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学院美学授课提纲 三、 第三章 美学史简介(一)西方美学 第一节 西方古代美学 美学的开始和发展阶段 美学研究的是审美现象。首先有审美现象出现,然后才有对它的研究。 人类的审美活动开始于什么时候呢?我们无法确定。几万年前居住在山洞里的原始人就开始用动物的骨头、石头作成饰物,并图上色彩(中国山顶洞人)。建筑是最早产生的艺术,迄今起码有数万年的历史。迄今发现最早的绘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距今约15000年。法国拉斯科洞顶画距近也有15000年左右。中国的彩陶艺术则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有审美活动,就必然有审美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 但世界上任何学问都有其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是在人们自觉意识到它以前。在这个阶段,研究是不自觉,不系统的;二是在人们对它有了自觉认识以后,这时才有自觉系统的研究。美学被人们自觉认识到并加以研究的是近二百多年前的事,它比许多其他学科都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根据这一学科发展特点,我们把西方美学分为三个时期:古代美学(从古代一直到十八世纪前叶),近代美学(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现代美学(十九世纪末至今)。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学 1、毕达哥拉斯学派 附录:黄金分割率 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as是一个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学术派别,主要由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哲学家组成。他们认为统领宇宙事物的原则是数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研究美学问题者。他们也把数的和谐用于自然和艺术的审美现象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总的美学观点是:美是和谐。他们把和谐看作数的和谐,因此审美的和谐都可以表现为特定的数的规律。他们对音乐作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音质的差别(如长短,高低,强弱)是由发音体(如乐器)方面数量的差别决定的,琴弦长,声音就长;震动速度快,声音就高,等等。音乐的构造必须符合数的规律才能优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美学上最具影响力的发现是黄金分割率。 2、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关于美和艺术的主要著作是:《伊安篇》,《大希庇阿斯篇》,《斐德若篇》,《理想国》等。 (一)柏拉图论美。 1、真美在上界,上界才有美的本体,绝对、本真和自在的美。现实的事物只是上界事物的摹本,是不真实的。 2、现实人间的美有双重性:A、他可引起人对上界美的回忆,这时它是通向上界的通道。B、如果现实的美不能通向上界,就成为淫欲和堕落的陷阱。 3、真、善、美是一体的,同为上界的极至。 4、最伟大的情感是爱,爱的对象是真、善、美。 5、“灵感”说。 (二)柏拉图论摹仿。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一种摹仿。他对摹仿的论述有三个重要内容。 1、他认为摹仿的理论根据是理念论。理念指事物在上界原型(范型),理念是唯一真实体,下界造物均为其近似摹本。 2。艺术是摹仿的摹仿,与上界理念隔了两层,故不真实。 3。由于摹仿还包括对坏人的摹仿,所以更有教人学坏之弊,伤风败俗之嫌。 不过,柏拉图对艺术持矛盾态度。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在审美和艺术理论方面对后世影响特别巨大。主要的有关著作是:《诗学》、《修辞学》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是反映真理,可以通向最高真实的。这与柏拉图蔑视现实的观念不同,所以他的艺术观也与他的老师的观点相反。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艺术是积极的摹仿。具体说来,亚里士多德 1、在诗学中把快感和理性结合起来。 2、在摹仿论中引入创造性。亚里士多德对诗的摹仿作了分类。诗可以摹仿三种对象:一是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二是摹仿听说(传说)的事,三是摹仿应有的事。所谓“应有之事”就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这就解决了柏拉图的艺术不真实论和贬值论。 (二)多样统一,有机整体说。这种整体观对后世艺术创作有特别大的影响。 (三)悲剧理论。他的理论的特点是: 1、对悲剧本体的全面表述。他的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对艺术感性特征的维护。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体在摹仿,摹仿的特点就是更切近现实。