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电气控制
7
南通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3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确定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和任务书;
2) 选择电力拖动与控制方案;
3) 选择电动机及其它电器元件,制定电器
元件明细表;
4) 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
5) 绘制机电设备的电气装配图和接线图;
6) 设计电气柜、操作台、电气安装板以及
非标准电器和专用安装零件;
7)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一、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
任务书中,除简要说明所设计的机电设备名
称、型号、用途、工艺过程、技术性能、传动参
数以及现场工作条件外,还须说明:
1) 用户供电电网的种类、电压、频率及容
量;
2) 有关电力拖动的基本特性;
3) 有关电气控制的特性;
4) 有关操作方面的要求;
5) 机电设备主要电器元件的布臵草图。
二、电力拖动形式的选择
1、传动方式
? 单电机拖动(单独拖动)
? 多电机拖动(分立拖动)
2、调速性能
? 重型或大型设备:电气无级调速
? 精密机械设备:电气无级调速
? 一般中小型设备:①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
齿轮变速箱;②双速或多速笼型异步电动
机
二、电力拖动形式的选择
3、负载特性
? 机床主运动为恒功率负载,进给运动为
恒转矩负载;
? 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应与负载特性相适应。
? 双速异步电动机:△ → YY为恒功率调速
Y→YY 为恒转矩调速
? 他励直流电动机:改变励磁为恒功率调速
改变电压为恒转矩调速
4、起动、制动和反向要求
三、电气控制方式的选择
1、可靠性
? 系统应尽可能简化
2、方案
? 继电接触器
? 可编程控制器( PLC)
? 数控
? 微机控制
3、方式
? 时间控制
? 速度控制
? 行程控制
? 电流控制
3.2 电动机的选择
一、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电动机的额定容量由允许温升决定,选择电动机功率的
依据是负载功率
1、主拖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 统计类比法
? 分析计算法
2、进给拖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 进给拖动与主拖动共用一台电动机时,计算主拖动
电动机功率即可;
? 进给拖动采用单独电动机时,按快速移动所须功率
选择。
二、电动机额定电压的选择
1、直流电动机(与电源电压相一致 )
? 直流发电机供电:常用 220V或 110V,大功率
电动机可提高到 600~ 800V,甚至 1000V
? 晶闸管整流装臵供电,Z3型电动机增加 160V、
440V电压等级,Z2型电动机增加 180V,340V、
440V电压等级
2、交流电动机(与供电电网电压相一致 )
? 一般车间电网电压为 380V,因此,中小型异
步电动机额定电压为 220/380(△ /Y联结)及
380/600(△ /Y联结)两种
三、电动机额定转速的选择
? 额定功率相同的电动机,额定转速愈高,其体积愈小,
重量愈轻,价格愈低。因此,选用高速电动机较为经
济。但机械传动机构复杂。
? 对于工作于长期工作制(即连续工作时很少起、制动)
的工作机械:原则上应选用额定转速较高的电动机,
但应考虑初始投资、占地面积和维护费用。
? 对于工作于短时工作制(即经常起、制动及反转)的
工作机械:应考虑额定转速对起、制动时间和起、制
动过程中能量损耗的影响,以过渡过程能量损耗最小
为选择依据。
? 异步电动机常用额定转速,3000,1500,1000,750,
600 r/min
? 同步电动机常用额定转速,1500 r/min
四、电动机结构型式的选择
? 按安装位臵分:卧式、立式
? 按工作环境分:开启式、防护式、封闭式、防爆
式
?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机床应采用
全封闭扇冷式电动机。机床上推荐使用防护等级
最低为 IP44的交流电动机。某些场合必须采用强
迫通风。
? 常用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为封闭自扇冷式笼型异
步电动机,安装尺寸和功率等级完全符合 IEC标准
和 DIN42673标准。
? YD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等级和安装尺寸与
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当,供配套出口及引进设备
替换。
3.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一、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一般要求
1) 满足 生产机械的 工艺 要求,能按照工艺要
求准确、可靠地工作;
2)线路结构力求 简单,经济;
3) 安全,可靠,具有必要的保护装臵和联锁
环节,误操作时不致于发生重大事故;
4)操作、维修 方便 。
二、电气控制线路电源的选择
控制电路类型 常用电压值 ( V) 电源设备
交流电力拖动的控
制电路比较简单者 交
流
380,220 直接采用动力
电源
交流电力拖动的制
电路比较复杂者
220,110 采用控制变压
器
照明及信号指示电
路
48,36,24、
6
采用电源变压
器
直流电力拖动的控
制电路
直
流
220,110 整流器
直流电磁铁及离合
器的控制电路
24 整流器
