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自然变态法试题
1.如何解决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偏低的问题?
2.请设计一种科学发展模式,它能较好地克服库恩模式和波普尔模式存在地问题?
3.如何从哲学和科学两个层次理解“观察的可重复性”?
4.结合科技史的案例或自己的研究实例,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途径?
2000试题
1.论述还原论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并用系统论观点对还原论进行分析。
2.牛顿自己说过,他是站在巨人肩上的,请以牛顿力学为例,具体说明有哪些外部因素为牛顿力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以信息技术为例,谈谈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4.为什么说一流科学家应先是哲学家?
5.论悖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2001年试题
1.请以以太假说为例具体说明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0)
2.试论技术发展的动力?(30)
3.请以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例,说明常规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哲学的关系。(40)
█第四章 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第一节 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的新哲学探讨自然科学前沿哲学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尤其是新科学概念基本涵义的阐释。这种阐释往往要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进行分析,进而也促进了哲学的发展。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曾经认为:“一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不只是一本单纯的实验发现的流水帐,它同时还伴随着概念的发展,或者概念的引进。……因为正是概念的不确定性迫使物理学家研究哲学问题。”
一 现代物理学的建立
1.量子力学的建立
普朗克1900年为了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作用量子的概念;
爱因斯坦(1905年)运用这个概念建立起光量子假说;
玻尔、海森堡等人沿此思路建立了原子结构模型,并最终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2.相对论的建立
牛顿力学坚持一种绝对时空观;
爱因斯坦以绝对同时性不可能存在为突破口,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后来又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关系入手,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它认为空间与时间密切相关,时空成为一个整体的四维时空,而且与物质的运动和物质的分布状态密切的几何性质由物质所产生的引力所决定,即时空曲率随引力场的强弱而变化。相对论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物质存在方式以及恩格斯”运动的本质是空间和时间的直接统一”的断言。
二 现代宇宙学的兴起和发展
1.广义相对论适用于对大尺度空间的探索,第一次让物理学家能够系统地研究宇宙的起源和结构问题,从而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2.现代宇宙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宇宙”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
3.霍金提出“虚时间”概念绕开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问题。
三 新的科学概念越来越渗入到哲学研究之中随着20世纪许多新兴学科的兴起,使许多新的科学概念越来越渗入到哲学研究之中,如系统、信息、控制、混沌、有序、无序等等概念,早已不再是某些专门学科的专业术语。由于这些概念的普适性,它们已成为各门学科中广泛使用,乃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概念。
第二节 对科学理论基础的哲学分析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和与之相应的哲学观念相联系的。例如,牛顿力学哲学基础就是机械决定论。任何一次科学革命就不单纯是科学理论的变更,而一定伴随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化。因此,一个新的科学理论诞生以后,创立这个理论科学家们,以及许多对此感兴趣的哲学家们就会对这个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并且也往往会引起激烈的哲学争论。
一 科学理论基础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
1.上帝掷不掷骰子?——.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关于量子力学理论基础之争
2.生命科学中的基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之争二 辩证思维方式在科学界的确立贝塔朗菲、维纳等人创立了系统科学,尤其是普里高津等人从热力学等实证的经验科学本身得出系统演化的思想以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不再是外在的哲学教条,而是在科学中必须严格遵守的思维准则。
第三节 对科学未知领域的求索科学是一项探索未知的事业,对问题的求索是人类求知天性的表现,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人们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条件下进行认识,所以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人们对某一物质运动领域的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相对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穷尽人们的认识,即使像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样伟大的科学成果,也只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漫漫长途中的一个个里程碑。
一 哲学在探索未知领域中的作用
1.科学家在寻求建立新的科学理论取代旧理论时,可能是受到某种哲学观念启发的结果。例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受到了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科学家兼哲学家马赫怀疑论思想的影响。
2.有些问题的解答已远远超出了当时科学研究所能认识的水平,或是涉及到一些有关宇宙起源,宇宙终极的大问题,这时,就需要人们从哲学上给予预测或解答。恩格斯当年就曾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考对19世纪的一些科学家难以解答的问题给予了回答。
二 几个科学史上的著名案例
1.对热寂说的批判
2.“夸克禁闭”之谜
3.宇宙有限无限之争第四节 科学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最终也将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道德观念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旧道德的消亡和新道德的诞生。
科学和技术一起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科学技术的二重性总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二重性也表现在对社会道德观的影响上。
伦理学是植根于社会的、文化的、哲学的和宗教的信念,它是衡量社会是非善恶的标尺。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自然要受到伦理的反思和批判。科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评判一切的砝码,我们不能在强调科学价值的同时走向科学至上、科学主义的极端。
当今世界,没有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万万不能的,但科学技术也绝不是万能的。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应该是互动的,科学技术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同时伦理道德规范也要适当的作出某些变革,使得道德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既不能单方面要求道德对科学设置种种障碍,也不能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过程中无视伦理道德的存在和意义。保持二者之间必要的张力和平衡才是人类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 网络伦理问题
1.个人隐私由于计算机的社会化,网络本身的开放性而使得诸如个人的姓名、性别、身体状况,家庭状况、财产状况,私生活资料等有关个人隐私的权利比过去更容易受到侵犯。
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基本的伦理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在人们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保护个人隐私?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行必要的社会监督?
