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篇 内脏学
Splanchnology
2
内脏的特点,
1,与机体新陈代谢与繁衍有关 ;
2,有孔裂与外界相通 ;
3,分空腔与实质性两大类器官,
3
一、胸部的标
志线
二、腹部分区
4区或 9区 左右侧髂结节连线
第 10肋最低点连线
腹股沟中点
4
第二章 消化系统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 腭帆形成的结构, 咽峡, 牙周组织的概念;
舌粘膜的结构, 颏舌肌 的作用; 口腔腺 的名称, 位
置及开口 。 咽 的位置, 区分及交通, 鼻咽部的结构,
咽淋巴环 的组成和作用 。 食管狭窄 的位置 。 胃 的形
态和分布 。 十二指肠 的形态及分部, 十二指肠降部
的结构; 空, 回肠粘膜的特点 。 盲肠和 阑尾的位置,
直肠的形态和位置, 肛管 内面的结构 。 肝门 的位置
和结构, 肝外胆道 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 胰的
位置与形态 。
5
熟悉 消化道的组成及区分 。 腭的位置与区分,
牙的形态和构造, 舌的形态和区分 。 腭扁桃体的位
置和形态结构 。 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 胃的位置, 胃
壁的结构 。 空, 回肠的位置和区别 。 大肠的区分,
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 回盲瓣的位置 。 肝的位
置和外形 。 胰液的排出途径 。
了解 牙式 。 梨状隐窝的位置 。 肛门括约肌的位
置和区分 。 胆囊三角 。
6
消化管
消化腺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
胃、十二指肠
盲肠、阑尾、结
肠、直肠、肛管
大消化腺, 大唾腺、胰、肝
小消化腺, 胃腺
、肠腺
7
第一节 口腔 Oral Cavity
一,口唇 人中 唇红
二、颊 粘膜有腮腺导管开口
三,腭
硬腭
软腭 腭垂
腭帆
腭舌弓
腭咽弓
咽峡 ——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
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
8
硬腭硬
软腭
软腭 soft palate
硬腭 hard palate
腭垂 uvula
腭舌弓
palatoglossal arch
腭咽弓
palatopharyngeal
arch
9
四、牙 Teeth
(一)牙的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每个牙根有 根尖孔 通 牙根管,
进入 牙冠腔 。
牙根管与牙冠腔合称 牙腔 或 髓
腔 。
牙根管
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
牙根和牙冠交界部分
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
10
牙釉质
牙质
牙骨质
牙髓
牙龈
牙周膜
(二)牙组织,包括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
(三) 牙周组织
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总称,对牙有保护、固定和
支持作用。
11
(四)牙的种类和排列
切牙 尖牙 前磨牙 磨牙
1个牙根 2~3个牙根
12
五、舌 Tongue
(一)舌的形态,舌分舌体、舌根。两者以 界沟
为界。舌体的前端为舌尖。
(二)舌粘膜
1、背面
( 1)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 2) 舌扁桃体
舌根背部粘膜内,由淋巴组织组成的小结节。
13
舌扁桃体 lingual tonsil
舌盲孔 foramen cecum of tongue
轮廓乳头 vallate papillae
界沟 terminal sulcus
叶状乳头 foliate papillae
菌状乳头 fungiform papillae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14
2、舌下面
舌系带
舌下阜 \
下颌下腺管及舌
下腺大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腺
15
(三)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
纵肌
舌横肌
舌垂直肌
颏舌肌
两侧同时收缩,伸舌;
单侧收缩,使舌伸向
对侧。
上纵肌
下纵肌
舌垂直肌
颏舌肌
颏舌肌
下纵肌
上纵肌 舌横肌
16
六、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小唾液腺,属粘膜腺,有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等。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一) 腮腺
浅部:
深部
呈三角形,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前至咬肌后 1/3的
浅面,后续腺的深部。
腮腺管穿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的腮腺
管乳头。
(二)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开口于舌下阜。
(三) 舌下腺
位于舌下襞的深方,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
襞表面。
17
腮腺
腮腺管
下颌下腺
舌下腺
18
第二节 咽 Pharynx
一、鼻咽
介于颅底与软腭之间,与鼻腔相通。
顶后壁的粘膜下有咽扁桃体。
两侧壁距下鼻甲后端之后约 1cm处,有咽鼓管咽口,通
中耳鼓室。
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有咽鼓管圆枕,其后方
为咽隐窝,咽鼓管咽口的周围有咽鼓管扁桃体。
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为界,分鼻咽、口咽与喉咽三部
19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咽口
软腭 soft palate
腭扁桃体
20
