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 液
杨英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
腑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同气和
血一样,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
津和液,同属于水液,都来源于饮食物,有赖
于脾和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由于津和液在其性状、
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津和液
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地说,性质较清稀,流动性
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
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 津 ;性质较稠厚,流动性
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髓脑起濡养作用的,称
为 液 。
由于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
时并称。
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物。津液的生成,
是通过胃的受纳熟腐,脾的运化,小肠
的受盛与分别清浊,以及大肠的传导变
化等生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津液的输布
需要脾的运化,将津液上输至心肺,
心推动血液运行,肺通调水道(三焦),
共同将其输布至全身;肾主水,使清者
上升,复归于心肺。由此可见,津液的
输布是在脾、心、肺、肾器官的协同作
用下完成的。
津液的排泄
津液被机体利用后,剩余水份和代谢废物
的排泄,需要肺、大肠、肾、膀胱等脏腑的共
同作用。肺气宣发,使津液从皮肤和呼吸道排
出;肺气肃降,使津液从大肠排出。肾主水,
使津液中的浊者下降注入膀胱,经膀胱气化而
排出。由此可见,津液的排泄途径有四个方面;
从皮肤排出为汗,从膀胱排出为尿,这是主要
的,此外,从呼吸与大便中也排出部分水份。
津液的代谢过程,是在上述各个脏
腑协同作用下而完成的,其中以脾、肺、
肾三脏的生理功能为主。脾在津液的生
成和输布中起着重要作用。肺与肾在津
液的输布和排泄中起重要作用,而肾对
脾、肺在水液代谢方面的功能又起着促
进作用,因此说肾主管水液代谢。
津液的生理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滋润和营养作用 津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份和营养物
质,所以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具有滋润和营养作用。与血
液的功能比较而言,津液又以滋润作用为主。但就津和
液相对而言,津多输布于肌肤、孔窍,以滋润作用为主,
液多输布于脏腑、脑髓,以营养作用为主。
2、化生血液 津液主要流布于脉管之外,但其进入脉
中以后,即可化生为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3、运输废物 津液在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各部分的
代谢废物收集起来,通过脉内或脉外的途径,运输到有
关的排泄器官,不断地排出于体外,以保证各组织器官
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津液与血的关系 ------
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物质,又都有滋润
和濡养的作用,因此,血和津液之间亦存在着
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生理状态下,血和津液的生成都
来源于水谷之精气,由水谷之精气所化
生,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渗注
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
中的液态物质渗出于脉外,即成为津液。
由此可见,血与津液之间,充分体现了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病理情况下,血和津液之间也多相互影响
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可渗注于脉
中,以补偿脉内血液容量的不足,与此同时,
由于脉外之津液大量渗注于脉内,则又形成
了津液的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
等病理现象。
烧伤时,由于津液大量消耗,不仅渗入
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
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等病变。
因此,对于失血患畜,临床上不宜采用
汗法,即,夺血者,无汗。” 对于多汗或津
液大亏的患畜,不可轻用破血、活血之剂,
即,夺汗者,无血。” 另一种解释是:丢失
了血的患畜,汗不会多 [大失血 ← 津液 → 无汗
(津少) ];丢失了汗的患畜,血不会多 [发
汗太过、烧伤 ← 津液 → 血液(空虚) ]。这是
“津血同源”之说的两种解释。
那么临床上是如何处理“津血同源”
的问题的? 疗血虑津、疗津顾血 是临床
上的一大指导思想,下面列举几个方剂
看一下“津血同源”在实践中的具体体
现。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 当归 45 白芍 45 熟地 45 川芎 30
[功效 ] 补血和血
[主治 ] 血虚诸证。
本方是治疗血虚夹瘀的主方(基础方)。
方中当归补血和血为君药; 白芍 养血敛阴,熟
地 滋阴补血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而不
滞,营血调和为佐使药。本方随证加减,可统
治诸种血证。
张秉成:“夫人之所赖以生者,血与气耳。
故一切补气诸方,皆从四君化出;一切补血诸方,
又当从四物而化也。补气者,当求之脾肺;补血
者,当求之肝肾。 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
肝,敛阴益血,二味为补血之正药 。然血虚多滞,
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
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
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总之,此方
乃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 (《成方便读》)
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 ] 炙甘草 60 党参 60 大枣 30 阿胶 30
生地 120 麦冬 30 麻仁 30 桂枝 30 生姜 30
[功效 ] 补气养血,滋阴复脉
[主治 ] 气虚血少所致的脉结代,心悸气短。
方中炙甘草、党参、大枣补中气,益心脾,化
气血,复脉络为君药;阿胶补血滋阴充脉为臣; 生
地、麦冬、麻仁 滋阴生津为佐药;桂枝、生姜 性味
辛温,具有通阳复脉之功,与益气滋阴药相配,虽
温而不燥,可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共收补气养
血,滋阴复脉功效。
柯琴:“仲景于脉弱者,用芍药以滋阴,桂
枝以通脉,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用地黄、麦
冬者,-------此以心虚、脉代结,用生地为君,
麦冬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地黄、
麦冬,味虽甘而气大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
人参、桂枝以通脉,生姜、大枣以和营,阿胶补
血,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
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 (《名医
方论》)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组成 ] 百合 45 川贝 30 生地 60 麦冬 45 元参 20
当归 30 白芍 30 熟地 60 桔梗 20 甘草 30
[功效 ]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 ] 肺肾阴虚。
方中百合、生地、熟地滋养肺阴为君药;麦
冬、元参滋肾生津清热为臣药;当归、白芍养血
和营,川贝、桔梗清肺化痰为佐药;甘草协调诸
药为使。
一贯煎,柳州医话》
[组成 ] 北沙参 10 枸杞子 12 生地 30 麦冬 10
当归 10 川楝子 5
[功效 ] 滋阴疏肝。
[主治 ] 肝肾阴虚,血燥气郁。
张山雷:“柳洲此方,原为肝肾阴虚,津液
枯干,血燥气滞变生诸证设法。”故方中重用生
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以北沙参、枸杞、
麦冬为臣,配合君药滋阴生津;当归养血柔肝为
佐;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