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4 1
第九章
生态环境教育
2010-5-14 2
第一节 生态环境教育发展概况
? 一、国际生态环境教育发展概况
? 国际环境教育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全球性的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出现严重危机
机,人类必需扭转这一趋势的紧迫的社会需求
下,应运而生的一项新的教育内容。环境教育
学家王民 (1996)把它分为自发阶段、推动阶段
和全面开展三个时期,
2010-5-14 3
(一)自发阶段( 1950-1970年)
? 本世纪中叶开始,造成上百乃至数千人中毒或死
亡的环境公害事件不断发生:
? 如比利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造成几
千人发病,60人死亡 ;
? 日本, 水俣事件, (1953),造成 180人病,50多人
死亡 ;
? 日本咪糠油事件, (1968),造成 10000多人中
毒,16人死亡等等,被人们称为八大公害事件,引
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强烈关注 。
? 大工业日益发展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环境问
题也随之发展且逐步恶化,50年代形成了第一次
环境问题的高潮 。
2010-5-14 4
(二)推动阶段( 1970- 1990年)
? 地球生物圈所发生的宏观危机,到了 70年代,已引
起世界各国的严重关切 。
?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
境会议中,提出,应该建立国际环境教育项目,环境
教育的进行应采用跨学科途径,在校内和校外都需
要进行,在各教育层次都需要进行 。
?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
立国际环境教育项目 (IEEP)。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
是帮助各国政府和国家的, 地区的, 国际的机构
将环境教育纳入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系统中 。
2010-5-14 5
? 1977年,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在前苏联第比利斯
召开,并发表了, 第比利斯宣言, 。
? 1987年,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在莫斯科召开,
为 90年代及更长远的将来制定了国际环境教育
与培训策略,并从经济, 社会, 文化, 生态, 美
学等不同角度全面阐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亘
联系 。
? 与此同时,70年代自然科学家已意识到生物多样
性问题的迫近,意识到人类必须帮助拯救日趋大
量灭绝中的动植物。
2010-5-14 6
(三)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环境教青的全面
展开 (90年代以来 )
? 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各国所接
受和重视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并迅速
联系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 21世纪议程, 第 36章 "提高环境意识 "中指出,"
目前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内在联系的意识仍然相
当缺乏。提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以加强环
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和行动 "。
并明确提出了,"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
发展的教育 "的措施。
2010-5-14 7
? 1995年 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组织的, 环
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 地区研
讨会,在希腊雅典召开。
? 现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教育列为一项基本
教育,并且认识到,开展环境教育是切实保护环境
的需要,也是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保
证 (王民,1996)。
2010-5-14 8
二、中国环境教育发展概况
(一)、我国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1973-1983年 )
1973年 8月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召开了第一次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
境的若干决定, (试行 ),环境教育工作也随之起
步。
1979年 9月,全国人大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对环境教育作出了明确
的规定。
2010-5-14 9
1981年,国务院在, 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中小
学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
? 1981年,国务院在, 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
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中小学
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同年,中国环境学会
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秦皇岛召开。
? 1983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教育委员会第三次
会议在郑州召开。
? 这几次会议对我国教育系统开展环境教育
起了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认识到
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投入这项工
作。
2010-5-14 10
2.发展阶段 (1983- 1992年 )
? 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中国
政府宣布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环境保
护的公众教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 1987年,国家教委在制定的 "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日
制小学, 初中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中强调了能源,
