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名词解释
1 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金额,称为对外贸易额。
2转口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或地区来看,即为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3 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4无形贸易:简称为劳务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活动。
5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作易货贸易。采用这种方式,大多是由于某些国家外汇不足,无法以自由结汇方式进行交易。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B 4 C
三、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D 3 ABCD 4AB
四、简答题:
1 答: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生产国商品输出到消费国,从生产国来说,是直接出口,从消费国来说,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它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2 答: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例如:南南之间、北北之间以及区域性集团内的国际贸易。
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这些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及经济发达程度相差甚远,其贸易往来具有与水平贸易大不相同的特点。例如:南北之间的贸易。
五、论述题:
1 答: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他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交易过程和货物流向大致相同,经营目的也都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和利润。但作为国际间商品交换,国际贸易又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难度大。由于各国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法律和贸易法规等不同,世界市场上贸易障碍多,交易技术困难多,交易接洽不方便,贸易对手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不易,所以国际贸易的难度大于国内贸易。(2)复杂性。国际贸易在内容、程序等方面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以及国际汇兑、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也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3)风险多。经营国际贸易可能发生的风险多,包括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上)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 垂直型国际分工: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差较为悬殊,国际分工呈互补性的垂直型,即发达国家主要从事于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于农产品、矿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3 水平型国际分工:指在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近,国际分工呈水平型,主要表现为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
4 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C 4 B 5 C 6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E
四、简答题:
1 答: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2 答:比较利益学说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证实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仍有进行贸易并获利的可能。
局限性在于以下几点:(1)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2)此学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3)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符。
五、论述题:
1 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之上:(1)采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进行分析;(2)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且两国国内充分就业;(3)自由贸易在完全竞争下进行,以物物交换为形式;(4)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亦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保险费用,同时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5)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且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6)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不受自由贸易的影响。
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为: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只应停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增加世界产品,提高生产率,参与交换国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下)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要素比例:指一国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以及资本之间的比例。
2 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可以使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极大改善,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
3 研究与开发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4 产品同质性: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一样。
5 产品异质性: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大多数产业内贸易产品都属于这类产品。
6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D
四、简答题:
