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与事实上的剥削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2、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是逐渐消失的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运动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5、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A、利润率 B、利息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 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 8、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 A、超额剩余价值 B、超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商业利润 9、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0、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1、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 A、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C、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自己的劳动积累 D、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1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结果使( ) A、社会资本总额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 C、剩余价值总量增长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13、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增大属于( )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聚 D、资本垄断 14、资本积聚是通过下列条件实现的( ) A、资本联合 B、资本兼并 C、资本积累 D、市场竞争 15、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16、利润率反映了( ) A、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D、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17、利润率与( ) A、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同向变化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反向变化 C、剩余价值率成反向变化 D、固定资本量成同向变化 18、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价格 C、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19、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 ) A、企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20、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商品价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c+m转化为生产成本 21、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 ) A、超额剩余价值 B、超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相对剩余价值 2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商品价格随供求变化以( ) A、商品的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商品的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垄断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23、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是( ) A、流通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货币资本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 24、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 A、商品贱买贵卖的差额 B、从事商品销售的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5、借贷资本所有者在贷出货币资本时( ) A、放弃了货币资本的所有权,而不转让使用权 B、转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没有放弃货币资本的所有权 C、既放弃了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又转让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D、没有放弃货币资本的所有权,也不转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26、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27、股票价格是(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股票买卖的利息收入 C、股票的票面金额 D、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28、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土地的优劣差别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29、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的优劣差别 B、土地的有限 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30、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价格决定于农业生产中的( ) 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 B、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D、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31、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这是为了争夺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平均利润? D、绝对地租 ? 3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B.所有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再存在差别 C.所有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 D.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 33、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 A、垄断 B、剥削 C、对外掠夺 D、国家调节 34、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 A、向外扩张掠夺 B、国家干预经济 C、垄断统治 D、市场经济 3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产业资本 36、混合联合公司是( ) A、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 B、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 C、当代私人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 D、战后由混合兼并形成的新型垄断组织 37、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 A、自由竞争 B、垄断利润 C、垄断统治 D、资本主义私有制 38、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B、危机频繁,要求国家干预 C、经济全球化,要求国家的协调 D、国内劳资矛盾激化的结果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的实质是( ) A、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B、消除经济危机的爆发 C、加强垄断资本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托拉斯 C、跨国公司 D、混合联合企业 41、垄断利润是指( )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 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42、垄断价格是指(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 43、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 ) A、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表现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D、保证垄断资本积累的需要 44、充分就业是指(??? ) A、人人都实现就业 B、失业率下降的状态 C、消灭了摩擦性失业的状态 D、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45、再贴现率是指 A、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的利率 B、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的利率 C、中央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的利率 D、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发放贷款时的利率 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 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不足 C、 