三、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 经验设计法: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出发,按照电动
机的控制方法,利用各种基本控制环节和基本控制
原则,借鉴典型的控制线路,把它们综合地组合成
一个整体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 逻辑设计法: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逻辑代数
方法这一数学工具来分析、化简、设计控制线路。
? 逻辑表示方法:
继电器等元件线圈 通电为, 1”,失电为, 0”
继电器等元件触点 闭合为, 1”,断开为, 0”
按钮、行程开关 压下为, 1”,复位为, 0”
常用 K,KM,ST… 表示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的常开触
点,用 K, KM, ST … 表示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的
常闭触点
逻辑代数运算法则,
基本法则 结合律 吸收律
0?A=0
1?A=1
A?A=A
A?A=0
0+A=A
1+A=1
A+A=A
A+A=1
A=A
ABC=( AB) C =A( BC)
A+B+C=( A+B) +C=A+( B+C)
A( A+B) =A
A( A+B) =AB
A+AB=A
A+AB=A+B
AB+AB=A
( A+B)( A+B)
=A
AB=A+B
A+B=A B
分配律
A( B+C) =AB+AC
A+BC=( A+B) ?( A+C)
四、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规律
f(KM)=K1K2K3 f(K0)=K1K2K3…K n
f(K10)=ST01ST02ST03…ST 0n
f(K12)=ST1ST2ST3…ST n
1、动合触点串联(逻辑, 与, )
f(KM)=K1+K2+K3 f(KM)=SB1(SB3+SB4+KM)SB2
2、动合触点并联(逻辑, 或, )
3、动断触点串联
4、动断触点并联
5、电路保护(逻辑, 非, )
f(KM)=K
五、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锁动作现象;
2、正确联接电器线圈;
? 电器线圈的一端应接在电源的同一端
? 交流电器线圈不能串联使用
3、尽量减少电器触点数;
K1K 1K 2K1Kf ???)(
4)32(
4)32()(
KKKK1
KK1 KK1 KKf
??
??
321
32)231(1
3221311
3212311
)3)(2()(
KKK
KKKKK
KKKKKKK
KKKKKKK 1 K
KK1KK1Kf
??
????
????
????
???
4、避免出现寄生电路;
5、尽量减少联接导线的数量与长度;
6、尽量减少电器不必要的通电时间;
7、应考虑各种联锁关系及完善的保护措施;
8、应考虑有关操纵、故障检查、检测仪表、信号
指示、报警以及照明等要求。
7
南通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3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确定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和任务书;
2) 选择电力拖动与控制方案;
3) 选择电动机及其它电器元件,制定电器
元件明细表;
4) 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
5) 绘制机电设备的电气装配图和接线图;
6) 设计电气柜、操作台、电气安装板以及
非标准电器和专用安装零件;
7)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一、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
任务书中,除简要说明所设计的机电设备名
称、型号、用途、工艺过程、技术性能、传动参
数以及现场工作条件外,还须说明:
1) 用户供电电网的种类、电压、频率及容
量;
2) 有关电力拖动的基本特性;
3) 有关电气控制的特性;
4) 有关操作方面的要求;
5) 机电设备主要电器元件的布臵草图。
二、电力拖动形式的选择
1、传动方式
? 单电机拖动(单独拖动)
? 多电机拖动(分立拖动)
2、调速性能
? 重型或大型设备:电气无级调速
? 精密机械设备:电气无级调速
? 一般中小型设备:①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
齿轮变速箱;②双速或多速笼型异步电动
机
二、电力拖动形式的选择
3、负载特性
? 机床主运动为恒功率负载,进给运动为
恒转矩负载;
? 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应与负载特性相适应。
? 双速异步电动机:△ → YY为恒功率调速
Y→YY 为恒转矩调速
? 他励直流电动机:改变励磁为恒功率调速
改变电压为恒转矩调速
4、起动、制动和反向要求
三、电气控制方式的选择
1、可靠性
? 系统应尽可能简化
2、方案
? 继电接触器
? 可编程控制器( PLC)
? 数控
? 微机控制
3、方式
? 时间控制
? 速度控制
? 行程控制
? 电流控制
3.2 电动机的选择
一、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电动机的额定容量由允许温升决定,选择电动机功率的
依据是负载功率
1、主拖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 统计类比法
? 分析计算法
2、进给拖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 进给拖动与主拖动共用一台电动机时,计算主拖动
电动机功率即可;
? 进给拖动采用单独电动机时,按快速移动所须功率
选择。
二、电动机额定电压的选择
1、直流电动机(与电源电压相一致 )
