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
? 本章概述
?
? 后现代主义揭露和批判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缺陷和矛盾,但并未超
越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因此超越后现代主义而为当代西方哲学的
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乃是当务之急。本章主要介绍利奥塔和罗蒂的后
现代主义思想观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当前西方
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和未来走向。
第一节 当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
? 从整体上说,当代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了西方哲学近现代之间的转向,也就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作进一步
批判和超越,并对 19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和变更加以反思。下列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 一、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 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曾经是划分近代和
现代西方哲学界限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随着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派别在理论上纷纷由此陷入相对主
义和虚无主义等困境,他们越来越发觉如果继续从这条道路走下去,他们的理论、特别是社会道德规范就会失
去确定的支持;简单地拒斥形而上学的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因而在西方哲学界中许多人陆续发出了重建形而
上学的呼声,并已发展成为一种范围相当广泛的潮流。这些哲学家们大都一再表示他们不是要回到传统的本体
论和形而上学上去,而是要建立一种新形而上学。后者既可避免现代反形而上学思潮所往往陷入的相对主义和
虚无主义,又可避免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独断论。有些哲学家致力于建立一种与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相关、
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另一些哲学家在建立其新的形而上学时并不直接涉及人,例如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
题,但其所指归根到底离不开人。不过这不是回到个体主体,而是回到类主体,不是回到单纯的主体性,而是
回到主体间性。也还有一些其他哲学家企图走其他道路。
? 二、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关于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然
而,哲学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特点在于它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和认识人及其所处的世界。因此它往往必须暂时偏
离具体和现实的事物和人的生活,从而必然造成哲学脱离客观实际和人的现实生活的结局。这一点正是近代哲
学之陷入思辨形而上学和绝对理性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西方哲学虽然曾揭示过并企图克服近代哲学的这
种弊病,然而它后来却又走上了与之类似的道路。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生活的脱离已使它们遇到了生存危机。
最近一些年来,在西方哲学界不断重新响起了转向现实生活的呼声。过去被忽视甚至被否定的应用哲学和哲学
的应用化越来越引起哲学家的注意。
? 三、各种不同哲学派别和思潮的融合 以欧洲大陆为主要阵地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以英美等英语国
家为主要阵地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在某些情况下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但要从整体上超越和扬弃传统哲学,
使哲学更能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超越和扬弃这两种思潮的对立。不同的宗教哲学之间也开始变
得相互宽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开始出现了相互对话和接近的趋势。
第二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
?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相当模
糊的概念。它本来是指一种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
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
的思潮。后结构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的典型形式。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释义学被
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一种形式。在美国,蒯因、罗蒂等从分析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新实用主义
哲学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形态。一般说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 60年代以来在
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 然而,在理论上具有上述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从
“后现代主义”一词的西文语义说,人们有理由把其所指由 20世纪 60年代以来的特定思潮扩展为
20世纪上半期、甚至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中一种广泛的思潮。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哲学家
提出后现代主义只是表示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 当代西方学术界把福柯、德里达、伽达默尔、利奥塔、蒯因、罗蒂等人当做后现代主义哲学
家,并强调他们的哲学是对现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向。他们的共同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几乎都有反对
(否定、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心物二元论、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
理想主义、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论、一元论和决定论(惟一性和确定性、简单性和绝对性)等理
论倾向。
第三节 利奥塔对“后现代状况”的描述
? 一、利奥塔其人及其思想基本倾向 利奥塔( Jean-Francois Lyotard,1924-)是法国哲学家,
1971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 70年代起,他以从事所谓后现代文化研究而著称。主要著作
有:, 现象学,,, 后现代状况,,, 公正,,, 多元共生的词语,,, 解释后现代, 等。其中
,后现代状况, 被认为是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著之一。