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 47、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 A、 固定资本的更新 B、 流动资本的更新 C、 不变资本的更新 D、可变资本的更新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 A、买卖的顺序不同 B、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同 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E、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剩余价值 E、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 4、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的资本 D、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E、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5、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确定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分析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6、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 A、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都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范围不同而区分 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E、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 ) A、使商品数量增加,社会财富增多 B、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而降低价格 C、增加剩余价值总额,使剩余价值率有提高趋势 D、在业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但生活水平可以改善 E、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 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9、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 ) A、资本集中能增大单个资本,但不能增大社会资本 B、资本积聚既能增大单个资本又能增大社会资本 C、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大的限制 D、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 E、资本集中的速度快于资本积聚 10、成本价格的形成( ) A、表明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 B、揭示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E、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1、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E、生产价格的高低 1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 B、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C、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E、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分割的过程 13、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相等 D、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E、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 14、商品按照生产价格交换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生产价格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生产价格不能完全脱离价值 D、按生产价格交换仍是按等量价值交换 E、价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 15、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券,它有以下特性( ) A、收益性 B、投资性 C、风险性 D、参与性 E、期限性 16、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 )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E、地租 17、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的场合有( ) A、劳动力买卖 B、资本借贷 C、组建股份公司 D、赊购赊销 E、现货交易 18、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 A、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B、土地距离市场远近不同 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 D、土地上基础设施的多少不同 E、具有特殊优越条件的土地的稀缺 19、土地价格( ) A、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C、是资本化的地租收入 D、与地租成正比关系 E、与利息率成反比关系 ? 20、在平均利润规律作用下,获得平均利润的有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农业资本家? D.银行资本家 E.借贷资本家 21、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是(?????? ) A.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 B.是存款利息和贷款总量的比率 C.体现着银行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E.是银行利润与全部存款的比率 22、决定市场利息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银行所吸收存款的数量? 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 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E.利润率的高低 2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 ) 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 B.利润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 C.剩余价值率一般小于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之一 24、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是因为( )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一致 D、垄断价格只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E、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25、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 C、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D、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式变化 26、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征主要有( )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 C、私人垄断普遍采用股份公司形式 D、国家垄断成为经济生活的有力支配者 E、国家出面的国际垄断同盟出现 27、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的新发展主要是( ) A、跨部门的生产集中 B、大企业被兼并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混合联合公司的发展 E、自由竞争完全被垄断所取代 28、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由于( )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 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E、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29、国家集团形式的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和发展在于( ) A、资本和生产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B、国家垄断基础上的政府出面组建 C、国际经济调节的需要 D、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E、缓解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要求 30、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从竞争中产生 B、竞争从垄断中产生 C、垄断形成后竞争也就消失 D、垄断和竞争并存 E、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31、垄断是( ) A、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形成的 B、自由竞争和结果 C、对自由竞争的排斥 D、最终会消灭竞争的 E、并不能消除竞争的 ? 