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讲课共10学时) 第1 次课 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法 一、学时:2学时 二、目的与要求: 1、交流电路不仅是交流电机和变压器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为电子电路作好理论基础,故这章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2、深刻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及有效值概念。 3、熟悉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重点: 1、正弦量的特征及各种表示法。 2、 R、L、C的相量图和相位关系。 四、难点: 相量计算中的相量图、相位关系。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2.2.1、2.2.2 七、教学内容: 2.1 正弦电流与电压 1、正弦量三要素 i=Imsin(ωt+ψ) (下图是ψ=0时波形图) (1)Im:幅值(最大值)等于有效值I的根号2倍; 有效值I等于发热效应等价的直流电流数值。 (2)角频率ω:等于2πf(频率)=2π/T(周期); 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 (3)初相位ψ:t=0时,正弦量的起始相位角度; 相位(ωt+ψ):反映正弦量的变化进程。 2.相位差 =ψ1-ψ2 不随计时起点而变,反映同频率正弦量相位差,有超前、滞后等问题。 2.2 相量表示法 1、相量 (1)定义: 正弦量除了用波形图及瞬时表达式表示外,还可用一个与之时应的复数表示,这个表示正弦量的复数称为相量。即 =I∠ψ (2)按复数的运算法则计算 加减用直角坐标或三角函数形式,乘除用指数形式或极坐标形式。 =I∠ψ=Iejψ=I(cosψ+jsinψ) 2、相量图: (1)画法:把正弦量用一有向线段表示,同一量纲的相量采用相同的比例尺寸。 (2)加法减法运算:按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 例题讨论 已知工频正弦量为50Hz,试求其周期T和角频率。 【解】 T===0.02s,ω=2πf=2×3.14×50rad/s,即工频正弦量的周期为0.02s,角频率为314rad/s。 已知两个正弦电流i1=4sin(ωt+30°)A,i2=5sin(ωt-60°)A。试求i=i1+i2。 已知uA=220sin314tV,uB=220sin(314t-120?)V和uC=220sin(314t+120?)V,试用相量法表示正弦量,并画出相量图。 已知i1=100 sin(ωt+45?)A,i2=60 sin(ωt-30?)A。 试求总电流i=i1+i2,并做出相量图。 【解】由正弦电流i1和 i2的频率相同,可用相量求得 (1)先作最大值相量 =100/45?A  =60/-30?A (2)用相量法求和电流的最大值相量 =+=100/45?+60/-30?=129/18.4? (A) (3)将和电流的最大值相量变换成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i=129 sin(ωt+18.4?) (A) (4)做出相量图,如右图所示。 也可以用有效值相量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1)先作有效值相量 =100/45?A  =60/-30?A (2)用相量法求和电流的有效值相量,相量图如图2.2.5所示。 =+=100/45?+60/-30?=129/18.4? (A) (3)将和电流的有效值相量变换成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i=129 sin(ωt+18.4?) (A)    由此可见,无论用最大值相量还是用有效值相量进行求和运算,其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第 2 次课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一、学时:2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等元件电路中电压电流之间各种关系。 2、理解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 3、掌握感抗、容抗的概念。 三、重点: 元件电压电流有效值、相量、相位关系。 四、难点: 无功功率的概念。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2.4.3、2.4.4 七、教学内容: 2.3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1、电阻元件及其交流电路 (1)电压电流关系  瞬时关系:u =iR ②相量关系:令 即    即   u、i波形与相量如图(b)(c)所示。 (2)功率 ①瞬时功率 ②平均功率 (3)结论 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的;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的比值,就是电阻R。 2、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⑴电压电流关系  ① 瞬时关系:  ② 相量关系: 令即如图(c)  (称为感抗) u、I的波形图与相量图,如图(b)、(c)所示。 ⑵ 功率 ①瞬时功率为 p =ui=UmImsinωt.sin(ωt+90o) =UmImsinωt.cosωt=sin2ωt=UIsin2ωt ②平均功率为 P===0 (3)结论 电感元件交流电路中, u比i超前;电压有效值等于电流有效值与感抗的乘积;平均功率为零,但存在着电源与电感元件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以瞬时功率不为零。