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学院美学授课提纲 五、 第五章 艺术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已有答案主要有两种:再现论和表现论。再现论认为艺术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表现论则认为艺术是对主观思想感情的表现。但这两种观点都有对艺术的误解之处。 第一节 对再现论的分析 再现论的全部内容都可以在这个句子中得到表述:艺术忠实地再现客观事物。这包括了三个基本判断:艺术活动的性质(再现)、态度(忠实地)和对象(客观事物)。 一、艺术能做到像镜子般忠实吗 忠实地再现,意味着不折不扣地,毫不走样地再现,意味着保留一个他者所有的一切。以画为例,如果画一只苹果,忠实于它就意味着必须将这苹果所具备的一切素质完整地保持住,包括其质量、体积、空间关系、动态、组织结构等,而这恰恰是绘画所做不到的。 二、艺术中的事物是客观的吗 再现论的第二个要点是艺术“再现”的对象,即客观事物。在再现论的认识中,艺术所再现的事物是客观的。“客观事物”至少有两种性质。第一是它的自在性:客观存在物自在于那儿,属于人以外的世界。第二是它的自明性:它是什么,它是怎样的,这些都是自明的,不言而喻的,就像那只苹果。“什么是苹果”,难道这还需要问吗? 其实,什么是“客观事物”?这正是需要搞清楚的问题。首先,“事物”的自明性根本不存在。鲁迅写的《故乡》中的闰土“实有其人”。他有一个原型。但我们的确不能说他对于鲁迅从来就是自明的。的确鲁迅认识他,但一旦要写他,他就迅速生疏化,成了一个“课题”,于是鲁迅去理解他,构造他,直到他被解透。所以作品中的闰土是被弄明的。这种情况就像小学生写作文“记我的妈妈”或“我的老师”。作文中的妈妈、老师并没有自明性。 其次,这样一来,事物纯粹的自在性也就不存在了。如果“闰土”是在理解中被弄明的,它就不是自在的,因为理解的方式悄悄地塑造了“闰土”。他不可能是自在的样子。 三、艺术中所出现的是再现吗 再现,意思是再次呈现,或第二次呈现。用在再现论的定义中,就是“艺术是客观事物的再次呈现”。这儿的前提是,客观事物已经有过首次呈现,它已经“现”过一次。这儿的第一次呈现,显然是指事物原有的自明和自在的存在。如果事物不是自明的、自在的,那么,艺术中呈现的就是首次出现的东西。 因此,再现论的“再”并没有着落。 对表现论的分析 表现论认为,艺术是人的主观思想感情的表现。表现论揭示了再现论遗忘的事实:人在艺术中的存在。但表现论的基本观点存在重大缺陷。 一、表现论中有再现论影子 表现论最基本的一个思考是这样:艺术只能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产生过程是:有一种情感,艺术家要表现它,于是把它转化成形象、符号等可见可闻的艺术形式。这与再现论的思路是相同的:两者都把艺术解释为是对一种外在于艺术的存在的再现,只不过对外在的东西的理解不同:一个是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一个是客观事物。所以,在“再现”这一点上,两者是相同的。 二、表现论忽视了艺术情感的特点——语言性 没有脱离语言的情感存在。艺术情感是一开始就与艺术语言联系在一起。所以它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状态常常是说不出话,但京剧把愤怒变成长长的拖腔。表现论把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混为一谈。 三、表现论太富自我论色彩 表现论实际上把艺术当作为人的表现服务的手段。对于表现论来说,艺术的语言、符号,都是情感加以利用的东西,人可以出于自我表现的目的任意地摆弄音乐的世界、雕塑的世界。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有没有表现出来。 这就太局限于自我的自在状态,把情感束缚于狭小的自我领域了。 第三节 艺术是一种显现活动 艺术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一种显现活动。 艺术是一种活动,而不是结果(略) 为什么是显现(略) 艺术显现什么 艺术显现了什么? 1、艺术显现了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观众)的情感、观点、态度等等。 尽管艺术家避免在作品中抛头露面,但他的存在对观众还是一再显露出来。当我们观看一幅绘画时,画中事物的形状、色彩、组织、结构等,都暗示了画家的存在。 2、艺术显现了真理 真理并不只属于哲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真理也属于艺术。 马蒂斯的画不仅显现了他的色彩观念,而且也显现了色彩世界的一个真理。 所有伟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无非是旨在从自己所在的世界里寻找事物的更扣人心弦、更深刻和更真实的方面。艺术革命的宗旨就在于改变艺术语言以重新唤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和使人们看到真理。 3、艺术也显现了它自身的存在 艺术家和观众的存在(情感、态度、观点、立场)不是抽象的存在,必须在艺术的世界中存在。