32、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行为有( ) A、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B、鼓励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C、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D、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 E、调整货币供应量 33、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目标主要有( ) A、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 B、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C、实现充分就业 D、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E、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4、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中,两种主要的手段是 A、 经济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暴力手段 E、 宗教手段 3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法定准备金率 C、自动稳定器 D、发行国债 E、再贴现率 36、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慈善基金 D、社会补贴 E、公共教育 ?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 ) A、 危机 B、 萧条 C、 复苏 D、停滞 E、 高涨 38、危机阶段的特征是( ) A、 商品销售困难 B、 生产大幅度下降 C、 大批工人失业 D、大量企业倒闭 E、 出现信用危机 3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 C、??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E、??? 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三、辨析题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的表现形式。 2、相对过剩人口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超过物质资料的增长速度而产生的。 3、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4、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6、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7、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业利润是由商业店员创造的,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9、级差地租产生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 10、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11、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垄断的形成就意味着竞争的停止 12、垄断价格的形成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14、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归根结底是保证社会资本,主要是垄断资本积累的需要。 15、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就是实现通货膨胀率为零。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出现大量剩余产品。 ? 四、论述题 1、资本运动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如何理解?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2、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对工人阶级有何影响? 3、试论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4、试论如何正确理解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 5、资本输出的作用以及后果是什么? 6、如何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来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 五、材料题 1、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落后国家的工资高出5。%。从那时到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额。试用有关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主要原因。 2、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资料,2000年5月美国有600多万人失业,失业率达到4.9%。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这一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3、根据下列有关失业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经合组织发达国家中,欧盟失业问题最为严重。1997年,欧盟15国平均失业率达10.7%,而美国为5.0%,日本为3.3%,欧盟经济首强德国,1970年~1980年间失业率为2.5%,1980年~1990年问为5.7%,1997年为10.0%,1997年大约为1970年~1980年年均数的4倍。 ——摘自1998年《人民日报》 材料2 当前日本经济的“弱需求”相当顽固,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变。例如,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最大的失业问题不仅难以在短期内改善,而且进一步恶化。其原因是结构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在4.3%的完全失业率中,因为经济萧条引起的失业仅占1.3%,结构性失业占3.0%;进入1998年以来非自愿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企业经营恶化而被迫失业的。 ——摘自199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材料3 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减员增效等深化改革的工作,是前进中的问题,同西方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发生的大量失业现象是根本不同的,也不同于我国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出现的就业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 ——摘自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1、2,说明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3,说明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发生大量失业现象的根本不同。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美国国会预算局1999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1977年以来,全国人口当中,占1%的富有阶层的年收入显著增长,中间阶层增长不大,占20%的底层大众的实际收入下降。目前,约有40%的家庭没有财产,或只有几千美元的财产,许多家庭的负债大于财产。贫困人口的集中居住,形成了遍及大小城市的贫民区……1999年,英国约有145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1000万人的月积蓄不足10英镑,950万人无法支付供暖、隔热费用,400万儿童缺少正常的生活条件。 材料2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有三个资金来源:一是劳动者(投保人)上交的保险费,二是雇主为雇佣人员交的费,三是政府拨的财政补贴。工人的保险费,是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的。……法国工人要上交37年半,年满60岁退休之时才能领到相当于原来工资25%的保险费(年金)。上交不足37年半,保险年金就要打折扣。英国工人须交156次费,年老退休时才能领到基本年金。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每年所交的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平均高达家庭收入的1/3。业主按工资比例为工人交费……政府财政补贴则是从增税中开支的…… 材料3 《1999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承认,在美国,对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来讲,人均存款数额的差别很大。其中至少10%以上没有任何银行储蓄,30%低于1200美元,而最上层的10%则高于20万美元。1997年,德国有1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城市中每6个年轻人就有一个靠救济金生活,而富翁的财产则增加了上百倍。 请回答: (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2)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说明了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看法。 5.分析下列有关股份制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据报载,早在17世纪中叶,股份制就开始从资本主义合作制企业中产生。1660年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已是股东550人的最初的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 ?????? 英国1825年依靠股份铁路公司建成了第一条铁路。 ?????? 美国在1825年也是通过股份制铁路公司建成第一条铁路。 ?????? 19世纪末,英国首先发行低面值的l英镑股票,通过小面额股票吸收社会游资。 ??????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股份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股份公司十倍、数十倍、成百倍地增加。股份公司迅速地扩展到工矿业、流通业、公用事业等几乎一切经济领域,其最突出的变化是股权散化。 材料2 ???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股份制作过许多精辟论述,他们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 “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它显示出过去料想不到的联合的生产能力,并且使工业企业具有单个资本家力所不能及的规模” ????? “股份制——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 ???? “这种向股份形式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 ????? “在股份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 ???? “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而足为许多结合在一起的人谋利的生产。” 