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
芝麻、向日葵等,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广
泛种植。
?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20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已有报道的大豆病害 30种,油菜病害
14种,花生病害 31种。
?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被称为油菜
三大病害,对油菜的生产影响极大,。
第五章 油料作物病害
第一节 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
?十字花科菌核病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是油
菜、白菜、甘蓝植物的主要病害。
?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发病率约为 10-30%,
严重时达 80%以上,对产量和出油率有严重
影响。造成十字花科蔬菜烂根、烂窖。
一、症状:
1,发病部位,叶、茎、花、荚都会发病,
但以茎杆发病为害最重。
2,发病时期,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但
以 终花期至成熟前期发病最重 。
3,病状和病症,
⑴,花,病花黄褐色,易脱落,上面
会长出白色菌丝,是田间再侵染的桥
梁;
⑵,叶,病花落在叶上,以病花为中
心形成园、椭圆或半圆形的的病斑,
中部黄褐色,外围暗绿色,高湿时病
斑长出 白色菌丝,中部 腐烂穿孔 ;
⑶, 茎杆,多数由病叶柄、病叶、或
病花传病,初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圆
形斑,后扩展成梭形斑或绕茎大斑,
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褐色 ;
病部皮层纤维组织破坏,髓部蚀空,
内生很多菌丝和黑色菌核,发病早
的,全株死亡;
⑷,荚果,变灰白色,种子瘦庇,内
生小的菌核 ;
油菜菌核病
叶片:
下部叶片
先发病,初暗
青色水渍状斑
块,圆或不规
则形大斑。病
斑中部黄褐,
外缘有黄色晕
圈。
杆部,初水渍状椭圆斑 ---扩展成长条形或
环茎扩展大斑,病斑略丝,灰白色 ---腐烂。
花瓣,
?患病花瓣变色,易脱落,白色菌丝体 。
角果,
?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可形成菌核,种
子患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
或成秕粒。
油菜菌核病
病茎基部及其内的菌核 病荚及其上的菌丝体和菌核
二、病原, 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属
Scleritinia sclerotiorum
1,菌核,由菌丝缠结而成,在干燥条件下,
可存活一年,长期淹水下,一月左右腐烂;
2、菌核萌发子囊柄,顶端形成 子囊盘,褐色,
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子囊棒
状,内生 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能自动发射;
3,寄主范围,可侵染 41科 204种植物,我国已
报道有 31科 171种 ;
菌核及其产生的子囊盘
三、病害循环,
1,初侵染源,
① 菌核萌发 → 菌丝或子囊孢子,一个菌核
可持续 8-15天发放孢子 ; 5-30℃, 75%的
湿度,20-25天,菌核萌发; 10-25℃ 为菌
核萌发最适温;
?湖北有两次发病高峰 10-11月,油菜苗
发病; 3-4月,成株发病高峰;
② 入侵,子囊孢子 菌丝 穿透表皮或从
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
2,田间再侵染,
?病花是田间病菌再侵染的重要桥梁,花