二、口咽 Oropharynx
介于软腭至会厌上缘平面之间,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前壁:舌根后部、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侧壁,有腭扁桃体。
位于扁桃体窝内,
表面有扁桃体小
窝。
扁桃体上窝:扁
桃体窝的上部,
未被扁桃体充满
的空间。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
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
桃体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和保护
作用。
21
位于会厌上缘至环状软骨
下缘平面之间,经喉口与
喉腔相通。
三,喉咽
梨状隐窝:喉的两侧和甲
状软骨内面之间的粘膜下
陷形成。
22
第三节 食管 Esophagus
一、位置与分部
环状软骨下缘或第 6颈椎下缘
胸骨颈静脉切迹
膈食管裂孔
胃贲门
颈部
胸部
腹部
二, 狭窄部位
第一狭窄部位于咽与食管交接处,距中切牙约 15cm;
第二狭窄部位于气管杈水平,左主支气管跨越其前方,相
当于胸骨角水平,距中切牙约 25cm ;
第三狭窄部为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 40cm 。
23
24
第四节 胃 Stomach
胃是消化管最膨
大的部分,上连食管
下续十二指肠。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
肋区,小部分位于
腹上区。
胃可分为出入 2口,
大小 2弯和前后 2壁,
并可分为 4部。
一、位置
二、形态和分部:
贲门
幽门
胃小弯
胃大弯
角切迹
贲门切迹 胃底
胃体幽门管 幽门窦
幽门部 贲门部
25
第五节 小肠
小肠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
一、十二指肠 duodenum
(一)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
(二)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环状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小乳头
十二指肠纵襞
(三)水平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肌
(四)升部
幽门
幽门管
十二指肠空肠曲
26
二、空肠和回肠
2.位置 腹腔的左上部 腹腔的右下部
空肠 回肠
1.长度 占空回肠近侧 2/5 占远侧 3/5
3.环状襞 密且高 疏而低
4.淋巴滤泡 只有孤立淋巴滤泡 有孤立淋巴滤泡、集合
淋巴滤泡两种
5.管径与管

粗 细
厚 薄
6.颜色 较红 较浅
7.肠系膜 薄、脂肪少 厚、脂肪多
级数少8.肠动脉弓 级数多
27
环状襞
集合淋巴滤泡
孤立淋巴滤泡
28
第六节 大 肠 Large Intestine
区分:
盲肠 Cecum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结肠 Colon
直肠 Rectum
肛管 Anal Canal
29
结肠带 colic band
结肠袋 haustra of colon
结肠半月襞
semilunar folds of colon
肠脂垂 epiploic appendices
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
2、结肠袋,两袋之间为横沟,结肠内面,相当于横沟处,
环形肌增厚,形成结肠半月襞。
3、肠脂垂:
1、结肠带,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 3条,汇集于阑
尾根部。
30
一、盲肠 cecum
回盲瓣
阑尾孔
回肠
阑尾
:位于右髂窝内。
二、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
游离 。阑尾的长度、位置因人而
异。
31
三、结肠 colon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 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呈,M”形
包围小肠。
(一)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二)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
结肠右曲 —— 肝曲
结肠左曲 —— 脾曲
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
活动度较大。
(三)降结 descending colon
(四)乙状结肠 sigmoid colon
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
活动度较大。
32
四、直肠 rectum
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
骶骨的前方。
在矢状面
上有两个
弯曲
骶曲
会阴曲
(一)
(二)
(三) 3个直肠横襞
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位置
最恒定,位于直肠右壁,距
肛门约 7cm。
骶曲
sacral flexure
会阴曲
Perineal flexure
直肠横襞
transverse folds of
rectum
肛管
直肠壶腹
ampulla of rectum
33
五、肛管 anal canal
(一)位置,上界为直肠穿过盆膈的平面,
下止于肛门,长约 4cm。
(三)肛门括约肌 分为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柱 anal columns
肛瓣 anal valves
肛窦 anal sinuses
肛梳 anal pecten
齿状线
dentate line
白线 white line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二)结构
34
第七节 肝 Liver
一、肝的外形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分膈面、脏面和下缘。
(一)膈面
肝右叶
肝左叶
镰状韧带
falciform lig.
