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 防
预防,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 防止
家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祖国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 早在, 内经, 中就提出了
,治未病, 的预防思想, 强调, 防患与未然, 。
如, 素问 ·四时调神大论, 中就有,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 治未乱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
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 的记载 。
,丹溪心法, 也说:,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 不若摄养于
无疾之先 。 盖疾成而后药者, 徒劳而已 。 是故已病而后治, 所
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 。 夫如是则思患
而预防之者, 何患之有哉?, 。
以上, 治未病, 的预防思想, 在指导后世医学的医疗实践
中,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所谓, 治未病,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 未病先防,
一是 既病防变 。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 就是在家畜未发病之前, 预先
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 邪气
侵犯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
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 外邪通过损伤
正气而起作用,所以,未病先防,重在培养机
体的正气。 关于机体正气的培养,中兽医主要
是从三个方面去着手的:
(一)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
(二)针药调理
(三)疫病预防
( 一 )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使役
中兽医认为 此为预防家畜病症发生的关键 。 正如, 元亨疗
马集, 中所说:, 冬暖, 夏凉, 春收, 秋厩, 节刍水, 知劳役,
使寒暑无侵, 则马骡无疴瘵 (zhai 债 )也, 。 在兽医古籍中很多
地方都记载了有关家畜饲养, 管理和使役的注意事项, 如, 元
亨疗马集 ·三饮三喂刍水论, 中论述得就很详细 。 在 饲养方面 提
出过饥渴时不能暴食暴饮, 劳役前后不能饮喂过饱, 饮水和草
料必须清洁, 不能混有杂物;有汗和料后不能立即饮水, 膘大
马, 休闲马和夏季要减料 。 在 管理方面, 提出厩舍要冬暖夏凉,
经常打扫干净 。 在使役方面, 提出要先慢步, 后快步, 快慢要
交替使用;使役后不可立即卸掉鞍具, 待休息后方可饮喂等 。
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 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 。 只要饲养管理
搞好了, 许多病症就可以避免发生 。
(二)针药调理
就是根据地区、气候,以及家畜体质的情
况,采用放大血、开针洗口和灌四季药的办法
来预防疾病。这种用 针 药 调理,扶正祛邪,使
家畜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减少疾
病的发生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不少地区仍在
广泛使用。
( 三 ) 疫病预防
对疫病的 认识,早而深 。
对疫病的防治 措施:粗而浅 。
( 三 ) 疫病预防
对于疫病的 认识 可见于历代的农书和兽医专著, 如, 元亨疗马集, 说:
,都中战马, 遍染瘟疫, …… 癖瘟癖瘴, 不可不御也, 。, 三农记 ·卷八,
记载:, 人疫传人, 畜疫传畜, 染其形似者;豕疫可传牛, 牛疫可传豕,
当知避焉, 。, 陈敷农书, 中说:, 已死之肉, 经过村里, 其气尚能相染
也 。 欲病之不相染, 勿令与不病者相近, 。, 三农记, 中还说:, 倘逢天
时行灾, 重加利剂, 宜避疫之药常熏栏中 。,, 齐民要术, 中还记载了羊
传染性疫病的早期诊断与隔离的方法,, 羊有病, 辄 ( zhe 哲 ) 相污 。 欲令
别病, 法当栏前作渎, 深二尺, 广四尺 。 往还皆跳过者, 无病;不能过去,
入渎中行, 过, 便别之, 。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 古人很早就对家畜的
传染性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根据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科学水平采取了一
些力所能及的防制办法, 如隔离, 预防性给药 ( 利剂的使用, 贯仲, 苍术
等泡水, 使家畜饮用 ), 药熏 ( 苍术, 石菖蒲, 艾叶, 雄黄等药物燃烟熏
棚厩的定期消毒 ), 粪便堆放发酵, 以及一些清洁卫生性工作 ( 水洁, 料