材料3 ??????? 10多年来,深圳市在大量的竞争性行业中,公有制经济普遍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并通过建立一大批国有与集体、国有与外资、国有与民营等互相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形式的公有制模式。 ?????? 如深圳中兴新公司1992年组建时注册资本3m万元,其中国有出资153万元,占总股本的51%,民营企业出资]47万元,占总股本的49%。由国有公司控股,授权民营企业经营,经营者以所持股本和分配权益作抵押,保证国有资产按一定比例增值。仅5年的时间,国有净资产总额增至2.1亿元,增长百倍。深圳开发科技公司成立于1985年,当时国家投资2印万美元与外方合作,外方以知识产权和销售网络折价入股,占有34%的股权,经过12年的发展,现在公司的总资产扩张到25.8亿元,净资产增长到10亿元。又如赛格集团,从贷款2600万元起家,先后通过与日本、香港等客商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用4亿元资产控制并盘活了40亿元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迅猛扩张,发展成为总资产近百亿元、净资产逾jl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净资产11年间增长了35倍。 请回答: ?????? (1)什么是股份制公司?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 (2)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股份制公司如何评价? ?????? (3)如何认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二战后,西欧各国的国有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到70年代初,这些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到80年代初,日本国有经济成分也在国民经济中占35%左右,即使国有经济发展较慢的美国,其国有经济的比重也占了10%左右,而法国一度高达40%。 材料2 据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199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央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美国为23.8%,德国为33.6%,英国为44.5%,法国为44.5%,意大利为45.5%。 材料3 据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底刊登的材料,在采煤、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电力、煤气、铁路运输、航空、邮政、电讯等11个重要经济部门的生产中,国有经济的比重达到50%~100%的部门,联邦德国和荷兰各有7个,意大利、瑞典和西班牙各有8个,法国有9个,英国、奥地利各有10个。1973年,西欧各国国有资产在金融业资产中的比重,奥地利为82%,意大利为75%,法国为60%,英国为20%。 材料4 80年代,英国政府首先发动非国有化运动,大规模向私人出售国有资产。到1988年底,英国出售的主要企业约25个,占国有资产总值的1/3以上, 而国有经济的比重已下降到6.5%。1986年法国希拉克政府开始推行非国有化,已出售10个国有公司,累计收入770亿法郎。其他发达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80年代也都规模不同、时间长短不一地先后推行过非国有化。到9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平均仅占7%左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3,说明资本主义国有企业主要的行业分布。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理解评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国有化浪潮和非国有化浪潮。 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1991 年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10年,但在2000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二、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8%、5.6%、2.4%和1.4%。调查显示,2001年1月份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另外,2001年2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一路下跌,3月12日首次跌破2000点(而2000年3月10日 纳指为创纪录的5132点)。 材料2 据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1年3月20日宣布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使这两项利率分别降至5%和4.5%。这是美联储该年的第三次降低利率。 请回答: 材料1和材料2之间有无关联性?为什么? 8、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陈大会:(《经济半小时》记者,以下简称陈)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朱总理再次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说明中央对这项财政工作是认可和支持的。但是很多老百姓觉得,积极的财政政策前面“积极”这两个字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项怀诚:(以下简称项)从宏观的经济政策来说,财政政策主要就是两种,一种叫做紧缩的财政政策,一种叫做扩张的财政政策。 陈:扩张和积极是相对应的,为什么到了中国变成了“积极”这个词? 项:我觉得在中国,完全讲扩张老百姓是不是一下子接受不了。用一个中性的、中国人特别熟悉的词,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因为扩张要扩大赤字,扩张要增加国债。中国人从民族心理上对于赤字扩大,态度都有点害怕,对于债务增加得太快也有点担心。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好心。 材料2 1998年,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为918亿;1999年为1797亿;2000年预算赤字为2299亿,2001年预算赤字为2600亿。 请回答: ? (1)简述国家宏观经济调节要达到的目标。 ?(2)政府是怎样利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的? ??? (3)你是怎样看待最近几年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9、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社华盛顿2002年10月31日电(记者 王振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月31日通过一项方案,决定对贴现率政策进行调整。   按照调整方案,美联储将把向商业银行直接放款的贴现率,提高到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之上。从明年1月9日开始,贴现率将分为两种,一种是向经营规范运作良好的商业银行提供的基本贴现率,这种利率初定比联邦基金利率高一个百分点;另一种是向同业借贷有困难的银行提供的贴现率,一般会比联邦基金利率高出1.5个百分点。   目前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为1.75%,是41年来的最低水平,贴现率为1.25%。美联储官员称,调整贴现率政策,目的是为了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政策更趋一致,使贴现贷款运作更加顺畅。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美联储采用什么政策来调整美国经济。 ??? 2)这种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 ????3)这个政策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D? 6、D? 7、C? 8、A 9、C? 10、A? 11、B? 12、A? 13、B? 14、C? 15、B 16、C?? 17、B? 18、D? 19、C? 20、C? 21、B? 22、B? 23、D? 24、D? 25、B 26、C? 27、D? 28、D? 29、D? 30、D? 31、B?? 32、D 33、A? 34、C? 35、C? 36、D? 37、C? 38、A? 39、D? 40、C? 41、B? 42、C 43、D? 44、D? 45、C 46、C? 47、A? 48、D ?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E???3、ABCDE? 4、ACE? 5、ABDE? 6、ABCE? 7、ABCDE 8、BCD?? 9、ABCDE??10、CDE?? 11、ABCD? 12、DE??? 13、ABDE?? 14、ABCE? 15、ABCD? 16、CDE? 17、ABC??18、ABC? 19、CDE? 20、ABCD? 21、ACD? 22、BD??? 23、BDE 24、ACD? 25、ABCE? 26、ABDE? 27、ABCD? 28、ABCDE? 29、ABCDE? 30、ADE? 31、ABCE 32、ABCDE? 33、ABCDE? 34、AC?? 35、ABE? 36、ABDE?? 37、ABCE? 38、ABCDE? 39、ACD ? ? 三、辨析题 1、错误。 ???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要正确地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必须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交易的内容。 ??? 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这是因为,第一、如果工人与资本相交换的是自己的劳动,那么劳动要能够在交换之前就已经存在。可是,资本在市场上与工人的劳动力交换时,工人的劳动还没有开始,所以工人不可能有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第二、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则劳动的价值的决定就成了同义反复。第三、说劳动是商品将否定价值规律或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 总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可能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错误。 