为了衡量这种能量交换的规模,取瞬时功率的最大值,即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无功功率用大写字母Q表示,即 Q=UI=I2XL=U2/ XL (VAR) 3、电容元件交流电路  ⑴ 电压电流关系 ①瞬时关系: 如图(a)所示 i=C ② 相量关系:在正弦交流电路中 令u=Umsin(ωt + )即  =  则 i= C=C =ωCUmcos(ωt+)= ωCUmsin(ωt++90o)=Imsin(ωt++90o) m=Im∠ψi=ωCUm∠900+ 可见,Im=ωCUm =Um/XC (XC=1/ωC称为电容的容抗) =ψu-ψi= --900 u、i的波形图和相量图,如图(b)(c) 。 ⑵功率 ①瞬时功率 p =u i =UmImsinωt.sin(ωt+90o)=UmImsinωt.cosωt=sin2ωt=UIsin2ωt  ②平均功率 P===0 (3)结论 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900;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的比值为容抗XC ;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瞬时功率的最大值(即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无功功率,为了与电感元件的区别,电容的无功功率取负值,用大写字母Q表示,即 Q=-UI=-I2XC=-U2/ XC 注:1 XC、XL与R一样,有阻碍电流的作用。 2适用欧姆定律,等于电压、电流有效值之比。 3 XL与 f成正比,XC与 f成反比,R与f无关。 对直流电f=0,L可视为短路,XC=,可视为开路。 对交流电f愈高,XL愈大,XC愈小。 例题讨论 把一个100Ω的电阻元件接到频率为50Hz ,电压有效值为10V的正弦电源上,问电流是多少?如保持电压值不变,而电源频率改变为5000 Hz,这时电流将为多少? 解: 因为电阻与频率无关,所以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时,频率虽然改变但电流有效值不变。 即 I=U/R=(10/100)A=0.1=100mA 若把上题中的,100Ω的电阻元件改为25μF的电容元件,这时电流又将如何变化? 【解】当f=50Hz时 XC===127.4(Ω) I===0.078(A)=78(mA) 当f=5000Hz时 XC==1.274(Ω) I==7.8(A) 可见,在电压有效值一定时,频率越高,则通过电容元件的电流有效值越大。 第 3 次课 R、L、C电路、电路中的谐振、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学时:2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阻抗,并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2、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3、了解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应用。 三、重点: 相量计算中的相量图、相量关系的建立。 四、难点: 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2.4.5、2.6.1、2.7.1 七、教学内容: 2.4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 1.电路分析  (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uR=RImsinωt=URmsinωt ①瞬时值计算:设i=Imsinωt 则 u= uR+ uL+ uC= RImsinωt+XL Imsin(ωt + 90o)+XC Imsin(ωt- 90o) =Umsin(ωt+φ) 其幅值为Um,与电流的相位差为φ。 相量计算:  如果用相量表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则为 =++=R+jXL-jXC=[R+j(XL-XC)] 此即为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令Z==R+j(XL-XC) =|Z| / φ 由(b)图可见 、—、组成一个三角形,称电压三角形,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相位差可以从电压三角形中得出, φ=arctan= arctan |Z|、R和(XL-XC)也可以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阻抗三角形。 ⑵ 功率 瞬时功率: p=ui=UmIm sin(ωt+φ) sinωt=UIcosφ-UIcos(2ωt+φ) 平均功率: P===UIcosφ 又称为有功功率,其中 cosφ称为功率因数。 ③ 无功功率: Q=ULI-UCI= I2(XL-XC)=UIsinφ ④ 视在功率: S=UI称为视在功率 可见  2.6电路中的谐振 由上图的电压三角形可看出,当XL=XC时 即电源电压u与电路中的电流i同相。这时电路中发生谐振现象。 1、串联谐振 谐振发生在串联电路中,称为串联谐振。 ⑴ 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XL=XC或2πfL= 并由此得出谐振频率 f=f0= ⑵ 串联谐振的特征 电路的阻抗最小,=R。 ② 由于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电流同相(φ=0),电路对电源呈现电阻性。 ③ 由于XL=XC,于是UL=UC。而与在相位上相反,互相抵消,因此电源电压=。 ⑶ 应用:常用在收音机的调谐回路中。 2、并联谐振 谐振发生并联电路中,称为并联谐振。 ⑴ 并联谐振频率为  ⑵ 并联谐振的特征: ① 谐振时电路的阻抗为  其值最大,即比非谐振情况下的阻抗要大。因此在电源电压U一定的情况下,电路的电流I将在谐振时达到最小值。 ② 由于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电流同相(φ=0),因此,电路对电源呈现电阻性。 ③ 当R<<ω0L时,两并联支路的电流近似相等,且比总电流大许多倍。 