洁, 草洁, 槽洁, 圈洁, 动物体洁净等 ), 均是预防家畜疾病发生的重要
措施 。
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的理论人们认识的较深, 赋逐于实践的
工作开展的也好, 然对, 既病防变, 预防思想的理解
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重视程度就显不足, 下面就, 既
病防变, 预防思想在中医, 中兽医经典方剂中的体现,
来看古人是如何看重, 既病防变, 的理论及其指导实
践的, 以期对今人有所启迪 。
未病先防, 是最理想的积极措施 。 但是,
如果疾病已经发生, 则应采取早期诊断, 早期
治疗, 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 。 具体
内容包括:
( 一 ) 早期诊治
( 二 ) 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 先安未受邪之地
( 一 ) 早期诊治
众所周知, 疾病之初, 病位较浅, 病情多轻, 病邪伤正程度轻浅, 正
气抗邪, 抗损害和康复能力均较强, 因而早期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
同时早期诊治还可以防止病邪深入而加重病情, 其意义之重大古人已有明
确论述 。 正如, 医学源流论, 说:, 病之始生浅, 则易治;久而深入, 则
难治 。,,, 盖病之始入, 风寒既浅, 气血脏腑未伤, 自然治之甚易;至
于邪气深入, 则邪气与正气相乱, 欲攻邪则碍正, 欲扶正则助邪, 即使邪
渐去, 而正气已不支矣 。, 再如, 元亨疗马集, 中有:, 每遇饮马, 就便
看验有无病患, 交点匹数, 每三日一次, …… 令兽医遍看口色, 有病者灌
啕, 甚者别槽医治, 的记载, 说明古代兽医就非常重视对病畜的早期发现,
及早诊治, 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与恶化 。 另外,,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 邪风之至, 疾如风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 其次治筋脉,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 半死半生也, 。 这说明外邪侵入机
体以后, 如果不作及时处理, 病邪就有可能逐步深入, 由表传里, 侵犯内
脏, 使病情愈来愈复杂, 治疗也愈来愈困难 。 因此, 在防治疾病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的途径, 做到早期诊断, 有效治疗,
才能防其发展和传变 。
如, 伤寒论, 中用以治疗伤寒之邪传入少阳的代
表方剂, 小柴胡汤,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 少阳为三
阳之枢, 一但邪犯少阳, 邪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
未有定处, 往来无常, 其邪增可内传阳明而入里, 若
正复可祛邪外达太阳而出表, 但目前由于邪在少阳半
表半里之间, 故在治疗上既不宜发汗, 又不宜泻下,
惟以采用和解少阳之法为妥,, 半表半里兼而有之,
方是小柴胡证, 。 其方药组成为
柴胡 12g 黄芩 9g 半夏 9g 生姜 9g
人参 6g 炙甘草 5g 大枣 4枚 。
柴胡为少阳专药, 轻清升散, 疏少阳之邪透达肌表, 而
解少阳气机之壅滞, 为君药, 黄芩苦寒, 善清泄少阳之郁热,
为臣药, 配合柴胡, 一散一清, 共解少阳之邪 。 半夏和胃止
呕, 散结消痞, 为佐药, 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 。 生姜借其辛
散之功, 能助柴胡散表邪, 同时又能助半夏和胃止呕, 姜枣
配合又能调和营卫输布津液, 为使药 。 由于邪在少阳半表半
里之间, 所以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 又要清泄半里之邪,
还必须防止病邪深入于里, 故方中用 党参, 甘草, 大枣 来益
胃气, 生津液, 和营卫, 这样既扶正以助祛邪, 又和中实里
而防止邪气内侵, 从而把病邪控制在少阳, 然后逐渐疏邪透
表而减除 。 这充分说明党参, 甘草, 大枣是益气匡正之品,
并非和解少阳必用之药 。, 方中柴胡以疏木, 使半表之邪得
从外宣;黄芩清火, 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半夏能开结痰,
豁浊气以还清; 人参能补久虚, 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
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 使邪无内向也, (, 名医方
论, ) 。
再如, 元亨疗马集 ·七十二症, 治马患心热风邪 ( 症见全
身出汗, 肉颤头摇, 气促喘粗, 左右乱跌, 口色赤红, 脉洪
数 ) 的, 朱砂散,, 其中有, 党参, 一味;治马心风黄 ( 症
见眼急惊恐, 浑身肉颤, 咬身啮足, 口色赤红, 脉象洪数 )
的, 镇心散,, 其中又有, 党参, 甘草, 蜂蜜, 三味, 从上
述二证的表现看, 毫无虚 ( 气虚 ) 的反映, 完全是一片火热
的证候, 是实证的典型例证, 心热风邪证多由外感热邪, 壅
积于心, 扰乱神明所致;心风黄证则为心热帜盛 。 二者均应
以清热泻火, 镇心安神为主 。 然治疗者深知火热之邪最易耗