环保, 生态等教育要渗透在相关学科教学和课外
活动中进行,并提出在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试验
单独设课或开设讲座等进行环境教育 。
2010-5-14 11
?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 对现行普通高中
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要求普通高中开
设环境保护选修课。北京市、湖南省教
育部门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出版了
,环境保护, 选修课本。
? 之后,各地也陆续组织编写了适合教学或
自学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课本、课外读物。
2010-5-14 12
3.环境教育发展新阶段 (1992年至今 )
? 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发大会 (UNCED)的召开,和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使全世界自然保护的
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深入进行迈入了一
个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教育也进入
了迅速发展时期。
2010-5-14 13
? 1992年 11月国家教委与国家环保局联合召开第
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 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 的方针,把环境教育在生态环境保护
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 1994年 3月,通过, 中国 21世纪议程 —中国 21世
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
?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
政府重视,教育界积极努力,并且重视国际环境
教育的新动向和新信息,坚持改革开放,所以已
取得显著成绩。
2010-5-14 14
(二)、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生态环境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较高水
平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鉴于环境教育的战线
特别的长,从学生中的儿童、少年,直到勇敢上
进的青年,从社会公众中的工人、农民、知识
分子到干部,直到老人。
? 生态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职的各级教
师都没有系统学过。所以生态环境教育的师培
工作分两条线进行,职前教育 和 在职培训 。
2010-5-14 15
第二节 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一、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
? 1、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
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公众掌握生态环境
的有关知识,从而认识生态环境的构成和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逐步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价值观,
从而具有参与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责任感和
实际行动。
2010-5-14 16
2.生态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
? ① 知识目标,帮助公众获得环境知识,了解大自然
的规律 ;
? ② 技能目标,帮助公众逐步掌握识别环境问题和
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 ;
? ③ 态度目标,培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活
质量, 环境质量的兴趣, 责任感和积极性 ;
? ④ 参与目标,鼓励公众参与当地社区, 栖息地解
决环境问题的决策和行动 ;同时注意为青少年提
供参加环境活动的机会 ;
? ⑤ 意识目标:通过上述 4个目标的实施,逐步培
养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有对身边环境的
敏感性,进而建立起生态环保意识。
2010-5-14 17
二、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
? 依据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特别是青少年的情
况,环境教育的内容应包括,
? 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
? 可持续发展 ;
?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 环境污染及防治 ;
? 人口与环境 ;
? 资源与环境 ;
? 全球环境问题等方面。
2010-5-14 18
第三节 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法
? 鉴于生态环境教育应该人人参与,应该是
一个从学校到社会全方位的参与过程,所
以生态环境教育应该从社会公众教育、
学校教育、师范教育和特殊生态社区教
育几个方面进行。
2010-5-14 19
一、社会公众教育
? 社会宣传活动通常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和提高,产生重大影响。
? 实践证明,通过提高意识可以动员公众,并对社
会改革和进步形成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 1995年 1- 10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中国人
民大学联合组织了一次 "全民环境意识调查 "。
调查表明,公众对环境保护了解的层次尚低,对
环境保护相关常识知之甚少,获取环保信息的
主要渠道是电视、电影、广播。
2010-5-14 20
二、学校教育
?, 21世纪议程, 第 36章明确强调,基础教育是
生态环境教育的支柱,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广大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
观的形成期,也是保守思想最少,最容易接受新
事物、新观念的时期,因此也是生态环境意识
的最佳形成期。
? 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总的方针是,在
初中,小学阶段采取,渗透 —— 结合型环境教育 ;
在高中阶段采取,单独设选修课型教学 。
2010-5-14 21
1、渗透 —— 结合型环境教育 ;
2,单独设选修课型教学 。