瓣带菌率一般为 80-90%;
3,越夏,
?病种、病残、病肥、病土;
四、发病条件:
1,菌核数量 高,发病重;
2,气候条件,
? 温暖潮湿,花期降雨大于常年,特别
是初花期花瓣带菌率达 60%以上,植
株长势郁闭,病害可能流行;
3,施肥,使用未腐熟的渣肥、偏施氮肥;
4,品种,
?白菜型油菜最感病,芥菜型油菜最抗病,
甘蓝型油菜居中;
5,生育期,
?一般讲盛花期为叶病始期;终花期为茎
病始期;成熟期前为茎杆发病高峰;
五,防治方法( Control methods)
(一) 农业防治,
1,减少或消灭菌源,
? 种子除菌, 1%的盐水淘种,除去上浮的秕子
和菌核;
? 水旱轮作,减少病菌越冬的基数;
? 中耕松土,油菜抽薹至开花期,1-2次,铲除
和掩埋子囊盘;
2,适时播种,合理施肥,
?重施基、苗肥、早施蕾薹肥,N,P,K、配合
适用,促进油菜花期集中,植株健壮;
3,改善田间小气候,
?深沟窄厢,做到 雨住田干 ;盛花期摘除
中下部老叶,使 通风透光 ;
4,选育抗病的良种,
?花期短、分枝高而紧凑的品种,一般较
抗病;
(二) 药剂防治,
? 估产 100kg/亩以上的田块,盛花至终花期
各施一次药 ;或盛花期后叶病株率 10%以
上、茎病株率在 1%以下时开始用药;
?40%的菌核净可湿粉剂 1000- 1500倍;
?50%多菌灵可湿粉剂 500倍;
?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 1000- 1200倍;
?40%灭病威悬浮液 150ml/亩,配 70kg药
液喷雾;
5,生物防治,可用木霉菌、盾壳霉、黏帚
霉进行生防等;
第二节 油菜霜霉病与白锈病
?油菜霜霉病是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极为广泛
的病害,常与白锈病并发,为害叶、花轴、
角果。损失通常达 10-30%,严重时可达
50%以上。
?此二病发病条件、危害部位十分相似,通
常混合发生。
霜霉病 白锈病
一、症状,
1,发病时期和部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叶、茎、
花、果轴、角果。
2,叶部病状,叶面呈不
规则淡黄斑,最后枯黄坏
死;
叶正面呈淡黄色小斑点,背
面呈现隆起的白色, 泡斑, ;
3,茎杆和果轴,茎杆呈
黄褐色,果轴顶端发病,
肿大弯曲成, 龙头拐, 状;
茎和花轴发病,产生长园
形隆起, 泡斑,,幼茎被
害,肿大卷曲,似, 龙头
拐, ;花受害,变绿色,
不雕落,不结果;
4,病症,病部有 白色霜
状霉层 ―― 孢子囊和孢子
囊梗;
黄斑组织中着生 卵孢子
泡斑中着生孢囊梗和孢子
囊;
,龙头, 和肥厚组织中着
生 卵孢子 ;
油菜霜霉病
1.发病花轴
2.病叶
油菜霜霉病
油菜白锈病
1.病叶
2.发病花轴
油菜白锈病
二、病原:
鞭毛菌亚门:霜霉目
霜霉属、寄生霜霉菌
Peronospora
parasitic
1,菌丝,无隔
鞭毛菌亚门,霜霉目
白锈菌属、白绣菌
Albugo candida
无隔
产生吸器从寄主获取养份:
2,无性繁殖,孢子囊
梗从菌丝上产生,从表皮
抽出;孢囊梗顶端呈 6-8
次的双叉分枝,分枝顶端
的小梗细而尖锐,略弯曲,
每个尖端上着一个椭圆形、
无色、单细胞的孢子囊;
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
芽管,入侵寄主;
孢子囊和孢囊梗在寄主表皮
下形成,孢囊梗从菌丝层上
形成,很短,孢子囊圆形或
椭圆,串生于孢囊梗上,自
上而下连续形成和成熟。孢
子囊间由, 间细胞, 连接,
间细胞溶解,孢子囊释放;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肾脏形,双鞭毛,然后,鞭
毛收缩,变成圆形孢子,萌
发芽管,入侵寄主;
油菜霜霉病病菌
油菜白锈病病菌
1.突破寄主表皮的的孢子
囊堆
2.孢子囊及其萌发
3.游动孢子
4.休止孢子及其萌发
5.卵孢子
6.卵孢子萌发
3,有性孢子,在寄主生
育后期,病组织中形成
卵孢子,球形厚壁,黄
色至黄褐色,外表光滑,
略带皱纹,萌发直接产
生芽管 → 入侵寄主;
卵孢子黄褐色,外表有棱
状突起;卵孢子 → 泡囊 →
释放游动孢子 → 入侵寄主;
4,寄主范围,主要侵染十字花科植物,以大白菜、
油菜、芥菜发病最重;
