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教 案 课程名称 信 息 管 理 学 教师姓名 司 有 和 教师编号 学 年 2005 — 2006 学 期 第 二 学 期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06年1月12日 信 息 管 理 学 课 程 教 案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 Information Management 课 程 号:1100340 总学时:54 周学时:4 学分数:3 授课班级:200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班 授课时间:2005-2006学年第2学期(2月20日-5月22日) 每周星期一上午1、2节,星期五下午5、6节 一、教学目的 在当今信息社会,不论是从事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还是从事文化管理、科技管理,在管理工作中都存在有信息管理的工作任务。对于管理者来说,除了运用计算机进行在线信息管理之外,都还有诸如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激活、信息公开与保护、信息活动的策划等不使用计算机进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活动的管理。关于这一点,许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管理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并增强信息管理意识,走出信息管理只是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识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策划信息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针对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设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定位于面向企业的信息管理,选择司有和教授编著的《企业信息管理学》为教材,主要讲授: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社会功能、发展历程,以及信息管理与常规管理并存一体的理念;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活动的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企业信息管理者的配置与提高等六大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以及企业信息管理中普遍适用的五大原则,企业管理者素养、能力结构及其作用机制和自我提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管理的原则、程序、方法,管理者的素养、能力及其自我提高。 难点:信息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素养、能力的自我提高。 四、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54课时中,讲课46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机动2学时,复习2学时。考试另外安排时间,考试方式为开卷笔试。 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内容十分丰富,比如:信息采集方法中的数据挖掘方法、信息分析方法中的信息智能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等;还有些知识点涉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这些方法和知识点本课程则略微点到即是,具体内容由单独开设的专门课程来解决。 五、教 材 《企业信息管理学》,司有和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第一章 绪 论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全面的了解,走出当前存在的各种关于信息、信息管理的认识误区。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企业信息管理概述(3学时) 第二节 企业信息管理学概述(2学时) 第三节 企业的常规管理与信息管理(1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并非就是资源。信息管理的认识误区。 难点:信息管理与常规管理并存一体 3.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由已有的信息定义的不规范,深化为对一切概念的定义应该如何进行规范表述。这本身属于信息加工的范畴。 拓宽:在讲述企业信息管理学时,从论证企业信息管理学的存在,拓宽到介绍一般情况下判断一个学科是否能够独立存在的方法,即从“学科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两个要素进行判断。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杨志主编.企业信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信息管理概述 一、信息与企业信息 1.信息的含义 (1)汉语“信息”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 “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围传消息。王子俭期曰:‘正数欲来,信息甚大。’”(陈寿,233年—297年)。 南唐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南唐立国时期是公元902—929年,比《三国志》要晚700多年。 (2)申农信息定义的局限:“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信息定义的局限:“信息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时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注意:定义表述的文字,应该能够覆盖被定义对象的全体,既不要超过其外延,也不要小于其外延。 例1:写作就是写文章。 写作是信息的书面存储。 例2:管理就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组人的工作。 (4)信息定义的科学表述 信息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 “信号”是能够引起其他事物感知的各种客观存在的“刺激”。 当“刺激”按可以揭示某种内容所特有的方式排列时就成为信息。 判断1:A1和A2是不完全相同的 判断2:A1和A2是完全不相同的 这两个判断的信号量是相同的,但是它们所揭示的内容就不一样的,造成内容不同的原因就是信号排列的顺序不同,即“信号序列”不同。这属于二维空间的序列不同。 再如,现在人们都已熟知的DNA是三维空间的序列不同。 还有: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强调:信号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体现的语义就不同。所以信号序列是信息的本质 注意: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内涵的区别 “知识”是人类已经认识的系统化的信息。 由此应该区别“信息管理”于“知识管理”的种属关系 “情报”是那些对于用户有用、经过传递到达用户的知识。 信息—Information;情报—Intelligence。 “文献”是指用各种载体承载着的知识。 2.企业信息的含义 企业信息是按照企业组织活动规律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 3.企业信息的特征 (1)企业信息的一般特征 ▲客观性、普遍性:信息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依附性或寄载性:依附于一定物质载体才能被保存下来; ▲可塑性:可以被接受、被加工处理、可以对其进行各种载体转换的; ▲可伪型:在传播、加工、转换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使信息内容发生畸变的; ▲共享性:可以同时为多个主体所拥有和使用的; ▲使用价值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使用效果 案例1:总理的一句话与梁伯强的2亿元商机 (2)企业信息的独有特征 ▲社会性:企业信息则来源于企业的社会活动 ▲经济性:企业信息是来自经济组织、经济活动,具有经济效益 ▲时效性:一是信息本身具有生命周期,二是使用时能够及时地得到 ▲连续性:企业信息是源源不断地产生和流通的,不会中断 4.企业信息的类型 (1)内容类型:企业技术信息、企业管理信息、企业文化信息。 (2)信源类型:内源性信息和外源性信息。 (3)价值程度类型:高值信息、潜值信息、低值信息、无值信息和负值信息。 高值信息:信息量很大、使用价值很高的一类信息 机会信息:梁伯强的指甲钳案例 战略信息:世界著名的手机厂家诺基亚案例 竞争信息:有关已知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环境变动信息: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环境信息。 反馈信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 潜值信息: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信息 低值信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那些信息 无值信息或负值信息:没有使用价值、甚至起负作用的信息 (4)传递范围类型:公开信息、内部信息和保密信息 二、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 1.企业信息的资源意义在于对信息实施管理 “信息就是资源”的口号,给人一种误导。 信息并不就是资源。信息的“资源”意义在于信息的使用者。 案例2:两名鞋厂营销人员同一地区考察的案例 强调:这充分说明信息的“资源”意义不在于信息本身,也不在于你是否掌握这一信息,而在于掌握信息的人对信息的思考,即对信息的管理。 案例3:农夫山泉的天然水与纯净水案例 再强调:这充分说明信息的“资源”意义不在于信息本身,也不在于你是否掌握这一信息,而在于掌握信息的人对信息的思考,即对信息的管理。 案例4:洛杉矶时报关于美国可能要关闭最后一家吉他工厂的案例。 美国前国家公共服务署首席信息官(CIO)托马斯·巴克霍尔兹说得更明白:“信息是一种需要管理的资源。” 信息经济学家奈斯比特说过,没有经过整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当然更不是财富和资源。 2.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要求企业实施信息管理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2)代之而来的新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都属于企业信息管理的范畴 (3)国家信息化是国力的体现,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 3.企业信息管理是对企业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1)企业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管理 信息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反馈。 (2)企业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的管理 ▲企业信息活动是需要事先策划的 案例5:涂料公司老板喝涂料 案例6:北极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案例7:杭州某企业信息发布活动失败的案例 强调:企业的信息活动需要事先精心策划,你这样策划它就这样发生,你那样策划它就那样发生,如果不策划它就不会发生。策划得好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策划得不好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信息活动是组织的主要活动,需要管理 信息活动不只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活动 技术创新、申请专利、商务洽谈、信息发布会、产品展览会、商品交易会、个别谈话、流程再造、管理控制、信息化工程等。 (3)企业信息管理的定义 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把信息作为待开发的资源,把信息和信息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存储、创新、共享和利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企业信息活动中的人、技术、设备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运行,以谋求可能的企业最大效益。 简言之,企业信息管理是对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活动的管理。 三、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 1.企业信息管理的类型特征 (1)企业信息管理的一般管理属性: ▲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主体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水平的管理者 ▲管理对象是组织活动 ▲管理本身是一个过程等 (2)企业信息管理的信息管理特征: ▲管理的对象是非人、财、物的信息和信息活动; ▲管理行为并不限于在工作现场,企业信息管理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3)企业信息管理的独有特征: ▲管理的客体对象是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活动。 2.企业信息管理的时代特点 (1)信息量猛增 (2)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加快 (3)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 (4)信息处理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关系更加复杂 四、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详见本书第二章。 2.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开发。详见本书第三章。 3.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详见本书第四章。 4.企业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管理。详见本书第五、六章。 5.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详见本书第八章。 6.企业信息管理者的配备和提高。详见本书第九章。 五、企业信息管理的认识误区 1.企业信息管理就是对企业计算机系统的管理 (1)计算机系统对于例外问题无能为力 案例8:超市收银员的案例 (2)系统不能自主选择输入信息和利用输入信息 案例9:乌克兰地对空导弹击落里海上空民航机的事件(系统不会识别输入信息)。 案例10:美军空对空导弹击落联合国官员直升机的事件(系统不会利用输入信息)。 案例11:海湾战争中,美国军舰击落伊朗民航机的事件(系统不会利用输入信息)。 (3)企业内存在又不能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任务 案例12: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高群耀的文章(直接接触的重要) 案例13:北京出租车案例(随机信息的获取) 案例14:PPA案例(随机信息的获取) 案例15:美国方便食品厂职工的案例(竞争对手情报的获取) 强调:所以,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只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一部分。 2.企业的文献信息管理可以照搬档案馆的管理模式 (1)收藏与使用的矛盾 (2)收藏与清理的矛盾 (3)服务与责任的矛盾 强调:所以,企业文献信息管理不可以照搬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模式。 3.企业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部门的管理 (1)一个不懂得信息管理的企业总经理(CEO),有可能轻易否定信息部门或CIO的正确建议,也可能会盲目肯定信息部门或CIO的错误方案。 (2)企业CEO的职责要求他必须学会从事信息管理。 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在他的《关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若干思考》中明确地指出的,企业最高领导者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把信息管理作为企业的主业,这是对企业最高领导者提出的挑战,是对CEO的要求。 强调:所以,对企业信息部门的管理只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一部分。 4.企业信息管理就是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经历了传统文献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战略信息管理等五个时期, 注意:这五个时期并不是前后更替的,而是三者同时并存的。 强调:所以,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仅仅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一部分。 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有的企业见效不大,有的半途而废,有的企图一劳永逸,欲速而不达,有的只见设备不见人,甚至出现企业信息化只见花钱不见效果的“投资黑洞”现象等,究其原因与以上四大认识误区有关。 第二节 企业信息管理学概述 一、企业信息管理学的含义 企业信息管理学,是以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实践及其管理成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学问。 A, B A B A和B是同一个学科 A和B是交叉学科 A B A B B是A的子学科 A和B是两个学科 图1.1 学科研究对象与学科独立性的关系 注:图中圆圈A表示学科A研究对象的范畴,圆圈B表示学科B研究对象的范畴。 强调:只要研究对象不完全重合,就具备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 鼓励:年轻人在创立新的学科时,既要大胆,又要严谨。