? 利奥塔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文化--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被他
当做是它们、特别是启蒙理性和思辨理性遭到破产的典型例证--失去信念,也对一切倡导理性
和科学、追求进步和革命的学说采取否定态度。
? 二、知识、科学和故事 与传统哲学家不同,利奥塔不仅没有提出系统的哲学体系,甚至
也很少作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论证。他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点主要是通过对他所谓“后现代状况”、
特别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描述体现出来。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描述高科技社会中的知识状况。认
为知识问题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它还与人对善恶美丑等各方面的评价和选择相关,知识涉及到
了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反对现代西方社会中广为流行的、把知识科学化的工具理性的知识观。在
他看来,表达传统知识的最适当的形式不是科学而是叙事,后者指话语的传递。叙事具有始原性
的意义。利奥塔把叙事分为小叙事(原始叙事)和大叙事(元叙事)。后者具有普遍性、权威性、
甚至绝对性等特征。它们的合法性是自然形成的,是习惯的产物。由于西方进入了后现代社会,
以往被奉为神圣的元叙事(特别是以普遍理性为基础的政治和哲学叙事)以及被合法化的科学遇
到了危机。
第三节(续 1)
? 三、对知识和科学的合法化的审视与语言游戏论 利奥塔所谓后现代社会也就是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过程早已开始,到 20世纪 50年代末这一过程已大体完成。知识的信息化和商品化以实际使用
为目的,这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知识评价观念。知识的合法性和真理问题现在主要表现为它们能否带来效益。
科学的剧变不仅否定了与现代性及启蒙理性相联系的科学的合法化标准,也动摇了以外被奉为权威的原叙事的
权威,从而提出了重新解决科学以及全部知识领域的合法化问题。
? 在利奥塔思想中,知识和科学合法化问题是整个合法化问题的一部分,后者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组织和政治
权力是否合法。不过合法化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在科学领域。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史理论揭示了科学领域存
在严重的危机,利奥塔认为在文学、政治学等众多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而所有这些领域的合法化危机同时又
是哲学的危机。在后现代情况下,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其他知识领域,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对普遍性、一
元性、同一性、确定性等的追求的合法性已被否定,代之而起的是对特殊性、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等的肯
定和崇尚。
? 表达知识的语言之具有某种意义不是由于它表达了某种确定的东西而在于它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
效果,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他正是由此而倒向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利奥塔不仅要求用语言游戏说
来解释科学,也主张将其运用于伦理政治等其他领域。他认为公正概念的形成正是一个由描述到约定的过程。
总的说来,用已信息化和商品化的当代高科技的剧变对建立在启蒙或理性基础上的知识观和科学观、特别是对
所谓元叙事的合法性的强大冲击来否定知识和科学本身的合法性(实在性、真理性和确定性),并进而否定一
切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哲学和文化的合法性,即真理和实在的意义,把它们归结为语言游戏,这就是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关键所在。
? 四、“重写现代性” 在利奥塔看来,人们几乎不可能抓住现在,因为现存的在不断地离去。人们在抓住
它时要么太早,要么太晚。所以,在现代性与所谓后现代性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而“重写现代性”是要对现
代重新加以审视,在现代性中找出那些隐藏起来的事实,通过不断“重写”而把现代性的本来面目揭示出来。
“重写”或如弗洛伊德关于精神病治疗中的“彻底体验”,或如康德的审美想象力的自由活动。后现代不是一
个新的时代,而是对现代性自称拥有的一种特征的重写。他还认为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他的重写现
代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写”资本主义
第四节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与后现代文化
? 一、罗蒂其人和其哲学基本倾向 罗蒂( Richard Mckay Rorty,1931-)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
的哲学家之一。 1956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 哲学与自然之镜,,, 实用
主义的后果,,, 偶然性、讽刺和亲和性, 等。他试图将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和近几十年来兴起
的欧陆哲学融合在一起,被认为是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
? 二、对基础主义的批判 罗蒂把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当做其哲学立论的出发点,其批判主
要是针对作为传统理论支柱的基础主义。后者认为人类的知识都具有某种坚实的基础,后者应当
成为一切知识当代合理性的源泉。他认为基础主义大致包括三个基本前提:任何文化都有一个理
论基础;这个基础由一系列特许表象即处于优先地位或者说具有真理和真象意义的表象构成;学
术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这个基础。他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传统,
宣布“后认识论”时代的来临。
? 三、反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将现象和本质、外在和内在加以区分,并认为人们无法越过主
客之间的屏障而达到实在和客体。而反本质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放弃作出这样的区分。实用主义
把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做只是人们对世界的描述方式的区别。这意味着传统哲学关于知识是否对
世界的正确认识的问题被改造为其能否有效地为人所用的问题。实用主义想放弃认识事物与使用
事物之间的区别。在反本质主义的口号下,罗蒂实际上要否定任何具有普遍性、确定性的东西,
他所追求的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文化。
第四节(续 1)
? 四、对表象主义的批判和语言转向的超越 反表象主义是罗蒂的反基础主义立场在认识论
上的表现。表象主义把心灵当做反映实在的一面镜子,把知识当做这种反映的系统化和精确化,
把哲学当做知识的最高系统。后者主要表现为一个认识系统,为获得知识提供指导,为鉴别知识
提供标准。表象主义是一种镜像哲学。然而罗蒂认为,人心作为自然之镜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在罗蒂看来,镜像论、表象主义是一种把视觉思维绝对化的视觉中心论,而传统西方文化正是为
视觉中心论所支配的文化,都包含了视觉隐喻。他对所谓视觉思维的偏见作了大量批判。罗蒂的
批判实际上是对以心物二分为前提、以获取符合对象的主观表象(精确表象)的传统认识论的批
判,其目的是为他实现哲学上的变革开辟道路。
? 罗蒂把语言的转向看做是通向新的哲学道路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他认为语言的转向并不就
