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第一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只有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才能向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心提供完整和可靠的信息,调度中心才能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实时的运行状态。同时,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要下发各种远方控制命令,这些命令只有通过变电站的自动化装置才能最终完成。也可以说没有一个完整、先进、可靠的基础自动化就不可能实现一个高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的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自动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它的应用为变电所无人值班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场数据采集和监控支持。
其主要功能为:①对变电所所管辖的配电网实行监视和自动操作,如通过投切配电网中的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切除故障或者调整功率分布。②在系统频率下降时,切除负荷,或在电压变动时自动投切电容器或者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调节系统的电压和无功,提高供电质量。③通过对负荷的直接控制来调节负荷曲线和保持电能的供需平衡。
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体现:
1、传统的变电站大多数采用常规设备。尤其是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采用了电磁式或是晶体管形式,因此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本身没有故障自检功能,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2、调节电压。电能质量逐渐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变电站,大多数都不具备调节电压的手段,至于谐波污染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且缺乏科学的电能质量考核办法,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电力市场需求。
3、占地面积。传统的变电站和和二次设备大多采用电磁式和晶体管式,体积大、笨重,因此主控制室、继电保护室占地面积大,增大了征地投资。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会减少占地面积,对国家目前和长远利益是很有意义的。
4、“四遥”信息。传统的变电站不能满足向调度中心及时提供运行参数的要求,于是就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快速计算和实时控制的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和上级的调度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将现场的“四遥”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调度中心。因此,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第二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多专业性的综合技术,它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了电站传统的继电保护、控制方式、测量手段、通信和管理模式的全面技术改造。国际大电网会议WG34.03工作组在研究变电站时,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需完成的功能大概有63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组:①控制、监视功能;②自动控制功能;③测量表计功能;④继电保护功能;⑥与继电保护有关功能;⑥接口功能;⑦系统功能。
结合这五个不同的功能组,我们将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功能体现在下面的五个子系统中。
一、监控子功能变电站的监控子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上位机的监视和控制功能以及下位机的监视和控制功能。下位机的监控功能主要包括电能量、母线电压和电流U、I和开关量的采集、故障录波等功能。上位机主要包含有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的功能,通信联络功能。
(一)数据采集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
(1)模拟量的采集。变电站需采集的模拟量有:各段母线的电压、线路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主变压器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容器的电流、无功功率,馈线电流、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此外,模拟量还有主变压器的油温,直流电源电压、站用变压器电压等。
(2)开关量的采集。变电站的开关量有:断路器的状态、隔离开关状态、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同期检测状态。继电保护动作信号、运行告警信号等这些信号都以开关量的形式,通过光电隔离电路输入到计算机。对于断路器的状态,我们通常采用中断输入方式和快速扫描方式,以保证对断路器变位的采样分辨率能在5ms之内。对于给定开关状态和分接头位置等开关信号,可以用定期查询的方式读取。
(3)电能计量。电能计量即指对电能量(包括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采集。对电能的采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就是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各种不同的数据通过软件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计算,得出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硬件的投资,但是作为实际的电能计费的方式,还不为大家所接受。另外的方法就是采用微机型电能计量仪表。这种仪表采用单片机和集成电路构成,通过采样数据进行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计算。因为这种装置是专门为电能计算设计的,因此,可以保证计量的准确度。这种微机型的电能计量仪表是今后电能计量的发展方向。
(二)事件顺序记录(SOE)
事件顺序记录SOE(Sequence of Events)包括断路器合闸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微机保护或监控系统采集环节必须有足够的内存,能存放足够数量或足够厂时间的时间顺序记录,确保当后台监控系统或远方几种控制主站通信中断时,不会丢失事件的信息,并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该精确到毫秒级)。
(三)故障记录、故障录波和测距
(1)故障录波与测距。110KV及以上的重要输电线路距离厂、发生故障的影响大。必须尽快查找故障点,以缩短修复时间,尽快恢复供电,减小损失。设置故障录波和各种测距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途径。变电站的故障录波和测距可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一是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故障记录和测距,在将记录和测距结果送监控机存储和打印输出或是直接送调度主站,这种方法可节约投资,减小硬件投资,但故障记录的数量有限;另外的方法就是采用专门的微机故障录波器,并且故障录波器应具有串行通信功能,可以与监视系统通信。
(2)故障记录。35 KV,10 KV,6 KV的配电线路很少专门设置故障录波器,为了分析故障的方便,可以设置简单故障记录功能。
故障记录功能是记录继电保护动作前后与故障有关的电流量和母线电压,故障记录量的选择可以按照以下的原则:
对于大量中、低压变电站,没有配备专门的故障录波装置,而10KV出线数量大、故障率高,在监控系统中设置了故障记录功能,对分析和掌握情况、判断保护动作是否正确很有益处。
(四)操作控制功能无论是无人值班还是少人值班变电站,操作人员都可以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如果允许电动操作的话)进行分、合操作,对变压器分接头开关位置进行调节控制,对电容器进行投切控制,同时要能接受遥控操作命令,进行远方操作;为防止计算机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闸、合闸的手段。
断路器应该有闭锁功能,操作闭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断路器操作时,应闭锁自动重合闸装置。
(2)当地进行操作和远方控制操作要互相闭锁,保证只有一处操作,以免相互干扰。
(3)根据实时信息,自动实现断路器与隔离开关间的闭锁操作。
(4)无论当地操作或远方操作,都应有防误操作的闭锁措施,即要收到反校验信号,才执行下一项;必须有对象校核、操作性质校核和命令执行三步,以保证操作的正确性。
(五)安全监视功能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采集的电流、电压、主变压器温度、频率等量,要不断进行越限监视,如果发现越限,立刻发出告警信号,同时记录和显示越限时间和越限值,另外,还要监视保护装置是否失电,自动控制装置工作是否正常等。
(六)人机联系功能
(1)CRT显示器、鼠标和键盘。变电站采用微机监控之后,无论是有人值班还是无人值班的变电站,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操作人员或调度员只要面对CRT显示器的屏幕,通过操作鼠标和键盘,就可对全站的运行工况和运行参数一目了然,可对全站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进行分、合操作,彻底改变了传统依靠指针式仪表和依靠模拟屏或操作屏手段的操作方式。
变电站中的这种显示是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紧密相连的。CRT的显示内容是变电站中前台机监视、控制和测量等具体功能的人性化体现。在这些可以显示的内容中,包括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和经过后台计算机计算得到的数据:U、I、P、Q、、有功电能、无功电能以及主变压器温度T、系统频率等,都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同时,在潮流等运行参数的显示画面上,应显示出日期和时间。对变电站主接线图中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位置要与实际状态相适应。进行对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操作时,在CRT的显示上,对要操作的对象应有明显的标记(如闪烁、颜色改变等措施)。各项操作都有汉字提示。
另外,变电站投入运行之后,随着送电量的改变,保护整定值、越限值等都需要修改,甚至由于负荷的增加,都需要更换原有的设备,例如更换TA的变化。因此在人机联系中,应该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供变电站的操作人员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参数设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针对无人值班变电站必须设置有必要的人机联系功能,在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检修时,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和七段显示器或者CRT显示器和便携式机到站内进行操作。