大胆就是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严谨就是要首先分析其有没有独有的研究对象,其次要有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 二、企业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独有的研究对象是衡量学科能否独立存在的标准。 企业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 ▲企业信息管理学与信息学,研究对象完全不同,所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企业信息管理学与信息传播学,研究对象有交叉,它们属交叉学科。 ▲企业信息管理学与信息产业学,研究对象有交叉,它们是交叉学科。 ▲企业信息管理学与信息管理学,研究对象被包容,是信息管理学的子学科。 三、企业信息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具备独有的研究对象,只是学科成立的必要条件。 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学科已经独立充分条件。 (1)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 (2)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的理论 (3)企业非在线信息系统管理的理论 (4)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理论 (5)企业信息管理的测度理论 (6)企业信息管理者理论 提醒:本课程不必详细展开论述学科体系的内容。 四、企业信息管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1.企业信息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1)企业信息管理活动发展的需求 (2)企业或组织内部信息管理活动发展的需求 (3)企业信息管理学学科发展的需求 2.管理学、企业管理学领域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研究 3.信息学、信息管理学领域企业信息管理的研究 (1)关于理论信息学、信息管理学的研究 (2)关于企业CIO的研究 (3)关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测度的研究 4.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的企业信息管理研究 第三节 企业的常规管理与信息管理 一、从管理过程看信息管理与常规管理并存一体 管理的过程:指的是“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工作,制定新的计划”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管理者将自己的意图(计划)变为员工行为(实施计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意图(计划),然后向被管理者传递自己的意图,再后则是被管理者执行这一意图,最后是管理者了解这一意图执行的结果。 管理者确立意图的依据是信息,因此管理者必须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存储; 管理者意图产生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管理者要让被管理者了解意图,就必须进行信息传播; 被管理者要把管理者的意图变为行为,即执行“意图”,是信息利用; 管理者自己执行“意图”,是信息利用; 管理者了解“意图”执行的结果,就是信息反馈。 可见,信息管理过程的“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反馈”六个环节贯穿于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的信息管理与常规管理并存一体。 二、从管理职能看信息管理与常规管理并存一体 注意:由于本专业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管理学》,有关管理职能的知识已经讲过,故本节有关管理职能的知识只需要点到即可,不必详细介绍。 1.计划职能与信息管理 计划职能的内容包括前期准备、目标确立、决策等项。 计划工作的全过程就是信息管理的过程。 2.组织职能与信息管理 组织职能的内容包括:划分、授权、协调。 这里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都属于信息管理工作的范畴。 3.领导职能与信息管理 (1)指明目标原理。是管理者把目标信息传播给员工的过程。 (2)协调目标原理。是管理者收集员工、部门信息,并将协调信息再传播给双方。 (3)命令一致原理。是对信息内容质量的要求。 (4)直接管理原理。这些工作做属于信息采集范畴。 (5)沟通联络原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信息传播。 (6)激励原理。是管理者将激励信息传播给员工 4.控制职能与信息管理 管理过程就是利用信息进行控制的过程。没有信息,就无所谓控制。 控制的过程包括拟定控制标准、收集偏差信息、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等四个环节。整个管理控制过程就是信息管理的过程。 三、从企业管理类型看信息管理与常规管理并存一体 1.企业生产管理与信息管理 企业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组织、质量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与信息管理的联系十分紧密。 2.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市场营销、企业财务。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与信息管理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一章 思考与练习] 1.申农的“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定义有什么局限? 2.维纳的“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的定义有什么局限? 3.什么是企业信息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4.为什么说“信息就是资源”的说法不妥? 5.图书馆、档案馆管理模式,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完善,为什么不能照搬到企业文献信息管理中来? 6.企业信息管理学是独立学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同信息学、信息传播学、信息产业学、信息管理学各是什么关系? 7.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2002年6月的一天,重庆仪表厂的夏工程师带着一个三人小分队走访本厂客户来到湖北省荆门炼油厂,正好本厂生产的20台流量计到货。荆门炼油厂在开箱验收时竟然有12台精度超差,不合要求,当面提出要退货。夏工程师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每台仪器都有出厂合格证。夏工程师知道本厂产品出厂要求严格,既然有合格证,说明在厂内的检测设备上是合格的,现在用荆门炼油厂的设备检测精度超差,很明显是由于两套检测设备标定系统不同的结果,但要以此说服荆门炼油厂接受,很难;邮寄回厂重新调试后再发回来,还可能会是如此;向厂里报告,让厂里派人来修,一是耽误时间,二是很可能也就让自己来修。于是,夏工程师决定当场修理调试,虽然小分队并没有修理的任务。结果,花了两天时间将12台流量计全部修好。 问:这个过程是一次正确决策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常规企业管理过程,还是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为什么? 第二章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内容和建立的方法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理解企业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内容和要求,避免仅仅从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层面来理解。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二章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 第一节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概述(1学时) 第二节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1学时) 第三节 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1学时) 第四节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1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内容 难点:从管理者的角度认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内容,不能把这一章讲成计算机类的课程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1)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2)本课程只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授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有关系统和网络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内容,由另外的专门课程讲授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杨志主编.企业信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杨春林等.信息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仲秋雁等.管理信息系统.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概述 一、企业信息基础实施的含义 1.社会基础设施 第一种是交通运输——运河、公路、铁路、航空 第二种是传输能源公用事业——水力、蒸汽管道、天然气、电力、输油管道。 第三种是通信——先是信件和报纸,然后是电话和电报,现在是电视和收音机。 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高速公路 2.企业信息基础设施 指的是能够维持本企业信息管理需要的、最起码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设施,是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日常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人员组成的人-机系统。 注意:鉴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提法较新,需要专门论证,可举王重托专著《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地论述来论证。 二、企业信息基础实施的内容 1.企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网络 2.信息技术装备 3.企业信息机构 4.企业信息资源建设 5.企业信息管理制度 6.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人员 第二节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 1.正式信息系统与非正式信息系统的复合 (1)正式信息系统,是借助于正式组织机构形成的信息系统。 (2)非正式信息系统的含义 是既不依赖于正式组织机构,也不遵循组织信息处理原则,也不受组织信息系统约束的企业信息系统。 (3)非正式信息系统的组成:一是非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传播通道,二是非官方的、不很严格的、带有私人交往性质的信道。 (4)非正式信息系统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重要启示: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充满整个企业组织、有形和无形复合的全员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抓住非正式信息系统,就等于失去一半的信息管理对象。 当然,非正式信息系统也可能造成泄密,也容易传播谣言,影响正常工作。 (5)非正式信息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学会避免它的缺陷,利用它来为企业服务。 2.主体信息系统与客体信息系统的复合 (1)主体信息系统 ▲主体生理信息系统 ▲主体心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兴趣、注意、情绪与情感和意志 ▲主体组合人信息系统 (2)客体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 客体信息系统的水平决定了系统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但是,那只是一种可能性,系统实际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则决定于主体系统的努力和主体系统的水平。 案例1:同样的计算机,不同的老师,其课件的水平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对主体系统的管理与对客体系统的管理应该区别对待 案例2:IBM公司一位经理耗资500万美元的项目失败的案例。 3.软件信息系统与硬件信息系统的复合 软件信息系统是指维持企业运行的全部规章制度、行为程序、办公流程、价值观念、文化伦理、权力信息流程、能力信息流程等无形的联结方式、指挥手段的总称。 硬件信息系统是指信息系统中除了软件系统之外的部分。 软件信息系统的哪怕是一点微小的改进,都可能引起重大突破。 案例3:福特汽车公司实施流水生产线的案例。 4.在线信息系统与非在线信息系统的复合 企业在线信息系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的系统 非在线信息系统:不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系统 二、企业在线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 1.系统战略规划 (1)制定系统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2)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 (3)制定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 第一步,采集建立企业在线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步,确立企业在线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第三步,确定建立企业在线信息系统的方案。 第四步,制定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 第五步,将战略规划整理成文,并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批准后实施。 (4)制定系统战略规划的要求 2.系统分析 (1)尽可能明确地提出项目目标 (2)项目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3)现行系统流程图的审读 上述三项企业管理者在系统分析工作中的任务,反映的是企业的需求,切不可以为这是一些小事,不削一顾。如果企业需求表述出现偏差或错误,技术开发人员依据错误的企业需求来设计新系统,轻则导致系统性能不符合企业的要求,需要大幅度地修正,重则会导致系统开发失败。 3.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又称物理设计。系统分析的结果是获得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了新系统要“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则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物理实现的具体方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系统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 (1)初步设计,又称基本设计、结构设计或总体设计。 (2)详细设计,是按照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模型,对信息输入、输出形式、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信息流程、信息存贮与检索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 企业管理者在参与信息系统设计时,一是要虚心向技术开发人员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认真、仔细地了解系统设计的具体内容。二是在了解设计内容后,发现与企业信息系统的目标要求不相符合时一定要及时提出。三是在提出建议、意见时,尽可能地避免带入个人的好恶和情绪,一切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为准绳。 4.系统实施 (1)硬件的购置和安装 (2)程序的编写或购置 (3)操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 (4)基础数据资料的录入或转换 (5)各种工作规程与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等 三、企业在线信息系统建立的原则 1.与现行企业管理系统相协调的原则 2.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原则 3.经济适用的原则 4.灵活统一的原则 5.软硬兼顾的原则 6.逐步完善的原则 第三节 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 一、企业信息网络概述 1.企业信息网络的含义 企业信息网络是以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信息刊物等技术手段为依托,以各种信息机构和信息人员为节点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 以信息刊物、通信设备为依托的是人工信息网络。 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为依托的是计算机信息网络。 2.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特点 (1)管理集中适时 (2)资源共享 (3)负荷分担 (4)扩展方便 (5)系统的可靠性提高 3.