是哲学发展的方向,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由于人们作出了语言的预设,
语言转向所要实现的哲学变更并未取得成功。为了实现这种变更,必需超越语言转向而继续前进。
后来他把问题由哲学领域引向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实践领域,认为不要为语言提出预设,而要
把人的语言和思想看做由人所处的环境所决定;但不存在语言和思想是否与环境和实在相符合的
问题。人们不必考虑如何去测定这些语言和思想的精确性,而只应关心它们在人群中的应用。罗
蒂由此引入了实用主义的工具主义,即强调语言和思想的工具性和人为性。
? 五、新实用主义与后哲学文化 罗蒂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表象主义等的批判是他的新实
用主义的反传统哲学立场在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体现,其结果是走向他所谓“后哲学文化”。他
揭示和批判了先辈实用主义者的不彻底性,特别是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残余。他的新实用主义
的内容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反”之外,还有以下重要的几点。第一,进一步超越各种哲学流派和
思潮的对立。第二,否定哲学在各种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取消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第三,崇尚不
确定性、相对性、描述性。第四,以教化哲学代替系统哲学。第五,后哲学与新解释学。罗蒂的
后哲学文化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称它为新解释学。他认为哲学的基本活
动是对话、沟通,其任务是促进不同的 文化、不同范式之间的对话,在不同学科之间从事调停。
他的新解释学根就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只是对传统理论加以解构的方式。但罗蒂对传统哲学的
近乎全盘否定的态度往往使他走向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另一个极端,不仅未能为现代西方哲
学克服矛盾、走出困境指出正确方向,反而将其引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第五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 反基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最基本的观点。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大背景来考察,由反
基础主义所体现的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这种共同倾向在哲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上与 19世纪中期
以来许多反传统的西方哲学家并无实质性区别,实际上是对后者的继承。第一,他们在各种新名
目下所批判的仍然是这些哲学家所一再批判过的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只是有时对他们的批判
作了一些局部的变换或者用于某种具体领域。第二,他们的新哲学理论在基本方向上也未越出这
些哲学家的大范围。
? 但二者之间在某些方面仍有重要区别。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不仅批判西方近代哲学,也批判现
代哲学。后一种批判体现了他们对西方现代哲学一定程度上的超越。第一,后现代主义者大都指
责现代西方哲学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不彻底,在批判基础主义时往往陷入另一种形式的基础
主义,而他们则力图克服这种不彻底性。第二,后现代主义者对某些现代西方哲学家即已表现出
的反主体性和人类中心论倾向作了进一步发挥。第三,后现代主义者不仅要求超越近代哲学的理
性主义,而且要求超越现代哲学的实体性的非理性主义。第四在方法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以语言
游戏说和解构法发展了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第五,后现代主义者把对传
统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发展成了对哲学本身的超越,消解了哲学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使哲学变
成某种菲哲学的东西。
? 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上述超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但如下两点
似乎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在对传统和近代哲学的批判上他们比前此的现代西方哲学家在某些方
面更为彻底并揭示了后者的许多缺陷,但有时又往往更加走向极端,因而可能具有更大的片面性;
第二,他们的批判和立论对现代西方哲学有所超越,有的甚至是重要的超越,但又并未超越原有
现代哲学思维模式的界限,并未形成一种不同于现代哲学模式的新模式,实现哲学上的根本变更。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的走向
? 我们可以把当代后现代主义当做整个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思潮或倾向,但不能说
它实现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性超越或西方哲学的新的方向性转换。
? 现代西方哲学的缺陷和矛盾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它在批判和否定近代形
而上学思维方式时往往要么不彻底,回到原来被它所批判的理论的立场;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
特别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以至由否定传统哲学而取消了哲学本身的意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
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进行新的反思和变更的需要。后现代主义哲
学家大都对尼采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理论的矛盾和缺陷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以开辟哲学的
新方向为己任。从揭露西方传统和现代哲学的缺陷和矛盾说,他们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至少能
给人以启迪。他们所提出的反体系哲学和绝对一元论、反二元分立、反人类中心论、反绝对化的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现代哲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他们的哲学
并未真正超越后者,仍然包含着后者具有的种种矛盾,不能完全适应对西方哲学发展进行新的变
更的要求,也不能真正体现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近几年来西方哲学家纷纷在讨论如何超越后现
代主义,探索摆脱哲学困境的新的途径。
? 也许并不存在(至少暂时不存在)单一的道路和模式。应当容忍、甚至倡导各种不同的道路
和模式(包括东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共同发展、循环沟通和借鉴。事
实上,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以及许多现实矛盾的不断消解和克服,西方哲
学中不同派系尖锐对立的情况也已有所缓解,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趋向于走求同存异之路。如果将
来会有一种超越和取代现代哲学模式的新的哲学模式的出现,那消解各种不同哲学倾向的对立、
促进它们之间的交融和统一也许是通向它的最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