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过滤原理及设备
4.4.1过滤原理
(1)过滤是利用可以让液体通过而不能让固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悬浮液中的固、液两相加以分离的操作。
(2)过滤方式
① 滤饼过滤
(见图4-7a)过滤时悬浮液置于过滤介质的一侧。过滤介质常用多孔织物,其网孔尺寸未必一定须小于被截留的颗粒直径。在过滤操作开始阶段,会有部分颗粒进入过滤介质网孔中发生架桥现象(图4-7b),也有少量颗粒穿过介质而混与滤液中。随着滤渣的逐步堆积,在介质上形成一个滤渣层,称为滤饼。不断增厚的滤饼才是真正有效的过滤介质,而穿过滤饼的液体则变为清净的滤液。通常,在操作开始阶段所得到滤液是浑浊的,须经过滤饼形成之后返回重滤。
② 深层过滤颗粒尺寸比介质孔道小的多,孔道弯曲细长,颗粒进入孔道后容易被截留。同时由于流体流过时所引起的挤压和冲撞作用。颗粒紧附在孔道的壁面上。介质表面无滤饼形成,过滤是在介质内部进行的。

(3)过滤介质
① 织物介质:即棉、毛、麻或各种合成材料制成的织物,也称为滤布。
② 粒状介质:细纱、木炭、碎石等。
③ 多孔固体介质(一般要能够再生的才行):多孔陶瓷、多孔塑料、多孔玻璃等。
(4)助滤剂若悬浮液中颗粒过于细小将会使通道堵塞,或颗粒受压后变形较大,滤饼的孔隙率大为减小。造成过滤困难,往往加助滤剂以增加过滤速率。
助滤剂的加法有两种:
① 直接以一定比例加到滤浆中一起过滤。若过滤的目的是回收固体物此法便不适用。
② 将助滤剂预先涂在滤布上,然后再进行过滤。此法称为预涂。
助滤剂是一种坚硬而形状不规则的小颗粒,能形成结构疏松而且几乎是不可压缩的滤饼。常用作助滤剂的物质有:硅藻土、珍珠岩、炭粉、石棉粉等。
4.4.2过滤设备
4.2.2.1板框过滤机
(1)结构与工作原理由多块带凸凹纹路的滤板和滤框交替排列于机架而构成。板和框一般制成方形,其角端均开有圆孔,这样板、框装合,压紧后即构成供滤浆、滤液或洗涤液流动的通道。框的两侧覆以滤布,空框与滤布围成了容纳滤浆和滤饼的空间。

板和框的结构如图所示。悬浮液从框右上角的通道1(位于框内)进入滤框,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框内形成滤饼,滤液穿过滤饼和滤布到达两侧的板,经板面从板的左下角旋塞排出。待框内充满滤饼,即停止过滤。如果滤饼需要洗涤,先关闭洗涤板下方的旋塞,洗液从洗板左上角的通道2(位于框内)进入,依次穿过滤布、滤饼、滤布,到达非洗涤板,从其下角的旋塞排出。

