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第 节
课 时
3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学科体系,提高对西方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阐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分析方法,了解其历史发展,展示现代西方经济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重 点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分析方法。
难 点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讲
授
内
容
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人们无限的物质财富需求欲望←→自然和社会有限的稀缺资源的矛盾→要求社会采用相应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石油、原煤)
樊纲:经济学实际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敌对、相互竞争、相互交易、相互合作、以至相互欺骗等行为的科学。假冒伪劣、偷尖耍滑、不守合同、欠债赖账、不讲信用、贪污腐败,均属欺骗行为,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即是在他人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利用一切现行体制下可能的机会以不惜损害他人或公众利益的办法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
有人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政策本身就是上面对下面的一种对策,故下面用对策对付上面是情有可言,而如果政策被对付,正好说明政策有误,需调整。)
稀缺和短缺的区别:
稀缺——任何物品在超越免费供应时人们对它仍然有需求,即该物品在市场上能保持着一个正值价格(用钱才能买到)。
短缺——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用钱都买不到)
物品可分为:自由物品,废品,经济物品(经济学所关心的)。
私权→私利(天经地义),在市场经济中,私人产权是不容侵犯的,(分数、X光片、酒店房间等)
私权→公利(应当鼓励), 公权→公利(本该如此 ), 公权→私利( 腐败)
每个国家都面临: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WHAT), 怎样生产(HOW), 为谁生产(WHO)
西方经济学的划分类型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按研究对象或范围划分)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又称
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
收入理论,总体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以居民、厂商等经济个体为主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分析重点
(商品、要素)市场价格的波动
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化
全社会福利最大化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按研究方式划分)实证经济学在作出与经济行为背景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过程和后果,力求揭示经济活动本身的成本和收益,而超脱一切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学是“对于经济政策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它提出、评价和判断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因而它要引入价值判断。
基本经济概念
1、“经济人”法则(亚当.斯密): 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
(1)在经济活动中,任何个人、厂商乃至(政府)官员的经济行为均以追求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2)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活动中,要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的调节
(3)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最终也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实现
(爱迪生-伟大而自私的科学家,用于诉讼的费用占到其收入的1/3)
2、存量和流量: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流量是在一定时段内发生的变量运动的数值,其大小具有时间维度。
3、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前者指在经济模型中需要说明或决定的变量,表现为函数关系;后者不属经济模型需要说明或决定的变量,而由模型以外的其它因素决定。
4、均衡 经济系统中的要素任一方已无力压倒对方,
课外作业
参考文献
1、? 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麦格鲁—希尔公司,纽约,2005年。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3、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3年。
4、?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6、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