5,有生理分化,
在我国分三个致病变种
芸苔属 萝卜 荠菜
芸苔变种 +++ + —
萝卜变种 — +++ —
荠菜变种 — — +
该菌也有
生理分化
三、侵染循环:
1,越夏,卵孢子落入土中,或病残中越夏;
2,初侵染,卵孢子由流水、雨水溅射传播;
卵孢子 游动孢子
发芽入侵寄主
3,再侵染,由孢子囊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
? 温度决定病害早迟,7-15℃ 孢子囊形成、萌
发,16-20℃ 有利于侵染;
? 雨量决定发病轻重:连续阴雨 150-200毫米 /
月雨量,昼夜温差大,在利发病;
2,耕作栽培,
①连作田重;②田间渍水;③ N过多,有利发
3、品种和生育期:
① 抽苔开花期最易惑病 ; ②甘蓝型油菜较白菜
型油菜抗病;
? 五、防治, 参考菌核病。
第三节 油菜病毒病
Rape virus diseases
?油菜病毒病是油菜上极为常见的病害,特
别是白菜型油菜更易惑病,流行年份,重
病区一般减产 20-30%,重者达 70%。
一、症状:不同品种,可呈现不同的症状
(一) 甘兰型油菜,
1、叶片上可呈现 3种病状:
? 花叶型,叶上叶绿素分布不均,呈黄绿相间状,
有时叶片皱缩;
? 黄斑型,病斑黄褐色,Φ1-5mm,园形或不规则,
中央为黑色枯斑;
? 枯斑型,病斑褐色,正反面组织坏死,病斑周围
呈油渍状;
2,茎杆,
?病斑呈梭形或长条形,紫黑褐色,重病
株的茎杆病斑常纵裂;
3,株型,
?早期惑病,植株明显矮化,果轴和角果
弯曲畸形,上生黑色斑点;
(二) 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
?花叶状、皱缩、明脉;
?苗期感病,植株矮化,叶片丛集,黄化
皱缩,果轴和角果弯曲;
油菜病毒病
油
菜
病
毒
病
二、病原物( Pathogen)
病毒 病
毒
粒
体
钝化
温度
稀释
限点
体外
存活
期
传播
方式
鉴别寄主
心
叶
烟
黄
瓜
曼
陀
罗
芜菁花
叶病毒
Tu
MV
线
状
55-
60℃
100-
5000
2-4天 蚜虫
汁液
— — —
黄瓜
CMV
球
状
55-
65℃
1000-
3000
2-5天 蚜虫
汁液
+ + +
系统花叶
烟草
TMV
杆
状
98℃
以上
1000,0
00
29-
100天
汁液
病残
昆虫
局
部
枯
斑
- 局
部
枯
斑
三、侵染循环( Disease cycle )
? 病毒越冬,十字花科蔬菜、杂草上;
? 传播,菜缢管蚜(十字花科上 90%以的
病毒的传播者)桃蚜;
? 传播方式,蚜虫吸食病株 → 吸食健株;
? 再侵染,带毒蚜虫迁移(成虫蚜迁飞);
四、发病条件,
1,传毒蚜虫, 9-10月蚜虫从夏作转向秋作,
这时正是油菜子叶 —— 开盘期;油菜这
时惑病率多,会导致病毒病流行,是最
应该注意防治的时期;
2,品种生育期,子叶 —— 4片真叶期,若
旬平均温度 16-19℃,降雨量偏少( 35毫
米以下),有利于蚜虫迁飞和繁殖,苗
期发发病率会升高,成株病害将流行;
3,品种及播期,
?甘兰型油菜抗病,白菜型油菜最惑病;
?早播较晚播的发病重;
五、防治:
1,苗床治蚜,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发生迟早、程度,完全决定于
带毒的迁飞蚜出现的时间早迟和数量大小,以及
苗床后期及本田期蚜虫的数量和它的扩展;
? 选择远离毒源的地作苗床;
? 播种前铲除杂草,彻底治蚜;
? 天气干旱时,子叶期应喷药,间隔期 5-7天,防治
2-3次,移栽前再喷药一次;
? 药剂,40%乐果乳油 1000倍;
50%灭蚜净 4000倍;
2.5%敌杀死乳油 2500倍;
2,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复壮;
3,适时播种和移栽,尽量避开蚜虫迁飞盛
期;
4,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
第四节 芝麻茎点枯病
Sessame stem wilt
主要发生在湖北、江西等芝麻种植区。
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一般发病率达 10---
20%,重者达 90%,后期发病常使籽粒干秕,失
去光泽,发油率下降 4— 12%.