如果将非洗涤板编号为1、框为2、洗涤板为3,则板框的组合方式服从1—2—3—2——1—2—3之规律。组装之后的过滤和洗涤原理如图所示。
滤液的排出方式有明流和暗流之分,若滤液经由每块板底部旋塞直接排出,则称为明流(显然,以上讨论以明流为例);若滤液不宜暴露于空气中,则需要将各板流出的滤液汇集于总管后送走,称为暗流。
说明:
① 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是间歇的,每个操作循环由装合、过滤、洗涤、卸渣、整理五个阶段组成。(详见教材);
② 上面介绍的洗涤方法称为横穿洗涤法,其洗涤面积为过滤面积的1/2,洗涤液穿过的滤饼厚度为过滤终了时滤液穿过厚度的2倍。若采用置换洗涤法,则洗涤液的行程和洗涤面积与滤液完全相同。
(2)主要优缺点板框压滤机构造简单,过滤面积大而占地省,过滤压力高,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操作灵活,过滤面积可根据产生任务调节。主要缺点是间歇操作,劳动强度大,产生效率低。
4.2.2.2叶滤机
(1)结构与工作原理叶滤机由许多滤叶组成。滤叶是由金属多孔板或多孔网制造的扁平框架,内有空间,外包滤布,将滤叶装在密闭的机壳内,为滤浆所浸没。滤浆中的液体在压力作用下穿过滤布进入滤叶内部,成为滤液后从其一端排出。过滤完毕,机壳内改充清水,使水循着与滤液相同的路径通过滤饼进行洗涤,故为置换洗涤。最后,滤饼可用振动器使其脱落,或用压缩空气将其吹下。
滤叶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垂直放置,滤浆可用泵压入也可用真空泵抽入。
其示意图如下,  
(2)主要优缺点叶滤机也是间歇操作设备。它具有过滤推动力大,过滤面积大,滤饼洗涤较充分等优点。其产生能力比压滤机还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较省。缺点是构造较为复杂,造价较高,粒度差别较大的颗粒可能分别聚集于不同的高度,故洗涤不均匀。
4.2.2.3转筒过滤机
(1)结构与工作原理设备的主体是一个转动的水平圆筒,其表面有一层金属网作为支承,网的外围覆盖滤布,筒的下部浸入滤浆中。圆筒沿径向被分割成若干扇形格,每格都有管与位于筒中心的分配头相连。凭借分配头的作用,这些孔道依次分别与真空管和压缩空气管相连通,从而使相应的转筒表面部位分别处于被抽吸或吹送的状态。这样,在圆筒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每个扇形表面可依次顺序进行过滤、洗涤、吸干、吹松、卸渣等操作。
分配头由紧密贴合的转动盘与固定盘构成,转动盘上的每一孔通过前述的连通管各与转筒表面的一段相通。固定盘上有三个凹槽,分别与真空系统和吹气管相连。
① 当转动盘上的某几个小孔与固定盘上的凹槽2相对时,这几个小孔对应的连通管及相应的转筒表面与滤液真空管相连,滤液便可经连通管和转动盘上的小孔被吸入真空系统;同时滤饼沉积于滤布的外表面上。此为过滤。
② 转动盘转到使这几个小孔与凹槽3相对时,这几个小孔对应的连通管及相应的转筒表面与洗水真空管相连,转筒上方喷洒的洗水被从外表面吸入连通管中,经转动盘上的小孔被送入真空系统。此为洗涤、吸干。
③ 当这些小孔凹槽4相对时,这几个小孔对应的连通管及相应的转筒表面与压缩空气吹气相连,压缩空气经连通管从内向外吹向滤饼,此为吹松。
④ 随着转筒的转动,这些小孔对应表面上的滤饼又与刮刀相遇,被刮下。此为卸渣。
继续旋转,这些小孔对应的又重新浸入滤浆中,这些小孔又与固定盘上的凹槽2相对,又重新开始一个操作循环。
⑤ 每当小孔与固定盘两凹槽之间的空白位置(与外界不相通的部分)相遇时,则转筒表面与之相对应的段停止工作,以便从一个操作区转向另一操作区,不致使两区相互串通。
(2)主要优缺点转筒过滤机的突出优点是操作自动,对处理量大而容易过滤的料浆特别适宜。其缺点是转筒体积庞大而过滤面积相形之下嫌小;用真空吸液,过滤推动力不大,悬浮液中温度不能高。
4.2.2.4厢式压滤机
厢式压滤机仅由滤板组成,外表与板框压滤机相似。每块滤板凹进的两个表面与另外的滤板压紧后组成过滤室。料浆通过中心空加入,滤液在下角排出,带有中心孔的滤布覆盖在滤板上,滤布的中心加料孔部位压紧在两壁面上或把两壁面的滤布用编织管缝合。图4-14为厢式压滤饼机的示意图。

4.2.2.5回转真空过滤机
在水平安装的中空转鼓表面上覆以滤布,转鼓下部浸入盛有悬浮液的滤槽中并以的转速转动。转鼓内分12个扇形格,每格与转鼓端面上的带孔圆盘相通。此转动盘与装于支架上的固定盘藉弹簧压力压紧叠合,这两个互相叠合而又相对转动的圆盘组成一付分配头。转鼓表面的每一格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时,相继进行着过滤、脱水、洗涤、卸渣、再生等操作。
转鼓浸入悬浮液的面积约为全部转鼓面积的。在不需要洗涤滤饼时,浸入面积可增加至60%,脱离吸滤区后转鼓表面形成的滤饼厚度约为mm。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不大,压差也不高,但它操作自动连续,对与处理量较大而压差不需很大的物料比较合适。

4.2.3离心机
离心过滤是藉旋转液体产生的径向压差作为过滤的推动力。离心过滤在各种间歇或连续操作的离心过滤机中进行。间歇式离心机中又有人工及自动卸料之分。
三足式离心机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卸料的间歇式离心机,图4-17为其结构示意图。离心机的主要部件是一篮式转鼓,壁面钻有许多小孔,内壁衬有金属丝及滤布。整个机座和外罩藉三根弹簧悬挂于三足支柱上,以减轻运转时的振动。
三足式离心机的转鼓直径一般很大,转速不高(<2000r/min),过滤面积约为。它与其他型式的离心机相比,具有构造简单,运转周期可灵活掌握等优点,一般可用于间歇生产过程中的小批量物料的处理,尤其适用与各种盐类结晶的过滤和脱水,晶体较少受到破损。它的缺点是卸料时的劳动条件较差,转动部位位于机座下部,检修不方便。

图4-17 三足式离心机

4.2.3.1刮刀卸料式离心机图4-18为刮刀卸料离心机的示意图。悬浮液从加热管进入连续运转的卧式转鼓,机内设有粑齿以使沉积的滤渣均布于转鼓内壁。得滤饼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加料,进行洗涤、沥干。然后,藉液压传动的刮刀逐渐向上移动,将滤饼刮入卸料斗卸出机外,然后清洗转鼓。整个操作周期均在连续运转中完成,每一步骤均采用自动控制的液压操作。

图4-18刮刀卸料式离心式
1—进料管;2—转鼓;3—滤网;4—外壳;5—滤饼
4.2.3.2活塞往复式卸料离心机
这种离心机的加料过滤、洗涤、沥干、卸料等操作同时在转鼓内的不同部位进行,图4-19为其结构示意图。料液加入旋转的锥形料斗后被洒在近转鼓底部的一小段范围内,形成约mm厚的滤渣层。转鼓底部装有与转鼓一起旋转的推料活塞,其直径梢小于转鼓内壁。活塞与料斗还一起做往复运动,将滤渣逐步推向加料斗的右边。

图4-19 活塞推料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