2.7功率因数的提高 1、意义 (1)电源设备的容量能充分利用 (2)减小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2、功率因数不高,根本原因 就是由于电感性负载的存在。 3、常用的方法 就是与电感性负载并联静电电容器(设置在用户或变所中)。 电路图和相量图  并联电容器的作用: 并联电容器后,电感性负载的电流和功率因数均未发生变化,这时因为所加的电压和电路参数没有改变。但电路的总电流变小了;总电压和电路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变小了,即cosφ变大了。 ① 并联电容器后,减小了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能量互换。 ② 并联电容器后,线路电流也减小了(电流相量相加),因而减小了功率损耗。 ③ 应该注意,并联电容器以后有功功率并未改变,因为电容器是不消耗电能的。 问题讨论 有一电感性负载,共功率P=10KW,功率因数 cosφ1=0.6,接在电压U=220V的电源上,电源频率f=50Hz。(1)如果将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0.95,试求与负载并联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容器并联前后的线路电流。(2)如要将功率因数从0.95再提高到1,试问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还需增加多少? 第 4 次课 三相交流电路 一、学时:2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掌握相电压(电流)与线电压(电流)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的关系; 掌握负载在对称电路中的连接使用。 三、重点: 掌握相电压(电流)与线电压(电流)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的关系。 四、难点: 无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2.8.1、2.8.6 七、教学内容: 2.8三相电路 1、三相制:由3个同f而不同的电压作为电源的供电体系。 2、三相电压:  ⑴ 特点:三相对称电压,即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上彼此相差120°的正弦电压源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这组电源称对称三相电源。 uA=Up sinωt uB=Up sin(ωt-120o) uC=Up sin(ωt+120o) ⑵ 表示方法: ① 用相量表示: =Up/0o =Up/-120o =Up/120o  + + =0 ② 用波形图和相量图表示  ⑶ 联接方式: ① 星形(Y)接法  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 =- =- =- 即: =/30o =/30o =/30o 可见:线电压大小是相电压的倍,每个线电压比对应的相电压相位超前30o 。 ② 三角形(Δ)接法 可见=即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且  + + =0内部无环流。 2、三相交流电路负载的联接方式 ⑴ Y形连接:组成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三线制的供电体系。  说明: ① 当Z1=Z2=Z3=Z 电源也对称,线路损耗相等则称其为对称三相电路。 ② 中性线的作用:当负载的一相断开或短路故障是不影响其它两相。 ③ 此时,电路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⑵ 负载的三角形(Δ)连接  设三相负载对称,线电流 =-= /-30o =-=/-30o =- = /-30o 相电流 = = = 可见:线电流大小是相电流的倍,每个线电流比对应的相电流相位滞后30o 。 问题讨论: 在三相电路的电源和负载的接法中,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有何区别,关系如何。 第5次课 三相电路中负载联接方法 一、学时:2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 三相对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方法。 四、难点: 无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2.5.1、2.8.5 七、教学内容: 3.三相功率 ⑴ 有功功率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与单相电路一样,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不论负载怎样连接,三相有功功率等于各相有功功率之和,即:  当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时:  当对称负载为星形连接时因 UL=Up, IL=Ip 所以 P==ULILcosφ 当对称负载为三角形连接时因 UL=Up, IL=Ip 所以 P==ULILcosφ 对于三相对称负载,无论负载是星形接法还是三角形接法,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相同,因此,三相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P=ULILcosφ ⑵ 三相无功功率: Q=ULILsinφ (3)三相视在功率 S=ULIL 4. 三相对称电路的计算 可通过单相电路计算得到,即先求相电压、相电流再通过负载的联接方式来计算线电压、线电流。 例:P82、2.8.1、2.8.2 问题讨论: 有一三相电动机,每相等效电阻R=29Ω,等效感抗XL=21.8Ω。绕组联成星形接于线电压Ul=380V的三相电源上。试求电动机的相电流、线电流以及从电源输入的功率。 选讲 不对称负载的计算,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