又称茎腐病、炭腐病、立枯病、黑根
疯、黑秆疯等。
一,症状 ( Symptom )
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
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
苗期由下往上发,茎上产生许多小黑点,
花期多从根部发病,叶片变黑枯死,根茎
基部变褐。
严重时,病部以上茎秆枯死,蒴果呈黑
褐色干枯,病种子上生有小黑点状菌核。
二,病原物 ( Pathogen)
1.分类地位
病原物为菜豆球壳孢菌
( 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
和芝麻茎点霉( phomasesami Saw.),半知
菌亚门球壳孢属和芝麻茎点霉属。
2.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椭圆或球形,深褐色,有
孔口,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内有几个
明显的油滴,后期形成小菌核。
四,防治方法 ( Control methods)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
3,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
返回
病菌主要
以菌核在土壤,
病残体和种子
上越冬;在芝
麻整个发育期,
出现两个发病
高峰:苗期和
贮藏期后。本
病和气候,芝
麻品种,栽培
管理关系密切。
三,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幼苗发病
(再侵染)
成株
(再侵染)
烂种烂芽
(菌丝)
茎秆内生菌核
菌核在种子、土壤、
病残体上越冬
第五节 大豆病毒病
Soybean virus diseases
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危害最大的病害。
主要种类有大豆花叶病,大豆芽枯病和大豆
矮化病毒,较为常见的是花叶病,芽枯病
( TRSV)。
大豆花叶病 (Soybean mosaic virus)
大豆花叶病发生较为普遍,南方危害严
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患病品种受害重时结
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甚至籽粒畸形。
一、症状 ( Symptom )
大豆花叶病的症状,根据表现可分三类:
1,植株不矮缩,新叶表现轻微花叶症状,植株
可正常结荚。
2,植株不矮缩,新叶有明显花叶斑驳,老叶症
状不明显,结荚减少。
3,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新叶呈花叶斑驳和
隆起病斑,结荚少或不结荚。
症状轻的为第一类,蚜虫传毒早,症状重的
为第二类,种子带毒的一般为第三类。
大
豆
花
叶
病
二、病原物 ( Pathogen)
病原物为大豆花叶病毒
( Soybean mosaic virus 简称 SMV)。
病毒主要侵染大豆,人工接种可
侵染芽豆,扁豆等豆科植物。
三, 侵染循环 ( Disease cycle )
病毒主要在病种子内越冬,成为初侵
染来源,带着种子,条件适宜时可发病,
成为田间传播的毒源。病毒田间的传播主
要经蚜虫吸食转移活动,传毒蚜虫有大豆
蚜、桃蚜。蚕豆蚜等。病毒远距离传播靠
带毒种子。
四, 流行规律 ( Epidemic factors)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
要 因素之一。
早期出现的毒源数量:
蚜虫的发生和田间病害的扩展蔓延关
系密切。
影响蚜虫发生和迁飞的因素又受气候
和耕作制度的影响。
此外,病害的发生同品种和栽培管理
有关。
五、防治方法 ( Control methods)
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主要应以抗病品
种为主,注意选留无病种子,加强肥水管
理和治蚜防病的综合措施。
感染了花叶病的豆荚,荚上无毛,形
成光荚,因此淘汰光荚也是一种有效的防
治措施。
返回
第六节 大豆菟丝子
Soybean dodder
菟丝子又名黄丝藤,无根草等,尾旋花
科,菟丝子属,分为,
澳洲菟丝子 (Cuscuta australvs)
中国菟丝子 (C.chinensis Lamb.)
菟丝子属的各个种,多为农作物危害性
的寄生植物,因此,国际上把菟丝子列为重
要植物检疫对象,