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 (1)适应需求原则 (2)先进、实用、安全原则 (3)模式统一原则 (4)扩展便利原则 二、需求分析 1.确立网络建设目标 需求分析,是用户方和服务方都要做的事。 用户方,即建设网络的企业,在网络建设项目启动时就应该首先提出“需求报告”。为了提出需求报告,企业管理者自然要对本企业现实的和将来的需求进行分析; 服务方,即承担网络设计和建设的技术开发方,在具体规划网络之前应该分析用户提出的这个需求报告。 2.功能需求 一是看企业在网上传输数据的类型。 二是对新网络中数据流量有事先的估计,对结点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是选择好的企业信息网络应用软件。 3.设备配置与环境建设需求 (1)已建计算机系统的企业,应该考虑已有设备与新网络所需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2)新建网络的企业,应该考虑配置的新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及先进性。 (3)环境建设的需求。 4.初步预测 成本预测,包括网络的建设所投入的各种费用等。 效益预测,主要是网络投入使用后可能会给企业经济收益带来的增长进行估算。 风险预测,是对建立新网络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出估计。 三、网络规划 1.网络总体规划的内容 (1)企业信息网络的分布 (2)企业信息网络的基本设备 (3)企业信息网络的基本规模 (4)企业信息网络的基本功能 (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难点的估计 (6)企业信息网络经费预算 2.网络规划的要求 (1)先进。 (2)实用。 (3)可靠、安全。 (4)开放。 (5)可扩充。 (6)文档格式规范。 四、网络总体设计 1.网络模式和结构的设计 (1)网络计算模式设计 (2)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在选择和确定拓扑结构是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经济性原则。 第二,灵活性原则。 第三,可靠性原则。 (3)网络结点的规模设计 一是根据主干网拓扑结构,确定分组交换结点的位置、设备、结点间传输媒体。包括根据某个企业网络协议,确定结点间应实现的协议、结点数目、数据流量和传输速率。 二是子网的规模,包括使用网络连接的设备、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终端场地的布局、用户结点的个数、使用的连接手段、粗缆接口、细缆接口或双绞线接口等。 三是设计时,在结点中加载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管模块,以便企业在网络管理中实现对全网的监视和动态控制。 四是充分考虑企业信息网络建成后的扩充需求。 2.主要硬件设备与操作系统的选择 (1)企业网络主要硬件设备的选择 选择服务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其技术指标: 第一,处理能力。 第二,存储容量。 第三,高速传输总线。 第四,磁盘接口。 第五,系统容错。 (2)企业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3.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是用标准化、简洁化、结构化的方式在建筑群中进行线路布置。 (1)结构化布线的必要性 (2)结构化布线的若干重要问题 4.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总体设计完成后应该形成总体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详细说明所确定采用的企业信息网络结构、选择关键设备的依据,并形成文档,组织专家审查。 第四节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1.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含义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是由企业制定的、要求企业内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照一定程序行为的企业信息管理范围里的规范体系。 2.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特点 (1)公认性。(2)强制性。(3)相对稳定性。(4)系统性。 二、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构成要素和功能 1.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构成要素 (1)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概念系统 (2)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规范系统 (3)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组织系统 (4)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设备系统 2.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功能 (1)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功能的内涵 第一,行为导向功能。第二,社会整合功能。第三,文化传播功能。 (2)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功能的失调 管理制度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初创阶段,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备、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 第二,效能阶段,制度比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有效性强。 第三,形式主义阶段,制度的有效性减弱,制度有形无效。 第四,萎缩阶段,制度已经不能发挥其功能了。这时,就应该考虑以新的制度来代替旧的制度,实现制度的更替。 三、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内容 1.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 2.信息采集制度 3.信息处理制度 4.信息存储管理制度 5.信息安全制度 [第二章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它包括哪些内容? 2.你过去认为“信息系统”指的是什么?学习本章后,你对于信息系统的四种构成有什么看法? 3.在日本的一些企业里,往往面向不同车间、工种的工人们,开展有奖征集合理化建议的活动,认为这样可以获得很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并且确实如此。为什么?请用非正式信息系统的作用加以解释? 4.企业信息系统是由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复合而成的。这样分析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启发? 5.企业信息系统建立要经过哪些步骤?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要做哪几项工作? 6.什么是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7.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长江集团公司二分厂是一个拥有2300多名职工的汽车配件生产厂。厂长李福民是2000年从公司技术部调去二分厂任厂长的。近年来,厂里职工情绪低落,缺勤严重,生产任务完不成,废品率不断上升,利润增长率越来越小。公司总经理把李福民找去询问,李福民满腹委屈地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两年在厂里,我是豁出命地在干。经常开大会,布置工作,对全体职工要求都非常严格;全厂每个车间、科室都配备了电脑,还买了许多管理软件,我是一个一个地把着手教他们用电脑、看图纸,对全厂的每一件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还经常亲自到车间,直接指挥生产,监督工人操作;发奖金时他们都比我高,对每个人都一样,对谁也没有丝毫歧视,没有亏待任何人。” 问:从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角度来看,李福民厂长工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江南化工厂的王明国厂长对企业信息管理非常重视,他对刚进厂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人员说,我们相信你们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放手让你们做,需要多少资金,你们尽管说。“系统初步设计”结束时,请他审查,他说:“厂里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再说计算机那玩艺我也不懂,你们看着办就行了,我相信你们。”在“系统详细设计”期间,参加系统开发的本厂三个化工技术人员向他请示,我们三个都是学化工的,不懂计算机,他们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也帮不上忙,还不如回本岗位工作,我们每个人都还有一大摊子事呐。王厂长不假思索地说:“也好,留在那里也是浪费劳动力,回去吧。” 问:王厂长这样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他能够成功吗?为什么? 第三章 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区别企业信息系统和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涵,了解企业在线信息系统和非在线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三章 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一节 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内容(1学时) 第二节 企业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学时) 第三节 企业文献信息系统的管理(1学时) 第四节 企业信息系统的再开发(1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系统的再开发 难点:企业信息系统再开发中的思路 3.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由信息系统再开发中的思路,深化到一切信息的内涵开发都是决定于思路,深化到一切工作决策也都决定于思路,决定于正在思考的信息与大脑内已有信息的联系、联系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杨志主编.企业信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娄策群.信息管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宋玉贤.企业信息化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内容 一、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维护 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本章专门在第二节中予以阐述。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办公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科学理论,使办公室的人工业务变为由有关的办公设备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办公效率的过程。 1.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步骤 (1)准备阶段 (2)初级阶段 (3)高级阶段 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1)文字处理 (2)数据处理 (3)电子表格 (4)电子公文管理与电子文档管理 (5)语音处理 (6)图形处理与图像处理 (7)信函传送 (8)电子远程会议与可视数据服务 (9)电子日程管理和电子备忘录 (10)电子通讯录、联机查询与BBS 注意:上述内容,点到即是,因为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已经讲述。 三、系统的修改和评价 1.系统的修改 这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系统不能适应信息管理工作的需求,所进行的改动、补充和完善的工作。此外,系统本身的问题,诸如系统设计时的疏漏、系统存在的缺陷、系统运行可靠性不佳等,也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 当发现改进旧系统从经济上已经不合算时,新系统的研制要求就提了出来,那已属于重建的范畴了。 2.系统的重建 (1)系统重建的条件 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系统的设计思想过于陈旧,不能满足企业管理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 系统的硬件设备不能适应系统更新换代、升级的需要。 (2)系统重建的复杂性 系统重建的难度,不仅来自于复杂的信息环境、系统的重新论证与设计,而且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惯性和旧系统下既得利益者的阻挠等。 3、系统的评价 (1)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检查 (2)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检查 (3)系统使用效果方面的检查 四、系统内人员的管理 第一,明确规定系统的各个岗位的任务、职权和职责,对承担各个岗位任务的人员进行明确的授权。 第二,对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评价,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为此还要专门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衡量优劣的方法。 第三,对所有在岗或即将上岗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中,对计算机专业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各有侧重。 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培训,应把重点放在计算机系统知识与系统规范方面,培养方法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外,还可采取委托培养、进修与请人系统授课等方法。 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该是基本概念与一些结合具体项目的必需知识和技能上,并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提高。 五、在线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1.代码体系的标准化 (1)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2)代码体现一定的逻辑含义。 (3)代码不宜过长。 (4)留有扩充的余地。 2.信息格式的标准化 信息格式,指的是表述某一工作状况的若干信息的合理组合和表达方式。 3.系统模式的标准化 4.描述工具的标准化 描述工具,指的是口头或者书面表述企业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手段。 5.系统建设阶段划分的标准化 第二节 企业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一、系统数据的管理 1.数据采集 2.数据校验 3.数据录入 二、系统的运行管理 1.系统的日常例行操作 2.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的记录 (1)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纪录的内容 (2)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纪录的要求 3.系统运行结果的分析 4.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管理 三、系统的维护管理 1.系统的维护 软件维护工作,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纠错性维护。第二类,适应性维护。 第三类,完善性维护。第四类,预防性维护。 2.系统维护文档的管理 3.系统软件配置的管理 四、信息网络的运行与维护 1.配置管理 2.运行管理 (1)故障管理 (2)性能管理 (3)数据通信网中的流量管理 (4)企业信息网络路由选择策略管理 (5)记账管理 3.安全性管理 4.企业信息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与管理 第三节 企业文献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企业文献信息系统概述 1.企业文献信息 企业文献信息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工作运转情况的各种指令、情况汇报、各类简报以及统计数字等所有文献信息资料。 2.企业文献信息系统 企业文献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它是由包括人、企业文献、设备、目的和过程等系统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它是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企业文献信息的系统。 3.企业文献信息系统的类型 (1)技术档案。企业的技术档案是企业在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设备设计等活动中形成积累起来的、经过整理、鉴定、留作历史记录的技术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磁带、光盘等。 (2)人事档案。企业的人事档案包括:干部档案、工人档案。 (3)文书档案。企业的文书档案,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之后、经过整理归档、以备查考的各种书面文字材料。 (4)书、报、刊资料。 二、企业文献信息的服务管理 1.企业文献阅览的管理 (1)阅览室类型定位 (2)阅览室室藏文献的组织 (3)阅览室现场条件的准备 (4)用户接待 2.企业文献咨询的管理 (1)企业文献咨询服务的类型 一是指导性咨询服务。二是线索性咨询服务。三是专题性研究课题咨询服务。 (2)做好企业文献咨询服务管理的要求 第一,提高企业文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二,要做好认真的咨询分析。 第三,建立咨询档案。 三、企业文献信息的保护 1.文献保护的含义 (1)广义定义:指维护文献实体的秩序状态,使文献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终有序。 (2)狭义定义:指保护文献实体的理化性状,使其不受损害,尽量延长其自然寿命。 2.文献保护的技术 (1)防的技术 (2)治的技术 3.文献保护的内容 (1)文献库房的建设与设备 (2)文献库房管理 (3)文献修复 第四节 企业信息系统的再开发 一、信息系统开发的思路 1.由简单组合到有机融合的趋势 (1)简单组合是指“2 + 3 +5 ≤10”的模式。 (2)有机融合是指“α(2 + 3 + 5 )≥10”的模式,α是一种新的管理软件系统。 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再开发时,要看到这种趋势,不能再拘泥于过去那种简单组合的模式。 2.由单主外到内外结合的趋势 二、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1)对未来的预测,包括技术预测、市场需求预测和社会环境的预测。 (2)对现实系统的分析,了解 (3)与“理想化目标”比较,造出“差异或问题” (4)根据差异或问题进行构思和设计,形成若干个“替代方案”。 (5)替代方案的形成要受到“现行标准和规范”、“企业的条件”的约束。 (6)对若干替代方案的评估、比较。 (7)经过评估、比较后,若无方案可选,这时就必须反馈回形成替代方案阶段。 (8)最终选择一个方案。 三、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原型化方法 3.面向对象方法 注意:这三个方法,不讲,因为在三年级的计算机课程中还要讲 [第三章 思考与练习] 1.企业在线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3.企业在线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有哪几项? 4.什么是企业文献信息?它包括哪几种类型?怎样进行企业文献信息保护工作? 5.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思路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6.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安徽省某县英龙乡采石场在筹建时,曾认真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第一,英龙乡场地有300余亩,租期长达30年,石灰石外露,土层覆盖薄,场地开阔,交通方便,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工作区;第二,全县基本建设每年需要碎石100万吨,县水泥厂需要15万吨,现有的几家采石场石料供不应求,新建一个年产15万吨采石场应该不愁销路。第三,厂房、设备、水电等方面投入需要42万元,生产成本(包括爆破、破碎、装车、运输、耗电等)合计约每吨5元,与现行市价相比每吨可盈利1.5元,以年产15万吨计算,每年可盈利22.5万元。这就是说,开工后,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 可是,采石场投产后并不如愿,首先,由于工人素质差,厂房建设中和投产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加之爆破、破碎所产生的噪音,周边居民要求赔偿;其次,在本采石场开工时,县内同时有三个新采石场开工,县内市场饱和,又不会营销,县外的市场一时又打不开;尤其是开工后四个月,由于管理失误,发生了一次爆破伤人的事故,一时人心惶惶,劳动力流失,第一年下来只完成了7万吨指标,加上各种赔偿,只赢利5万元。而厂房、设备、水电等方面投入还超过了预算10万元。 问:造成英龙乡采石场生产经营不景气的原因是什么?试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思路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化、管理信息化、人员信息化(简称“三化”)的内涵。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化、管理信息化、人员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有全面了解,走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的认识误区。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的方式和要求(1学时) 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中的组织变革(2学时) 第三节 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变革(2学时) 第四节 企业信息化中的观念变革(1学时) 案例讨论课(2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化“三化”的内涵 难点:(1)企业信息化“三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2)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必然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导致人员信息化中“必然导致”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1)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2)选择重庆市××药业公司引进CIMS失败的案例,讨论企业信息化中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人员信息化的作用机制 (3)有关企业信息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由另外专门开设的《企业信息化工程》课程讲授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宋玉贤.企业信息化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出版社,2001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的方式和要求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技术信息化:企业大量使用信息技术,这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2)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从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都要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相匹配。 (3)人员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要对自己的管理理念进行全新的改造,建立和增强信息意识,确立信息管理观念,实现管理者观念信息化。 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人员信息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表现为: 技术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注意:这只是“可能”) 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人员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决定企业竞争力能够达到的实际水平 注意:应特别强调“人员信息化”的作用。 2.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初始阶段 (2)单点数字化阶段 (3)单点自动化阶段 (4)联合自动化阶段 (5)决策支持自动化阶段 (6)敏捷的虚拟的企业阶段 3.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注意:教材中的数据已经过期,应按照2005年12月出版的《中国信息年鉴-2005》的数据来讲这一节,内容如下: (1)信息化投入继续升温,重硬轻软现象有所改进 (2)计算机系统得到广泛采用 (3)企业网站建设热情高涨,在线数据库总量激增 (4)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方式 1.技术辅助:实现“信息技术化”的主要方式。 (1)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各要素中处于辅助的位置,不是“信息技术”化。 (2)在企业内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要处于辅助的位置。 2.组织变革:又称“组织重建”,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方式之一。 组织重建指的是对组织机构的重建,称作“组织变革”。企业的组织变革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变革、联盟化和虚拟化变革、企业组织环境的变革、企业组织目标的变革等。详细内容在本章第二节再作介绍。 3.管理变革: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方式之一。 这是对工作程序、作业流程、管理目标、规章制度等管理方面的重建。 目前提出的管理变革的新思想、新模式比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戴维陶和马龙的“虚拟企业”理论以及“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批量客户化生产”等生产管理变革模式。有关这些理论的详细内容我们在本章第三节再作介绍。 4.观念变革:实现“人员信息化”的主要方式。 观念变革就是观念创新,要求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不能局限于信息技术,仅仅只作技术上的改造,还要同步进行各种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观念创新。详细内容我们在本章第四节再作介绍。 5.扩容增殖: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方式之一。 它是指向物质产品注入信息技术,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将丰富的信息注入产品之中,提高产品的信息含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的原则要求 1.三位一体原则 这是指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必须保证企业的领导、员工和信息技术开发员三者紧密合作、稳定一致的原则。 2.目标一致原则 这是指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将信息化项目的目标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的原则。 3.更新观念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一件全新的事,难免会遇到许多阻力。要求企业管理者,只有更新观念,正确认识阻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阻力。关于更新观念的问题,请见本章第四节。 4.合作相称原则 这是指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选择好开发伙伴和供应伙伴,使合作双方和谐相称的原则。 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中的组织变革 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变革概述 (1)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对稳定的作用 (2)企业的组织结构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 (3)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革的提法并不妥当。 (4)企业组织变革不是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然结果,而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采取的一种独立的管理行为。它与企业使用信息技术是并行的两件工作。我们只能说,企业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同时做出相应的变革。 二、扁平化与网络化组织结构 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革的特征 (1)集成化 (2)扁平化 (3)虚拟化 2.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革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1)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改善信息传播效率 (2)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激发企业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3)新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企业战略联盟 1.企业战略联盟的出现是企业竞争方式发展的结果 (1)对抗性竞争。 (2)差别性竞争。 (3)联盟市竞争。 2.信息技术为企业战略联盟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条件 信息技术的缩放效应,使得企业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组成联盟成为可能. 3.企业战略联盟的作用 (1)企业战略联盟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2)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变外部资源为内部资源 (3)企业战略联盟可以提升企业价值链的效益 四、虚拟企业 1.虚拟企业的概念 虚拟企业理论是1992年由戴维陶和马龙合著的《虚拟企业》一书首先提出的。 虚拟企业是跨地区的个体或群体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相互联合所形成的一种虚拟存在的企业组织。 在真实市场上,它是由多家独立企业,为了抓住和利用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共同经营某一业务的临时性网络。 2.虚拟企业的特征 (1)企业功能专长化 (2)企业运作合作化 (3)企业位置离散化 3.虚拟企业的形式 (1)组织结构虚拟型企业(2)组织位置虚拟型企业(3)功能组织虚拟型企业 4.虚拟企业的管理 (1)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管理 第一,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第二,各有特长,优势互补。 第三,和谐共处。 第四,书面协议。 (2)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内的管理 第一,建立必要的方便易用的信息工具。 第二,加强员工使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训。 第三,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为虚拟企业工作。 四、企业组织环境的变革 企业组织制度环境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控制和权力观念的改变 2.分工与协调侧重点的转移 3.正式规则的减少 4.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员工新关系 第三节 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变革 一、流程再造 1.流程再造的含义 企业流程再造是企业为了在衡量经营或工作业绩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进,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旧的业务流程、建立新流程的工作过程。 2.流程再造的战略原则 (1)流程导向原则。这是指流程再造后的企业应确立以流程为中心的理念。 流程再造的最终目标:变企业中传统的职能导向为流程导向。 (2)团队管理原则。变交响乐队式的职能管理理念为足球队式的团队管理理念。 交响乐队式的团队,反映的是职能管理理念。 足球队式的团队,反映的才是团队管理理念。 (3)顾客导向原则。绩效评判上,必须变利润导向的理念为顾客导向理念。 3.流程再造的方法 (1)流程设计的依据。流程设计的依据不是“工序”,而是“结果”。 (2)流程设计的思路:流程设计的总思路就是尽量减少流程的参与者。 现在,最常用的流程设计的思路有: ▲合而为一法。案例1:美国IBM公司设立的信用贷款购业务流程再造 ▲同步工程法。案例2:美国BOM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再造 ▲团队模式法。案例3:美国联邦货车公司汽车零配件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二、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1990年MIT教授圣吉及其小组编写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学习型组织指的是:一种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而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新型企业。 1.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1)自我超越 (2)改进心智模型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体学习 (5)系统思考:第五项修炼 2.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1)评估组织的学习状况 (2)明确学习信息互相或学习的内容 (3)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4)克服学习型组织学习的障碍 (5)讲究学习的效果 三、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电子化 2.电子商务的功能 (1)网上宣传功能 (2)网上咨询洽谈功能 (3)网上产品定购功能 (4)网上货币支付功能 (5)网上商品传递与查询 (6)网上交易活动的管理 3.