2.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制订了许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社会舆论也普遍谴责如剽窃、假冒、仿制等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网络的出现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肯定存在着对信息占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只有信息优势地位的国家和群体可能借助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保持信息垄断地位,从而带来垄断利润,由此而产生的信息社会的贫富差距远大于传统社会。
3.网络色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传输信息的加宽,网络色情信息和网络色情活动正呈现出一种愈来愈烈的趋势。
作为一种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网络色情蔓延的严重性并不是网络色情信息的多寡,而主要在于众多网民对色情信息的旷日追求以及迷恋程度。
4.信息垃圾
如果说近现代工具文明带来全世界的环境污染,那么当代的网络文明也在滋生着无数的信息垃圾,而且正日益演变成信息污染。网络正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仓库,久而久之会不会演变为垃圾站呢?人类社会尚未摆脱原有的环境污染的困扰,现在又要面临信息污染的挑战,人类如何跳出这种文明越发展,污染越严重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呢?
5.网络信用危机在信息网络繁杂的电子商务中也可能存在着大量的虚伪信息,本以为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可能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欺诈之地。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制假和欺诈行为将导致社会普遍的信用危机,而信用危机又将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导致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混乱,严重的必须运用法律加以严惩。
从经济学角度说,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但另一方面为了防范假冒和欺诈又要增加其他的社会成本,万一不慎,则将得不偿失。
6.网络黑客黑客行为广义上将是指一种试图进入未被允许进入的计算机系统的活动。”黑客”一词在60年代早期指一群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狂热者。70年代指那些沉迷于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人。80年代,”黑客”指能够打入公司和政府计算机系统的能手。
今天大多数黑客行为已发展到了故意进行数字破坏和敲诈的程度。这不仅对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且也严重扰乱了网络社会中的正常秩序,
7.网络沉溺所谓网络沉溺,是指人们进入和沉浸于虚拟化的网络空间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实现其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两个不同的生活世界中的角色转换和行动协调问题,从而造成一种行动变异、心理错位乃至生理失调的状况。
网络的出现,无疑对现实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来看,与现实社会交往活动相比,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交往具有了交往的范围更大、关系更加平等等特征。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是通过计算机在虚拟空间交往,这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和疏远,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接触,从而产生出了一种网络孤独状态。
二 生命科学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1.人工选择与生命客体化人类通过科技多方面征服外在自然后,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征服内在自然的可能.如产前诊断、基因增强、克隆等一系列生物技术的突破现代生物技术首次使人类有机会改变自身的自然本性以提高生命质量,步入”完美生命”时代,生命个体的出生、成长及死亡都可以照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个体依赖基因剪接技术似乎生活得越加美好,社会却因个体的追求完美而问题重重。
现代生物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帮助的同时,也使人类文明面临巨大的威胁:现代医疗、生育和基因等新技术已经和正在把神圣的人体推向唯利是图的商品化市场,
克隆人的实现,更将人置于客体化地位。要区分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
2.优生技术与人种单一化的困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延长了人的生命,但同时也带来生命的质量问题.
透过基因改造工程,可以消除与基因有关的疾病;但负面影响是,人们可能干预自然,有意制造更聪明、更完美、更长寿的人类。
基因治疗中非医学目的的增强,基因优生学会使我们成为“进化的商业制造者”。
基因有无“好”“坏”之分?