随着资本积累和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在社会资本总额中用于可变资本的数量会相对减少。与此相应地,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绝对地增加了:首先是女工和童工在生产中的使用;然后是破产农民的加入;还有破产的中小资本家的加入。结果,相对于资本增值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言,劳动力日益成为过剩的了。这就是相对人口过剩规律。 3、错误。 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联合或吞并的形式而实现的增大。如组织股份公司等。资本集中有两个强有力的杠杆:其一是竞争的推动。大资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它能在竞争中迅速击败、吞并小资本而扩大自己。个别中小资本为了增强对大资本的竞争实力必然相互联合为一个大资本。其二是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为资本集中提供了必要条件。它使得资本之间的联合、合并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如资本重组、相互持股等。 4、错误。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增大。可见,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联合或吞并的形式而实现的增大。如组织股份公司等。通过股份公司实现资本集中并不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5、错误。 ?资本主义商品价值构成:c+v+m .随着其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变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率的竞争中,由于资本的自由转投,最终形成了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指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所以,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变为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因此,不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6、错误。 ?? 通常所讲的股票价格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其理论价格计算公式是: 股票价格=股票面值×预期股息率/市场利息率 股票价格是由股票的市场供求、经济的发展状况、政治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股票价格总是处在上下波动的变化状态中,有时甚至剧烈变动,使市值远远高于或低于其实际代表的价值。 所以,认为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错误的。 7、错误。 土地是自然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土地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它可以给所有者带来地租收益。因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有了价格。很显然,土地价格不可能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收入,即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经济含义在于:获得地租的所有者权益的转让。与股票价格一样,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地租的多少和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 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 8、错误。 商业店员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是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部分补偿自己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实现剩余价值部分构成商业利润。 所以,商业利润是指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也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剥削商业店员的关系。 9、错误。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与其它生产资料不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又各不相同,而优等土地更有限。因而,如果有些人租种了优等地、中等地,他们便获得了对这种土地经营的垄断权,其他人就无法再来经营这种较好的土地。这种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经营较好的土地的资本家能够长期地、稳定地获得超额利润。 10、正确。 生产集中是指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日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垄断是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规模大,数目少,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势均力敌的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也会妥协联合,形成对一个部门生产和市场的控制,这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11、错误。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但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因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即使是垄断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垄断组织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行业、部门和企业,进入完全垄断的状态。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一样,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假设,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即使是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竞争与垄断并存。 12、错误。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而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为,第一,垄断价格的确定和变动仍以其价值为基础;第二,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仍然是一致的;第三,垄断价格只不过是使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在资本家之间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13、错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这一调整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形式上的自我扬弃,它部分地了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局限性和私人生产的盲目性,为容纳新的社会生产力开辟了道路。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没有突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不仅没有否定和取代私人垄断资本占有关系,而且还维护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其重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巩固和加强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所在。 14、错误。 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改良,归根结底是为了在现代经济政治条件下保证社会资本主要是垄断资本积累的需要。这一需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要求国家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要的条件。(2)要求国家调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3)要求国家维护社会资本再生产所必需的共同的外部条件。 15、错误。 抑制通货膨胀并不是一定要保持零通货膨胀率,因为实现零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大的。有经济学家估算,减少1%的通货膨胀率要求放弃一年产量的5% 左右。比如说,把通货膨胀率从4% 降低到零就要求减少当年产量的20%。(曼昆,1998)这样,要实现零通货膨胀的代价可能是引起经济衰退。所以,克林顿任命的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林德主张“学会生活在温和通货膨胀之下会更好一些。” 16、错误。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讲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起的相对于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 四、论述题 1、答: 资本总公式是G—W—G′。从资本总公式的形式上看,按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是等价交换,它不可能带来剩余价值;但是作为资本的运动又必须带来剩余价值。所以,从资本运动的形式看,资本价值增值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矛盾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不可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货币的所有者必须把自己的货币作为资本投入到流通中。在这里,唯一的可能就是商品生产者能够在流通领域中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个特殊商品只能是劳动力。