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主要内容: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教学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必然有其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社会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条件,是吸收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另外还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如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细胞学说。列宁主义产生,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外,同样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综观国外学者的观点,可作如下归纳: 一是“异端论”。这种观点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真正来源主要是列宁主义和中国传统,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独特的创造,但他只是名义上的而非实质上的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这种观点在西方的自由派学者中流行,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本杰明 施瓦茨。但是,西方学者的“异端论”并无诋毁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的意思,相反,是为了凸显毛泽东思想中的“独创性”和“独到性”。 二是“民族传统论”。这种观点认为,毛泽东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主要体现为中国的产物,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是日本学者竹内好。 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演变而来的,是一种以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发展战略”,这种观点主要是左派学者。 四是“两源论”。这种观点认为,对毛泽东思想产生影响的既有马克思主义,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两源论”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接受,成为“多数派观点”。 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首先是马列主义;其次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次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其中,马列主义是主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三民主义理论是次源。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次,毛泽东还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中继承和吸收了一些精华。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4、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5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何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它的立场,观点方法; (2)从理论内容讲,“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色”,“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第一点和第二点我们不难理解,但我们往往忽略了第三点的内容,那就是在语言形式上,马克思主义从内容到形式本来都是欧洲化的,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内容上,而且也体现在语言形式上。 (3)在语言形式上,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代替洋八股和教条主义,以民族的形式来表达 ●举例: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儿子刘德治学严谨的话。原文:“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注释:“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说做学问务必掌握真实详尽的材料,以求得符合实际的论断。 毛泽东汲取这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1941年5月,他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即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的行动向导。”毛泽东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揭示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质。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最中国化,最通俗化的语言概述为四个大字——‘实事求是’。 此外,还有“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等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在内,表达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2、马克思主义什么要中国化? 一句话:由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的。 ●那么,马克思主义固有怎样的属性? 我们总讲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什么是科学?怎样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是不是科学?当然不是,发展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才能称之为科学,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发展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明确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他们也讲: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这里,伟人们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具体化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列宁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楷模。那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实如何?我们的特殊国情是什么? ●20世纪初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半封建:经济发展不平衡。 半殖民地:中国是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控制,每一派军阀背后都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政治发展也不平衡。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极其尖锐,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度,无产阶级搞革命,靠背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不行,机械地照搬苏联经验行不行?也不行,三次“左倾”错误带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其中含有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制约,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本身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有个理论创新。而毛泽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 3、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这个名字我们大家并不陌生,20世纪的中国与他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领袖,他留给中国革命和建设最宝贵的经验,也是他一生中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这是一个前提,不然不知道结合什么,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斗争的实践使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注重国情研究的重要性。早在1918年,他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朋友来到北京,当时许多人劝他一同前去欧洲,他很中肯地讲:“我觉得我对自己地国家了解的还很不够,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更有益。”1920年,他在给友人周世钊的一封信中讲:“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仍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25年,他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927年,他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如果讲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性文献的话,那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则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影响之一便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我们走了“俄国人的路”!提问:走俄国人的路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不可以与自己的创新对立起来。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方向,不是指中心城市起义,打击中间势力等等具体的原则和经验。30年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也不在于走了“俄国人的路”,而在于原封不动地照搬俄国人的路。也可以说,是缺乏了创新意识的体现。 而毛泽东则不然,大革命失败后,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把队伍及时引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了革命的进攻与退却的灵活结合。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如此,他对中国革命道路还进行了理性的探索。从1928年10月-1930年1月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实质上提出了一条有别于俄国十月革命先城市后农村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那么,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是不是否定“走俄国人的路”?不是,而是力求使俄国人的路适合中国国情更好地走通!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想的实践!。 然而遗憾的是这条已经被中国革命所证实的革命道路理论并没有被当时占统治的位地左倾领导人所认可,这种创新的思想也没有被承认,反而被指责为“错误的思想”,是“狭隘经验主义”的表现,毛泽东本人也遭到批评指责,甚至被撤职。 从1927年到1932年,他先后四次“丢官”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被“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二次是1929年6月被迫离开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领导岗位,第三次是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上被解除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第四次是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上被撤掉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1933年临时中央搬到苏区,毛泽东被彻底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岗位。 那段日子,他自己讲:不但一个人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当别人向寂寞屈服时,他能够从容地向寂寞挑战!在那段寂寞的日子,他主动找来许多马列书籍来读,为以后文章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而这种身处逆境,不怕压制,不怕打击,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 1930年5月,他以巨大的勇气写下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这是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也是向教条主义的挑战书。