一,症状 ( Symptom )
两种菟丝子的共同形态,
茎,线条,黄色,光滑无毛,在寄主茎上向
左缠绕。
叶,鳞片状,膜质。
花,黄白色,呈绣球状,花梗粗短或无。
蒴果,扁球形,外包萼片和花冠。
种子,近圆形,黄褐色,表面粗糙。
大豆菟丝子
二, 侵染循环 (Disease cycle )
菟丝子主要靠种子传播。
( 1)菟丝子种子落入土壤中;
( 2)混在种子中,是远距离的传播来源;
( 3)用混有菟丝子的种子的豆杆浬肥或做
饲料,经粪土传播;
( 4)水,风,鸟传播。
三,防治措施 (Control methods)
1.农业防治:
( 1)轮作
( 2)播前清选种子
( 3)田间管理
( 4)混有菟丝子的饲草,不用作饲料或肥料,
以减少侵染源。
2.化学药剂防治
3.生物药剂防治
芝麻茎点枯病
返回
附:其它油料作物病害
油
菜
炭
疽
病
油菜黑斑病
大
豆
锈
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细菌斑疹病
大
豆
霜
霉
病
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
花生锈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白绢病
花生黑斑病
花生茎腐病
返回
芝麻、向日葵等,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广
泛种植。
?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20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已有报道的大豆病害 30种,油菜病害
14种,花生病害 31种。
?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被称为油菜
三大病害,对油菜的生产影响极大,。
第五章 油料作物病害
第一节 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
?十字花科菌核病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是油
菜、白菜、甘蓝植物的主要病害。
?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发病率约为 10-30%,
严重时达 80%以上,对产量和出油率有严重
影响。造成十字花科蔬菜烂根、烂窖。
一、症状:
1,发病部位,叶、茎、花、荚都会发病,
但以茎杆发病为害最重。
2,发病时期,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但
以 终花期至成熟前期发病最重 。
3,病状和病症,
⑴,花,病花黄褐色,易脱落,上面
会长出白色菌丝,是田间再侵染的桥
梁;
⑵,叶,病花落在叶上,以病花为中
心形成园、椭圆或半圆形的的病斑,
中部黄褐色,外围暗绿色,高湿时病
斑长出 白色菌丝,中部 腐烂穿孔 ;
⑶, 茎杆,多数由病叶柄、病叶、或
病花传病,初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圆
形斑,后扩展成梭形斑或绕茎大斑,
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褐色 ;
病部皮层纤维组织破坏,髓部蚀空,
内生很多菌丝和黑色菌核,发病早
的,全株死亡;
⑷,荚果,变灰白色,种子瘦庇,内
生小的菌核 ;
油菜菌核病
叶片:
下部叶片
先发病,初暗
青色水渍状斑
块,圆或不规
则形大斑。病
斑中部黄褐,
外缘有黄色晕
圈。
杆部,初水渍状椭圆斑 ---扩展成长条形或
环茎扩展大斑,病斑略丝,灰白色 ---腐烂。
花瓣,
?患病花瓣变色,易脱落,白色菌丝体 。
角果,
?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可形成菌核,种
子患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
或成秕粒。
油菜菌核病
病茎基部及其内的菌核 病荚及其上的菌丝体和菌核
二、病原, 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属
Scleritinia sclerotiorum
1,菌核,由菌丝缠结而成,在干燥条件下,
可存活一年,长期淹水下,一月左右腐烂;
2、菌核萌发子囊柄,顶端形成 子囊盘,褐色,
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子囊棒
