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梨火疫病
【传播的昆虫种类】蜜蜂在内有77个属的100多种昆虫
【流行病学特点】梨火疫病的传播,除风、雨、鸟类和人为因素外,昆虫对梨火疫病的传播扩散起一定的作用。据记载,传病昆虫包括蜜蜂在内有77个属的100多种昆虫,其中密蜂的传病距离约为200-400m,一般情况下,梨火疫病的自然传播距离约为每年6km。
在传病的气候因子中,雨水是果园短距离传播的主要因子,从越冬或新鲜接种源至花和幼枝,经常在溃疡斑下面枝条上观察到圆锥形侵染类型。其次风亦是中短距离传播的重要因子,往往在沿着盛行风的方向,病原菌以单个菌丝、菌脓或菌丝束被风携带到较远距离。
梨火疫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感病寄主繁殖材料,包括种苗、接穗、砧木、水果、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候鸟及气流。但对于如我国、澳大利亚等国,目前最有可能亦最危险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病接穗、苗木、果实的传带。Psaltidas(1990)认为,梨火疫病在地中海地区扩散,并不能排除烟雾。
【与媒介相关的诊断技术】
梨火疫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花、果实和叶片受火疫病菌侵害后,很快变黑褐色枯萎,犹如火烧一般,但仍挂在树上不落,故此得名。目前国际上将其症状据受侵害的部位,分成5个阶段。
1.花枯萎 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枯萎。一般发生于早春,病菌直接从花器侵入,初为水渍状斑,花基部或花柄暗色,不久萎蔫。病菌可扩展至花梗及花簇中其它的花;在温暧潮湿条件下,花梗上有菌脓渗出。随着枯萎发展,花梗、花等变褐至黑褐色,在某些情况下仅限于花梗,条件适宜时可继续侵染并杀死小枝并形成小溃疡斑。
2.溃疡枯萎 溃疡枯萎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重新复活的结果。最初的症状是在复活的溃疡附近的健康树皮组织上出现窄的水渍状区,几天后,树皮内部组织出现褐色条斑,随后病菌侵入附近的繁殖枝内部并引起萎蔫死亡。这些枝条特别是嫩枝与下面谈及的枝枯萎有明显区别,即在萎蔫之前枝尖芽褪色(黄至桔黄色)。
3.枝枯萎 花被侵染后,枝和嫩枝是最易感病的植物部位。细菌直接侵入前 1~3叶的枝尖,然后杀死整个枝条及支持枝。最初症状是枝尖萎蔫,但萎蔫前不褪色,象拐杖状。枝枯萎发展很快,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可移动15~30cm以上,造成整枝死亡,病枝、枝皮、叶通常变黑。潮湿时,枝条上出现菌脓。生长后期,终芽前出现的枝枯萎一般不会萎蔫,且仅在枝的最上部出现坏死。随着病菌不断深入,并侵染主干,皮层收缩,下陷,形成溃疡斑。病菌亦可直接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或蕾苞,或由风引起的伤口侵入叶片,初叶边坏死,并向中脉、中柄、茎扩展,后变黑,通常有菌脓。
4.损伤枯萎和砧木枯萎 这二种比较特殊,前者主要是由于晚霜、冰雹或大风损伤引起,如果实,很容易引起果实枯萎。后者仅限于高感品种EMAL-26、 EMLA-9和MARK-39砧木。通常是由感病的接穗在这些砧木上发病后引起,最终成溃疡带而杀死树体。
【如何有效控制生物媒介】
梨火疫病菌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禁止其传入,并加强了这方面的限制,要求引进的感病寄主必须具备植物检疫证书,除种子之外,植株所有的部位都是病原菌的传播源,但普遍认为果实上的病原菌风险性较小。目前没有足够的药剂和其他处理方法能不毁掉植物组织的情况下根除病原菌。
唯一能防止或推迟其向无病区传播的可靠方法是加强对进口寄主植物繁殖材料的严格检疫,尤其是在果园和苗圃中要时刻保持这种警惕性。EPPO建议禁止从那些有高风险性国家进口其寄主植物,然而,在冬季进口可作为一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植株应来自无梨火疫病发生的地区,或来源于按检疫规程检查在上一生长季节未发现该病菌和官方防治已减少其传播的地区,为了降低国际贸易对病害传播的风险性,建议其他国家(包括梨火疫病发生的国家)建立无病区或实施生长期的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