? 直流发电机供电:常用 220V或 110V,大功率
电动机可提高到 600~ 800V,甚至 1000V
? 晶闸管整流装臵供电,Z3型电动机增加 160V、
440V电压等级,Z2型电动机增加 180V,340V、
440V电压等级
2、交流电动机(与供电电网电压相一致 )
? 一般车间电网电压为 380V,因此,中小型异
步电动机额定电压为 220/380(△ /Y联结)及
380/600(△ /Y联结)两种
三、电动机额定转速的选择
? 额定功率相同的电动机,额定转速愈高,其体积愈小,
重量愈轻,价格愈低。因此,选用高速电动机较为经
济。但机械传动机构复杂。
? 对于工作于长期工作制(即连续工作时很少起、制动)
的工作机械:原则上应选用额定转速较高的电动机,
但应考虑初始投资、占地面积和维护费用。
? 对于工作于短时工作制(即经常起、制动及反转)的
工作机械:应考虑额定转速对起、制动时间和起、制
动过程中能量损耗的影响,以过渡过程能量损耗最小
为选择依据。
? 异步电动机常用额定转速,3000,1500,1000,750,
600 r/min
? 同步电动机常用额定转速,1500 r/min
四、电动机结构型式的选择
? 按安装位臵分:卧式、立式
? 按工作环境分:开启式、防护式、封闭式、防爆
式
?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机床应采用
全封闭扇冷式电动机。机床上推荐使用防护等级
最低为 IP44的交流电动机。某些场合必须采用强
迫通风。
? 常用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为封闭自扇冷式笼型异
步电动机,安装尺寸和功率等级完全符合 IEC标准
和 DIN42673标准。
? YD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等级和安装尺寸与
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当,供配套出口及引进设备
替换。
3.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一、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一般要求
1) 满足 生产机械的 工艺 要求,能按照工艺要
求准确、可靠地工作;
2)线路结构力求 简单,经济;
3) 安全,可靠,具有必要的保护装臵和联锁
环节,误操作时不致于发生重大事故;
4)操作、维修 方便 。
二、电气控制线路电源的选择
控制电路类型 常用电压值 ( V) 电源设备
交流电力拖动的控
制电路比较简单者 交
流
380,220 直接采用动力
电源
交流电力拖动的制
电路比较复杂者
220,110 采用控制变压
器
照明及信号指示电
路
48,36,24、
6
采用电源变压
器
直流电力拖动的控
制电路
直
流
220,110 整流器
直流电磁铁及离合
器的控制电路
24 整流器
三、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 经验设计法: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出发,按照电动
机的控制方法,利用各种基本控制环节和基本控制
原则,借鉴典型的控制线路,把它们综合地组合成
一个整体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 逻辑设计法: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逻辑代数
方法这一数学工具来分析、化简、设计控制线路。
? 逻辑表示方法:
继电器等元件线圈 通电为, 1”,失电为, 0”
继电器等元件触点 闭合为, 1”,断开为, 0”
按钮、行程开关 压下为, 1”,复位为, 0”
常用 K,KM,ST… 表示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的常开触
点,用 K, KM, ST … 表示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的
常闭触点
逻辑代数运算法则,
基本法则 结合律 吸收律
0?A=0
1?A=1
A?A=A
A?A=0
0+A=A
1+A=1
A+A=A
A+A=1
A=A
ABC=( AB) C =A( BC)
A+B+C=( A+B) +C=A+( B+C)
A( A+B) =A
A( A+B) =AB
A+AB=A
A+AB=A+B
AB+AB=A
( A+B)( A+B)
=A
AB=A+B
A+B=A B
分配律
A( B+C) =AB+AC
A+BC=( A+B) ?( A+C)
四、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规律
f(KM)=K1K2K3 f(K0)=K1K2K3…K n
f(K10)=ST01ST02ST03…ST 0n
f(K12)=ST1ST2ST3…ST n
1、动合触点串联(逻辑, 与, )
f(KM)=K1+K2+K3 f(KM)=SB1(SB3+SB4+KM)SB2
2、动合触点并联(逻辑, 或, )
3、动断触点串联
4、动断触点并联
5、电路保护(逻辑, 非, )
f(KM)=K
五、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锁动作现象;
2、正确联接电器线圈;
? 电器线圈的一端应接在电源的同一端
? 交流电器线圈不能串联使用
3、尽量减少电器触点数;
K1K 1K 2K1Kf ???)(
4)32(
4)32()(
KKKK1
KK1 KK1 KKf
??
??
321
32)231(1
3221311
3212311
)3)(2()(
KKK
KKKKK
KKKKKKK
KKKKKKK 1 K
KK1KK1Kf
??
????
????
????
???
4、避免出现寄生电路;
5、尽量减少联接导线的数量与长度;
6、尽量减少电器不必要的通电时间;
7、应考虑各种联锁关系及完善的保护措施;
8、应考虑有关操纵、故障检查、检测仪表、信号
指示、报警以及照明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