状,内生 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能自动发射;
3,寄主范围,可侵染 41科 204种植物,我国已
报道有 31科 171种 ;
菌核及其产生的子囊盘
三、病害循环,
1,初侵染源,
① 菌核萌发 → 菌丝或子囊孢子,一个菌核
可持续 8-15天发放孢子 ; 5-30℃, 75%的
湿度,20-25天,菌核萌发; 10-25℃ 为菌
核萌发最适温;
?湖北有两次发病高峰 10-11月,油菜苗
发病; 3-4月,成株发病高峰;
② 入侵,子囊孢子 菌丝 穿透表皮或从
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
2,田间再侵染,
?病花是田间病菌再侵染的重要桥梁,花
瓣带菌率一般为 80-90%;
3,越夏,
?病种、病残、病肥、病土;
四、发病条件:
1,菌核数量 高,发病重;
2,气候条件,
? 温暖潮湿,花期降雨大于常年,特别
是初花期花瓣带菌率达 60%以上,植
株长势郁闭,病害可能流行;
3,施肥,使用未腐熟的渣肥、偏施氮肥;
4,品种,
?白菜型油菜最感病,芥菜型油菜最抗病,
甘蓝型油菜居中;
5,生育期,
?一般讲盛花期为叶病始期;终花期为茎
病始期;成熟期前为茎杆发病高峰;
五,防治方法( Control methods)
(一) 农业防治,
1,减少或消灭菌源,
? 种子除菌, 1%的盐水淘种,除去上浮的秕子
和菌核;
? 水旱轮作,减少病菌越冬的基数;
? 中耕松土,油菜抽薹至开花期,1-2次,铲除
和掩埋子囊盘;
2,适时播种,合理施肥,
?重施基、苗肥、早施蕾薹肥,N,P,K、配合
适用,促进油菜花期集中,植株健壮;
3,改善田间小气候,
?深沟窄厢,做到 雨住田干 ;盛花期摘除
中下部老叶,使 通风透光 ;
4,选育抗病的良种,
?花期短、分枝高而紧凑的品种,一般较
抗病;
(二) 药剂防治,
? 估产 100kg/亩以上的田块,盛花至终花期
各施一次药 ;或盛花期后叶病株率 10%以
上、茎病株率在 1%以下时开始用药;
?40%的菌核净可湿粉剂 1000- 1500倍;
?50%多菌灵可湿粉剂 500倍;
?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 1000- 1200倍;
?40%灭病威悬浮液 150ml/亩,配 70kg药
液喷雾;
5,生物防治,可用木霉菌、盾壳霉、黏帚
霉进行生防等;
第二节 油菜霜霉病与白锈病
?油菜霜霉病是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极为广泛
的病害,常与白锈病并发,为害叶、花轴、
角果。损失通常达 10-30%,严重时可达
50%以上。
?此二病发病条件、危害部位十分相似,通
常混合发生。
霜霉病 白锈病
一、症状,
1,发病时期和部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叶、茎、
花、果轴、角果。
2,叶部病状,叶面呈不
规则淡黄斑,最后枯黄坏
死;
叶正面呈淡黄色小斑点,背
面呈现隆起的白色, 泡斑, ;
3,茎杆和果轴,茎杆呈
黄褐色,果轴顶端发病,
肿大弯曲成, 龙头拐, 状;
茎和花轴发病,产生长园
形隆起, 泡斑,,幼茎被
害,肿大卷曲,似, 龙头
拐, ;花受害,变绿色,
不雕落,不结果;
4,病症,病部有 白色霜
状霉层 ―― 孢子囊和孢子
囊梗;
黄斑组织中着生 卵孢子
泡斑中着生孢囊梗和孢子
囊;
,龙头, 和肥厚组织中着
生 卵孢子 ;
油菜霜霉病
1.发病花轴
2.病叶
油菜霜霉病
油菜白锈病
1.病叶
2.发病花轴
油菜白锈病
二、病原:
鞭毛菌亚门:霜霉目
霜霉属、寄生霜霉菌
Peronospora
parasitic
1,菌丝,无隔
鞭毛菌亚门,霜霉目
白锈菌属、白绣菌
Albugo candida
无隔
产生吸器从寄主获取养份:
2,无性繁殖,孢子囊
梗从菌丝上产生,从表皮
抽出;孢囊梗顶端呈 6-8
次的双叉分枝,分枝顶端
的小梗细而尖锐,略弯曲,
每个尖端上着一个椭圆形、
无色、单细胞的孢子囊;
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
芽管,入侵寄主;
孢子囊和孢囊梗在寄主表皮
下形成,孢囊梗从菌丝层上
形成,很短,孢子囊圆形或
椭圆,串生于孢囊梗上,自
上而下连续形成和成熟。孢
子囊间由, 间细胞, 连接,
间细胞溶解,孢子囊释放;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肾脏形,双鞭毛,然后,鞭
毛收缩,变成圆形孢子,萌
发芽管,入侵寄主;
油菜霜霉病病菌
油菜白锈病病菌
1.突破寄主表皮的的孢子
囊堆
2.孢子囊及其萌发
3.游动孢子