气, 上述二证日久, 必然致正气耗损, 出现精神倦怠, 四肢
无力, 或行似酒醉, 神志昏迷等虚象, 致使疾病由实转虚,
由简单变复杂, 给治疗带来困难, 故医者在尚未出现上述变
证的情况下, 在早期治疗的方药中已加入了补益正 ( 中 ) 气
的药物, 以, 防患于未然, 。
( 二 ) 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 先安未受邪之地
家畜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脏腑之间, 相互联系, 相互
为用, 正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 所以一脏有病, 可以影响他脏 。
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 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对于防止疾
病的发展传变, 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 因此在临床治疗疾病的
过程中, 固然要针对病位之所在进行治疗, 但也要从总体的角
度出发, 对于可能即将被传及的未病之脏腑, 给予安扶, 充实,
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达到中断其发展的目的 。 如, 难经 ·七十七
难, 说:, 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已病者, 何谓也? 然:所谓治
未病者, 见肝之病, 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 无令
得受肝之邪, 故曰治未病焉 。 中工者, 见肝之病, 不晓相传,
但一心治肝, 故曰治已病也, 。 肝属木, 脾属土, 肝木能乘克
脾土, 所以肝脏患病最易传脾, 故在治肝病的同时要注意调补
脾脏, 其目的是使脾脏正气充实, 防止肝病蔓延 。
,元亨疗马集, 中有一剂治疗因肝经积热引起眼部疾患的
方药, 决明散, 其组成为
石决明 45g 草决明 45g 栀子 30g 大黄 30g 没药 20g
白药子 30g 黄药子 30g 黄芪 30g 黄芩 20g 黄连 20g
郁金 20g 煎汤候温加蜂蜜 60g 鸡蛋清 2个, 同调灌服 。
本方为明目退翳之剂 。 方中石决明, 草决明清肝热, 消肿
痛, 退云翳为君药;黄连, 黄芩, 栀子, 鸡蛋清清热泻火, 黄
药子, 白药子凉血解毒, 加强清肝解毒作用为臣药;大黄, 郁
金, 没药散瘀消肿止痛为佐药;使以蜂蜜为引 。 诸药相和, 清
肝明目, 退翳消瘀 。 因肝开窍于目, 所以眼部有疾其病在肝 。
而木可乘土, 肝病一旦失去控制就易致脾生病, 为防病邪犯脾,
方中加入 黄芪 一味来补脾气,, 五脏虚则传, 实则不传,, 脾
气实, 则自不受邪侵犯, 这就是既病防变的具体应用 。
再如, 中兽医治疗学, 中的, 防己散, 是治疗肾虚腿肿的
方剂, 方药组成有
防己 30g 黄芪 30g 茯苓 30g 桂心 20g 芦巴子 30g 补骨脂 30g
厚朴 25g 泽泻 30g 猪苓 30g 川楝子 30g 巴戟天 30g 牵牛子 20g,
方中桂心, 芦巴子, 补骨脂, 巴戟天温补肾阳, 蒸化水湿,
为君药;泽泻, 猪苓, 防己, 牵牛子等导水湿外出, 为臣药;
川楝子, 厚朴行气运水促进排除水湿, 为佐药;众所周知, 肾
主水, 肾虚火衰, 则水湿不能蒸化, 而致水湿内停, 内停的水
湿若流注于肢体, 可见水肿, 若侵淫于脾, 可见运化功能下降
的各种表现 。 因脾属土, 喜燥而恶湿, 水泛最易困脾, 故方用
黄芪, 茯苓利水健脾,一则黄芪, 茯苓利水可助肾, 减轻其负担,
二则健脾培土以制水, 防止水侮土, 而致疾病发生传变和复杂
化 。
另外,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有
一名方 ——, 参苓白术散,, 其组成为
党参 45g 白术 45g 茯苓 45g 炙甘草 45g 山药 45g
扁豆 60g 莲肉 30g 桔梗 30g 薏苡仁 30g 砂仁 30g。
此方是补气健脾, 和胃渗湿良方, 主治脾胃气虚而夹湿之
证, 证见草料迟细, 体瘦毛焦, 倦怠肯卧, 大便稀溏, 完谷不
化, 口色淡黄, 脉缓弱等慢性消化不良的表现 。 方中党参, 白
术, 山药, 莲肉, 炙甘草健脾补气为君药;薏苡仁, 茯苓, 扁
豆健脾渗湿为臣;砂仁行气和胃为佐 。 土生金, 脾为肺母, 为
防母病及子则必须加强肺的抵抗力, 于是方中加入 桔梗 来上浮
保肺, 足见其见识之深远 。
再如, 元亨疗马集, 中治疗肺燥咳嗽, 鼻流脓涕的, 理肺
散, 其方药组成是
蛤蚧 1对 知母 20g 贝母 20g 秦艽 20g 山药 20g 天门冬 20g
琵琶叶 20g 汉防己 20g 白药子 g20 栀子 20g 天花粉 20g
升麻 20g 马兜铃 25g 麦门冬 25g 百合 30g 苏子 30g,
共为末, 开水冲候, 温加蜂蜜 120g。
本方是防治秋燥伤肺之调理方 。 方中以百合, 贝母, 花粉,
麦冬, 天冬滋阴清热, 润肺化痰, 为君药;蛤蚧, 兜铃, 苏子,
知母, 琵琶叶止咳平喘, 白药, 秦艽, 防己, 栀子清热利水,
为臣药;升麻轻宣解表, 以驱邪外出, 为佐药;蜂蜜润肺, 调
和诸药, 为使药 。 五行之中肺为金, 脾为土, 土生金, 所以土
为金之母, 肺有病, 可犯母脾, 为防子病犯母必须用药保母脾,
于是方中加入 山药 补气健脾, 以防子盗母气 。 这里也很好的体
现了, 先安未受邪之地, 的预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