3.改写生死观与社会退化的风险死亡是生物进化到较高阶段的产物,自然生死观使人类在设立价值尺度的同时,也确立了终极价值根源和人类自身繁衍进步的根据。
生是人的自然欲望,这种欲望使人总是怀着抗拒死的情绪,在与死亡不断激烈抗争中获取生。基因技术在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直至延年益寿方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勾起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但个体过长的寿命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退化,宇宙的运行需要靠正反两极的交互作用,只有生命的正极而无死亡的负极是违反宇宙法则的。
生是死的开始,而死是另外一个生的开始,它们是绵绵不断、无始无终的永恒生命长串中的两个极小点,是类的延续的基本因素。
只有放弃个人永生的信念,才能提出生命意义这个深刻的人生课题。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生命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六章 科学发展模式一 科学累积发展模式
1.模式介绍
(1)若干事实(归并出经验定律(归并出高层次的定律(归并出理论
(2)19世纪惠威尔把科学的进化发展比作支流汇合成江河形式,即科学是通过归并而进化的。这种归并是指把过去的成果归并到现在的理论中。
(3)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
2.案例分析哥白尼日心说;
第谷的观测结果;
(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力学研究成果;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惠更斯圆周运动研究成果;
胡克关于万有引力的研究成果;
(
牛顿经典力学
事实1,事实2,事实3,……,事实M
经验定律1,……,经验定律N
更高层次的定律1,……,
更高层次定律O
理论
3.该模式的主要问题:
(1)科学发展,并不全是渐进,而是存在间断。
(2)新理论并非旧理论的逻辑扩展,而是包含有内容突变。
二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不断革命模式)
1.证伪的概念与“证实”相对。如果科学陈述或科学理论所排斥、否定的东西被经验证实,即其被证伪。如“凡金属都导电”。
2.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P1 ( TT ( EE ( P2
P1:问题
TT:(tentative theory)试探性理论
EE:(elimination of error)用证伪排除错误
P2:下一个新问题
(1)科学始于问题(日心说、恒星视差)
(2)提出试探性理论(开普勒)
(3)各种理论间激烈竞争,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如布鲁诺、伽利略)
(4)新的问题,开始科学的下一个发展过程。
3.评价从这种模式出发,波普尔提出一系列应提倡的科学精神:
(1)?要有敢于犯错误的精神
(2)?要有批判精神
(3)?要有否定精神其它问题:反例(天王星)
三 库恩的范式变化模式(或叫科学革命模式)
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论文集《必要的张力》
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学科领域中持有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1.科学范式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 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看问题方式”。这牵涉到他们共同的世界观、科学方法论、信仰和价值取向。
(2) 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定律,共同使用的一套用于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的符号系统。
(3) 科学共同体共同信任的仪器和实验方法。
(4) 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的范例,即典型事例,他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方式。
范式的例子:如托勒密的地心说是早期天文学家集团所共有的范式;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哥白尼以后天文学家集团的范式
2.发展模式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时期(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1)前科学时期
(2)常规科学时期
(3)危机时期:A反常的数目愈来愈多。如在地心说的后期。B有些反常十分顽固。如燃素说后期的反常。C有些反常打击了范式的基本原则,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对牛顿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的打击。D社会上的某种迫切需要,使原来的范式受到巨大压力。
(4)科学革命时期
(5)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3.库恩模式存在的问题,
(1)新范式是怎样产生的?
(2)在科学革命后产生的理论是否接近了真理?