肝圆韧带
ligament teres
hepatis
35
(二)脏面
肝门 porta hepatis,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
肝门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管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
肝圆韧带裂
静脉韧带裂
胆囊
下腔静脉
左叶 右叶





下缘
36
二、肝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37
第八节 肝外胆道
包括 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与胆总管 。
肝左管 left hepatic duct肝右管
肝总管 common hepatic duct
胆囊
gallbladder
胆囊管 cystic duct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胆囊底
fundus of
gallbladder
胆囊体 body of
gallbladder
胆囊颈 neck of
gallbladder
肝胰壶腹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
38
( 二 ) 肝的形态
呈楔形, 有左, 右两叶, 上, 下两面
四 肝右叶大而厚;方叶
叶 肝左叶小而薄;尾状叶
两 膈面:肝的上面
面 脏面:肝的下面
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覆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
脏面有略呈, H” 形的左, 右纵沟和横沟 。
前缘 ( 即下缘 ),锐利, 胆囊窝处形成胆囊切迹
四 后缘:钝圆
缘 右缘:钝圆
左缘:锐利
39
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
后部:静脉韧带
肝脏, H”沟 横 沟:即第一肝门
右纵沟:前部:胆囊窝,
后部:腔静脉沟
肝圆韧带: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而成,
静脉韧带: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 。
第一肝门:位于肝的脏面, 左, 右纵沟之间的横沟内, 有
肝左, 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 右支, 门静脉左, 右支, 神经及
淋巴等出入 。 第二, 三肝门
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左, 右管, 肝固有动脉, 门静脉, 神
经及淋巴等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结构 。
40
41
42
( 三 ) 肝位臵及体表投影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
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 。 起于右侧
第 10肋, 沿胸侧壁上行, 至右腋中线处
起自第 7肋, 经右锁骨中线处平第 5肋,
在前正中线处平剑胸结合, 至左锁骨中
线平第 5肋间隙 。
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 起自右肋
弓最低点, 至右侧第 8,9肋软骨结合处
离开右肋弓, 在剑突下 3-5厘米斜行向左
上经左侧第 7,8肋软骨结合处, 连上界 。
43
( 四)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小网膜
44
第八节 肝外胆道系统
1,肝外胆道的组成
肝外胆道包括,
肝左, 右管, 肝总管,
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胆囊
输胆管道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腹 膜
54
一、腹膜的概念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55
一, 腹膜的概念与配布
腹 膜:是覆盖于腹, 盆部的浆膜, 薄而光滑,
半透明, 由单层扁平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
腹膜分为两部分:脏腹膜和壁腹膜
壁腹膜:即衬贴于腹, 盆壁内表面的腹膜
脏腹膜:覆盖于腹, 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 。
56
腹膜之作用:
1,腹膜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2,由腹膜所形成的韧带、系膜对
脏器有支持和固定作用。
3,腹膜具有较强的修复和愈合能
力。
4,腹膜还具有防御机能。
57
腹膜腔,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
