少是一个有意义的信号。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经济学家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当保险公司由于信息条件限制而无法准确地监督购买保险的承保方行为时,承保方会发生某些可能增加事故发生机率的行为,从未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例如,一个没有对其住房保火险的人,可能会购买烟尘报警器和家庭灭火器,并且特别小心谨慎,以此减少火灾风险。但是如果同一个人购买了火险,他可能不再如此小心。当保险赔偿金额多于住房市场价值时,个别人受到利益诱惑甚至萌发烧掉自己房子以获取保险金的非法念头。这样做是合乎理性的,但是大多数会说是不道德的。当承保这一事实降低了已经保过险的事故发生可能性时,经济学家认为发生了道德风险问题。虽然人们可能从道德角度评价这一现象,从经济学观点来看,这一现象的实质不是道德水平问题,而是与利益相联系的动机问题。如果一个人有理由相信,他对于自身行为后果仅仅承担一分责任,或者根本无需承担责任,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会改变,从而导致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也是和信息不对称相联系的问题。如果存在完全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免费获得关于承保人行为的所有信息,可以准确判断由于承保人行为不当造成的事故,于是可能即使调整不同行为承保人需要支付的保险费水平。由于承保人需要对自己行为承担相应责任,他也就没有动机改变原先谨慎从事的行为,因而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正是由于存在不对称信息,保险公司无法准确地监督承保人行为变化,保险市场才会广泛发生道德风险问题。然而,它与引发逆向选择的信息不对称有所区别。与逆向选择相联系的信息问题是关于广义产品质量或对象素质的信息不对称,它对人们交易之前的行为发生影响。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信息问题则更多涉及人们行为方式方面,对人们交易之后的行为发生影响。
与人们通过市场创新应对逆向选择一样,也存在一些应对市场交易手段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例如,保险市场发明了一种称为扣押条款(Rebate)办法,凡事故发生时,被保人自己先承担一定数量金额(例如500元)之内部分事故损失,超过扣押部分的损失才由保险公司赔付。虽然扣押金额相对于保险全额只是较小比例,但是由于直接关系到保户利益,因而也可能使得他们行为更加检点,努力降低事故发生机率,从而抑制道德风险影响。
保险公司实行赔偿扣押制度,实质是通过改变交易合同条款达到从承保人行为——利益机制来改变他们的行为,这种通过改变合同条款和广义制度安排促使人们从自身利益动机来改变道德风险行为或其它行为方式的机制被经济学家称作激励机制。由此可见,对于道德风险这类消极行为和现象,存在不同可能的应对办法,一种是说教或惩戒方法,通过说服教育和提高道德水平,或通过纪律法规约束惩罚来消除道德风险;另一种是经济方法,通过调整激励机制来改变人们行为。经济学家并非排斥或否定说教和纪律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通常认为,对于经济生活领域道德风险之类行为,通过交易方式或广泛意义上的制度创新来调整激励机制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道德风险不仅会发生在保险行业,也会发生在其它行业。例如,当一个职工处于很难监督状态时可能会不努力工作的偷懒行为;公费医疗制度下,人们可能会过度利用医疗服务,或者劝说医生为他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感冒冲剂或抗生素之类药物;在中央银行承诺对商业银行提供在发生信用支付危机是最后保护措施制度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可能变得更加具有扩张冒险性,缺少防范金融风险所必要的稳健性;在没有学术杂志匿名审稿制度和其它有效学术规范环境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热点问题并发表新奇激烈的看法,而不愿意进行更为严谨深入学术和认识价值较高的分析;在要求成千上万个粮食企业既要执行政策业务又要进行市场经营,同时又无法对于它们的各自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把经营亏损打入政策操作成本的违规行为,甚至直接挪用政策贷款以谋求私利的“粮鼠”行为;最后,在1999年开始实行的对国有企业债转股改革中,有关部门认识到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因而很注意采取防范措施。
除了市场主体采取应对行动,有时也需要政府管制措施配合。
事例1:股票市场关于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如实公布企业经营,财务,业绩方面信息的监管措施。
事例2:出租汽车市场上要求出租车统一配备里程和价格计量装置的监管措施。
* * *
本章考察了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市场不完全特别是信息不完全问题及其重要性,并讨论了一些市场创新措施来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第一章我们把经济学概括为试图对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市场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系统化解说的解释体系。对于建立这一解释体系目标而言,在高度抽象背景下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和规律性进行分析是极为重要的,对完全市场及其运行机制探讨在经济学理论构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因而,不应认为研究不完全市场是抛弃了前面在完全市场假设下进行的所有分析。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一个矛盾的多此一举的行动,不是先在黑板上写上“完全”两个字后又把它完全擦去,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从科学分析方法来说,这是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的运用。好比画家在他的纸板上先涂上一层底色,在随后创作过程中他会用新的笔触和颜色将部分底色覆盖,然而底色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完全消失,它会一直决定作品的颜色基调并对整副绘画作品效果发挥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