电子商务与管理变革 (1)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2)改变了企业内部的运作与管理模式 (3)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模式 四、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企业信息化中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管理策略,是指把原来由企业内部去做的、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企业。 企业信息业务外包,是指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相互信任的合作方式,将各种信息业务,包括信息中心或信息资源的管理、运行、升级和维护等,外包给信息企业。 五、生产方式的管理变革 1.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2.批量客户化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3.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第四节 企业信息化中的观念变革 一、观念变革的作用 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应该进行全新的改造,这是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再好的信息技术,再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都是由人来使用和指挥的。 二、观念变革的内容 1.价值观念的变革 价值观念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生存方式的目标和意义在思想上的反映。它是人们在成就、财富、权力、责任、竞争、冒险、创新等方面的欲望,是对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等对立事物所持的观点。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努力追求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就产生了“物的占有是力量和成就的象征”的价值观念。 信息化社会,“以人为本”、“为了人”或者“服务于人”成为基本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直接制约管理者的行为,并直接导致管理者形成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思维观念。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进行价值观念的变革。如果还没有建立信息时代的价值观念,自然无法理解信息化的意义,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信息化建设,领导不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2.管理观念的变革 管理观念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的导引下,对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战略、组织人事、绩效评估等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看法。什么样的时代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导致产生什么样的管理观念。 在工业化社会,在物质财富增长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导引下的管理观念 在信息化社会,在以人为本、崇尚知识、崇尚创造价值观念的导引下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变革,除了是指生产管理、工艺管理、销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变革之外,更重要的是指管理者要在思想上接受有关信息管理的理念、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一系列信息管理观念。 3.思维观念的变革 思维观念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的导引下,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等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看法。同管理观念一样,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导致产生什么样的思维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建立的新的思维观念很多,诸如软观念、信息观念、全局观念、一分为二的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软观念。 三、观念变革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阻力 (1)人员素质、修养、能力跟不上,不会做。 (2)观念跟不上,不愿做。 2.正确认识阻力,有效地克服阻力 (1)阻力产生的原因。阻力的表现是不公开的,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而产生阻力的动机是复杂的,不可简单处置。 (2)强化宣传。正强化,就是大力表扬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做法和员工;也可以负强化,就是控制不合要求的,可以取消已有的荣誉,或者惩罚抵制者。 (3)做好信息化的咨询、培训,让全体员工有一个观念变革的环境和动力。 [第四章 思考与练习]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2.企业信息化中进行的组织变革,主要表现为那三个方面的特征?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哪些影响? 3.什么是虚拟企业?它有哪些特征和形式?应该如何管理虚拟企业? 4.你对“流程再造”是怎么认识的?真正的流程再造有哪三个战略原则?最常用的三种流程再造的方法是什么? 5.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包括哪五个方面?怎样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6.在企业信息化中人员观念变革具有怎样的地位?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7.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某市工商管理局的两个工作人员,在一边看杂志,一边聊天。一个说:“你看,这杂志上说,生产运动鞋的Nike公司和Reebok公司就是一种虚拟化的企业。Nike只生产运动鞋的气垫系列,运动鞋的其他部分都是由别的生产厂来生产的;Reebok则连一间生产厂房都没有,它们只有几间办公室,只致力于附加值最高的设计与营销,而运动鞋的具体生产则找其他制造厂来生产……”没等这一位将杂志上的话读完,另一位就插进来说:“这是一个地道的皮包公司。”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属于查禁之列!” 问:这两个人对话的内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五章 企业信息的管理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企业信息管理程序的同时,初步掌握观察、调查和检索来采集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五章 企业信息的管理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管理程序(1学时) 第二节 信息采集的方法(1学时) 第三节 信息分析的方法(1学时) 第四节 信息存储的方法(1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管理的程序 难点:信息采集中潜性需求的准备,信息加工中的鉴别和筛选的关系 3.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信息采集的效果不只决定于采集方法,更决定于采集意识。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杜 栋.信息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管理程序 一、信息采集 1.信息采集的要求 (1)真。包括:真实、准确、完整。 (2)快。就是及时。 (3)多。既是指采集的信息量大,也是指所采集到的信息的内容系统、连续。 (4)准。又称针对性,指的是采集到的信息,其内容和采集目的相关度越高。 2.信息采集的准备 (1)采集目的的准备。包括:显性需求和潜性需求的准备。 (2)采集范围的准备。包括:内容范围、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3)信息源的准备。包括:文献信息源,口头信息源,电子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 (4)采集方法的准备。包括:直接观察法、社会调查法、文献阅读法。 二、信息加工 1.信息加工的要求 (1)系统性(2)准确性(3)及时性 2.信息加工的程序 (1)鉴别 ▲鉴别的含义:确认信息内容可靠性的过程。 ▲鉴别的过程: 第一步,内容鉴别,鉴别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步,方法鉴别,对初始信息里和加工信息的方法进行鉴别。 第三步,存疑。 ▲鉴别的方法: 查证法,是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报刊鉴别性文章来查证本信息的方法。 核对法,是根据原始文献、标准方法或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核对的方法。 比较法,通过同其他渠道获得的同类信息进行比较,验证本信息可靠程度的方法。 佐证法,是通过寻找其他相关物证、人证来验证本信息可靠程度的方法。 逻辑法,是通过对信息本身进行逻辑分析,以发现本信息是否可靠的方法。 通常,在进行信息鉴别时,都是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进行的。 (2)筛选 ▲筛选的含义: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信息作出弃取决定的工作过程。 ▲筛选和鉴别的区别 鉴别是解决信息的可靠性,依据的标准是信息的客观事实本身。 筛选是解决信息的适用性,依据的是信息管理者的主观需求。 ▲鉴别的步骤: 第一步,真实性筛选,保留真实信息,剔除不真实信息,对存疑信息进一步核实。 第二步,适用性筛选,在保留的真实信息中,保留适用的信息,剔除与采集目标不相关的、过时无用的、重复雷同的、没有实际内容的或用处不大的信息。 第三步,精约性筛选,把那些虽然真实有用、但表述繁琐臃肿的信息剔除掉。 第四步,先进性筛选,以先进性为依据,把那些虽然真实、有用、精约,但内容落后的信息剔除掉。 (3)排序 (4)初步激活 (5)编写 三、信息存储 1.信息存储的含义 一是用文字、声音、图像将加工后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 二是将这些信息载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组成系统有序的、可供自己或他人检索的集合体。 2.信息存储工作的内容 包括归档、登录、编目、编码、排架等环节,与文献信息的存储管理是一致的,具体方法在本章第三节再作介绍。 3.信息存储的要求 (1)准确有序。 (2)信息安全。 (3)节约空间。 (4)使用方便。 (5)便于更新。 四、信息传播 1.企业类信息传播的特点 企业内的信息传播和大众传播不同,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目的更加具体 (2)控制更加严密 (3)时效更加强烈 2.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指的是信息经过传播到达受传者时,仍旧真实可靠,而且传播速度快、数量大、投入小。 信息畸变,又称信息失真,是导致信息传播失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消除信息畸变产生的原因是提高传播有效性的办法。 具体地说,造成信息畸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播主体的干扰 (2)传播渠道的干扰 (3)客观传播障碍的存在 五、信息利用 信息利用指的是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由于一个信息与不同信息之间的不同联系具有不同的功能。信息激活,就是寻找这种联系,就是转换人们的思路。旧的思路反映的是旧的信息联系,旧的信息联系是旧思路的产物。思路转换,或者说,信息激活,就其本质就是把信息从旧的联系中分解出来,进行重组,建立起新的联系。在信息利用中,一般可有以下4种不同的思路: 1.先开发,后利用 信息开发包括外延开发和内涵开发。 外延开发是指对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和发掘,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内涵开发是指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重组、激活,以求发现这些信息的新的社会功能。 信息利用,性质也是一种开发,但只是针对信息内容的表层功能的开发。 某信息对本企业没有直接作用,但通过开发会发现该信息有其他作用,所以,信息利用应该在信息的内涵开发之后进行。 本来,并没有必要把信息内涵开发和信息利用区别开来。问题在于有些管理者在信息利用环节仅仅看信息的直接作用,以致会丧失一些极好的可以利用的信息。 2.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出发寻找可利用的信息 因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信息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信息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样的,信息的范畴是可以不断地扩充的,当我们掌握某一信息时,就可以在与这一已知信息具有广泛联系的范围里寻找可以利用的新信息。 案例: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在1924年访问前苏联的案例。 在第七章信息管理原则中,我们阐述的系统原则和激活原则里综合激活原则的管理思想就是这一思路的反映。 3.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找可利用的信息 客观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发展变化的。表征客观事物的信息自然也是发展变化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已经获取的信息,根据信息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趋势来推测可能出现的若干信息,并从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管理工作服务。 在第七章信息激活原则里阐述的因果推导、关联推导和辐射推导原则的管理思想就是发展的这一思路的反映。 4.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出发寻找可利用的信息 事物不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它的反面转化,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七章信息激活原则里阐述的逆向推导的管理思想,就是这一思路的反映。 六、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将利用某一信息之后得到的结果(反馈信息)与利用该信息前对结果的预测相比较,以期获得该信息利用效果的结论,借以指导下一次信息利用的过程。 1.信息反馈的作用 (1)信息反馈是不断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保证 (2)信息反馈是优化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条件 (3)信息反馈是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 2.信息反馈的要求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第二节 信息采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1.直接观察法的种类 (1)无控制参与观察 (2)无控制非参与观察 (3)有控制观察 2.科学观察的方法 (1)科学观察必须是客观观察 (2)科学观察必须是反复观察 (3)科学观察必须有伴随着观察的积极思维 (4)科学观察必须要客观、及时地记录 二、社会调查法 1.社会调查的方式 (1)普遍调查 (2)典型调查 (3)抽样调查 2.社会调查的分类及其方法 (1)访谈调查 (2)开会调查 (3)通讯调查 (4)问卷调查 三、文献阅读法 1.获取阅读材料的途径 包括:购买、索取、交换、检索、委托复制、网上下载等途径 2.文献检索的思路 (1)寻找专业对口的报刊 (2)寻找相关的论文 (3)寻找相关的图书 (4)寻找相关的国外文献 注意:这里不是介绍文献检索方法,是介绍“思路” 其余各种方法点到即可,具体内容由本课程群中的《信息采集》和《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课程讲授 第三节 信息分析的方法 一、信息统计分析法 1.信息统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统计数据的收集 (2)统计数据的整理 (3)集中趋势的测度 (4)离散程度的测度 2.信息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二、信息智能分析法 1.信息智能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智能理论简述 (2)智能分析技术简介 2.智能分析技术和方法 第四节 信息存储的方法 一、归档 1.归档的含义 2.归档制度的主要内容 (1)归档范围。(2)归档时间。(3)归档案卷的质量。(4)归档手续。 二、登录 登录就是建立账目,对加工后需要保存的信息进行登记。 总括登录,又称形式登录,是将存储的信息,按类别登记信息的名称、件数。 个别登录,又称内容登录,是对存储信息进行逐一详细登记。 三、编目 1.案卷编目(给一份案卷内的文件编写目录) (1)卷内文件目录 (2)卷内备考表 (3)案卷封皮 2.编制案卷目录(给若干份案卷编置目录) (1)封面和扉页。 (2)目次。 (3)序言或说明。 (4)简称对照表。 (5)案卷目录表。 (6)备考表。 四、编码 编码是将已经登记的信息按照“排序”时所确定的体系结构分别归入各类,并在信息载体上标明该体系结构序列号的工作。其本质是用统一代码替代存储信息的名称。 编码的基本原则: 一是编码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需求的发展变化,即具有扩展性。 二是编码的方法必须合理,能够满足使用者和信息处理的需要。 三是每一编码都能代表一个确定的信息内容。 四是编码清楚,易于人们理解、掌握。 五是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编码标准化体系。 五、排架 1.常用的排架方法有: (1)按登录顺序排架 (2)按编码号排架 (3)按信息来源排架 (4)按首字笔画排架 (5)按文献内容分类排架 (6)按文献主题排架 2.全宗编号 (1)全宗编号的要求 (2)全宗编号的方法 [第五章 思考与练习] 1.关于企业信息的管理,其管理程序包括哪些环节? 2.