1 答:赫-俄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一个国家将生产并出口自己相对丰富、密集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将进口自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一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生产、出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相对有优势,进口的应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1953年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对赫-俄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其结果与理论正好相反,这一结果与赫-俄模型理论推断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列昂惕夫悖论。
2 答:在特定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这个命题被称做价格要素均等化。
3 答: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第一阶段:因国内科技力量、工业基础、市场广大等优势,生产出创新产品,并对该创新产品拥有垄断地位;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该产品,因在劳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仿制国使原产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出现萎缩;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商品,致使原产国出口大幅下降,外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取代了原产国;第四阶段,外国产品开始进入原产国市场,原产国从出口国开始变为进口国。
五、论述题:
1 答: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是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
2 答: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尤其是假定更符合实际。如果产业内贸易的利益能够长期存在,这实际说明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为其它厂商自由进入这一具有利益的行业将受到了限制,因而不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另外,理论不仅从供给方面进行了论述,而且更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考察,这实际将李嘉图理论中贸易利益等于国家利益的隐含假设转化为供给者与需求者均可受益。这一理论还认为,规模经济是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且 将规模经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这样的分析较为贴近现实。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它揭示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传统的赫-俄模型用于解释初级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合理性,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予以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仍然是静态分析,但在政策建议上该理论赞同动态化的建议。
第四章 国际市场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劳务交换,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市场中流通的内容包括商品、资金、劳务、信息等。
2 有形国际商品市场:指在固定场所按照特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
3 无形国际商品市场:除了有形商品市场以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品贸易都可以纳为无形国际商品市场的范畴。
4 补偿贸易:是一种进出口信贷相结合的交易方式,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购入机器、技术等,然后用双方同意的产品或劳务来支付货款。
5 商品交易所:是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方式,由特定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专业市场。
6 拍卖:在这类市场中,由专门的拍卖行通过公开叫价的方式,把未曾谋面的买、卖者的交易完成。
7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产品出口与收取工缴费(劳务报酬)结合起来的一种交易形式,又可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8 租赁贸易:通过出让商品使用权收取租金的交易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E 2 ABCDE 3 ACE
四、简答题:
1 答:单边商品购销方式包括单边进口、出口,是交易双方不通过有形市场,直接采用函电往来或面谈,即单次洽商进行的。在这种无形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一般原则为:买卖双方自由成交,对商品的品质、规格、价格、支付等条件要一一谈判,并在意见相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成交。单边商品购销形式是世纪上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国际商品交换方式。
2 答:销售渠道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路线。一国出口的商品要想顺利地到达外国消费者手中,就必须选择适宜的国外市场商品销售渠道。一个国家与商品进口有关的销售渠道结构大致为: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进口商一般分为:进口兼批发商、订货公司、掮客
批发商一般分为: 向进口商订货、兼营进口
五、论述题:
1 答: 主要特征有以下五点:
世界市场在动荡中不断扩大。
世界市场在全方位开放的同时,集团化趋势在发展。
世界市场有很大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
世界市场上激励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
世界市场上的替代性与互补性并存。
世界市场上的商品的相对过剩性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
世界市场上存在复杂性和风险性。
第五章 国际价值与价格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商品价格:是指国际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依据。
2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状况一般不会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3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4 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A 4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E 3 ABC
四、计算题:
1 解:①净贸易条件:N=(P/P)×100%
=80%/120%×100%
=66.7%
②收入贸易条件:I=( P/P)×Qx
=80%/120%×150%
=100%
五、论述题