比起叙述(例如史诗)来,其摹仿更直接,因而更符合艺术本质。 4、贺拉斯 贺拉斯Horatius(前65-公元8)是罗马诗人,著有《诗艺》。他追随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必须“合式”即各部分和谐地形成整体。 他的最著名的观点是“寓教于乐”。 三、中世纪的美学(略) 四、文艺复兴和十七世纪的美学 文艺复兴和十七世纪的美学的特点(略) 达·芬奇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他的艺术思想代表了文艺复兴和十七世纪美学中重感性的一面。 达·芬奇认为,美是因为一件事本身而爱好它,不是因为其他理由。这个观点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三点:1、反映了现代性去神、脱魅的倾向。2、强调感性。3、这个观点导致重视对事物本身的研究。达芬奇研究许多具体的艺术细则,如人体比例、解剖、透视,企图找到形式美法则。他的艺术是这方面研究的受益者。 为此,达·芬奇推出一种以逼真为特点的摹仿论。他说,“艺术家要做自然的儿子”。提出“照镜子”原理:绘画应像镜子那样“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布瓦罗(略) 第二节 近代西方美学 一、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鲍姆加敦 鲍姆加敦对美学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1、命名和创立美学。 因为这个贡献,人们把鲍姆加敦称为美学之父。 2、极具开创价值的美的定义“美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这个定义有两大意义。第一,把审美看作高级认识能力。第二,美在主观认识中,它取决于感性和认识,而不取决于对象。 阿贝·巴托 阿贝·巴托Abbe Battaux是十八世纪法国艺术理论家。巴托所做的最主要工作是对艺术进行创造性的分类。 巴托的艺术分类体系如下: 巴托的分类对后代影响巨大。西方当代和现代文艺美学都沿袭了巴托的分类法,只是略有修改而已。今天我们称有八大艺术,除了音乐、绘画、雕塑和舞蹈四项外,诗分成了今天的文学与戏剧两项,加入了建筑(在巴托体系中列入“居中的艺术”),最后一项电影,则是巴托死后一百多年才出现的。 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霍布斯 霍布士Thomas Hobbes(1588——1679)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对美学有很大贡献。 霍布士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美,认为美和善是同一样东西。他认为,“有三种善:在指望中的善,即美;在效果中的善,即欲念所向往的目的,即愉快;以及作为手段的善,叫做有用的,有利益的。恶也有这三种。”后两种善是实在的,符合利害关系的善,只有第一种善是非实在的,只在指望中存在:“凡是由某种明显的符号使人可指望得到善的东西”,即美。 他对审美心理过程的描绘用了一个公式:冲击——情感反应<快感或痛感>——欲念(或厌恶)——创造性寻求或想象——目标?<指望中的善即美>。 博克(略) 三、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 康德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我们主要介绍康德的一个主要美学观点——对美的分析。 康德认为美含有四个基本要素: 1、凭借与利益无关的主观感受(快感或反感)而感到对象令人愉快,这种对象是美的。这里的关键是美感与利益无关。 2、美是不依赖于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 3、美是一个对象中的合目的性的形式。无目的的符合目的性。 4、美是不依赖于概念而被认知为必然愉快的对象。 2、黑格尔(略) 第三节 现代西方美学 一、古代、近代美学弊端的认识 在经过了一百多年自觉的美学探索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原有的美学研究方法已经失去了解决新问题的潜力。其弊端如下: 1、目标设立方面的问题:美学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美的本质上。 2、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先设定一个美的定义、结论或假说,然后再来规定和解释审美事实。这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的方法。 3、缺乏实验科学的基础 费希纳的贡献 费希纳(1801——1887)是19世纪末德国实验心理学家、美学家。他奠定了现代美学的基础。 费希纳提出,要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古代、近代美学)。所谓“自下而上”就是从审美经验事实出发,经过深入研究和归纳,从而导致结论。 费希纳本人是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因此他的看法也包含了把美学建立在可以用实验数据加以证实的现代心理学基础上。 由于这个贡献,费希纳被称为“现代美学之父”。 三、西方现代美学派别概要(略) 四、西方现代美学的特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