(七)后台数据统计和打印功能监控系统除了完成上述的各项功能外,数据处理和记录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此外,为满足继电保护专业和变电站管理的需要,必须进行一些数据统计,其内容包括:主变和输电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每天的最大和最小值以及相应的时间;母线电压每天记录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相应的时间;计算受配电电能平衡率;统计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电流和跳闸次数的累积时间;控制操作和修改整定值记录等。
对数据的记录之后,就可以通过系统的打印机进行数据打印,以供变电站管理和历史存档。对于无人职守的系统变电站,可以不配备打印机,不设当地打印功能,各变电站的运行报表集中在控制中心打印输出。
二、微机保护子系统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微机保护通常独立于监控系统,专门负责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检测和处理,故要求微机保护具有安全、可靠、准确、快速等性能。低压配电所的继电保护比较简单,有主变瓦斯/差动保护、电流速断保护、低压闭锁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在低压配电所中通常被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微机保护在我国已经投入运行10多年的历史,并且越来越受到继电保护人员和运行人员的普遍欢迎。对微机保护的原理和功能实现不作介绍。
三、无功/电压控制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必须具有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和提高电能质量的自动控制功能。电压和频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成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不足和无功功率分布不合理。所以,在变电站内,应该接有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控制无功分布的电容器。
变电站内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装置虽然都能对系统的无功和电压起到调节作用,但是,两种调节方式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载带有负荷的情况下,切换分接头位置,从而改变变压器的变比,起到调节电压和降低损耗的作用。控制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投切,可以改变网络中无功功率的分布,改变功率因数,减少网络损耗和电压损耗,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在系统的无功功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单纯的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抽头,使电网的电压水平较高,反而使得该地区的无功功率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在系统无功缺乏的情况下,必须调节系统的无功功率。总之,在进行无功和电压的控制时,必须将调分接头和电容器的投切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调控。才能起到改变电压水平,又降低网络损耗的效果。
电力系统中,电压和无功的调控对电网的输电能力、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降低电能损耗有着极大影响。因此,要对电压和无功功率进行综合调控,保证实现电力部门和用户在内的总体运行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最佳。其具体的调控目标是:
1、维持供电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
2、保持电力系统稳定和适当的无功平衡。
3、保证在电压合格的前提下使电能损耗最小。
四、低频减载功能电力系统的频率是电能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必须维持电网的频率在50Hz±(0.1~0.2)Hz的范围内。系统频率不论是偏大还是偏小,对大量的用电设备和系统设备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变电站内部,装设低频减载系统。低频减载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有功功率严重缺额时,需要切除部分负荷时,应尽可能作到有次序、有计划的切除负荷,并保证所切除的负荷数量必须合适,以尽量减少切除负荷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目前,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1)采用专门的低频减载装置实现。这种低频减载装置的控制方式在前面的章节里面已经做过介绍。采用不同的低频减载轮来实现低频减载功能。
(2)把低频减载的负荷控制分散装设在每回线路的保护装置中。现在微机保护几乎都是面向对象设置的,每回线路都有一套自己的保护设备。在线路保护装置中,增加一个测量频率的环节,就可以实现低频减载的控制功能了。其对每回线路轮次的安排原则同上所述。只要将第n 轮动作的频率和延时定值事前在某回路的保护装置中安排好,则该回路便属于第 n 轮切除的负荷。
五、备用电源自投控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家用电器迅速走向千家万户,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备用电源自投是保证配电系统连续可靠供电的重要措施。因此,备用电源自投已经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任务是,当电力系统故障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使工作电源被断开后,能迅速将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工作,使原来的工作电源被断开的用户能迅速恢复供电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一般来讲,变电站的备用电源自投有两种形式:明备用和暗备用。
第三节 变电站的基本结构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总目标,自动化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全面代替常规的二次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测量、监视、运行控制和通信于一个分级分布式的系统中,此系统由微机保护子系统、测量子系统、各种控制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能代替常规的机电保护、仪表、中央信号、模拟屏、控制屏和运行控制装置。
(2)变电站微机保护的软件和硬件设置既要和监控系统相对独立,又要相互协调。微机保护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要相对独立,即在系统运行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仅和保护装置有关,不依赖监控系统的其他环节,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任何其他的环节故障只是影响局部功能的实现,不影响保护子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和监控系统要保持紧密的通信联系。
(3)微机保护装置应具有串行接口或现场总线接口,向计算机监控系统或RTU提供保护动作信息或保护定值等信息。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配置,应该满足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要求。系统中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施和推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电网调度管理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四遥装置不能满足现代化电网调度、管理的要求。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不管从硬件或软件方面考虑,都必须具备和上级调度通信的能力,必须具有RTU的全部功能,以满足和促进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施。
(5)要有可靠、先进的通信网络和合理的通信协议。
(6)必须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考虑总体结构时,要主、次分明,对关键的环节,要有一定的冗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要相对独立,一旦系统中某个部分出现故障,应尽量缩小故障影响的范围并能尽量尽快修复故障。为此,各子系统应具有独立的故障诊断、自修复功能,任何一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应通知监控主机发出告警信号,并能迅速将自诊断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
(7)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要好。在对技术落后的老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时,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应能根据变电站不同的要求,组成不同规模和不同技术等级的系统。
(8)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开放性要好。研究新的产品时,应尽量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使系统的开放性能好,也便于系统以后升级。
(9)必须充分利用好数字通信的优势,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应该是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数据共享,才能简化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减少设备的重复,降低造价。
(1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技术密集、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统一规划、协调工作。各个方面要相互配合,避免各自为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相互干扰。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和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密切相关的。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功能和特性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的体系结构经历了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集合的方式和分散式等不同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其中分层分散式的结构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光电传感器和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分散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集中式系统结构(如图7-1所示)
集中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和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出现在70年代中、后期。在集中结构中,将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包括模拟量和状态量)、继电保护和各种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功能通过一定的接口交给系统的主监控机来管理和完成,为了实现和调度中心的通信联系,还要有相应的通信控制器来负责主控计算机和调度中心的通信工作。在有人值班的变电站中,主控计算机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和管理功能,还必须负责管理大量的外围设备,以满足人机对话和数据报表的打印功能。