在对企业信息的管理中,信息加工的程序包括哪几项内容?其中“鉴别”与“筛选”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在对企业信息的管理中,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造成传播中信息畸变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信息利用的关键在于信息利用者的思路?常用的信息利用思路有哪些?为什么必须“先开发,后利用”? 5.信息采集的方法有哪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哪些方法? 6.科学观察的方法有哪些内容? 7.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情况作一调查,了解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诸如,手机的数目及其增长速度,购机经济来源,主要用途,对学习的正负面影响,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应该如何对待等。请为这一调查拟写一份调查问卷。 8.在对企业信息的管理中,信息存储包括哪些内容? 9.根据所学的检索思路,查找下列文献: (1)王小明的毕业论文课题是“企业信息化绩效测评方法的研究”。他听同班同学说,有一个叫杜明平的人,在2004年上半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企业信息化绩效测评方面的文章,可惜记不清论文的标题,也记不清发表在什么杂志上。问:王小明怎样才能找到这篇论文? (2)有一篇题目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论文,是2005年发表的。问:要找到这篇论文,你能有几种方法? (3)有一本书名叫《信息管理学基础》的书,是2005年出版的。问:怎样才能找到这本书? (4)科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霍国庆编著的一本关于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的书,但是书名记不清楚了,哪一年出版的也记不清了。问:怎样才能找到这本书? 10.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运用鉴别的方法判断其正确性: (1)新发现的这个圆盘样云状物天体延展80个天文单位,由于最远的冥王星和太阳相距40个天文单位,所以这个云状物的面积相当于我们太阳系的两倍。 (2)本次论文实践期间,总共做了四种材料的试验,研究关于预先变形对金属材料退火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20号钢缩短了退火时间,黄铜、紫铜退火时间几乎没有改变,纯铝则延长了退火时间。所以,预先变形可以缩短部分金属材料的退火时间。 (3)华罗庚、钱学森、苏步青、爱因斯坦等许多著名科学家在大学里都没有学过科技写作课,可是他们一样成果卓著,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理工科大学里没有必要开设科技写作课。 第六章 企业信息活动的管理 企业信息活动的类型很多。本章从中选择CIO体制的实施、企业信息公开、企业信息保护等三种信息活动作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管理中信息活动管理的范畴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企业信息活动的范畴有全面了解,认识到信息活动是企业活动的主要部分,懂得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重点之一是做好信息活动的管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六章 企业信息活动的管理 第一节 企业竞争情报的管理(0学时) 第二节 企业CIO体制的实施(1学时) 第三节 企业信息的公开(1.5学时) 第四节 企业信息的保护(1.5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的公开和保护 难点:企业在公开信息的活动中如何保护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1)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2)有关企业竞争情报管理方面的详细内容,由另外专门开设的《竞争性情报》课程讲授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杨志主编.企业信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杜 栋.信息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竞争情报的管理(由另外专门开设的课程讲授) 第二节 企业CIO体制的实施 一、CIO概述 1.CIO的内涵 CIO通常是指处于该职位并承担该企业全面信息管理职责的个人或群体。 2.企业CIO的特点 (1)企业CIO为本企业服务,不必像行政CIO那样为每一个公民服务。 (2)企业CIO只专注于本企业用户感兴趣的事务,不必虑全社会公众的需求。 (3)企业CIO的业绩是快速反应客户需求,不必考虑社会公众的满意度。 (4)企业CIO面临压力主要是来自企业决策层的,不受大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5)企业CIO参与决策,行政CIO没有决策权。 3.企业CIO的产生与发展 CIO的起源1980年美国政府的《文书工作削减法》 CIO有效地改善了美国政府部门宏观层次信息管理的经验使许多大公司相继效法。 1981年,辛诺在《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与挑战》中首次给CIO定义。 1988年,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80%实行了CIO体制。 现已为各国企业管理者所普遍接受。 二、企业CIO的职责 1.企业CIO职责的内容 (1)参与高层管理决策 (2)制定企业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活动规划 (3)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 (4)对本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具体管理 (5)对企业内其他部门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6)进行企业信息经济性的测算 (7)加强信息沟通和企业内协调 2.企业CIO职责的误区 (1)职位职责与组织职能相混淆 (2)理论职责与实际权限相混淆 (3)职务职责等同于传统信息部门职能的简单相加 三、企业CIO管理体制的内容 关于企业CIO管理体制,国外比较流行、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企业内单独成立一个称为“信息化委员会”之类的领导小组,由企业CIO负责牵头召集,企业的最高层领导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均为该委员会成员。(图6.1) 企业内,在职务上和CIO平级的其他业务副总经理的信息管理权利和义务: 一是负责制订本部门信息的分类规范。 二是本部门员工使用信息的授权工作,决定本部门内查询数据、修改和更新责任人 三是有权直接调用企业的信息。 第三节 企业信息的公开 一、企业信息公开的概念和内容 1.企业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1)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2)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3)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 2.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 (1)向上级主管部门公开信息 (2)向社会监督部门公开信息 (3)向社会信息网络公开信息 (4)向其他企业公开信息 (5)向用户和消费者公布信息 (6)向股东和股民公开信息 二、企业信息公开的方法 1.信息发布会、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2.产品展览会、商品交易会 3.广告 4.企业新闻报道 5.企业冠名的公益活动 6.企业网站 7.企业出版物、书面报告、报表 8.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第四节 企业信息的保护 一、企业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问题严重存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恶意侵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形: 第一,直接截获企业信息。 案例1: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的后门。 案例2:Intel公司推出的pentium III处理器的序列码。 第二,对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破坏。这是指侵害者直接进入企业信息系统或企业办公网络系统,把系统搞瘫痪,或者在网上传播病毒。 案例3:2000年2月7至9日,黑客攻击美国网络最热门的几个网站 案例4:2002年10月21日,黑客攻击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 第三,信息战是更高层次的恶意侵害。 案例5: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用预置在电脑芯片中的病毒摧毁伊拉克防空网络。 (2)泄密。人员的调动、报刊文章、私人交往不慎等造成的泄密。 案例6:重庆美心防盗门诉大川防盗门一案 (3)技术上、观念上的落后。观念、技术上落后就要受制于人。 案例7:汉王公司向微软转让手写识别输入系统 案例8:世界9大DVD厂商巨头垄断蓝光光牒的技术标准 二、企业信息保护的内容和方式 1.封闭式:通过保密制度保护企业信息 (1)建立保密制度和健全保密措施 (2)堵塞泄密渠道 (3)泄密事件的查处 2.技术式: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企业信息的方式 (1)伪装式。通过制造假信息,迷惑竞争者,以达到保护核心信息的目的。 (2)密码式。通过给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设置密码来保护所存信息的方法。 案例9:北京海信的“海信8341防火墙(FW3010AG)” (3)技术创新。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及产品。 3.法律式:通过法律保护企业信息的方式 (1)专利法 (2)商标法 (3)著作权法 (4)合同法 (5)公平竞争法 [第六章 思考与练习] 1. CIO的内涵是什么?企业CIO和行政CIO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企业CIO的职责包括哪些内容? 2.企业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开信息?又为什么要保护自己的信息?这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企业信息的公开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有哪些公开信息的方法? 4.当前,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严重存在,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5.企业信息保护有哪三种方式?每种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6.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2000年,江苏牧羊集团花了上百万美元进口了“600型颗粒机”技术。同类企业江苏××集团私下里找到牧羊集团办公室主任××,对他说:“600型颗粒机技术的图纸和资料,就在你办公室保管着,你如果能够给我们复印一份,我们可以给你1万元。” ××:“这样做,合适吗?”“有什么不合适的?市场经济,企业竞争嘛!国外叫竞争性情报,还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呢。” “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好了,再给你加1万,不要犹豫了。” ××为了2万元钱,真的把自己公司的技术资料复印给对方了。事发后被告上法庭,××为此吃官司坐牢。 问:既然属于企业竞争性情报,××为什么会坐牢? 第七章 企业信息管理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管理五大原则的内容和方法。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企业信息管理五大原则的范畴有全面了解,初步学会按照信息管理的原则办事。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七章 企业信息管理的原则 第一节 系统原则(1学时) 第二节 整序原则(2学时) 第三节 激活原则(2.5学时) 第四节 共享原则(1学时) 第五节 搜索原则(1.5学时) 案例讨论课(2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激活原则 难点:信息整序中的分类规则,信息激活的方法 3.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进一步明确,信息之所以并不就是资源,是因为信息只有被激活之后才对信息持有者具有资源意义。 拓宽:这五大原则并非仅仅限于企业信息管理之中,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同样适用,鼓励学生学会自我信息管理。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1)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2)选择《居里夫人传》中的《我需要一克镭》的故事和“盛源集团公司开发部历年可研究经费统计数据”,进行辐射推导激活的讨论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杨志主编.企业信息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系统原则 ▲含义: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原则,是以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地认识管理客体,以求满意结果的管理思想。 ▲理由:首先是因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客体对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 其次是因为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流的通道。 第三是对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内容:整体性理念、历时性理念和满意化理念。 一、整体性理念 整体性理念,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应该把管理客体作为一个合乎规律的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来认识。 1.系统的整体效应: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合后新系统的整体效应,是以整合合理和管理得力为前提的 案例1:中国高校合并的案例 案例2:五粮液与长安公司的整合 2.系统是开放的,从属于更大的系统 若:局部可行,整体不可行,则:局部不能行。 案例3:某学院的住房补贴案例 案例4:引进人才的优惠条件 若:整体可行,局部不可行,则:局部必须行。 案例5:1998年时,中国电信一分为三案例 二、历时性理念 历时性理念,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注重管理客体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把管理客体当作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着的系统来考察,根据管理客体在形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来认识客体。 案例6:中国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选择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体制。 三、满意化理念 满意化理念,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对管理客体进行优化处理,从整体的观念出发,调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拟定若干可供选择的调整方案,然后根据本系统的需要(目的)和可能(条件),选择满意度最高的方案。 1.企业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往往普遍认为最优的方案,对某一具体企业的结果并不满意。 案例7:星龙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变革的实践 2.企业决策的满意化方案,可以通过调整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来实现 任何企业信息系统本身都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整、进行优化处理的。对于一个系统,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就一定最优;局部不优,也不等于整体就一定不优。 案例8:田忌赛马的故事 强调:在起初,三个弱势的局部,组成一个弱势的整体;而在第二种情况时,还是三个弱势的局部,却组成了一个强势的整体。可见,系统是可以优化的。 第二节 整序原则 ▲含义:企业信息管理的整序原则,是指对所获得的企业信息按照某种特征进行排序的管理思想。 ▲理由:整有利于检索 整序可以显现企业信息总体的内涵和外延、冗余和漏缺 ▲内容:分类整序、主题整序、著者整序、号码整序、时间整序、地区整序、部门整序、计算机整序等方法。 一、分类整序 分类整序是以信息内容的某一特征作为信息标识,以该特征固有的层次结构体系为顺序的整序方法。通俗地说,分类就是按照划分的规则对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划分。 1.分类的规则 (1)书刊资料信息分类的通用标准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2)采用逻辑学划分规则进行分类 ▲划分必须相称 划分出的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如果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属“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划分出的子项不能越级,否则属“子项越级”的逻辑错误。 ▲划分出的子项不能相互交叉重复,否则属“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否则属“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2.