艺术对任何情感、观点的表述,都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来表述的,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述。艺术构思和媒介材料塑造着情感、观念。 同样,艺术显现的真理的也不是抽象的和无着落的真理,它是存在于艺术中的真理。音乐家所找到的就是一条创造性的旋律线,这就是音乐的真理,因为它展现了世界的深度,它使我们受到关于这个世界的最广泛的启发。但它就是艺术本身。 第六章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一种广义的语言。艺术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显现,所以它的语言性功能和特征就特别明显。 经验表明,欣赏作品时,如果把它当作一种诉说,会容易理解得多。因此,进一步了解艺术语言的特点、规则、诉说方式、结构等,就成为创作和欣赏艺术的必要基础。 艺术语言及其特点(略) 艺术语言的三层次 艺术的语言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 一、艺术语言的基础层 艺术语言的基础层次包括:质料与技术。 艺术语言的第一个层次是艺术得以存在的基础,它由诉诸人的感官的物质材料和操纵这些材料的技术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这个层次的客体方面,后一部分是主体方面。 1、物质材料 艺术是感觉的对象,它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具备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物质材料(质料)。绘画中的颜色、画笔、亚麻布或纸;雕塑中的石块、青铜、现代合金材料;电影中的胶片、银幕;音乐中的乐器、歌喉等等。这些材料构成艺术的物质基础。 物质材料在作品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它作为中间环节,沟通主体和艺术品两方面,使二者得以交流。因此,物质材料本身也就具有两个特点。 首先,作为直接诉诸主体感官兵要素,它具备鲜明的感觉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艺术家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来造成他所追求的感觉效果。 其次,作为作品构成的基本材料,物质媒介是完成艺术构思的内在因素。它已经不是青铜或石块,而是整个作品的一部分,它被消溶在艺术构思之中。 古典艺术不很注意发掘质料本身的含义和作用。在一个古典艺术作品中,质料一般仅仅被当作完成作品构思的手段。现代艺术中,有很多使用了新型的构成材料。这些材料本身的性质经常是作品发掘的中心。 2、技术 技术是指操纵和加工物质材料的手段,它也是艺术初始层次的一部分,但它是主体方面的条件。 与材料不同,技术在艺术中的意义经历了一个相反的过程,变得越来越次要 在古代,艺术就是技术。1746年法国美学家阿贝·巴托提出“美的艺术”的概念,才把技术和艺术分开了。 在今天,艺术仍然需要技术。但是它已不具备独立的意义,它作为对物质材料的操作的手段,创作的基础,溶化在艺术作品的整体之中,它本身是不突出的。 随着艺术本身的发展,艺术和技术的这种主次关系日益突出。不论技术起的作用多大,其作用的方式总是不露声色,消化在艺术之中的。这就是基础的作用。基础往往是看不见的,但没有它,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二、艺术语言的符号层 艺术语言的第二个层次是符号层,它是艺术家根据艺术构思操纵物质材料而得到的基本语言单位。艺术家运用这些符号,去构成作品的整体。这些符号,在电影中表现为镜头、音响、视角、蒙太奇等;在诗歌中表现为意像、韵律;在小说中表现为情节、性格等;在音乐中是节奏和旋律;在绘画中是线条、形状、色彩。 艺术符号是构思和物质材料融合的产物,因此它同时既具有感觉效果,又具有内在的含义,是艺术语言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 绘画用线条、形状、色彩说话,音乐则用节奏、旋律说话,不仅说话的方式不同,而且所说的话也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各自包含的意义不同。 符号层最能说明艺术之间的不可替代性。电影改编小说,不是模仿小说,而是重新创作。 三、艺术语言的主题层 符号层为艺术提供基本的语言单位——词和句子。由词和句子排列组合而成的艺术的整体,即艺术总的结构构成,这就是艺术语言的第三层次——主题层,也是艺术语言的最高层次。 对于作品整体来说,符号仍然是一种材料,这些材料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构成,即总的结构构成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每个符号说出一层含义,结构构成则在无数层含义之间建立联系,说出主题,结构构成就是主题所在。 有了主题,作品才真正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