这种集中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以减少投资、实用等特点。但是,随着技术地不断发展和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结构的出现,它的劣势也就愈加明显:
1)每台计算机的功能较为集中,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影响面是很大的。必须采用双机或者是并联运行的结构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集中式结构,软件复杂,修改的工作量大,而且系统的软件调试工作麻烦。
3)组态不灵活,对不同结主接线和规模不同的变电站,其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适应性较差,不利于推广。
4)集中式保护和长期以来采用的一对一的常规保护相比,不直观,不符合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习惯,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仅适合于保护算法简单的场合。
2、分层式分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随着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到了90年代,出现了不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模式,归纳起来,都属于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将实际的变电站的一次、二次设备分为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设备层主要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单元层主要是按照断路器间隔划分的。单元层本身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通过局域网或者是总线和主监控机进行通信。它具有测量、控制部件或继电保护单元。测量和控制部件负责该单元的测量、监视、断路器的操作控制和连锁及事件顺序记录等;保护部件负责该单元线路或变压器、电容器的保护、故障记录等。在这个层次中,还可能存在数据采集管理机和保护管理机,分别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继电保护工作。所以说单元层本身是一个两级系统的结构。
变电站层包括全站性的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等。变电站层设现场总线或是局域网,供各主机之间和监控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根据上面的变电站结构层次的划分,通常要采用按功能来分类的多CPU来实现。各种高压和低压线路的保护单元;电容器保护单元;主变压器保护单元;备用电源自投单元;低频减载控制单元;电压、无功综合补偿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电能计量单元等。每个功能单元基本上由单独的一个CPU来完成,多采用单片机。
在系统的管理上面,数据采集管理机和保护管理机能完成系统赋予它们的任务,并且能协调监控机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轻监控机的负担。它们通过总线或是局域网和主控计算机进行通信。一旦各个管理机发生故障,就会向主控计算机发出告警信号。对于主控计算机,如果应用在无人值班的场合,主要负责与调度中心的通信,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RTU的功能,完成“四遥”的任务;在有人值班的场合,除了仍然负责和调度中心通信外,还要负责人机联系,使自动化系统通过监控计算机完成当地显示、制表打印等任务。
这种按照功能设计的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结构,具有软件相对简单、调试相对方便、组态灵活、系统整体可靠性高等特点。但是,这种结构在安装的时候,需要的控制电缆相对较多,增加了电缆的投资。
3、分布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系统(如图7-2所示)
利用先进的局域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就可以对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提高。一种发展趋势就是按照每个电网的元件为对象,集测量、保护、控制为一体,设计在同一个机箱内。例如,对于6~35Kv的配电线路,可以将这个一体化的保护、测量、控制单元分散安装在各个开关柜中,然后由监控主机通过光纤或电缆网络,对它们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这就是分散式结构。而且对于高压线路的各种保护和变压器保护,仍然可以通过集中组屏安装在控制室内。这种将低压线路的保护和测控单元分散安装在控制室内,而高压线路保护和主变压器保护采用集中组屏的系统结构,称为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结构,这是当前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
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优越性在于:
(1)简化了变电站内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减小了控制室的面积。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系统都是安装在各个开关柜当中,因此,主控室内就减少了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屏和站内模拟屏。减少了主控室的占用面积,也有利于实现无人值班。
(2)减小了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在开关柜中的保护和测控系统已经由厂家事先调整完毕,分布分散式系统的电缆敷设工程量小,因此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就减小了。
(3)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连接电缆。
(4)分层分散式结构将大量的实际工作分担到不同的单元去完成,因此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并且,各模块和主控计算机之间通过局域网或总线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5)由于各个模块基本上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因此软件结构相对集中式的简单,并且调试方便,便于系统扩充。
第四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级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包括微机监控、微机保护、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等多个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往往又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例如:微机保护子系统中,有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等。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必须通过内部数据通信,实现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重复配置和简化二次设备的互连,既减少了重复投资,又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这是常规的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所不能实现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变电站是电能传输、交换、分配的重要环节,它集中了变压器、开关、无功补偿等昂贵设备。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工作灵活和可扩展性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中,不仅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所采集的测量信息和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状态信息等能传送给地区电网调度中心(简称地调)或县调或省调(为了叙述简单,下文将各级调度中心或集控站统称为控制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各环节的故障信息也要及时上报给控制中心。同时也要能接受和执行控制中心下达的各操作和调控命令。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种功能模块间的信息交换;另一个是变电站和控制中心间的通信。
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控制中心的通信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与电力系统控制中心通信的功能,不另外设独立的远动装置,而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上位机(或称集中管理机)或通信控制机执行远动功能。把变电站所需测量的模拟量、电能量、状态信息和SOE等类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这些信息是变电站和控制中心共用的,不必专门为送控制中心专门单独采集。
变电站不仅要向控制中心发送测量和监视信息,而且要从上级调度接受数据和控制命令,例如接收调度下达的开关操作命令,在线修改保护定值、召唤实时运行参数。从全系统范围内考虑电能质量、潮流和稳定的控制等,这些功能如果实现,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效益,这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和要求的目标。
二、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在具有变电站层—单元层(间隔层)—现场层(设备层)的分层式自动化系统中,要传输的信息有如下几种。
(一)设备层和间隔层(单元层)间的信息交换间隔层的设备有控制测量单元或继电保护单元,或两者都有。
设备层的高压断路器可能有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自由地与单元层的装置交换信息。间隔层的设备大多需要从设备层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位置、主变压器分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的诊断信息和断路器的操作信息。
(二)单元层内部的信息交换在一个单元层内部相关的功能模块间,即继电器保护和控制、监视、测量间的数据交换。这类信息有如测量数据、断路器状态、器件的运行状态、同步采样信息等。
(三)单元层间的通信不同单元层间的数据交换有:主、后继电保护工作状态、互锁,相关保护动作闭锁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信息。
(四)单元层和变电站层的通信单元层和变电站层的通信内容很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类:
(1)测量及状态信息。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测量值和计算值,断路器、隔离开关、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位置、各单元层运行状态、保护动作信息等。
(2)操作信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命令,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调节,自动装置的投入和退出等。