1 答: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是同一市场中不同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率或相对价格比率。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可表示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对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便得到改善,或变得有利,贸易利益也随之增大;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或不利,贸易利益也减少。
主要有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一、名词解释:
1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在本国市场免受外国产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产品给予优惠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2 穆勒标准:穆勒认为,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
3 巴斯塔布尔标准:巴斯塔布尔认为,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如果某一产业符合这一标准即可认为是幼稚产业。巴斯塔布尔标准中包含着穆勒标准中产业必须自立的标准,同时又加入了经济效益的内容。
4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或少干预的立场,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产品项目减少,使商品自由进出,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5 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并不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和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也不是防御性的限制进口和保护一般资产阶级利益,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退的垄断工业,目的是要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6 管理贸易: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市场问题相对紧张,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这一阶段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制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它主要表现为:⑴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政府管理贸易而不断充实和调整,成为对外贸易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⑵把贸易政策法律化,给贸易保护主义披上合法的外衣。
7 初级外向的贸易型式:这种型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E 3 ABC 4 ABCD
四、简答题:
1 答:肯普所确定的幼稚产业标准,除了包含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内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在具体说明中,他又谈了两种情况。⑴如果企业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具有内部性(即只能为该企业应用,具有垄断性),且未来在保护后所获利润现值可补偿保护代价并有余,即使国家不采取保护措施,企业也会为追求未来利益而自主发展,因此政府没有给予扶植的必要。⑵如果企业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具有外部性,(即企业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可为其他企业模仿和无偿使用),这样与该企业竞争的企业数量增加,而先行学习的企业生产率尽管提高了,但却由于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增强,先行企业利润却不能增加。这样,该企业便无法以未来利润来补偿投资成本,这时国家便应采取保护政策对该产业予以保护。
2答: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1)大幅度削减关税。首先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其次,在欧共体内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达成关税减让协议;第三,通过普惠制的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普遍的、非歧视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发展。
五、论述题:
1 答:1974年-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自由化倾向趋于停顿,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其主要特点是: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这些措施包括:放宽信贷条件,加强出口信贷,实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实行出口补贴和外汇倾销;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广泛实施出口担保,承保出口厂商在国外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广泛设立各种促进出口的行政机构,协助本国出口商对国外市场扩张;国家制定各种评奖制度,奖励在扩大出口方面做出成绩的出口商。
西欧国家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关税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
2 答:.(一)进口替代:其主要方法是利用高额关税和数量措施来限制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同时利用高估汇率鼓励工业所需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达到扶持本国新兴工业发展的目的,实现基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 (1)优点:????? 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 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 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 (2)缺点:????? 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 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 (二)出口导向:其主要特征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扰,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 (1)优点:????? 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 ②引进竞争机制;????? ③促进出口发展;????? ④适应国际贸易规范。?? (2)缺点:????? 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 ②对外依赖性较大。?? (三)答题者本人的观点。
第七章 国际贸易措施
一、名词解释:
1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是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之一。
2 进口附加税:是指发达国家对进口的商品除征收正税(进口税)外,还往往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一种附加税。