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如果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货币就可以在实际上转化为资本。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为资本的前提。 2、答: 马克思把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V。 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劳动者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的增加,即不变资本的增加和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企业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采用先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可变资本的数量。随着资本积累和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在社会资本总额中用于可变资本的数量会相对减少。与此相应地,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绝对地增加了。相对于资本增值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言,劳动力日益成为过剩的了。这就是相对人口过剩规律。 3、答: 原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利润率的影响因素。等量资本投入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利润率,导致部门之间的竞争。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了利润率的平均化。平均利润。 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是:生产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因此,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要依法自主经营;建立市场形成价格制度。 4、答: 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剩余价值分割的分析,我们可以注意到:雇佣工人得到了工资收入,不同的资本家获得了利润或者利息收入,土地所有者获得了地租收入。这种分配,从形式上看形成了三种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依据不同的生产要素获得了相应的收入。于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生产工资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的描述。在实际上是通过三种生产要素创造三种收入,否定劳动价值论,否定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否认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所以,认为三种生产要素创造价值、创造收入的理论的错误在于:第一、混淆了社会经济现象和本质;第二、掩盖了价值的真正来源;第三、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我们知道,资本的实物形态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生产条件,它们只有和活劳动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此,会使人们认为这些生产要素既然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应该承认它们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然生产要素是价值的创造者,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价值的分配就是合理的。 正是由于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才存在把表面现象作为本质来认识的错误。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实际上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与他们是否进行了劳动是无关的。 5、答: (1) 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其作用与后果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即资本输出国的作用与后果和对输入资本的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作用与后果两方面来分析。 (2)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来自国外的大量高额利润与利息。也就是说,资本输出是输出国剥削输入国的非常重要的经济手段。第二,输出资本是输出国对输入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国在向输入国输出资本时,往往附带许多苛刻条件,从而获取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优惠和特权。第三,资本输出是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许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外贷款时,明确规定要求输入国用贷款购买输出国的商品。第四,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形成垄断资本控制的世界金融网络和金融体系,使之成为金融寡头统治世界的工具。 (3)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来说,带来如下后果:第一,由于输出资本带来了巨额利润,使输出国的食利者阶层增加,输出国成为剥削、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食利国。第二,大量资本投向国外,必然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过剩资本大量存在,并不表明国内不需要进一步投资。过剩是相对的,它会带来输出国国内经济发展迟缓和停滞的危险。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对外输出资本,也会加剧彼此间的矛盾和斗争。 (4) 对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外国资本输入的后果,一方面会促使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目的并不是帮助输入国发展经济,而是为了扩张和获得高额利润。其结果造成输入国的经济发展片面化、畸形化,服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并对其产生依赖性,在经济上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民族经济得不到全面独立的发展。 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资本寻求最有利的获利场所,进而从经济上、政治上控制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无论对输出国,还是对输入国来说,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对资本的需求非常大,而我国的资本又比较贫乏,因而积极利用外资成为一种替代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来指导我们利用外资。 6、答: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在于: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准备了必要条件。 ??? 资本主义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为实现这一社会转变提供了必要条件。 ???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尤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所推动的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资本社会化愈是发展,资本主义就愈是接近自己的历史终点,就愈是接近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在于: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会立刻灭亡。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将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第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总之,无论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特点和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都可以说明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 五、材料题 1、工资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但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也不例外,它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等,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还在于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觉悟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股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2、近几年美国经济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增长,失业人数也相对较少,但始终存在失业现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积累的进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必然造成两种对立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供给的增多。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 (1)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减少,但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绝对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显著超过劳动力需求的结果,造成工人大量失业。