(3)参数信息。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整定值等。
(五)变电站层的内部通信变电站层的内部通信,要根据各设备的任务和功能特点,传输所需的测量信息、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等。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特点和要求
(一)、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由于数据通信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经济、可靠的数据通信成为系统的技术核心,而由于变电站的特殊环境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的数据网络具有以下的特点和要求。
(1)快速和实时响应的能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网络要求及时地传输现场的实时运行信息和控制信息。在电力工业标准中对系统的数据传输都有严格的实时性指标,网络必须很好地保证数据通信的实时性。
(2)很高的可靠性。电力系统是连续运行的,数据通信网络也必须连续运行,通信网络的故障和非正常工作会影响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设计不合理的系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子系统必须保证很高的可靠性。
(3)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变电站是一个具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存在电源、雷击、跳闸等强电磁干扰,通信环境恶劣,数据通信网络必须注意采取相应地措施消除这些干扰的影响。
(4)分层式结构。这是由整个系统的分层式结构所决定的,也只有实现通信网络的分层,才能实现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的各层次又各自具有特殊的应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因此每一层都要有合适的网络系统。
(二)、信息传输响应速度的要求不同类型和特性的信息要求传送的时间差异很大,具体内容如下:
(1)经常传送的监视信息。①为监视变电站运行状态,需要传输母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零序电压、频率等测量值,这类信息需要经常传送,响应时间需满足SCADA的要求,一般不宜大于1~2秒;②为计量用的信息,如有功电能量和无功电能量,这类信息传送的时间可以较长,传送的优先级可以较低;③为刷新变电站层的数据库,需定时采集断路器的状态信息,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投入和退出的工作状态信息,可以采用定时召唤方式,以刷新数据库;④为监视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和安全运行所需的信息,例如变压器、避雷器等的状态监视信息,变电站保安、防火有关的运行信息。
(2)突发事件产生的信息。①系统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需要快速响应的信息,例如:事故时断路器的位置信号,这种信号要求传输时延小,优先级高;②正常操作时的状态变化信息(如断路器状态变化)要求立即传送,传输响应时间要小,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的投入和退出信息,要及时传送;③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动作的状态信息和事件顺序记录,这些信息作为事故后分析事故之用,不需要立即传送。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在送即可;④事故发生时的故障录波,带时标的扰动记录的数据,这些数据量很大,传输时间长,也不必立即传送;⑤控制命令、升降命令、继电保护和自动设备的投入和退出命令。修改定值命令的传输不是固定的,传输的时间间隔比较长;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高压电气设备内装设的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执行器,高速地和自动化系统单元层的设备交换数据,这些信息的传输速率取决于正常状态时对模拟量的采样速率,以及故障情况下快速传输的状态量。
(三)、各层次之间和每层内部传输信息时间的要求
(1)设备层和间隔层,1~100ms。
(2)间隔层内各个模块间,1~100ms。
(3)间隔层的各个间隔单元间,1~100ms。
(4)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1~1000ms。
(5)变电站层的各个设备之间,≥1000ms。
(6)变电站和控制中心间,≥1000ms。
第五节 现场总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一、概述变电站数据通信可以采取并行通信或串行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方式除了需要数据线外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信号线,显然并行通信方式下需要的传输线路较多,成本高,因此常用在传输距离较短(通常小于10m),传输速率较快的场合。早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受到当时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变电站内部通信大多采用并行通信,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上,多为集中组屏式。
串行通信方式是一位一位顺序传送。串行通信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节约传输线路,特别是当位数较多的情况和远距离传输时,这个优点就更加明显,不仅节约了投资,还简化了接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部,各种自动装置之间,或继电保护装置与监控系统间,为了减小连接电缆,简化配线,常采用串行通信。
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其他微机型的自控装置间的通信,大多通过RS-422/RS-485通信接口连接,实现监控系统与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间的相互交换数据和状态信息。这与变电站原来的二次系统相比,已有很大的优越性,可节省大量连接电缆,接线简单、可靠。
然而,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采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虽然可以实现多个节点(设备)的互连,但连接的数目一般不超过32个,在变电站规模较大时,不能满足综合自动化的要求;其次,采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其通信方式为查询方式,即由主计算机询问,保护单元或自控装置答,通信效率低,难以满足较高的实时性要求;再者,使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整个通信网上只能有一个主节点对通信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余皆为从节点,受节点管理和控制,这样主节点便成为系统的瓶颈,一旦主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系统的通信便无法进行;另外,对RS-422/RS-485通信接口的通信规约缺乏统一标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很难互连,给用户带来不便。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也有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的,比如Novell网,Ether网Token Ring网等。但这些局域网适用于一般做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其传输容量大,但实时性不高。
以上的种种问题不仅在电力系统中,在其他的工业控制领域也存在。
基于上述原因,国际上在80年代就提出了现场总线,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且出现了几种较为著名的现场总线技术。
根据国际现场总线基金会的定义,所谓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的双响多站点通信系统。
现场总线是基于微机化的智能现场仪表,实现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的、智能、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网络。它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开放系统互连OSI提供了网络服务,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造价低、维护成本低。
现场总线和一般的计算机局域网有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别。局域网适合于一般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网络,而现场总线是作为现场测控网络,要求方便地适应多个输入输出类型数据(突发性数据和周期性数据)的传输,要求通信的周期性、实时性、可确定性,并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
现场总线除了具有局域网的优点外,最主要的是它满足了工业控制过程所要求的现场设备通信的要求,且提供了互换操作,使不同厂家和设备也可互连,并可统一组态,使所组成的系统的适应性更广泛。现场总线的开放性,使用户可方便地实现数据共享。
二、现场总线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体系结构上面临着由原来面向功能往面向对象的方向发展。以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按照保护、监控、故障记录和其他的自动控制等功能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设备,造成设施重复,联系复杂,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前技术条件限制,另外一个方面也与各种功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体制和习惯有关。现在微机技术,尤其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按照其服务对象(一次设备)将保护、测量集成在一起,然后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可以使体积大大缩小,有很多优越性。
变电站的自动化设备采用面向对象的微机化产品后,应用现场总线是必然的趋势。
采用具有现场总线的自动化设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1)互操作性好。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设备不仅在硬件上标准化,而且在接口软件上也标准化。用户可优选不同厂家的产品集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自动化系统。
(2)现场总线的通信网络为开放式网络。以前,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自动化设备通信协议不同,要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互连比较困难。而现场总线为开放式的互连网络,所有技术和标准都是公开的,所有制造商必须遵守,使用户可以自由地组成不同制造商的通信网络,既可以与同层网络相连,也可以与不同层网络互连,因此现场总线给综合自动化系统带来了更大的适应性。
(3)成本降低。由于现场总线完全采用数字通信,其控制功能也可不下放到现场。由现场总线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减少了占地面积,简化了控制系统内部的连接,可节约大量的连接电缆,使成本大大降低。
(4)安装、维护、使用方便。使用现场总线接口技术,无需用很多控制电缆连接各控制单元,只需将各个设备挂接在总线上,这样就显著减少了连接电缆,使安装更方便,抗干扰能力更强。
