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第四节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
一、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
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 大量经济业务只有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确认之后,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
? 已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对外输出,又必须再经过确认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这样提出问题即概述了会计确认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初次确认 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其标准主要是发生
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再次确认 是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再次确认是对已
初次确认过的账簿资料的进一步加工,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的再次认定。
二者的关系,初次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会计信息;再次确认是对经过加
工的信息的提炼。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会计学
2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 是会计核算的第二个步骤,它是在确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已
确认对象数量化和价值化的一种会计行为。
会计计量涉及的问题:
? 会计计量尺度:只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 会计计量属性:亦即是历史成本、公允价格,还是现行成本、未来成本。
(参看, 会计学,,阎达五、于玉林主编 P20)
我国现阶段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亦即过去发生的成本。
由此,可有有关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关系:将经济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量
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确认,不能够进行会计计量的信息自然不能进行确认。
会计学
3
二、会计记账
此处介绍的会计记账,亦即我们一般称谓的七种 会计核算方法 。
概括地说:在单位组织的经济业务发生时,
?要根据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
?要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
?对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以及需要确定成本的业务,要进行成本计算;
?对凭证、账簿的记录的财产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在上述工作均已完成后,依据确认的各种数据编制会计报表。
因此,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臵会计科目及账户 ; 复式记账 ; 填制与审核凭
证 ; 登记账簿 ; 成本计算 ; 财产清查 和 编制会计报表 七种。
会计学
4
(一)设臵会计科目及账户。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
类核算的方法。它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在账簿中开设相
应的账户。
(二)复式记账。 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它能够通过
平衡关系了解、掌握经济业务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检查会计记录的
正确性,乃至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正确的一致
专门方法。原始凭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核并认为是正
确无误后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也要经过形式和
内容的审核之后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会计学
5
(四)登记账簿。 是将记账凭证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有关
账户并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登记账簿要以记账
凭证为依据,将记账凭证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有关账户。
(五)成本计算。 是将应计入一定对象上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
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
以对核算对象计价,考核各种费用的耗费程度,提供经营盈亏的资料。
(六)财产清查。 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
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财产清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核算资
料真实、正确。
(七)编制会计报表。 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
步加工整理,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专门方法。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是进行
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会计学
6
上述七种方法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条件,构成了
互相联系、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又各具特色的方法
体系。
在上述七种方法中,主要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三项活动周而复始、循环
往复,构成了我们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
会计学
7
第一章的讲解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