3 特惠税:又称优惠税,它是对来自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全部进口商品或部分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4 普惠制:它是发达国家对于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制度。
5 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管制,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6 商品倾销:是发达国家的垄断组织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用明显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大量抛售商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占领或巩固国外市场,是鼓励和扩大出口的一种有力措施。
7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制,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里,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8 “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年-5年)某些商品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自动"出口配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B 4 D 5 A 6 A 7 C 8 A 9 D 10 C 11 C 12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CD 3 CD 4 ABCDE 5 ABC 6 ABC
四、简答题:
1答:财政关税是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财政关税税率一般较低,税率过高会阻碍进口和减少出口,难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保护性关税是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性关税。税率往往很高,目的是要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2 答: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了出口。
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实现外汇倾销扩大出口的作用:
(1)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2)贸易伙伴国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3 答:(1)原产地标准分两大类:完全原产的产品和非完全原产的产品。???? (2)直接运输规则,受惠产品必须从该受惠国直接运到进口给惠国。???? (3)原产地证书,即必须提交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格式A或其他证明文件。???
4 答: 一般说来,从价税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对于同种商品,可以不必因其品质的不同,再详加分类。
(2)税率明确,便于比较各国税率。
(3)税收负担较为公平,因从价税额随商品价格与品质的高低而增减,较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
(4)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起到保护关税的作用。主要缺点:
(5)但在征收从价税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是确定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
五、论述题:
1 答:答案要点:
(1)非关税壁垒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非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2 答:答案要点是:
(1)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之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目的。
(4)非关税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5)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但其中最常见的是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凡是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或罚后再进口。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7)针对进口数量配额的特点,出口国家可以通过限制出口数量,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的价值,最终出口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使出口总值不变甚至提高。
(8)除此之外,对于国别配额还可以通过第三个国家进行转口贸易来突破配额的限制。
第八章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家资本移动
一、名词解释:
1自由贸易区: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所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3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4 共同市场: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税率,而且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5 优惠贸易安排: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关税。
6 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仅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对外统一关税,成员国制定并执行一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超国家的经济实体。
7 国际资本移动: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界向别的国家和地区移动、转移并进行商品生产和金融等方面的投资活动。
8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经营和管理该厂矿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形式。
9 对外间接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参与这些资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C 4 B 5 C 6 A 7 B
三、多项选择题:
1 BD 2 ACD 3 AE 4 AB 5 ABCD
四、简答题:
1 答:贸易创造效应由生产所得和消费所得构成。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各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所取代,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生产利益;同时该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贸易转移效应指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A国自己不生产X产品,而是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关税同盟成立后,A国X产品的进口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B国,如果B国的生产效率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会使A国进口成本增加,扩大消费开支,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2 答:(1)它突破了以往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办法,强调应用与发展理论紧密联系的跨学科的研究办法;