(5)系统配置更灵活,可扩展性好。
正是因为现场总线有上述主要优点,因此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采用现场总线是发展的方向。
只有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才能向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心提供完整和可靠的信息,调度中心才能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实时的运行状态。同时,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要下发各种远方控制命令,这些命令只有通过变电站的自动化装置才能最终完成。也可以说没有一个完整、先进、可靠的基础自动化就不可能实现一个高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的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自动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它的应用为变电所无人值班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场数据采集和监控支持。
其主要功能为:①对变电所所管辖的配电网实行监视和自动操作,如通过投切配电网中的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切除故障或者调整功率分布。②在系统频率下降时,切除负荷,或在电压变动时自动投切电容器或者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调节系统的电压和无功,提高供电质量。③通过对负荷的直接控制来调节负荷曲线和保持电能的供需平衡。
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体现:
1、传统的变电站大多数采用常规设备。尤其是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采用了电磁式或是晶体管形式,因此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本身没有故障自检功能,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2、调节电压。电能质量逐渐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变电站,大多数都不具备调节电压的手段,至于谐波污染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且缺乏科学的电能质量考核办法,不能满足目前发展的电力市场需求。
3、占地面积。传统的变电站和和二次设备大多采用电磁式和晶体管式,体积大、笨重,因此主控制室、继电保护室占地面积大,增大了征地投资。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会减少占地面积,对国家目前和长远利益是很有意义的。
4、“四遥”信息。传统的变电站不能满足向调度中心及时提供运行参数的要求,于是就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快速计算和实时控制的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和上级的调度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将现场的“四遥”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调度中心。因此,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第二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多专业性的综合技术,它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了电站传统的继电保护、控制方式、测量手段、通信和管理模式的全面技术改造。国际大电网会议WG34.03工作组在研究变电站时,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需完成的功能大概有63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组:①控制、监视功能;②自动控制功能;③测量表计功能;④继电保护功能;⑥与继电保护有关功能;⑥接口功能;⑦系统功能。
结合这五个不同的功能组,我们将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功能体现在下面的五个子系统中。
一、监控子功能变电站的监控子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上位机的监视和控制功能以及下位机的监视和控制功能。下位机的监控功能主要包括电能量、母线电压和电流U、I和开关量的采集、故障录波等功能。上位机主要包含有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的功能,通信联络功能。
(一)数据采集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
(1)模拟量的采集。变电站需采集的模拟量有:各段母线的电压、线路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主变压器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容器的电流、无功功率,馈线电流、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此外,模拟量还有主变压器的油温,直流电源电压、站用变压器电压等。
(2)开关量的采集。变电站的开关量有:断路器的状态、隔离开关状态、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同期检测状态。继电保护动作信号、运行告警信号等这些信号都以开关量的形式,通过光电隔离电路输入到计算机。对于断路器的状态,我们通常采用中断输入方式和快速扫描方式,以保证对断路器变位的采样分辨率能在5ms之内。对于给定开关状态和分接头位置等开关信号,可以用定期查询的方式读取。
(3)电能计量。电能计量即指对电能量(包括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采集。对电能的采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就是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各种不同的数据通过软件的方法进行不同的计算,得出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硬件的投资,但是作为实际的电能计费的方式,还不为大家所接受。另外的方法就是采用微机型电能计量仪表。这种仪表采用单片机和集成电路构成,通过采样数据进行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计算。因为这种装置是专门为电能计算设计的,因此,可以保证计量的准确度。这种微机型的电能计量仪表是今后电能计量的发展方向。
(二)事件顺序记录(SOE)
事件顺序记录SOE(Sequence of Events)包括断路器合闸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微机保护或监控系统采集环节必须有足够的内存,能存放足够数量或足够厂时间的时间顺序记录,确保当后台监控系统或远方几种控制主站通信中断时,不会丢失事件的信息,并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该精确到毫秒级)。
(三)故障记录、故障录波和测距
(1)故障录波与测距。110KV及以上的重要输电线路距离厂、发生故障的影响大。必须尽快查找故障点,以缩短修复时间,尽快恢复供电,减小损失。设置故障录波和各种测距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途径。变电站的故障录波和测距可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一是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故障记录和测距,在将记录和测距结果送监控机存储和打印输出或是直接送调度主站,这种方法可节约投资,减小硬件投资,但故障记录的数量有限;另外的方法就是采用专门的微机故障录波器,并且故障录波器应具有串行通信功能,可以与监视系统通信。
(2)故障记录。35 KV,10 KV,6 KV的配电线路很少专门设置故障录波器,为了分析故障的方便,可以设置简单故障记录功能。
故障记录功能是记录继电保护动作前后与故障有关的电流量和母线电压,故障记录量的选择可以按照以下的原则:
对于大量中、低压变电站,没有配备专门的故障录波装置,而10KV出线数量大、故障率高,在监控系统中设置了故障记录功能,对分析和掌握情况、判断保护动作是否正确很有益处。
(四)操作控制功能无论是无人值班还是少人值班变电站,操作人员都可以通过CRT屏幕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如果允许电动操作的话)进行分、合操作,对变压器分接头开关位置进行调节控制,对电容器进行投切控制,同时要能接受遥控操作命令,进行远方操作;为防止计算机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闸、合闸的手段。
断路器应该有闭锁功能,操作闭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断路器操作时,应闭锁自动重合闸装置。
(2)当地进行操作和远方控制操作要互相闭锁,保证只有一处操作,以免相互干扰。
(3)根据实时信息,自动实现断路器与隔离开关间的闭锁操作。
(4)无论当地操作或远方操作,都应有防误操作的闭锁措施,即要收到反校验信号,才执行下一项;必须有对象校核、操作性质校核和命令执行三步,以保证操作的正确性。
(五)安全监视功能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采集的电流、电压、主变压器温度、频率等量,要不断进行越限监视,如果发现越限,立刻发出告警信号,同时记录和显示越限时间和越限值,另外,还要监视保护装置是否失电,自动控制装置工作是否正常等。
(六)人机联系功能
(1)CRT显示器、鼠标和键盘。变电站采用微机监控之后,无论是有人值班还是无人值班的变电站,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操作人员或调度员只要面对CRT显示器的屏幕,通过操作鼠标和键盘,就可对全站的运行工况和运行参数一目了然,可对全站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进行分、合操作,彻底改变了传统依靠指针式仪表和依靠模拟屏或操作屏手段的操作方式。
变电站中的这种显示是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紧密相连的。CRT的显示内容是变电站中前台机监视、控制和测量等具体功能的人性化体现。在这些可以显示的内容中,包括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和经过后台计算机计算得到的数据:U、I、P、Q、、有功电能、无功电能以及主变压器温度T、系统频率等,都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同时,在潮流等运行参数的显示画面上,应显示出日期和时间。对变电站主接线图中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位置要与实际状态相适应。进行对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操作时,在CRT的显示上,对要操作的对象应有明显的标记(如闪烁、颜色改变等措施)。各项操作都有汉字提示。
另外,变电站投入运行之后,随着送电量的改变,保护整定值、越限值等都需要修改,甚至由于负荷的增加,都需要更换原有的设备,例如更换TA的变化。因此在人机联系中,应该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供变电站的操作人员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参数设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针对无人值班变电站必须设置有必要的人机联系功能,在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检修时,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和七段显示器或者CRT显示器和便携式机到站内进行操作。