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有少量浆
液。
腹膜腔
腹腔,指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前壁
与腹后壁之间的腔
58
59
男女腹膜腔的差异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
女性腹膜腔:经输卵管, 子宫,
阴道与外界相通 。
60
二,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情况, 可分三类
腹膜内位器官,这些器官几乎全部为腹膜所包被 。
如胃, 十二指肠上部, 空肠, 回肠, 脾及卵巢等 。
腹膜间位器官,器官的大部分或三面均为腹膜所
覆盖者 。 如肝, 胆囊, 升结肠, 降结肠, 子宫及充盈
膀胱等 。
腹膜外位器官,器官仅有一面被腹膜覆盖 。 如胰,
肾, 肾上腺, 输尿管, 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及空虚膀
胱等 。
61
62
三, 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从腹, 盆壁移行于脏器或在脏器与脏器
之间或脏器与腹壁之间, 形成许多结构, 包括:
网膜、系膜、韧带和腹膜皱襞、隐
窝与陷凹
63
( 一 ) 网膜
网膜:指与胃大, 小弯相连的
双层腹膜结构, 两层腹膜间夹
有血管, 神经, 淋巴管和结缔
组织等 。 包括 小网膜, 大网膜,
和 网膜囊 。
64
( 一 ) 网膜
1,小网膜
概念:小网膜是自肝脏下方的肝门
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
肝胃韧带:连于肝下面和胃小弯之间的部分
肝十二指肠韧带:连接肝与十二指肠上部的部分 。
其右缘游离, 小网膜游离缘后方为网膜孔, 通过网
膜孔可进入胃后方的网膜囊 。
65
2,大网膜, 自胃大弯双层垂下至
盆腔上口高度再向后上反折至横结
肠的共四层腹膜构成 。 成人大网膜
四层互相愈合, 此时, 自胃大弯下
降至横结肠前方的腹膜, 叫做胃结
肠韧带 。 大网膜组织内含有血管,
脂肪及吞噬细胞, 有重要的防御功
能 。
66
67
68
3,网膜囊, 小网膜, 胃后壁和腹
后壁腹膜之间的扁窄间隙叫做网膜
囊 ( 又称 Winslow’s 囊 ) 网 膜 孔 ( 又称
Winslow’s孔 )上界为肝尾叶, 下界为十二
指肠的上部起始段 ( 球部 ), 前界为肝
十二指肠韧带的游离缘, 后界为覆盖下
腔静脉的腹后壁腹膜 。 网膜孔一般仅可
通过 1-2个手指 。
69
70
腹膜腔可分大、小两腔,小腹膜腔即
网膜囊,称腹膜小囊,位于小网膜和胃后
方的腔隙;大腹膜腔则为网膜囊以外的腔
隙,称腹膜大囊,两者只借网膜 孔 相互交
通。
71
( 二 ) 系膜, 壁, 脏腹膜相互移行, 将脏
器固定于腹, 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称为系

包括肠系膜, 阑尾系膜, 横结肠系
膜, 乙状结肠系膜
72
1、肠系 膜:是将空、回肠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
构,呈扇形,附着于肠壁的一缘与小肠长度一致,可
达 6-7米,而附于腹后壁的一端,长度仅 16厘米左
右 —— 即肠系膜根。由于回肠的系膜较长,所以肠系
膜扭转多发生于该部。
2、阑尾系 膜, 呈三角形,是肠系膜下端延续至阑尾
的部分。在其游离缘中有阑尾血管走行。
3、横结肠系膜, 将横结肠系于腹后壁,系膜根为横
位,右端起自结肠右曲,向左至结肠左曲。
4、乙状结肠系膜,位于左髂窝,将乙状结肠系于盆
壁的结构。由于乙状结肠活动度较大,加之系膜较长,
故易发生系膜扭转而致肠梗阻 。
73
74
75
76
( 三 ) 韧带, 是连接相邻脏器之间或脏器与
腹壁之间的形成物, 固定该器官 。
1,肝的韧带, 除有 肝胃韧带 和 肝十二指肠韧带
外, 还有 镰状韧带 。 肝冠状韧带 。 肝裸区 。 左,
右 三角韧带 。
77
78
2、脾的韧带
胃脾韧 带,为连于胃底部和脾门间的双层腹膜结
构,与大网膜的左端相续,内含胃短动脉,为脾动脉
向胃底的分支。脾肾和脾膈韧带 为连于脾门和左肾前
面、膈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中向下至左肾前面的叫脾
肾韧带,其上端部分附于膈叫脾膈韧带 。
79
80
( 四 ) 隐窝与陷凹:
肝肾隐窝:在肝右叶下方与右肾
和结肠右曲之间, 仰位时是腹膜腔的
最低处 。
81
82
腹膜 陷凹
腹前壁腹膜经盆腔覆于器官表面,然后移行于
腹后壁腹膜,在盆腔脏器之间形成深的陷凹。
在男性膀胱与直肠之间有大而深的直肠膀胱隐
凹。
在女性由于子宫存在于直肠和膀胱的中间,在
子宫与膀胱,子宫与直肠间各形成一个隐凹。前者
较小而浅叫做膀胱子宫隐凹;后者大而深叫做直肠
子宫陷凹,陷凹的底部与阴道后壁上份相邻 。
83
第八节 胰 Pancreas
2、胰分 胰头、胰颈、胰体、胰尾 。
胰头
胰体
胰尾
胰管
肝胰壶腹
1,位置:横居于腹后壁,平对第 1,2腰椎体前方。
钩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