(2)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不限于市场的统一;主张经济的相互依存发展必须以生产领域为基础。
(3)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把一体化看作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4)在制定经济一体化政策时,要进行综合考虑,密切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反对外面强加的一体化。
五、论述题:
1 答:主要要点:
(1)关税同盟的含义和条件。
(2)除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等静态效果外,建立关税同盟还会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动态经济效果。
①加强市场竞争。
②规模经济。
③促进投资。
④促进技术进步。
2 答:主要要点:
(1)美国与原苏联在欧洲的对峙迫使西欧联合;???? (2)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 (3)发达国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需要;???? (4)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5)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6)加强集团对外谈判力量的需要。
3 答:主要要点:
(1)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2)国际资本移动中的主体是发达国家,但发展不平衡;
(3)国际资本移动的国别地区流向发生了较大变化;
(4)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5)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资本移动持续稳定地发展。
(6)国家垄断资本在国际资本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九章 国际贸易行为的约束
一、名词解释:
1最惠国待遇:是贸易条约和协定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其含义是: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方。
2 国际商品协定: 是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而缔结的政府间多边协定。
3 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4 缓冲库存:是指该商品协定的执行机构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规定,运用其成员国提供的实物和资金,干预市场和稳定价格。
5 国民待遇条款: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6 乌拉圭回合:是在总协定主持下,1986年9月5日在乌拉圭埃斯特角正式发起的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历时8年之久,于1994年4月结束,达成28个协议与协定,这次谈判称为乌拉圭回合谈判。
7 非歧视原则:又称无差别原则,是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是通过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来体现的,这两个条款,总协定主要是针对进出口商品与有关事项,而在世贸组织,将其扩展到新的协定或协议中。
8 非互惠原则:是关贸总协定第36条规定即发达缔约方对它们在贸易谈判中对发展中的缔约方的贸易所承诺的减少或撤除关税和其他壁垒的义务,不能希望得到互惠。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A 5 B 6 A 7 B 8 A 9 B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ADE 3 ABD
四、简答题:
1 答:贸易自由化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其含义可以解释为:
(1)它不是绝对意义的贸易自由化,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允许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
(3)对经济转型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鼓励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4)世贸组织不是一个自由贸易机构,它只是致力于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促使成员方开放,由此营造一个公平无扭曲的竞争环境。
2 答:支付协定是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支付协定是外汇管制的产物,在实行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一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对一国所拥有的债权不能用来抵偿对第三国的债务,结算只有在双边基础上进行。因此就需要通过缔结支付协定的办法来解决两国间的债权债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签订的支付协定实际上是一种支付清算协定。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签订支付协定的国家日益增多,其中大部分是双边支付协定,但50年代末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实行货币自由兑换,放松外汇管制,双边支付清算逐渐为多边支付结算所代替。
五、论述题:
1 答: 主要要点是:
(1)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促进贸易自由化,加速世界贸易增长;
(2)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加速发展;???? (3)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将进一步发展;???? (4)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竞争将更激烈;???? (5)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将继续扩大。
第十章 国际服务贸易
名词解释:
1 过境支付:是指一国向另一国提供服务,没有人员、物资和资金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的联网实现的,如视听和金融。
2 境外消费:是指一国消费者到另一国并得到该国消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 商业存在:是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商业存在是指允许外国的企业和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提供服务,包括设立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
4 自然人流动:是指允许外国单独的个人入境来本国提供服务,如外国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医生来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A