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一定要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篇文章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理论地位!也是毛泽东第一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战争年代这篇文章曾经遗失,解放后找到,失而复得后主席深情地讲:“就像找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些文章他是不喜欢的,这篇他是喜欢的,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要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上,尽管发生多次路线分歧和斗争,但主要的倾向都不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王明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主义,瞿秋白的马列主义水平很高,他们何曾不希望中国革命早日成功。归根结底有两点原因,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把它教条化;二是严重脱离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实际。而教条主义者往往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来吓唬人、迷惑人,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更大。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宣告了教条主义在实践上的彻底破产。●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血的教训使全党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性,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及红军中实际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我党的路线重新转到把马克思主义地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地正确轨道上来! 由于当时在长征途中,军事任务紧急,所以未来得及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及时总结。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立即着手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1936年-1942年写大量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形成了一整套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又有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的理论原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日益走向成熟,同时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内容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主要任务是整顿三风,即学风、党风、文风。遵义会议虽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但思想上余毒仍然存在,在党内仍有一定的市场。延安整风便是从思想上,理论上对教条主义总的彻底清算。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撰写大量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系列极为深刻透彻阐述。!★下面我们看一段延安整风的录像。 延安整风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全党普遍公认。因此,可以讲延安整风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刘少奇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请看一段有关新党章是如何修订的的录像。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党的历史上,用浓墨重彩写下了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做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同样道理,没有创新,没有发展也没有毛泽东思想,而这种发展,这种创新决不是领袖人物异想天开的结果,它是中国社会实际,中国革命实践要求有这样一个发展,一个创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中国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典范。然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本人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结合的典范又恰恰在结合点上出了问题,这说明什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实践是向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不是一次完成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重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样也是一脉相承的,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关系。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十五大之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新的世纪,共产党人仍需要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江泽民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精神不仅对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如此,对跨世纪青年人,对当代的大学生同样必不可少!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应掌握三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整、科学内涵;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我们重点讲解了第三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内容上日趋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上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代代相传的,理论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错误倾向,特别是同党内教条主义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既不要对正确的理论顶礼膜拜,也不要对错误理论不屑一顾,而是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研究——学习,从研究到学习,从正确中学习经验,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右倾错误,三次“左”倾错误。 1●陈独秀和他的“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字仲甫,17岁中秀才,并写了《扬子江形势论略》,被称《皖城名士》。后东渡日本。1911年积极投身辛亥革命。1915年创《新青年》。1919年首次用“独秀”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同年被聘为北大文科学长。五四运动中成为主要领导者之一。后受李大钊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李大钊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并连任中共五任总书记。 大革命时期,顽固坚持“二次革命论”,逐渐右倾,致使大革命失败。八七会议上,被撤消一切职务。1929年,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又称“托派”,被开除党籍。1931年,被判入狱,服刑8年,在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时年54岁,由第三任妻子潘兰珍照料,专研文字和文学。1937年出狱,1942年在四川省江津县老家病死,享年63岁。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革命“分两段路程”。 (2)、关于国民革命的特点、内容、性质以及前途的论述。 (3)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本看法。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并取得重要认识成果者之一。他的分析从总体上看,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认识水平。其正确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缺陷和错误方面,到1927年大革命后期发展为政治上的错误路线。 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 “二次革命”的思想,在当时曾受到严厉的批判。 陈独秀在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在于,由于党的幼稚而缺乏经验,再加上陈独秀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没有能在国共合作中处理好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合作与独立、团结与斗争的关系,讲联合时往往忽视了斗争,讲国民运动时往往忽视了阶级运动。陈独秀也犯过投降主义错误,不过不是在这一时期,而是在1927年的革命后期。 2、瞿秋白的“不断革命”的理论与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7年11月——1928年4月)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滋关于中国革命的不断革命思想影响,认为蒋汪叛变后,中国资产阶级成为革命对象,那么,工农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便是社会主义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国际和国内因素一拍即合,“左”倾情绪很快发展起来。 他们不承认革命处于低潮,反而认为革命潮流继续高涨。党的六大上,瞿秋白的错误被纠正,由于过分强调工人成分,向忠发成为党的总书记,事实上由秘书长李立三主持工作,但是,又由于受当时国际上“第三时期”理论的影响,导致我党历史上第二次左倾错误的出现。 3、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0年6月到9月) 1930年全国红军和各根据地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当时正好中原大战, 不久,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立三路线得到了纠正,但是,有人却打着批“立三路线”的牌子占据了中央领导地位,从而开始了中共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危害最大的一次教条主义错误。 4、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931年——1935年1) 王明,原名陈绍禹,1925年入党,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俄文名字克劳白夫,王明是他1931年到共产国际后的化名。他比陈独秀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缺乏有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深刻感悟,缺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深沉,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带着欣喜的心情,有诗《喜闻道》:塾窗十载又中学,舍我韶华逝水过。聆教一朝开眼界,得书面读喜心窝。儒知世事仁风少,佛识人生苦味多。唯有马恩新意境,列宁实现首苏俄。他的左倾教条主义观点主要体现在他批李立三的小册子《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而斗争》中,具体观点有: 在中国阶级关系和中国革命性质问题上。夸大资本主义的比重,混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界限,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因此在反帝的同时也反资。 在革命道路上。照搬苏联模式,搞城市中心论。 在斗争方式上。大阵地战、正规战。 在组织路线上。任人唯亲,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综上所述,在中共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上,主要不是要不要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实现了这种结合,而这种结合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思考题: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