分类整序的步骤和方法 (1)面向用户,抽取特征 信息特征的抽取,应该以方便用户检索为原则。案例9:收发室企业人员名单。 (2)逐级划分,确定类名 类名要做到单义、明白、准确,不要给出“死类名”。 案例10:全校选修课的学生点名册的专业名称:“国经”、“工工”、“材控”。 (3)类内再排,字顺为序 在最低一层的类名之下,如果还有许多信息单元时,需要给这些信息单元再整序。 所谓字顺为序,有音序法和形序法两种。 第一,音序法,指以汉字的汉语拼音为序的整序方法。 第二,形序法,指以汉字的笔划为序的整序方法,包括部首法、笔划笔顺法。 (4)编号得表,基本稳定 给划分出来的类名编号,得到一个由类号、类名组成的“分类表”。 3.分类整序的适用范围 公用信息资源整序。企业的图书室、资料室、文书档案室所藏信息的分类整序。 自用信息资源整序,可以不受分类规则的限制。 二、主题整序 主题整序是以能够代表信息单元主题的词语作为信息标识、再按词语的字顺为序的整序方法。 1.主题整序的种类 (1)标题法 (2)单元词法 (3)叙词法 (4)关键词法 2.主题整序的步骤 (1)步骤:选择方法——选取主题词——以选出的主题词按字顺为序排列。 (2)主题词选取的要求: 一是必须从被整序的信息单元所包含的内容中选取。 二是必须是能够代表信息单元内容的词语,尽可能使其概念单一、准确。 三是尽可能地选择规范词,或选用本学科内使用频率高、比较通用的词语。 3.主题整序的适用范围 主题整序主要适用于公用文献型信息资源和机关公务文书的整序。 三、其他整序 1.著者整序,按著者名字顺为序的整序方法。 2.号码整序,按信息单元的固有序号为序的整序方法。 3.时间整序,按信息单元发表的时间或数据、事实发生的时间为序的整序方法。 4.地区整序,按企业区划名称字顺为序的整序方法。 5.部门整序,按部门名称字顺为序的整序方法。 6.计算机整序,运用计算机的排序功能,给存入计算机的信息进行整序的方法。 第三节 激活原则 ▲激活原则是对所获得的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和转换,使企业信息活化,为我所用的管理思想。 ▲理由:未经激活的企业信息没有任何用处,只有在被激活之后才会产生效用。 ▲内容:个体激活:综合激活法、推导激活法和联想激活法 群体激活:头脑风暴激活法、德尔菲激活法、对演激活法。 一、个体激活法 1.综合激活法 这是通过对已经拥有的众多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根据需要将它们逻辑地组合起来或加以转换,以求获得新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简单综合和辩证综合两种。 (1)简单综合。这是“部分相加等于整体”的综合或“1 + 1 = 2”的综合。 第一,纵向综合。 第二,横向综合。案例11:日本松下公司的电视机。 第三,外观综合。案例12:TCL手机和珠宝的合一。 第四,方面综合。案例13:对付分割专利 第五,纵横结合的综合。案例14:日本的钢铁工业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它综合吸收了奥地利的转炉顶吹技术、美国的高温高压炼钢技术和西德的熔钢脱氧技术的结果。 (2)辩证综合。这是“部分相加大于整体”的综合或“1 + 1>2”的综合。 第一,兼容综合。这是将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信息集中起来,兼顾考虑,进行推演,以求达到多样统一的综合。 案例15:日本炼油设备厂商搞中国大庆油田的信息。 第二,扬弃综合。这是对于若干内容上相互矛盾的信息,既不是全部抛弃,也不是全部接受,而是辩证地分析,扬弃其中的伪信息,保留真信息的综合方法。 案例16: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 案例17:识别假专利的专利综合 第三,典型综合。这是根据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信息做出整体判断的综合。 案例18:1978年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户农民首创包产到户的实例。 2.推导激活法 推导激活是从已知的企业信息出发,根据已知的定理、定律或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进行逻辑推理或合理推导,以求获得新信息的方法。 (1)因果推导。这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属于“因”的已知信息出发,作前因后果的纵向推导,以求获得新信息的方法。 案例19:电影《林家铺子》中“一元货”。 (2)关联推导。这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已知规律或某种相互关联,从已知信息出发作前后左右的横向推导,获得由已知信息可能引起发生的新信息的方法。 案例20:1973年非洲扎伊尔叛乱导致日本的三菱公司赚了一大笔钱 (3)辐射推导。这是以已知企业信息为中心,向四周作发散思维,以求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新信息的方法。由于发散思维,就是进行多角度思考,故又叫“多角度思考”法。 根据辐射的中心点不同,辐射推导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要素辐射。以组成企业信息的某一个要素为中心进行的辐射推导。 案例21:从“农民收入增加”的要素可辐射推导出该地农民购买力上升等新信息。 第二,功能辐射。这是指以已有信息的功能为中心进行的辐射推导。就是说,已知信息是这一种功能,如果能获得那一种功能,对于我们是不是有利。 案例22:日本索尼公司家用录像机的推出 第三,范围辐射。这是指在已有信息的范围内、以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获得新信息的辐射推导。就是说,同样的信息范围,以这种方法处理所得的结果对我们有利,还是以那种方法处理所得的结果对我们有利。 案例23:盛源集团公司开发部历年科研经费情况统计表数据的推导 第四,延伸辐射。延伸辐射是指以辐射后的新信息为中心再进行辐射推导。 案例24:1981年英国查尔斯王子婚礼的潜望镜 案例25:牛群品牌“牛哥”的延伸 (4)逆向推导。这是从已知企业信息出发,通过由果到因的思考,或者是向已知信息相反方向思考,以求获得新信息的方法。 案例26:2000年初,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却从原惠普公司分离出来 3.联想激活法 联想激活是从已知信息联想到另外一条信息或几条信息,以求获得新信息的方法。经过联想获得的信息,可能是管理者所需要的,或者可以用它们综合成新信息,或者可以从它们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信息。 (1)相似联想。这是由已知企业信息联想到与此相似的另一信息,而另一信息是企业管理者需要的新信息的方法。 案例27:1944年4月6日的苏、德军队对峙的战场 (2)接近联想。这是由已知企业信息联想到与此相接近的另一信息,而另一信息是企业管理者需要的新信息的方法。 案例28:哈默的“酒桶生意”的案例。 (3)比较联想。这是将已知信息与由此联想到的另一信息进行比较,激活产生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新信息的方法。 比较时,运用类比的方法叫类比联想,运用对比的方法叫对比联想。 案例29:韩企帝国的崩溃,引发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类比) 案例30:高尔文精神的失落,引发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对比) 二、群体激活法 鉴于群体激活法的内容在后续课程《竞争性情报》中还要讲,这里略去。 第四节 共享原则 ▲含义:共享原则是指在企业信息管理活动中,为充分发挥企业信息的潜在价值,力求最大限度利用企业信息的管理思想。 ▲理由: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信息的共享可以挖掘出信息和信息活动的潜在价值。 ▲内容:贡献原则,防范原则。 一、贡献原则 贡献原则,指的是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最大限度地将企业和全体员工所拥有的信息都贡献出来,供企业和全体员工使用的管理思想。 贡献原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它包括以下内容: (1)动员全体员工把信息贡献给企业 (2)把企业内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联成局域网。 (3)企业及时地向员工公布应该公布的信息 (4)利用社会公益信息系统和信息市场共享企业外的信息 (5)让员工和管理者都建立起“共享”他人信息的意识 二、防范原则 关于信息安全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如何防范的问题,我们在上一章第四节中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五节 搜索原则 ▲含义:企业管理者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寻求有用信息的管理思想。 ▲理由:企业信息是可以任意索取的,且可以为我所用。 任何信息不会自动地来到企业管理者面前 ▲内容:强烈的搜索意识,明确的搜索范围,有效的搜索方法。 搜索原则包括以下四种搜索意识: 一、凡事先查,有意搜索 这指的是信息管理者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去查一查有关这一事情的现实和历史情况的信息管理观念。 案例31:20世纪60年代的“以镁代银工艺”的案例 案例32: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有过大量被退稿的苦恼。 二、随意获取,抓住不放 这指的是信息管理者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瞬息即逝的信息流,能够发现其中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地抓住不放,进一步予以激活和利用的信息管理观念。 案例33:武汉某硅钢片厂在购买了变压器案例。 三、确立目标,刻意搜索 这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确定了某一目标信息之后,千方百计地去获取该信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信息管理观念。 案例34:美军阿尔索斯突击队的案例 四、遇有困难,咨询解决 这是指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或者是确定的目标信息自身没有能力去采集时,能够知道寻求社会帮助的管理思想。 [第七章 思考与练习] 1.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2.分类整序的步骤包括哪些?每一步都有什么具体要求? 3.“主题整序中主题词的选取,就是从文献的标题中选择几个词就可以了。”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4.公司收发室为了及时将地址不详的信件送到职工手中,从公司人事部要来了全公司各单位职工名单。这个名单收发室是否合用?为什么? 5.共享原则中的“贡献原则”和“防范原则”是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原则?这是为什么? 6.信息搜索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平时是否有这些方面的体会? 7.在信息管理激活原则中,个体激活包括哪三大类?你平时有无激活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体会?试举例说明。 8.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你可以确立几个主题?请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出你所确立的几个主题。 我 需 要 一 克 镭 1920年5月的一天,美国女记者问居里夫人:“若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择,你最愿意要什么?”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需要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镭的价格太高了。”原来,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一克镭,已无偿献给巴黎镭学研究所了,而当时一克镭的价格是十万美元。女记者回美国后组织了一个委员会,动员全美国妇女捐款。不到一年,女记者写信给居里夫人:“款已凑足,镭是你的了!”但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妇女希望居里夫人访美。居里夫人十分感动,欣然接受邀请。1921年5月20日,美国第34任总统哈定在白宫代表美国妇女把一克镭交给了居里夫人。 第八章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管理定量分析研究的现状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企业信息管理定量分析的种类和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实际测量企业信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八章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2学时) 第二节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的测评(2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 难点: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绩效测评方法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1)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2)选择本人主持的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课题实例来讲指标体系的编制和测量方法。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宋玉贤.企业信息化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财政部统计司.企业效绩评价问答.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北京大学课题组.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研究.2002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研究现状 1.企业信息化理论的提出 2.梁滨的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测评方法 3.刘凤勤等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方法 4.杨剑侠的企业信息化的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5.蒋晓云等人的企业信息化指数测算方法研究 6.唐志容等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7.北京大学企业信息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8.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9.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分析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1.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2)可操作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成长性与预测性原则 2.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 我主持的课题设计了一个有27个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测评三级指标体系(表8.1)。 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方法 1.相对指数法 第一步,将某一年作为基年,设企业该年的信息化指数f为100。则在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中,以每一个三级指标在基年的具体数据为100,然后再分别将测度年的指标数据除以基年同一指标数据,即求得测度年的各项指标值的指数。 第二步,计算总的信息化指数,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 一步算术平均法,是假定27个三级指标对最终信息化指数值贡献等价,在求出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后,一步求出27项的算术平均值,为总的信息化指数。 二步算术平均法,是假定A1、A2、A3三大组要素对最终信息化指数值的贡献等价,各要素组内的各项指标对最终信息化指数值的贡献不等价,就首先分别计算3组组内各指数的平均值,然后再对3组的指数平均值求算术平均值。 相对指数法的优点是以企业的某一年为基年,可以用来了解企业自身纵向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也可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企业信息化水平。 2.定性打分法 最简单的定性测评方法就是打分法。 定性评价,主要针对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来进行。测评方法如同设计调查问卷一样,给需要定性测评的指标设计若干个选项,每个选项给定一个分值。为了避免打分的主观性,可以给定性指标确定权重。 第二节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的测评 一、企业绩效测评与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 1.企业绩效测评的含义 “企业绩效”指的是在一定经营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总和。 企业效绩评价与效益考核不是一回事。 企业效绩评价与资产评估也不同。 2.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含义 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所以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是企业绩效的一种。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信息管理行为及其后果,是在一定经营时期内,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企业信息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效益和信息管理者的业绩进行测算和评价,以求改善企业信息管理行为效果的社会活动。 3.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类型 (1)测评对象层次类型 (2)测评方法类型 (3)测评时限类型 二、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实施 1.