在经济危机时期,工人失业人数剧增。工人失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结构性失业人数显著增加;失业构成发生变化,一般管理人员和传统型产业的技术人员等白领工人失业比重增加。当前,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以及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缓,失业人数上升。 (3)西方国家工人大量失业都发生在经济严重萧条、衰退时期,是资本主义各种危机因素长期积累、总体爆发的结果,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根本解决失业问题。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出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是党和国家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而主动采取的重大措施,尽管短期内给我国带来了社会问题,但从长远的发展看,我们可以通过下岗再就业、职工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来逐步解决失业问题。 4、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工人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力的价值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劳动者用于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为了维持自己的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尽管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工人替资本家劳动,表面上看好像工资是劳动的价值。但在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的贫困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工资只不过是为了维持较低限度的生活,以不断地替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 (2)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资金的来源可以看出,所有的福利资金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价值,是工人的必要劳动中扣除的一部分而已。保险费是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的,业主所交的费是资本家对工人必要劳动的扣除,政府的税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宣扬的福利,既不是出自资本家个人,也不是出自资产阶级国家。它唯一的来源,就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所谓的福利不过是资本应付给工人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3)略 5、 ??? (1)股份公司的含义。它是适应机器大工业和信用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其出现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加快了资本集中,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过渡点。 股份资本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是私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的一种扬弃,没有改变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3)对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要认识到: ???????? ①股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或资本组织形式,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可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不能笼统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以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③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应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通过这种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目标。 6、 (1)材料1、2说明,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得了迅速和持续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大大增加,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大大增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范围大大扩张。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的产物。战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同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些矛盾是私人垄断资本所不能解决或缓和的。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使市场问题日趋严重。②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有限的矛盾更加突出。③现代生产和科技的社会化发展与私人资本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加剧。④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追求最大利润的矛盾加剧。 (2)资本主义的主要行业分布是基础工业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公共产品生产部门以及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等,也就是那些为社会再生产所不可缺少的,同时由于投资资金巨大、经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私人资本不愿或无力投资的部门。由此可见,国家垄断资本的运动有着其特殊的目的,其实质是服从私人垄断资本的总利益,通过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来实现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价值增殖服务的目的。 (3)不管是国有化,还是非国有化,其本质上都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在自身范围内的一次局部调整。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手段和形式的不同而已,我们既不能将“国有化”视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自然过渡,也不能将“非国有化”视为对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否定,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倒退,尽管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并未降低国有经济作为国家调节手段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只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的经济形势而采用的不同手段。国有化和非国有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交替使用,恰恰表明了西方国家在利用国有经济调节经济生活的政策上是比较有效和灵活的。当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管理经验,我们也可以适当借鉴。 7、 材料1反映了美国在经过比较长的经济增长阶段后,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衰退迹象。材料2叙述的是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因为材料2中的措施恰是针对材料1所显现的经济状况而实施的。根据现代经济理论,一国实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因为现在出现了经济衰退的迹象,根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应实施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而刺激投资和消费,继续维持经济增长。材料2中的措施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即作为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希望通过降低贴现率来诱使商业银行前来借款。这样,商业银行能够利用中央银行的贷款补充储备增力。贷款,从而维持货币供给量的扩张,避免经济出现衰退。 ???? 8、 (1)宏观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实现经济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即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来调节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达到调节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财政支出政策就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对商品、劳务的采购量,变动公共工程的开支以及其他开支来扩大或压缩社会总需求,调节经济 (3)略 ??9、 1)采取的是货币政策。 2)2002年美国经济仍面临着许多企业破产,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困难等问题,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美国的经济运行。 ???? 3)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加,贴现率下降,投资增加;总支出过大,通货膨胀,提高贴现率,投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