3,生态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
? (1) 生态环境教育课外活动的目标
? ·知识目标
? ·技能目标
? ·态度目标
? ·价值认识目标
? ·个人行动目标
2010-5-14 22
( 2)生态环境教育课外活动的类型
面向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课外活动,主
要有,
a.生态环保科普活动、
b.生物百项活动、
c.生态环保科研三大类。
其中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包括环保讲座、
环保宣传、参与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等形式。
科研活动包括环保调查、考查、环保论文撰写、
环保论文讨论会等形式。生物百项活动是以 "
生物多样性及其我们的未来 "为主题的专项活
动,特别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贫困山区有重要
意义。
2010-5-14 23
(3) 生态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包括,活动选题、教学目标、学生特
点、解决方法、试行、评价试行结果等一系列
步骤。
2010-5-14 24
(4) 选题
?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教育课外活动都是围
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 。 因此,选题是否合适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
? "教师的生态环境意识 "是影响选题质量的关
键 。
2010-5-14 25
一个好的选题至少应满足以下一个或几个条件
? ·有助于实现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教学目标 ;
? ·能提高学生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水平 ;
? ·能提高学生掌握调查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 ;
? ·能提高学生关心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学生
参与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责任心 ;
?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与学生的特点相
适应 ;
? ·对社区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有积极意义,并且具
创新性。
2010-5-14 26
( 5)课外活动案例
? 案例 l题目,大熊猫唐唐救护、饲养观察
报告
? 案例 2 题目,含磷洗衣粉对环境的危害
2010-5-14 27
一、濒危物种栖息地区的基本特点
·栖息着珍稀濒危物种,该物种正面临人类活动的胁迫,
存在趋于灭绝的危险性 ;
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 ;
·不少是少数民族居住区 ;
·多属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的贫困山区,信息闭塞、
文盲和半文盲比例偏高,村民环境知识贫乏,社区公众
尚未具备生态环境意识。
第四节 濒危物种栖息地区的
社区教育
2010-5-14 28
Img_2268.jpg
2010-5-14 29
2010-5-14 30
2010-5-14 31
2010-5-14 32
1.濒危物种栖息地区的生态环境教育现状
二、一般性的环境教育不能解决濒危物种
栖息地区紧迫的社会需求
濒危物种栖息地地区由于有着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
性,按理应该实行更深入有效的生态环境教育。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贫穷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缺
乏合格师资和设备,使常规的教育水准都难以达标,所
以生态环境教育也处于鞭长莫及、十分薄弱的状况。
2010-5-14 33
2010-5-14 34
2010-5-14 35
2010-5-14 36
2010-5-14 37
2010-5-14 38
2010-5-14 39
2.特殊生态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状况
? 对于濒危物种栖息地区的社区教育,国内已有
一些研究报导如,云南无量山小坝河地区对黑长臂
猿及其栖息地进行的调查研究 (兰道英,1995),市场
对基诺族庭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洁如,1995) 。
近期,针对濒危物种栖息地公众保护意识的研究,
如人类活动对平武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的研究 (傅之屏
等,1998)等,使濒危物种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得
以拓宽,向着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
2010-5-14 40
?当前珍稀濒危物种走向灭绝的压力,主要来自人类,
这已是学术界和广大公众的共识。
3.濒危物种栖息地需要贴切有效的环境教育
最直接的胁迫来自当地社区的公众。
一些学者提出,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 根
本出路 在于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
濒危物种栖息地区村民环境知识贫乏,保护意识还
远远低于全国公众的平均水平。所以濒危物种栖息
地只有采取特殊方式 ―― 给以力度更大、方法更贴
切的生态环境教育,才能适应紧迫的保护需求。
2010-5-14 41
?近年来建立 "保护大熊猫三级辐射教育系统
"(傅之屏,1998)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特殊
生态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教育提出了
新的思路和信息 (马建章,1996,甄仁
德,1996)。
2010-5-14 42
三、保护大熊猫三级辐射教育系统
1."系统, 产生背景,
岷山是我国分布大熊猫最多的地区,大熊猫在人
类的胁迫下其生境已片断化,生存形势依然十分
严峻 ;
著名动物学家胡锦矗教授指出 "影响大熊猫生存的
关键因素还是人 ";
绵阳师专位居岷山南麓,紧挨大熊猫栖息地,保护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是当地一项紧迫的社会需求 ;
2010-5-14 43
– 绵阳师专生物系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川西北
山区,毕业后又回到山乡中学任教。他们是均匀
分布在山乡又受过高等教育的生物学工作者 ;
熊猫栖息地山高谷深,经济文化落后,一般性的
环境教育很难影响到那里 ;.
通过山乡教师,强化对山乡青少年的生态环
境教育,并影响他们的家庭,是一条贴切而有效自
的环境教育渠道。
2010-5-14 44
2."系统 "的创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