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理图地形图,统一的数学基础;
专门的符号系统;
严密的制图综合规范。
第六章 地形图应用第一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第二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第三节 地形图的野外应用第一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一,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投影二,坐标系与高程系三,方向四,分幅编号一、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投影
1、比例尺系列:
(小) 1:100万
(中) 1:50万,1:25万 ( 1:20万 )
(大) 1:10万,1:5万,1:2.5万,1:1万、
1:5000
2、投影
1,小比例尺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2,大、中比例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① 投影分带 6° 分带:小于、等于 1:2.5万
3° 分带:大于、等于 1:1万高斯-克吕格投影
② 投影变形:中央经线无变形,离开中经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赤道上。
6° 带内最大长度变形为 0.138%;
最大面积变形为 0.277%。
二、坐标系与高程系
1,国家大地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 1980年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
1956年黄海高程系 /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系
Y
X
500km
中央经线三,方向
1,真北方向
2,磁北方向
3,坐标北方向
4,三北方向图 真子午线磁坐偏角四、分幅编号
1,分幅:地形图 根据经纬度 按照 特定的规则 进行分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都具有一定的经差和纬差。
1:100万地形图分幅每幅图范围:经差 6°,纬差 4°
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均以 1:100万为基础进行。分幅规则如下:
△ λ=6° 1:100万 △ φ=4 °
1:50万
△ λ=3°
△ φ=2 °
1:25万
△ λ=1° 30′
△ φ=1 °
1:10万
△ λ= 30′
△ φ= 20′
1:5万
△ λ= 15′
△ φ= 10′
1:2.5万
△ λ= 7′30″
△ φ= 5′
1:1万
△ λ= 3′ 45″
△ φ= 2′ 30″
1:5000
△ λ= 1′ 52.5″
△ φ= 1′15″
2,90年代前的编号体系
1:100万,L- 51
1:50万,L- 51- D
1:25万,L- 51 - [16]
1:10万,L- 51 - 144
1:5万,L- 51 - 144- D
1:2.5万,L- 51 - 144- D- 4
1:1万,L- 51 - 144- (64)
1:100万
△ λ=6°
△ φ=4 °
1:50万
△ λ=3°
△ φ=2 °
1:25万
△ λ=1° 30′
△ φ=1 °
1:10万
△ λ= 30′
△ φ= 20′
1:5万
△ λ= 15′
△ φ= 10′
1:2.5万
△ λ= 7′30″
△ φ= 5′
1:1万
△ λ= 3′ 45″
△ φ= 2′ 30″
4,A~D 16,[1]~[16]144,1~144
4,A~D 64,(1)~(64)
4,1 ~ 4
例:已知某地地理坐标
E125° 57′40″/ N 44° 00′20″,求该地所在各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1:100万地形图编号计算方法行号 a-列号 b
换算成大写英文字母 L 121
4
2000441
4





φa
51316 40571 2 5316





λb
L- 51
3,90年代后的编号体系
1:100万,L51 / L- 51
1:50万,L51 B002002 / L- 51- D
1:25万,L51 C004004 / L- 51 - [16]
1:10万,L51 D012012 / L- 51 - 144
1:5万,L51 E024024 / L- 51 - 144- D
1:2.5万,L51 F048048 / L- 51 - 144- D- 4
1:1万,L51 G096096 / L- 51 - 144- (64)
1:5000,L51 H192192
新编号计算方法
H 50 B 002 002
百万行号
a 百万列号
b
比例尺代码在 1:100万中的行号
c
在 1:100万中的列号
d





△ φφ
△ φ 4
4c 1?




△ λ

λd
1211113040575
130
40571 2 5
1
6





△ λ
λ
d
12012202012
20
4
200044
20
4
4
4




△ φ
φ
△ φ
c
第二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一、地形图的阅读
1,数学要素的阅读:比例尺、图幅编号、
坐标范围 … …
2,辅助要素的阅读:文字说明
3,地理要素的阅读,境界,地貌,水系、
居民地、交通、土质植被等
( 1)境界的表示境界:地域界线的总称。有政区界线、地理区划界线、和地类界线。
境界的表示:线状符号法
( 2)地貌要素的表示
① 关于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及其构成、
等高距、等高线平距
1 5,9
1 3,6
1 7,8
9,0
1 0,59,8
1 0,1
② 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助曲线( 1/4距 等高线)
③ 等高线的特性
同一等高线上高程处处相等;
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
等高线不相交;
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
反映地貌的不同形态;
一组等高线可反映地形的高低起伏,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④ 等高线的判读
山头、洼地
山脊、山谷
鞍部
山坡形态
( 3)水系的表示分布、类型、流向、河床性质、水流速度。
( 4)居民地的表示类型、分布、与地形水系的关系
( 5)交通的表示分布、走向、等级
( 6)土质植被的表示
( 7)其它要素的表示第二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二、地形图图上量算
1,量测点位:地理坐标、直角坐标、高程
2,长度量算
3,面积量算
4,体积量算
7,绘剖面图
10
20
A
h1
B
h10
A
h1
B
h10h2 h4 h6 h8
10
20
30
水平比例尺,1:10000
垂直比例尺

方向:
6,勾汇水界
5,坡度量算等高线平距等高线平距 d= h,ctgαh
d
α
d
htg
① 量测地面坡度
②求限定坡度线
6,勾汇水界
4,体积量算
① 等高线法
②剖面线法
③方格法
3,面积量算
① 模片法
②权重法
③求积仪法
④ 计算机法
④ 计算机法
x1,y1
x5,y5 x4,y4
x2,y2
x3,y3
y5y1 y2 y3y4
x1
x2
x3
x4
x5
S = (s12+ s23)- (s51+ s45+ s34)
= (x1+ x2) (y2- y1)/2
+ (x2+ x3) (y3- y2)/2
- (x1+ x5) (y5- y1)/2
- (x4+ x5) (y4- y5)/2
- (x3+ x4) (y3- y4)/2
S =[x1(y2-y5)+ x2(y3-y1)+
x3(y5-y4)+ x41(y5-y3)+
x5(y1-y4)]/2
)(
2
1
)(
2
1
1
1
1
1
1
1


i
n
i
ii
i
n
i
ii
xxys
yyxs
① 模片法地形图应用作业
1.绘制教学用系列地形图之分幅关系示意图。
2,求永昌市中心及国清水库坝址的地理坐标、
直角坐标和高程。
3,勾绘国清水库汇水界,并量算其汇水面积。
4,求阳明镇到朝阳县的公路的最大坡度值。
5,绘制馒头山的横剖面图(南辛寨 — 侯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