4.休止孢子及其萌发
5.卵孢子
6.卵孢子萌发
3,有性孢子,在寄主生
育后期,病组织中形成
卵孢子,球形厚壁,黄
色至黄褐色,外表光滑,
略带皱纹,萌发直接产
生芽管 → 入侵寄主;
卵孢子黄褐色,外表有棱
状突起;卵孢子 → 泡囊 →
释放游动孢子 → 入侵寄主;
4,寄主范围,主要侵染十字花科植物,以大白菜、
油菜、芥菜发病最重;
5,有生理分化,
在我国分三个致病变种
芸苔属 萝卜 荠菜
芸苔变种 +++ + —
萝卜变种 — +++ —
荠菜变种 — — +
该菌也有
生理分化
三、侵染循环:
1,越夏,卵孢子落入土中,或病残中越夏;
2,初侵染,卵孢子由流水、雨水溅射传播;
卵孢子 游动孢子
发芽入侵寄主
3,再侵染,由孢子囊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
? 温度决定病害早迟,7-15℃ 孢子囊形成、萌
发,16-20℃ 有利于侵染;
? 雨量决定发病轻重:连续阴雨 150-200毫米 /
月雨量,昼夜温差大,在利发病;
2,耕作栽培,
①连作田重;②田间渍水;③ N过多,有利发
3、品种和生育期:
① 抽苔开花期最易惑病 ; ②甘蓝型油菜较白菜
型油菜抗病;
? 五、防治, 参考菌核病。
第三节 油菜病毒病
Rape virus diseases
?油菜病毒病是油菜上极为常见的病害,特
别是白菜型油菜更易惑病,流行年份,重
病区一般减产 20-30%,重者达 70%。
一、症状:不同品种,可呈现不同的症状
(一) 甘兰型油菜,
1、叶片上可呈现 3种病状:
? 花叶型,叶上叶绿素分布不均,呈黄绿相间状,
有时叶片皱缩;
? 黄斑型,病斑黄褐色,Φ1-5mm,园形或不规则,
中央为黑色枯斑;
? 枯斑型,病斑褐色,正反面组织坏死,病斑周围
呈油渍状;
2,茎杆,
?病斑呈梭形或长条形,紫黑褐色,重病
株的茎杆病斑常纵裂;
3,株型,
?早期惑病,植株明显矮化,果轴和角果
弯曲畸形,上生黑色斑点;
(二) 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
?花叶状、皱缩、明脉;
?苗期感病,植株矮化,叶片丛集,黄化
皱缩,果轴和角果弯曲;
油菜病毒病
油
菜
病
毒
病
二、病原物( Pathogen)
病毒 病
毒
粒
体
钝化
温度
稀释
限点
体外
存活
期
传播
方式
鉴别寄主
心
叶
烟
黄
瓜
曼
陀
罗
芜菁花
叶病毒
Tu
MV
线
状
55-
60℃
100-
5000
2-4天 蚜虫
汁液
— — —
黄瓜
CMV
球
状
55-
65℃
1000-
3000
2-5天 蚜虫
汁液
+ + +
系统花叶
烟草
TMV
杆
状
98℃
以上
1000,0
00
29-
100天
汁液
病残
昆虫
局
部
枯
斑
- 局
部
枯
斑
三、侵染循环( Disease cycle )
? 病毒越冬,十字花科蔬菜、杂草上;
? 传播,菜缢管蚜(十字花科上 90%以的
病毒的传播者)桃蚜;
? 传播方式,蚜虫吸食病株 → 吸食健株;
? 再侵染,带毒蚜虫迁移(成虫蚜迁飞);
四、发病条件,
1,传毒蚜虫, 9-10月蚜虫从夏作转向秋作,
这时正是油菜子叶 —— 开盘期;油菜这
时惑病率多,会导致病毒病流行,是最
应该注意防治的时期;
2,品种生育期,子叶 —— 4片真叶期,若
旬平均温度 16-19℃,降雨量偏少( 35毫
米以下),有利于蚜虫迁飞和繁殖,苗
期发发病率会升高,成株病害将流行;
3,品种及播期,
?甘兰型油菜抗病,白菜型油菜最惑病;
?早播较晚播的发病重;
五、防治:
1,苗床治蚜,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发生迟早、程度,完全决定于
带毒的迁飞蚜出现的时间早迟和数量大小,以及
苗床后期及本田期蚜虫的数量和它的扩展;
? 选择远离毒源的地作苗床;
? 播种前铲除杂草,彻底治蚜;
? 天气干旱时,子叶期应喷药,间隔期 5-7天,防治
2-3次,移栽前再喷药一次;
? 药剂,40%乐果乳油 1000倍;
50%灭蚜净 4000倍;
2.5%敌杀死乳油 2500倍;
2,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复壮;
3,适时播种和移栽,尽量避开蚜虫迁飞盛
期;
4,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
第四节 芝麻茎点枯病
Sessame stem wilt
主要发生在湖北、江西等芝麻种植区。
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一般发病率达 10---
20%,重者达 90%,后期发病常使籽粒干秕,失
去光泽,发油率下降 4— 12%.