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主体和客体测评主体: (1)主体:评价组织机构和评价实施机构。 (2)客体:绩效评价的行为对象 测评主体:企业主管部门——测评对象:下属企业 测评主体:企业集团——测评对象:子公司 测评主体:投资者——测评对象:投资企业 测评主体:金融机构——测评对象:贷款企业 2.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原则 (1)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相结合的原则 (2)短期绩效、近期绩效与远期绩效相结合的原则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相结合的原则 (5)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3.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要素及其设置 (1)测评要素 第一,测评指标。第二,测评标准。第三,测评方法。 (2)测评指标的设置 第一,尊重历史惯例。第二,指标间可相互修正。第三,与测评对象性质相适应。 (3)测评标准的设置 4.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意义和作用 (1)企业实现有效信息管理的重要方法 第一,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第三,有利于促进企业向优秀水平看齐。 (2)企业提高企业信息管理者水平的迫切需要 (3)企业信息管理活动会因此在企业内获得广泛承认 三、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内容 1.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益 2.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 3.企业信息管理的满意度 四、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方法 1.自比法 (1)前后自比法 (2)预期自比法 2.互比法 (1)异类互比法 (2)同类互比法 [第八章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为什么在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以“投入法”为主比较好? 2.你对课文中提到的梁滨、刘凤勤、杨剑侠、蒋晓云、唐志荣、北京大学企业信息化课题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等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有什么看法? 3.你对本书中提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看法? 4.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中的效益、效率和满意度是什么含义?企业信息管理绩效测评的方法是什么? 第九章 企业信息管理者的配置与提高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企业信息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的观念和自我提高的方法 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企业信息管理者素养能力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初步掌握素养能力自我提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本章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九章 企业信息管理者的配置与提高 第一节 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的内容(2学时) 第二节 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的标准(2学时) 第三节 企业信息管理者的自我提高(2学时)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企业信息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难点:企业信息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自我提高的方法 3.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知识修养不是素质,不能代替素质,光靠读书不能解决能力提高的问题,就能力讲能力也不能奏效,任何人要靠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从提高素质入手。 拓宽:企业信息管理者的素质、修养、能力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企业的管理者,也适合于青年大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到自我提高之上。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 自编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司有和.信息管理学.重庆出版社,2001 司有和.科技编辑学通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五、单元授课的具体内容与作业 第一节 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的内容 一、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工作的核心 1.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的认识误区 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针对个体人而言的。 这种导致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有了高水平的“个体人”就有了人力资源。 可是,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有了高水平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有了人力资源。 案例1:“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 2.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的核心在于“结果” 企业信息管理者队伍的配置,其核心在于“结果”。 “结果”,指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工作。 能有效地为企业工作,不仅会做,而且要愿意做,就是资源。 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工作,不会做,会做而不愿做,就不是资源。 强调: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人表现为“个体人”、“群体人”和“任务人”。 而且,决定三种人的水平,并不只在员工单方面,还决定于管理者。 二、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工作的要求 1.企业信息管理者的招聘 (1)招聘的标准 (2)招聘的原理:公开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实事求是原理 (3)招聘的途径和步骤:内部提升;外部招聘 2.企业信息管理者的考评 (1)考评的要求 (2)考评的内容 (3)考评的方式和方法 3.企业信息管理者的培训 (1)企业信息管理者培训的内容 (2)企业信息管理者培训的方法 (3)企业信息管理者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的标准 一、管理者素养、能力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目前在管理学领域,对于管理者的素养、能力论述的现状 2.目前管理学领域关于管理者素养、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解释不了已经“读书破万卷”还不能“下笔如有神”这一现象。 (2)解释不了“茶壶装元宵,有货倒不出” 这一现象 (3)解释不了“在学校学习成绩好,毕业后工作业绩并不好”这一现象 这说明:素质、修养、能力是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三个不同概念。知识不能代替素质,仅仅读书只能提高知识修养,并不能提高素质。 二、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的内容 1.企业信息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内容构成 素质是指个人天赋禀性以及经过长时间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在处理各项事务中显露出来的态度和方式。 素质是一种可以指挥或制约人行为的因素,是一种潜在的指挥或制约的力量。 素质包括生理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 (1)思想素质 政治信仰,是企业信息管理者从事信息管理的基本立足点。 生活态度,体现企业信息管理者行为的作风。 自我评价,是企业信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自我调节和处理问题的尺度。 道德观念,世界观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渗透在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之中。 案例2:邪教“法轮功”痴迷者队伍中的教授 案例3:科学史上有一些科学家是唯物论者,可是又是信神的(牛顿) (2)文化素质 案例4:911事件中曾喆舍身救人 案例5:闾丘露微独创巴格达 (3)心理素质 第一,兴趣。 含义: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并且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 类型: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规律: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互相转化或迁移 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管理对象的范围控制和对管理行为的持久控制。 第二,注意。 含义:注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定向反射的心理现象。 类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规律:有意注意和无疑注意可以互相转化 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管理行为的指向控制。 第三,情绪和情感。 含义:情绪和情感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的程度而产生的一种个人体验。这是心理学中两个难以分割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本书就不作介绍了。 类型: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情感包括道德感、责任感、事业感、义务感、美感、理智感等。 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管理活动的行为控制。 第四,意志。 含义: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意志品质:自觉性——独断、盲从 果断性——优柔寡断 坚持性——动摇、执拗 自制性——自流、放纵。 作用:表现为对管理活动的过程控制。 (4)身体素质 (5)企业信息管理者群体的素质 企业信息管理者群体素质具体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质和心理素质。 2.企业信息管理者的修养及其内容构成 (1)修养的含义 《辞源》中说是指“儒家指通过内心反省,培养完善的人格”。 《辞海》(一卷本)谓之“陶炼身心”,“且含自动之意为多”。 新中国成立后,修养一词的含义渐有扩展,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或一定的量。 (2)素质和修养区别。 素质是人们处理事务时的态度和方式,修养则是人所达到的政治、思想、知识等方面达到的“一定的水平或一定的量”。 素质是针对主体每一次行为来说的,修养是针对主体整体来说的。 素质反映的是行为过程的水平,修养反映的是行为结果的水平。 案例6: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沙坪书店情节 案例7:1986年关于高温超导体研究的案例 案例8:某科普期刊稿件错误的案例 (3)素质和修要的联系 素质又离不开修养。素质要依靠修养的手段来不断提高。当修养的“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修养的内容在主体的大脑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时,修养就上升为素质。 (4)修养的内容 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企业业务修养、语言修养、艺术修养。 案例9:广告(快译通、减肥药、骑强) 3.企业信息管理者的能力及其内容构成 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并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某一活动的本领。能力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企业信息管理者的能力结构: (1)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思维能力 (3)企业信息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 (5)社会交际能力 (6)企业信息管理者群体的能力 三、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的作用机制 企业信息管理者的素质、修养、能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又互为提高。它们统一在主体身上,制约和决定着企业信息管理者的行为。 我们认为,素质、修养、能力三者与主体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以素质为先导,借助于修养,表现为主体的行为能力。 第三节 企业信息管理者的自我提高 一、企业信息管理者素质的自我锻炼 ▲思想素质的提高 ▲文化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中兴趣、注意、情绪、意志的自我提高 1.兴趣的自我激发 (1)明白兴趣迁移的道理,确立实现目标兴趣的自信心 (2)以“成功的喜悦”自我激发和稳定兴趣 (3)提高意志水平,以意志力维持兴趣的稳定 (4)以间接兴趣激发直接、稳定的兴趣 2.注意的自我锻炼 (1)提高意志水平,解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的问题 (2)明确行为的目的,是保持有意注意的前提 (3)明白无意注意的产生机制,提高注意品质 3.情绪的自我调控 (1)学会及时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2)以信息或理智控制情绪发生的强度 (3)极端思维法调控情绪 (4)多角度思维法调控情绪 (5)端正情绪体验,防止不当情绪再度发生 4.意志的自我磨练 (1)从培养自觉性入手,提高意志力 (2)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是磨练意志的重要方法 (3)向先进人物学习 (4)按计划行事 二、企业信息管理者修养的自我提高 1.理论修养的自我提高 2.知识修养的自我提高 (1)急用先学 (2)同步更新 (3)系统有序 3.语言修养的自我提高 三、企业信息管理者能力的自我培养 1.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自我培养 (1)提高对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认识 (2)学习和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在实际中学习 2.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1)四面发散,广开思路 (2)克服障碍,疏通思路 (3)拟写提纲,理顺思路 (4)虚心学习,记录思路 3.企业信息管理能力的自我培养 4.表达能力的自我培养 5.社会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 [第九章 思考与练习] 1.企业信息管理者配置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在这个方面当前存在什么认识误区? 2.企业信息管理者的招聘、考评、培训各包括哪些内容? 3.你对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方面的研究现状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能不能解决你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 3.管理者素质、修养、能力的结构各包括哪些内容?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4.有人已经“读书破万卷”却为什么不能“下笔如有神”? 5.“茶壶装元宵,有货倒不出”说明了修养和能力间的什么关系? 6.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案例后面的问题: 1924年的一天,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准备结束在苏联的商务活动回国,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因为手头没有铅笔,就停车在路边的文具店买一支铅笔。营业员说:“50戈比一支。” 哈默大吃一惊,脱口而出地说:“这价格相当于美国的10倍。” 于是他故意地又要买一支那种擦不掉笔迹的化学铅笔。营业员说:“这种铅笔货源紧张,照规矩只卖给老主顾,看你是外国人,我就卖一支给你。两个卢布一支。” 哈默买了铅笔后,上车前行到另一家文具店,让送行的苏联官员去买,也还是这个价格,于是他掉转车头就直奔外贸人民委员会,申请到一张铅笔生产许可证。因为哈默在访问期间,就已经掌握了苏联政府要求每个公民都要读书写字的信息,现在又获得了市场上铅笔严重缺货的信息,从而看出苏联潜藏着一个巨大的铅笔市场。事实证明哈默的决策是正确的。到1962年时,哈默的铅笔厂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 问:哈默这次在苏联的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哪些素质、修养和能力?这些素质、修养和能力又是怎样对这次经营活动的成功产生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