(七)后台数据统计和打印功能监控系统除了完成上述的各项功能外,数据处理和记录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此外,为满足继电保护专业和变电站管理的需要,必须进行一些数据统计,其内容包括:主变和输电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每天的最大和最小值以及相应的时间;母线电压每天记录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相应的时间;计算受配电电能平衡率;统计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电流和跳闸次数的累积时间;控制操作和修改整定值记录等。
对数据的记录之后,就可以通过系统的打印机进行数据打印,以供变电站管理和历史存档。对于无人职守的系统变电站,可以不配备打印机,不设当地打印功能,各变电站的运行报表集中在控制中心打印输出。
二、微机保护子系统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微机保护通常独立于监控系统,专门负责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检测和处理,故要求微机保护具有安全、可靠、准确、快速等性能。低压配电所的继电保护比较简单,有主变瓦斯/差动保护、电流速断保护、低压闭锁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在低压配电所中通常被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微机保护在我国已经投入运行10多年的历史,并且越来越受到继电保护人员和运行人员的普遍欢迎。对微机保护的原理和功能实现不作介绍。
三、无功/电压控制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必须具有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和提高电能质量的自动控制功能。电压和频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成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不足和无功功率分布不合理。所以,在变电站内,应该接有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控制无功分布的电容器。
变电站内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装置虽然都能对系统的无功和电压起到调节作用,但是,两种调节方式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载带有负荷的情况下,切换分接头位置,从而改变变压器的变比,起到调节电压和降低损耗的作用。控制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投切,可以改变网络中无功功率的分布,改变功率因数,减少网络损耗和电压损耗,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在系统的无功功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单纯的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抽头,使电网的电压水平较高,反而使得该地区的无功功率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在系统无功缺乏的情况下,必须调节系统的无功功率。总之,在进行无功和电压的控制时,必须将调分接头和电容器的投切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调控。才能起到改变电压水平,又降低网络损耗的效果。
电力系统中,电压和无功的调控对电网的输电能力、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降低电能损耗有着极大影响。因此,要对电压和无功功率进行综合调控,保证实现电力部门和用户在内的总体运行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最佳。其具体的调控目标是:
1、维持供电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
2、保持电力系统稳定和适当的无功平衡。
3、保证在电压合格的前提下使电能损耗最小。
四、低频减载功能电力系统的频率是电能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必须维持电网的频率在50Hz±(0.1~0.2)Hz的范围内。系统频率不论是偏大还是偏小,对大量的用电设备和系统设备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变电站内部,装设低频减载系统。低频减载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有功功率严重缺额时,需要切除部分负荷时,应尽可能作到有次序、有计划的切除负荷,并保证所切除的负荷数量必须合适,以尽量减少切除负荷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目前,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1)采用专门的低频减载装置实现。这种低频减载装置的控制方式在前面的章节里面已经做过介绍。采用不同的低频减载轮来实现低频减载功能。
(2)把低频减载的负荷控制分散装设在每回线路的保护装置中。现在微机保护几乎都是面向对象设置的,每回线路都有一套自己的保护设备。在线路保护装置中,增加一个测量频率的环节,就可以实现低频减载的控制功能了。其对每回线路轮次的安排原则同上所述。只要将第n 轮动作的频率和延时定值事前在某回路的保护装置中安排好,则该回路便属于第 n 轮切除的负荷。
五、备用电源自投控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家用电器迅速走向千家万户,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备用电源自投是保证配电系统连续可靠供电的重要措施。因此,备用电源自投已经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任务是,当电力系统故障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使工作电源被断开后,能迅速将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工作,使原来的工作电源被断开的用户能迅速恢复供电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一般来讲,变电站的备用电源自投有两种形式:明备用和暗备用。
第三节 变电站的基本结构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总目标,自动化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全面代替常规的二次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测量、监视、运行控制和通信于一个分级分布式的系统中,此系统由微机保护子系统、测量子系统、各种控制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能代替常规的机电保护、仪表、中央信号、模拟屏、控制屏和运行控制装置。
(2)变电站微机保护的软件和硬件设置既要和监控系统相对独立,又要相互协调。微机保护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要相对独立,即在系统运行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仅和保护装置有关,不依赖监控系统的其他环节,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任何其他的环节故障只是影响局部功能的实现,不影响保护子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和监控系统要保持紧密的通信联系。
(3)微机保护装置应具有串行接口或现场总线接口,向计算机监控系统或RTU提供保护动作信息或保护定值等信息。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配置,应该满足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要求。系统中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施和推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电网调度管理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四遥装置不能满足现代化电网调度、管理的要求。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不管从硬件或软件方面考虑,都必须具备和上级调度通信的能力,必须具有RTU的全部功能,以满足和促进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施。
(5)要有可靠、先进的通信网络和合理的通信协议。
(6)必须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考虑总体结构时,要主、次分明,对关键的环节,要有一定的冗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要相对独立,一旦系统中某个部分出现故障,应尽量缩小故障影响的范围并能尽量尽快修复故障。为此,各子系统应具有独立的故障诊断、自修复功能,任何一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应通知监控主机发出告警信号,并能迅速将自诊断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
(7)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要好。在对技术落后的老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时,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应能根据变电站不同的要求,组成不同规模和不同技术等级的系统。
(8)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开放性要好。研究新的产品时,应尽量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使系统的开放性能好,也便于系统以后升级。
(9)必须充分利用好数字通信的优势,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应该是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数据共享,才能简化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减少设备的重复,降低造价。
(1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技术密集、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统一规划、协调工作。各个方面要相互配合,避免各自为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相互干扰。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和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密切相关的。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功能和特性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的体系结构经历了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集合的方式和分散式等不同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其中分层分散式的结构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光电传感器和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分散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集中式系统结构(如图7-1所示)
集中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和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出现在70年代中、后期。在集中结构中,将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包括模拟量和状态量)、继电保护和各种对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功能通过一定的接口交给系统的主监控机来管理和完成,为了实现和调度中心的通信联系,还要有相应的通信控制器来负责主控计算机和调度中心的通信工作。在有人值班的变电站中,主控计算机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和管理功能,还必须负责管理大量的外围设备,以满足人机对话和数据报表的打印功能。