三、多项选择题:
1 ACDE 2 ABCDE 3 ABCE
四、简答题:
1 答:主要要点有:
(1)社会生产力;
(2)自然条件;
(3)各国参加国际服务竞争的比较优势;
(4)跨国公司;
(5)社会需求结构变化;
(6)各国政府政策。
2 答:方式主要有:
(1)单纯的服务贸易
(2)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相结合
(3)服务贸易与信贷或投资相结合
五、论述题:
1 答:主要要点如下:
服务贸易属于无形商品贸易,各种服务的基本特征是其产出的无形性。
国际服务贸易中部分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
国际服务贸易交易标的物的多样性、无形性
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生产要素跨国界的移动性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
国际服务贸易标的货物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呈现复杂性
国际服务贸易标的物的作价原则较复杂
国际服务贸易双方当事人关系复杂。
2 答:主要要点如下:
给外国服务提供者增加负担。如对进口服务的提供者征收歧视性税捐等。
进行数量限制
对外国服务提供者规定苛刻的要求与标准
对外国公司的活动进行限制。
通过各种规定,限制国际服务转移,如限制货币,信息,人员和相关的商品货物转移。
第十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
一、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E
二、判断题
1 N 2 Y
三、简答题
1 答:有以下特点:(1)贸易对象不同,一般商品贸易对象是有形的物质产品,技术贸易对象是技术,是无形的。(2)所有权转移不同,商品贸易完成后,商品所有权与使用权同时转移给买方,而技术贸易中的买方一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技术标的物的使用权,而不能取得所有权,因此技术贸易是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贸易。(3)贸易关系不同,一般商品贸易以货款结清为止,技术贸易则是一种交易双方持续的、按契约进行合作的关系。(4)贸易条件不同,商品贸易的条件主要指商品的价格、质量、包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相对较易确定,技术贸易的交易条件往往会随着交易方式不同而不同,且一般涉及到知识产权,确定起来比较困难。(5)一般商品贸易收支列入到对外贸易收支平衡表中,但是技术贸易收支一般不作为对外贸易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贸易程序
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C 4 C 5 D 6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DE
三、判断题
1 Y 2 N 3 N
四、简答题
1 答:(1)发盘必须像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2)必须明确表示发盘人受其约束;(3)内容必须十分确定;(4)发盘必须送达收盘人
2 答:接受指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因此,接受的实质是对发盘表示同意。一项有效的接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接受必须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2)接受必须表示出来;(3)接受必须在发盘的有效期内表示并送达发盘人;(4)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相一致。
五、案例分析题
1 答:答案要点:此为国际贸易磋商中的还盘问题。由于包装不属于发盘或还盘实质性条件,因此我方的回复不构成一项还盘,巴方不必对此做出回答,合同已经按照原发盘内容和接受中的某些修改为交易条件成立。所以我方以巴方对修改包装条件未确认为理由否认合同的成立是不正确的。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商品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D 4 C 5 C 6 C 7 C 8 D 9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 2 ACD 3 BCD 4 AD 5 ABC
三、判断题
1 N 2 Y 3 Y 4 Y 5 N 6 Y
四、简答题
1答:这是一种误解,误以为CIF条件下卖方要承担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所有责任、费用和风险。实际上:
此术语下卖方交货地点是装运港而不是目的港
卖方承担的风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即转移给买方
货物装船后产生的运费、保险费以外的费用需要买方承担
2 答:相同点
(1)卖方都是在装运港交货,
(2)买卖双方风险的转移以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为界限
(3)都适合于水上运输
(4)卖方办理出口通关手续,买方办理进口通关手续
区别:在运输和保险上存在差别
FOB下运输和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卖方无责任;CFR下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输费用,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CIF下,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均由卖方负责签订,并承担运费和保险费。
3 答:在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结合国别与地区政策,并按我方的经营意图,结合市场变动趋势进行灵活定价。
4 答:应当考虑:商品本身的品质;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与交货条件;商品季节性需求的变化;成交数量;支付条件以及汇率变动的风险;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等。
五、案例分析题
1 答:答案要点:尽管发霉是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但是产生发霉的原因,即包装不良原因则是在装船前已经存在了,因此是卖方在履约过程中的过失。按照有关FOB的风险转移规定,卖方有理由提出索赔要求,卖方的拒绝是没有道理的。
2 答:答案要点:我方的要求是合理的。尽管我方的动机是由于市场行情发生了对其不利的变化,但是由于是CIF贸易方式,要求卖方凭借合格完全的单证完成交货义务。本案中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提交的单据少了保险单,即使货物安全到达目的港,也不能认为其完成了交货义务。
第十四章 国际货物交易条件
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判断题
1 N 2 N 3 N
简答题
1 答: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以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包括看货成交和凭样品成交,凭样品成交可以凭买方样品,也可以凭卖方样品,也可以凭对等样品,即确认样品买卖;(2)以文字说明表示商品品质,包括凭规格、等级、标准、说明书、商标、牌号和产地等方式。
2 答:有三类:
(1)运输标志,又称唛头,为在运输包装上书写、压印简单的文字、图形和数字等,以方便运输、保管、装卸等过程中的识别,防止运错发错,通常包括:目的港、批号和件号、体积重量等。
(2)指示性标志,又称注意标志,是针对商品的特性提出的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般以简单醒目的图形文字标出,如“小心轻放”、“防止受潮”等。
(3)警告性标志,又称危险性标志,是在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外包装上注明的醒目图形和文字,其作用在于警告不得掉以轻心。