(3)?割断了新旧范式之间的联系四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竞争模式
1.科学研究纲领的组成:
(1)硬核:由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构成,其中包括形而上学的内容。如地心说是托勒密天文理论系统的硬核,牛顿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理论系统的硬核。
(2)保护带:保护带具有柔韧多变性,它是由许多辅助性假说构成。如地心说的保护带是各种本轮和均轮假说,当天文观测与地心说不相符合时,科学家就修改本轮和均轮等辅助性假说,以保卫硬核。
(3)方法论规则:由两种正、反启示法组成,正面启示法是告诉科学家应该遵循哪些研究途径。反面启示法是告诉科学家应该避免哪些研究途径。
2.科学纲领竞争模式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 新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3.为将该模式进行实际操作,必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如何判定一个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与退化?拉卡托斯引入了“问题转换”概念。他认为,一个理论系列T1、T2……Tn。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它的问题转换就是进步的:
(1)Tn能够说明Tn-1 以前的各理论的成功。
(2)Tn 比Tn-1 有更多的经验内容。
(3)Tn 的有些超量内容已被确认。
否则问题转换就是退化的。
然后他又把进步分为理论上的进步和经验事实上的进步两种。理论上的进步指比较一下能否预言更多的经验事实,预言的东西是否更新鲜。所谓经验上的进步指这种理论上的预言能否经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若这二方面都构成进步的问题转换,则整个研究纲领就是进化的。
第二方面:如何否定或证伪退化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认为靠的是研究纲领的竞争。
4.拉卡托斯模式存在的问题:
(1)拉氏无法回答何时才能确定研究纲领的退化;
(2)此模式缺乏逻辑上和内在机制上的揭示和论证;
(3)拉氏的进步的问题转换概念也是一种在科学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实现的理想化;
(4)硬核显得过于僵化,能调整的只有保护带;
(5)没说明为什么一个时期有一个研究纲领占主导地位。
█第九章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含义及特征:科技、经济、社会各自内部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开放性、交互性、动态性)。
一 问题的提出
1.发展观的变迁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综合的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2.“科学研究无禁区”面临挑战以生物技术为例:反对“克隆人”的理由;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伦理隐忧;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3.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实现是无条件的吗?
*科学技术的社会容受能力:一个社会对某一项科学技术接受、容纳的心理能力和需要程度。
例如:古希腊的原子论、阿里斯达克的目心说、希罗发明的“蒸汽机”、淮亚特纺纱机、火车和轮船刚问世时的遭遇;协和公司超音速飞机技术生长空间被限制。
4.其它:*并非圣洁的科学殿堂(“学术腐败”现象)
*“市场经济宏观控制科学的综合症”
二 科技价值的“二律背反”:协调发展的一道难题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答案。
*科技统治论:科技视角。协调发展被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独角戏”,过于理想化、简单化。
*科技悲观论、乐观论:要么把科技“蒸发”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中,要么把科技“消融”于直接满足生产甚至直接经验的具体需要里面。片面、极端化地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正、负效应各执一端)。
*技术批判主义:人与社会视角的协调发展观。科学技术被视为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而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总是消极的。
1.科技价值的“二律背反”及其表现: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由此引起观念和理论形态上的科技价值悖论,价值取向上的冲突、迷惘或偏执。科学技术既是福星又不是福星,既是祸患又不是祸患,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
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曾列举的事例(蒸馏酒精技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蒸汽机革命):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料的。
*科学技术的多级社会后果(汽车、家用电器技术在美国社会的连锁反应)。
*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社会效应的正面和负面。
2.科技统治论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古希腊:柏拉图提出专家治国的思想。
*近代F·培根:“新大西岛”、“所罗门之宫”。
*凡勃伦的现代技术统治论:由工程技术人员阶级取代资本家对工业体系及其技术进行统治。
3.科技悲观论思想:
*古代中国的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
*近代卢梭:科学是人类的祸患、道德的敌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科学诞生后又滋长了更大的罪恶。
*现代:罗马俱乐部的“人类困境”。
4.科技乐观论:
*卡恩的大过渡理论;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其它: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论;刘易斯的经济增长论。
5.技术批判主义: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以海德格尔为首的存在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
*海德格尔:揭露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对人的个性的摧毁和对大众的统治、控制、奴役,从功能和本质两方面对科学技术进行了批判。
三、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之路: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反对科学决定论
1.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内置模式:非线性关系、循环反馈机制。
线性模式:科技决定论。
2.协调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对科学主义的评价:绝对化的科学观、片面的文化观、思维方式的单向性。
*单纯科学文化观(科技决定论)的危害性:经济理性、效率至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原则;单一的理性和技术化的文明;误导发展中国家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萨顿认为:把科学置于社会文明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库恩:科学知识的社会性、偶然性和集团性。
*费耶阿本德:科学技术没有理由比其他文化子系统优越。
*斯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精神生活分裂的两个相互对立面;要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3.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适度整合
*社会整合的性质:科技社会属性的获得和完善、科技社会角色的形成和实现过程。
*社会整合的功能:显功能、潜功能、反功能(整合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