这种集中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以减少投资、实用等特点。但是,随着技术地不断发展和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结构的出现,它的劣势也就愈加明显:
1)每台计算机的功能较为集中,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影响面是很大的。必须采用双机或者是并联运行的结构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集中式结构,软件复杂,修改的工作量大,而且系统的软件调试工作麻烦。
3)组态不灵活,对不同结主接线和规模不同的变电站,其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适应性较差,不利于推广。
4)集中式保护和长期以来采用的一对一的常规保护相比,不直观,不符合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习惯,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仅适合于保护算法简单的场合。
2、分层式分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随着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到了90年代,出现了不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模式,归纳起来,都属于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将实际的变电站的一次、二次设备分为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设备层主要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单元层主要是按照断路器间隔划分的。单元层本身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通过局域网或者是总线和主监控机进行通信。它具有测量、控制部件或继电保护单元。测量和控制部件负责该单元的测量、监视、断路器的操作控制和连锁及事件顺序记录等;保护部件负责该单元线路或变压器、电容器的保护、故障记录等。在这个层次中,还可能存在数据采集管理机和保护管理机,分别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继电保护工作。所以说单元层本身是一个两级系统的结构。
变电站层包括全站性的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等。变电站层设现场总线或是局域网,供各主机之间和监控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根据上面的变电站结构层次的划分,通常要采用按功能来分类的多CPU来实现。各种高压和低压线路的保护单元;电容器保护单元;主变压器保护单元;备用电源自投单元;低频减载控制单元;电压、无功综合补偿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电能计量单元等。每个功能单元基本上由单独的一个CPU来完成,多采用单片机。
在系统的管理上面,数据采集管理机和保护管理机能完成系统赋予它们的任务,并且能协调监控机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轻监控机的负担。它们通过总线或是局域网和主控计算机进行通信。一旦各个管理机发生故障,就会向主控计算机发出告警信号。对于主控计算机,如果应用在无人值班的场合,主要负责与调度中心的通信,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RTU的功能,完成“四遥”的任务;在有人值班的场合,除了仍然负责和调度中心通信外,还要负责人机联系,使自动化系统通过监控计算机完成当地显示、制表打印等任务。
这种按照功能设计的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结构,具有软件相对简单、调试相对方便、组态灵活、系统整体可靠性高等特点。但是,这种结构在安装的时候,需要的控制电缆相对较多,增加了电缆的投资。
3、分布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系统(如图7-2所示)
利用先进的局域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就可以对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提高。一种发展趋势就是按照每个电网的元件为对象,集测量、保护、控制为一体,设计在同一个机箱内。例如,对于6~35Kv的配电线路,可以将这个一体化的保护、测量、控制单元分散安装在各个开关柜中,然后由监控主机通过光纤或电缆网络,对它们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这就是分散式结构。而且对于高压线路的各种保护和变压器保护,仍然可以通过集中组屏安装在控制室内。这种将低压线路的保护和测控单元分散安装在控制室内,而高压线路保护和主变压器保护采用集中组屏的系统结构,称为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结构,这是当前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
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优越性在于:
(1)简化了变电站内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减小了控制室的面积。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系统都是安装在各个开关柜当中,因此,主控室内就减少了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屏和站内模拟屏。减少了主控室的占用面积,也有利于实现无人值班。
(2)减小了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在开关柜中的保护和测控系统已经由厂家事先调整完毕,分布分散式系统的电缆敷设工程量小,因此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就减小了。
(3)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连接电缆。
(4)分层分散式结构将大量的实际工作分担到不同的单元去完成,因此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并且,各模块和主控计算机之间通过局域网或总线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5)由于各个模块基本上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因此软件结构相对集中式的简单,并且调试方便,便于系统扩充。
第四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级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包括微机监控、微机保护、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等多个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往往又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例如:微机保护子系统中,有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等。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必须通过内部数据通信,实现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重复配置和简化二次设备的互连,既减少了重复投资,又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这是常规的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所不能实现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变电站是电能传输、交换、分配的重要环节,它集中了变压器、开关、无功补偿等昂贵设备。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工作灵活和可扩展性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中,不仅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所采集的测量信息和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状态信息等能传送给地区电网调度中心(简称地调)或县调或省调(为了叙述简单,下文将各级调度中心或集控站统称为控制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各环节的故障信息也要及时上报给控制中心。同时也要能接受和执行控制中心下达的各操作和调控命令。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种功能模块间的信息交换;另一个是变电站和控制中心间的通信。
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控制中心的通信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与电力系统控制中心通信的功能,不另外设独立的远动装置,而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上位机(或称集中管理机)或通信控制机执行远动功能。把变电站所需测量的模拟量、电能量、状态信息和SOE等类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这些信息是变电站和控制中心共用的,不必专门为送控制中心专门单独采集。
变电站不仅要向控制中心发送测量和监视信息,而且要从上级调度接受数据和控制命令,例如接收调度下达的开关操作命令,在线修改保护定值、召唤实时运行参数。从全系统范围内考虑电能质量、潮流和稳定的控制等,这些功能如果实现,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效益,这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和要求的目标。
二、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在具有变电站层—单元层(间隔层)—现场层(设备层)的分层式自动化系统中,要传输的信息有如下几种。
(一)设备层和间隔层(单元层)间的信息交换间隔层的设备有控制测量单元或继电保护单元,或两者都有。
设备层的高压断路器可能有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自由地与单元层的装置交换信息。间隔层的设备大多需要从设备层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位置、主变压器分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的诊断信息和断路器的操作信息。
(二)单元层内部的信息交换在一个单元层内部相关的功能模块间,即继电器保护和控制、监视、测量间的数据交换。这类信息有如测量数据、断路器状态、器件的运行状态、同步采样信息等。
(三)单元层间的通信不同单元层间的数据交换有:主、后继电保护工作状态、互锁,相关保护动作闭锁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信息。
(四)单元层和变电站层的通信单元层和变电站层的通信内容很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类:
(1)测量及状态信息。正常和事故情况下的测量值和计算值,断路器、隔离开关、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位置、各单元层运行状态、保护动作信息等。
(2)操作信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命令,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调节,自动装置的投入和退出等。
(3)参数信息。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整定值等。