3 答:品质机动幅度是指允许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指标可在一定幅度内浮动的范围,主要用于初级产品。品质公差指卖方所交的货物品质可以高于或低于合同规定的最大限度,这种品质公差可以由买卖双方商定,也可以根据国际同行业公认的幅度掌握,主要用于工业制品。
在国际贸易中定立品质机动幅度和品质公差,主要是为了便于买方交货以保证交易顺利进行。
4 答:溢短装条款指卖方在交货时可以按合同规定的数量多交或者少交一定数量的百分比,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制定的。溢短装条款的内容包括机动幅度的百分比、溢短装部分由谁选择以及该部分的作价方法。
溢短装条款的规定是由于在实际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商品特性、生产条件、运输工具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卖方要严格做到按照合同规定数量交货有一定困难,为了避免双方因为实际交货多少与合同不符而产生过多争议,方便合同的履行,所以对一些数量难以严格限定的商品在合同中制定溢短装条款。
四、案例分析题
1 答:海关处置正确。这实际上是一个定牌中性包装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对于中性包装,尤其是定牌中性包装,在按照买方的要求注明有关商标、牌号外,还应注明以后因此而产生的侵权行为或知识产权纠纷,由买方承担一切责任和费用。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D 4 C 5 D 6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D 3 ABD
三、判断题
1 Y 2 N 3 Y 4 Y 5 N 6 Y 7 N
四、简答题
1 答:班轮运费计收标准按照商品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毛重计收运费;(2)以货物体积计收运费;(3)货物毛重或者体积中选择较高者计收运费;(4)按商品的价格计收运费;(5)按货物价值、重量、体积较高者计收运费;(6)按货物件数计收运费;(7)双方对某些缺乏明确规定的还可以协商计收运费。
2 答:(1)海运提单是承运人向托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证明其已经按照提单的记载收到货物;
(2)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提单的持有人拥有货物处置权,因此提单可以用来提货、向银行议付货款,还可以背书转让或抵押;
(3)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运输契约的证明。运输契约在装运前已经签订,提单则是按照合同装货后签发的,表明承运人收到托运人的货物。
3 答:有以下几种规定方法:
(1)明确规定装运期限,如限定在某一段时间内装运或者在某特定时间点以前装运。这种规定方法含义明确,可避免各方在装运期问题上产生争议,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
(2)规定收到信用证后若干天装运。这种方法有利于卖方安排落实货源,和避免开证较晚而引起的备货紧张,但是如果信用证难以及时开出则会使装运期无法确定;
(3)笼统规定装运期,如采用“立即装运”、“尽速装运”、“即刻装运”等词语表述装运期,这种方法规定不具体,容易引起争议和混乱,一般不宜采用。
4 答:共同海损的含义是:载运货物的船舶在航运途中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危及船、货的共同安全时,船方为了保护船与货物的共同安全或者为了使航程得以继续完成,而有意识的合理的采取挽救措施所作出的某些特殊牺牲和支出的额外费用。因此两者有以下区别:
(1)造成海损的原因不同,单独海损是承保风险所导致的船货损失,而共同海损则不是承保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它是为了解除或减轻这些风险而人为造成的损失;(2)二者在损失的承担上不同,即单独海损由受损方自行承担,共同海损则由受益各方根据获利比例分担。
5 答:构成实际全损的如: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保险标的物的丧失已经无法挽回,或者丧失其商业价值或者完全失去原有用途等。
推定全损如:保险货物受损后的修理与运费超过运至目的地的价值则构成推定全损,或者为避免实际全损需要花费的施救费用超过施救后的标的物的价值等。
6 答:ICC(A)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一切险,ICC(B)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水渍险,ICC(C)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平安险。
五、案例分析题
1 答:答案要点:根据FOB条件成交,要求买方在约定的期限租船到指定的装运港接运货物。我方没能及时派船接运货物,属于违约行为,因此巴西出口商有权以此为由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2 答:答案要点:(1)属于一般附加险,包含在一切险范围,应向保险公司索赔;(2)属于短量险,应向保险公司索赔;(3)由于外表练好,应为出口商所装食品量不足,是交货以前发生的,向出口商索赔。
3 答:答案要点:尽管属于一切险赔偿范围,但是应当找到主要责任原因。由于运输过程正常,因此船方无责任;另一方面由于茶叶包装并不能满足其一般运输防潮要求,因此货物问题应当是由于包装不能满足基本运输要求所引起的,这是在运输交货前发生的,所以责任应当是在生产厂家,货物损失应当由出口厂家赔偿。
第十六章 国际货物货款支付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 A 5 B 6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 2 ABCDE
三、判断题
1 N 2 Y 3 N 4 N 5 Y 6 N
四、简答题
1 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付款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
(2)按照跟单与否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
(3)按出票人不同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4)按照承兑人不同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等
2 答:托收是指卖方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的一种方式,是逆汇法,托收属于商业信用。
其主要特点是先发货后收款,通过托收方式能否收回货款取决于买方的信用,风险较大,在这种方式下卖方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不太适于大额金额收取
3 答:采用托收应当注意:
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掌握客户信用状况
了解进口国的法令和商业习惯,以避免发生货物到后不准进口或不能即时收汇
严格按照约定支付条件交付货物和提供单据,以免授人以柄,为对方拖延支付货款甚至拒付货款提供借口。
4 答:信用证是银行(开征行)根据客户(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者自己主动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此时银行承担第一付款人责任,是银行信用。
信用证支付方式有以下特点:(1)付款人是银行,属于银行信用;(2)开立信用证以买卖合同为基础,但是信用证一经开立,即成为独立于合同之外的一种自立文件,开证行只受到信用证约束,而不受买卖合同约束;(3)信用证业务是单据业务,银行处理的只是单据。
5 答:银行保函是银行应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方(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信用担保凭证,银行对申请人的债务或者应履行的义务承担赔偿责任。常用的银行保函有投标保函、履约银行保函和还款银行保函。
五、案例分析题
1 答:答案要点:卖方确实违反了合同,银行的做法符合有关的国际惯例。有关信用证规定在分批装运时,如果任何一批未按规定装运,则信用证对该批和该批以后的货物均告失效。
2 答:答案要点:开证行没有理由。本案例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对于不可撤销信用证未经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单方面修改或者撤销。由于修改通知是在我方预订了班轮以后到达,达到不及时,我方也未同意对信用证的修改,因此开证行没有理由拒付货款。
