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李焕品主讲
lhp790310@126.com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组成
血液
(占体重 7%~8%)
血浆:水、血浆蛋白、低
分子物质等 (占全血的 50%~55%)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占全血的 45%~50%)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
?水占血浆总量的 91%~92% 。参与维持渗透
压等理化特性,实现血液与组织液间的物质
交换;水的比热大,有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
还参与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输。
?电解质以钠离子和氯离子为多。主要参与维
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度和组织兴奋性等
功能活动。
2、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其中
清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
其主要功能有: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以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构成缓冲对,维
持内环境酸碱平衡;作为多种物质的载体,
参与免疫反应,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是参与机体免疫的主要蛋白质;参与血液凝
固过程,血浆中有多种和凝血有关的凝血因
子等。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
白含氮化合物 。
?人在剧烈运动后,由于和无机盐的减少,其
他物质浓度升高,血液浓缩,血浆中的化学
成分产生明显变化。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红细胞形状和数量
?血红蛋白浓度
?功能,血红蛋白 (Hb)载 O2,CO2
?贫血
?红细胞比容以及正常水平
?血型
二、红细胞血型
(一)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型 A 抗 B
B型 B 抗 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 A+抗 B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 blood group )
凝集( agglutination) 凝集原( agglutinogen)
凝集素 ( agglutinin)
(二) Rh血型
Rh血型 ( C,c,D,E,e)
Rh阳性 ?有 D抗原
Rh阴性 ?无 D抗原
Rh血型特点及意义, 不存在天然抗体
不完全抗体 IgG
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HLA( A,B,C,D)
HLA意义:移植、输血、亲子鉴定和人类学研究
四、输血的原则
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
次侧
2、白细胞
?形状:有细胞核、无色较大。
?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
细胞( 0.5%-5%)和嗜碱性细胞( 0%-1%))
? 单核细胞( 3%-8%)
? 淋巴细胞( 20%-40%)
?4000- 10000个 /立方毫米
?功能,保护、防御
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 细胞免疫
B细胞 ?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
?形状:无细胞核,双凸圆盘状,体积小、直
径 2- 4μm 。
?10万个- 30万个 /立方毫米
? 功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保护血管内皮
细胞的完整性。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 (一)颜色和比重
?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皮肤毛细血管
近似鲜红色,血浆和血清呈淡黄色。
?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 1,050~1.060之间,红细胞
的比重为 1.090~1.092,血浆的比重为 1.025~1.034。
? 全血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
含量。血浆的比重则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二)黏滞性
? 正常人血液的黏滞度为水的 4~5倍,血浆的黏滞度
为水的 1.6~2.4倍。
? 血液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
含量,另外也与血细胞形状及在血流中的分布特点、
表面结构和内部状态、易变形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有关。
? 例如:登山运动时、长跑运动时,血液黏滞性升高。
? 血液黏滞性对血流速度和血压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血浆渗透压
? 在血浆溶液中,促进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称为
血浆渗透压,其值为 300mmol/L。渗透压的高低与
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相关,而与溶质的种类及
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溶解于其中
的电解质产生的。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
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
压。
? 运动时:渗透压上升
? 大量喝水:渗透压下降
(四)血浆 PH值
?正常人血浆 PH值为 7.35~7.45,人
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 PH值
变动范围为 6.9~7.8。
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运输 O2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等)及 CO2。
激素、酶、维生素,调节体温及散热。
?例如:运动时,骨骼肌大量产热,就是通过血
液运至全身,使热量均匀分布于全身各处,并
于体表散发,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在运输
过程中,血浆中的水分、血浆蛋白及红细胞中
(一)氧的运输
?1、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 1)物理溶解,2.36/100ml(1.5%)。
? ( 2)化学结合, ( 98.5%)
?氧合和氧离,HbO2形式 1.34ml/1g
? PO2高的肺部
?Hb+O2 HbO2
? PO2低的组织部
2、血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
Hb与 O2结合(被氧饱和)的程度。
?氧容量:血红蛋白氧容量是指血氧饱和度达
100%时,每 1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 O2
的最大量。
?氧含量:每 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
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 。
3、氧解离曲线
?血氧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氧分压的高
低。反映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
曲线称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简称氧解离曲
线(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该曲线
既表示不同 PO2下,HbO2解离情况,同样
也反映不同 PO2下,O2与 Hb结合情况。
?安静时:动脉 PO2100mmHg( 96-98%)
?氧离曲线上段 PO260- 100mmHg( 97.4%)
?氧离曲线中段 PO260- 40mmHg( 75%)
?氧离曲线下段 PO240-10mmHg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 1) PCO2 和 PH值
?( 2) 温度
?( 3) 2,3-二磷酸甘油酸( 2,3- DPG)
?( 4)一氧化碳( CO)
(二) CO2的运输
?1、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CO2能直接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形式氨基
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很迅速,无需酶的
催化,且为可逆反应。
2 2 2 3 3CAC O H O H C O H H C O??? ? ?? ? ?? ?
(三)其他物质的运输
?一方面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水、无机盐、维生
素等物质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供各组织细胞
进行代谢或暂时贮存;同时,又将组织细胞
产生的代谢尾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及
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肝、肾、
肠管及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以保证新陈代
谢的进行。
二、血液的调节功能
?(一)内环境
?体液占体重的 60%
?细胞内液,40%
?细胞外液,20%(组织液 15%、血浆 5%)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内环境。
(二)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
NaHCO3/ H2CO3;
Na— 蛋白质/ H— 蛋白质;
Na2HPO4/ NaH2PO4
?
KHb/ HHb; KHbO2/ HHbO2;
KHCO3/ H2CO3;
K2HPO4/ KH2PO4等。
?血浆中的 NaHCO3/ H2CO3的缓冲效率最高,
血浆 PH主要取决于 NaHCO3/ H2CO3的浓
度比,当二者比值维持 20∶ 1时,血浆 PH值
即可维持在 7.4,如果该比值改变,血浆 PH
值就会发生变化。由于血浆中的 NaHCO3是
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称其为碱储
备,或碱储。
?剧烈运动时,机体内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
液后,血液中 H+增多,血浆中的 NaHCO3立即
与之反应,形成碳酸,而碳酸的解离程度很弱,
只解离出很少量的 H+,它进一步分解为 H2O和
CO2,CO2由肺排出体外,从而缓冲了体内过量
的酸性物质,使 PH不致降低很多。这一过程的
化学反应式如下,
三、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淋巴细胞 的免疫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和凝血功能
?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
抗菌素等,总称为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
的细菌和毒素等抗原,使人体免于疾病的感
染。
论文格式 (文献综述)
? 1、论文题目(用 3号宋体);
? 2、作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等(用 4号楷体);
? 3、摘要(用 5号楷体);
? 4、关键词(用 5号楷体);
? 5、序论(即前言)(用小 4号宋体);
? 6、本论(即主体部分) (用小 4号宋体);
? 7、结论(小结和展望) (用小 4号宋体);
? 8、参考文献(用 5号楷体)。
论文格式 (课程论文)
? 1、论文题目;
? 2、作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等;
? 3、摘要;
? 4、关键词;
? 5、前言;
? 6、研究方法;
? 7、结果与分析
? 8、结论;
? 9、参考文献
?论文一律用 A4纸打印,最迟 2006年 12月 31
日前交。
?http://blog.sina.com.cn/u/1260853043
?lily7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