(五)变电站层的内部通信变电站层的内部通信,要根据各设备的任务和功能特点,传输所需的测量信息、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等。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特点和要求
(一)、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由于数据通信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经济、可靠的数据通信成为系统的技术核心,而由于变电站的特殊环境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的数据网络具有以下的特点和要求。
(1)快速和实时响应的能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网络要求及时地传输现场的实时运行信息和控制信息。在电力工业标准中对系统的数据传输都有严格的实时性指标,网络必须很好地保证数据通信的实时性。
(2)很高的可靠性。电力系统是连续运行的,数据通信网络也必须连续运行,通信网络的故障和非正常工作会影响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设计不合理的系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子系统必须保证很高的可靠性。
(3)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变电站是一个具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存在电源、雷击、跳闸等强电磁干扰,通信环境恶劣,数据通信网络必须注意采取相应地措施消除这些干扰的影响。
(4)分层式结构。这是由整个系统的分层式结构所决定的,也只有实现通信网络的分层,才能实现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的各层次又各自具有特殊的应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因此每一层都要有合适的网络系统。
(二)、信息传输响应速度的要求不同类型和特性的信息要求传送的时间差异很大,具体内容如下:
(1)经常传送的监视信息。①为监视变电站运行状态,需要传输母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零序电压、频率等测量值,这类信息需要经常传送,响应时间需满足SCADA的要求,一般不宜大于1~2秒;②为计量用的信息,如有功电能量和无功电能量,这类信息传送的时间可以较长,传送的优先级可以较低;③为刷新变电站层的数据库,需定时采集断路器的状态信息,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投入和退出的工作状态信息,可以采用定时召唤方式,以刷新数据库;④为监视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和安全运行所需的信息,例如变压器、避雷器等的状态监视信息,变电站保安、防火有关的运行信息。
(2)突发事件产生的信息。①系统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需要快速响应的信息,例如:事故时断路器的位置信号,这种信号要求传输时延小,优先级高;②正常操作时的状态变化信息(如断路器状态变化)要求立即传送,传输响应时间要小,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的投入和退出信息,要及时传送;③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动作的状态信息和事件顺序记录,这些信息作为事故后分析事故之用,不需要立即传送。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在送即可;④事故发生时的故障录波,带时标的扰动记录的数据,这些数据量很大,传输时间长,也不必立即传送;⑤控制命令、升降命令、继电保护和自动设备的投入和退出命令。修改定值命令的传输不是固定的,传输的时间间隔比较长;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高压电气设备内装设的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执行器,高速地和自动化系统单元层的设备交换数据,这些信息的传输速率取决于正常状态时对模拟量的采样速率,以及故障情况下快速传输的状态量。
(三)、各层次之间和每层内部传输信息时间的要求
(1)设备层和间隔层,1~100ms。
(2)间隔层内各个模块间,1~100ms。
(3)间隔层的各个间隔单元间,1~100ms。
(4)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1~1000ms。
(5)变电站层的各个设备之间,≥1000ms。
(6)变电站和控制中心间,≥1000ms。
第五节 现场总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一、概述变电站数据通信可以采取并行通信或串行通信方式。并行通信方式除了需要数据线外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信号线,显然并行通信方式下需要的传输线路较多,成本高,因此常用在传输距离较短(通常小于10m),传输速率较快的场合。早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受到当时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变电站内部通信大多采用并行通信,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上,多为集中组屏式。
串行通信方式是一位一位顺序传送。串行通信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节约传输线路,特别是当位数较多的情况和远距离传输时,这个优点就更加明显,不仅节约了投资,还简化了接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部,各种自动装置之间,或继电保护装置与监控系统间,为了减小连接电缆,简化配线,常采用串行通信。
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其他微机型的自控装置间的通信,大多通过RS-422/RS-485通信接口连接,实现监控系统与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间的相互交换数据和状态信息。这与变电站原来的二次系统相比,已有很大的优越性,可节省大量连接电缆,接线简单、可靠。
然而,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采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虽然可以实现多个节点(设备)的互连,但连接的数目一般不超过32个,在变电站规模较大时,不能满足综合自动化的要求;其次,采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其通信方式为查询方式,即由主计算机询问,保护单元或自控装置答,通信效率低,难以满足较高的实时性要求;再者,使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整个通信网上只能有一个主节点对通信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余皆为从节点,受节点管理和控制,这样主节点便成为系统的瓶颈,一旦主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系统的通信便无法进行;另外,对RS-422/RS-485通信接口的通信规约缺乏统一标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很难互连,给用户带来不便。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也有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的,比如Novell网,Ether网Token Ring网等。但这些局域网适用于一般做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其传输容量大,但实时性不高。
以上的种种问题不仅在电力系统中,在其他的工业控制领域也存在。
基于上述原因,国际上在80年代就提出了现场总线,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且出现了几种较为著名的现场总线技术。
根据国际现场总线基金会的定义,所谓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的双响多站点通信系统。
现场总线是基于微机化的智能现场仪表,实现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的、智能、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网络。它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开放系统互连OSI提供了网络服务,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造价低、维护成本低。
现场总线和一般的计算机局域网有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别。局域网适合于一般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网络,而现场总线是作为现场测控网络,要求方便地适应多个输入输出类型数据(突发性数据和周期性数据)的传输,要求通信的周期性、实时性、可确定性,并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
现场总线除了具有局域网的优点外,最主要的是它满足了工业控制过程所要求的现场设备通信的要求,且提供了互换操作,使不同厂家和设备也可互连,并可统一组态,使所组成的系统的适应性更广泛。现场总线的开放性,使用户可方便地实现数据共享。
二、现场总线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体系结构上面临着由原来面向功能往面向对象的方向发展。以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按照保护、监控、故障记录和其他的自动控制等功能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设备,造成设施重复,联系复杂,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前技术条件限制,另外一个方面也与各种功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体制和习惯有关。现在微机技术,尤其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按照其服务对象(一次设备)将保护、测量集成在一起,然后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可以使体积大大缩小,有很多优越性。
变电站的自动化设备采用面向对象的微机化产品后,应用现场总线是必然的趋势。
采用具有现场总线的自动化设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1)互操作性好。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设备不仅在硬件上标准化,而且在接口软件上也标准化。用户可优选不同厂家的产品集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自动化系统。
(2)现场总线的通信网络为开放式网络。以前,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自动化设备通信协议不同,要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互连比较困难。而现场总线为开放式的互连网络,所有技术和标准都是公开的,所有制造商必须遵守,使用户可以自由地组成不同制造商的通信网络,既可以与同层网络相连,也可以与不同层网络互连,因此现场总线给综合自动化系统带来了更大的适应性。
(3)成本降低。由于现场总线完全采用数字通信,其控制功能也可不下放到现场。由现场总线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减少了占地面积,简化了控制系统内部的连接,可节约大量的连接电缆,使成本大大降低。
(4)安装、维护、使用方便。使用现场总线接口技术,无需用很多控制电缆连接各控制单元,只需将各个设备挂接在总线上,这样就显著减少了连接电缆,使安装更方便,抗干扰能力更强。
(5)系统配置更灵活,可扩展性好。
正是因为现场总线有上述主要优点,因此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采用现场总线是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