第十七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三、判断题
1 N 2 Y 3 N
四、简答题
1 答:作用表现在:
(1)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重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
物的品质、数量、包装、重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合同的条件提出异议,要求赔偿的有效证明文件;
(3)海关验关放行的凭证之一;
(4)作为买方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
2 答: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后果指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对买卖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合同执行所造成的影响而言,包括两种情况:(1)解除合同履行,免除赔偿责任;(2)适当变更合同内容,如延期或者分期执行合同,或者签订替代履行合同等。
不可抗力事件处理的办法有:(1)以合同为依据审查所请求的不可抗力内容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条款的范围;(2)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遭受意外事件的一方应及时将该事件及其对履约的影响通知对方;(3)处理不可抗力的后果时,应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公正合理地确定对履约的影响。
3 答: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方式包括:友好协商、请第三方调节、仲裁和诉讼四种方式,其中仲裁是解决争议的最主要的方式,在通过友好协商和调节无效,而又不愿诉诸法院的情况下,一般都愿意采取这种方式。这是由于仲裁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仲裁程序比较简单,解决问题速度快,仲裁费用一般比诉讼为低,且仲裁气氛缓和,一般不影响争议双方的后续贸易关系。但是仲裁是终局性的,败诉方不得上诉,必须依法执行裁决,否则胜诉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答:主要类型有:(1)由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定立的,即合同中的仲裁条款;(2)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的。这两种仲裁协议的法律效率是相同的。
仲裁协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约束双方当事人解决争议的 方式;(2)排除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3)授予仲裁机构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五、案例分析题
1 答:答案要点:按照国际惯例。政府颁布禁令属于不可抗力,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巴西出口商依据合同规定向我方提出延迟或者取消合同的要求,有据可依,我方的索赔要求不合理。
第十八章 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履行、违约及法律救济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CD 3 ACD 4 ABD 5 BC
三、判断题
1 Y 2 Y 3 Y 4 N 5 N
四、简答题
1 答:(1)当事人必须具备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2)合同必须是互为有偿的;(3)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4)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5)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2 答:违约是指合同定立一方当事人未能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约定的义务的行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将违约划分为根本性违约和非根本性违约两大类。在根本性违约的情况下,受损方有权提出赔偿要求并解除合同,而非根本性违约情况下,受损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但是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3 答:违约的救济方法指贸易一方的合法权利被另一方侵害时法律上给予受损方一定补偿的方法。各国法律一般规定了三种基本的救济方法。(1)实际履行。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当事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整履行义务,而不能用其他的手段来代替,如货币补偿。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有权向法院提出要求实际履行的诉讼,由法院强制违约方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2)损害赔偿,即违约方以货币来补偿守约方受到的损失,这在国际贸易救济方法中受到了最为广泛的使用。(3)解除合同,即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但是各国法律对解除合同的条件有着不同的规定。
第十九章 国际贸易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A 4 D 5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 2 ABCD 3 CD 4 ABD
三、判断题
1 N 2 Y 3 Y 4 Y 5 Y 6 Y 7 Y 8 N
四、简答题
1 答:独家代理与独家经销的区别是:在独家代理方式下,代理人一般是以委托人的名义与第三者订立合同,其作用主要是居间介绍和收取佣金,并不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而在独家经销方式下,包销商和供货商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包销商以自己的名义购进货物,在所包销地域进行销售,并且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
2 答:优点体现在:(1)对寄售人而言,通过寄售方式有利于供货商与实际用户之间建立关系,扩大销售渠道和及时了解市场变动,从而掌握有利的市场销售时机。(2)对于代销人来说不需要垫付资金和不承担风险,有利于调动资金不足的代销商的积极性;(3)对买主来说,寄售是一种现货交易,付款后即可以提货,节省了交易时间费用和风险。
寄售的缺点主要是针对寄售人而言的。(1)寄售人要承担货物售出前的一切风险;(2)货物售出前的一切费用与开支均由寄售人承担,而货款要到货物售出后才能收回,不利于其资金周转。
3 答:国际货物拍卖是由专门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章程,以公开叫价竞购的方式,将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
(!)是一种公开竞买的现货贸易方式;(2)是在一定的机构内有组织的进行;(3)拍卖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和章程。
4 答:(1)以标准期货合同作为交易标的,标准合同又称为合约,是由各商品交易所制定的,合同中的商品品质、规格、数量以及其他交易条件都是统一制定的。
(2)采用特殊的清算制度。商品交易所内设有清算所,买卖双方的期货合同由清算所统一进行交割、对冲和结算。
(3)具有严格的保证金制度。清算所要求每一个会员必须开立保证金账户,在期货交易时,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初始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