又称茎腐病、炭腐病、立枯病、黑根
疯、黑秆疯等。
一,症状 ( Symptom )
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
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
苗期由下往上发,茎上产生许多小黑点,
花期多从根部发病,叶片变黑枯死,根茎
基部变褐。
严重时,病部以上茎秆枯死,蒴果呈黑
褐色干枯,病种子上生有小黑点状菌核。
二,病原物 ( Pathogen)
1.分类地位
病原物为菜豆球壳孢菌
( 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
和芝麻茎点霉( phomasesami Saw.),半知
菌亚门球壳孢属和芝麻茎点霉属。
2.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椭圆或球形,深褐色,有
孔口,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内有几个
明显的油滴,后期形成小菌核。
四,防治方法 ( Control methods)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
3,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
返回
病菌主要
以菌核在土壤,
病残体和种子
上越冬;在芝
麻整个发育期,
出现两个发病
高峰:苗期和
贮藏期后。本
病和气候,芝
麻品种,栽培
管理关系密切。
三,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幼苗发病
(再侵染)
成株
(再侵染)
烂种烂芽
(菌丝)
茎秆内生菌核
菌核在种子、土壤、
病残体上越冬
第五节 大豆病毒病
Soybean virus diseases
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危害最大的病害。
主要种类有大豆花叶病,大豆芽枯病和大豆
矮化病毒,较为常见的是花叶病,芽枯病
( TRSV)。
大豆花叶病 (Soybean mosaic virus)
大豆花叶病发生较为普遍,南方危害严
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患病品种受害重时结
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甚至籽粒畸形。
一、症状 ( Symptom )
大豆花叶病的症状,根据表现可分三类:
1,植株不矮缩,新叶表现轻微花叶症状,植株
可正常结荚。
2,植株不矮缩,新叶有明显花叶斑驳,老叶症
状不明显,结荚减少。
3,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新叶呈花叶斑驳和
隆起病斑,结荚少或不结荚。
症状轻的为第一类,蚜虫传毒早,症状重的
为第二类,种子带毒的一般为第三类。
大
豆
花
叶
病
二、病原物 ( Pathogen)
病原物为大豆花叶病毒
( Soybean mosaic virus 简称 SMV)。
病毒主要侵染大豆,人工接种可
侵染芽豆,扁豆等豆科植物。
三, 侵染循环 ( Disease cycle )
病毒主要在病种子内越冬,成为初侵
染来源,带着种子,条件适宜时可发病,
成为田间传播的毒源。病毒田间的传播主
要经蚜虫吸食转移活动,传毒蚜虫有大豆
蚜、桃蚜。蚕豆蚜等。病毒远距离传播靠
带毒种子。
四, 流行规律 ( Epidemic factors)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
要 因素之一。
早期出现的毒源数量:
蚜虫的发生和田间病害的扩展蔓延关
系密切。
影响蚜虫发生和迁飞的因素又受气候
和耕作制度的影响。
此外,病害的发生同品种和栽培管理
有关。
五、防治方法 ( Control methods)
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主要应以抗病品
种为主,注意选留无病种子,加强肥水管
理和治蚜防病的综合措施。
感染了花叶病的豆荚,荚上无毛,形
成光荚,因此淘汰光荚也是一种有效的防
治措施。
返回
第六节 大豆菟丝子
Soybean dodder
菟丝子又名黄丝藤,无根草等,尾旋花
科,菟丝子属,分为,
澳洲菟丝子 (Cuscuta australvs)
中国菟丝子 (C.chinensis Lamb.)
菟丝子属的各个种,多为农作物危害性
的寄生植物,因此,国际上把菟丝子列为重
要植物检疫对象,
一,症状 ( Symptom )
两种菟丝子的共同形态,
茎,线条,黄色,光滑无毛,在寄主茎上向
左缠绕。
叶,鳞片状,膜质。
花,黄白色,呈绣球状,花梗粗短或无。
蒴果,扁球形,外包萼片和花冠。
种子,近圆形,黄褐色,表面粗糙。
大豆菟丝子
二, 侵染循环 (Disease cycle )
菟丝子主要靠种子传播。
( 1)菟丝子种子落入土壤中;
( 2)混在种子中,是远距离的传播来源;
( 3)用混有菟丝子的种子的豆杆浬肥或做
饲料,经粪土传播;
( 4)水,风,鸟传播。
三,防治措施 (Control methods)
1.农业防治:
( 1)轮作
( 2)播前清选种子
( 3)田间管理
( 4)混有菟丝子的饲草,不用作饲料或肥料,
以减少侵染源。
2.化学药剂防治
3.生物药剂防治
芝麻茎点枯病
返回
附:其它油料作物病害
油
菜
炭
疽
病
油菜黑斑病
大
豆
锈
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细菌斑疹病
大
豆
霜
霉
病
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
花生锈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白绢病
花生黑斑病
花生茎腐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