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读者主体
第一节 接受形态
一、文学接受概述
1、文学接受的定义
2、文学接受的类型
① 非审美性接受
接受是读者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对文学文本产生的自我应
非审美接受主要包括猎奇性接受、研究性接受以及出自道德、
政治、宗教、经济等目的的功利化接受
?文学的审美接受主要包括欣赏性接受和批评
性接受。
?A、欣赏性接受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接受,它的
创造色彩最为充盈。
?B、批评性接受带有浓厚的科学意味,在整体
上,它是用文学理论作武器对文学文本、文
学现象进行某种价值审视和价值判断的一种
接受行为。
② 审美性接受
1 感性阶段:对象确定、审美感知、接受想象。
? ①读者主体首先要确定对象,然后才能对之进行审美感知。
? ②没有审美感知,读者不能与文本发生任何实质性联系。
接受感知与创造感知
? 最大不同是针对文学符号而不是现实现象。
? ③接受想象的两个基本功能
? 第一,是使文本中的形象复活,即把符号还原为形象。
? 第二,对形象进行增补,即读者通过想象把自己的审美经
验、审美理想转化文本形象之中,再创造出独特的新形象,
使读者直观形象仿佛是在直观自己,产生设身处地的参与
感。
二、文学欣赏过程
2 理性阶段:情感判断、共鸣、玩味理解
?⑴ 情感判断
?情感判断。情感本是感性因素,为何在欣赏中成了理性角色?
根本原因在于读者因文本符号所引发的情感活动并不是一种纯
然的情感活动,它体现着十分强烈的判断性质 —— 传达出对文
学形象的认可或拒斥的读者主体信息。
?读者的情感往往以两种方式流露出
?其一、与作家的情感状态和文本的情感状态一致,被其引发被
其感染,如果达强烈的程度,则形成共鸣。
?其二、与文本的情感指向相反,以故意的“对抗”姿态出现。
? ⑵ 共鸣
? ① 共鸣本是一个声学术语,原义是声波作
用所引起的共振现象,运用到欣赏之中,
是指读者的思想情感同文本的思想情感因
相通或相似而导致的情绪激动。它是欣赏
中情感活动最强烈的境界。
? ②共鸣有多种情形,体现出接受主体与文
本的距离、情感活动状态及接受主体性确
立程度等复杂因素。
⑶ 玩味理解
在欣赏的高层次,审美具有双重特性即寻乐和求知。
很少有人不作这种追求。欣赏接受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① 如果没有感性阶段对形象的感受(体现为不知不觉的
吸引),那么理性分析就不可能实现(或向反方向发
展),如果没有理性分析,只停留于形象感受之上(体
现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所谓欣赏接受只
能是低层次的表浅的。
②理性思考在接受中重要的原因,因为优秀文本深刻的
主题、思想和作家独特的人生感受,总是隐藏于情节、
场面、形象之中,接受者除了用理性去发掘之外,是无
法直接获得的。
第二节 二度创造
一、接受主体的条件
1、接受主体要有较丰富的知识
2、接受主体要有体验生活、体验形象的心理习惯
3、接受主体要有进步的人文意识和高尚的情操
4、接受主体应有恰当的心理状态
二、二度创造的导因
1、阅读的直接动机:审美。
2、阅读的深层动机:期待、参与、创造。
返回
三、二度创造的体现
1、复活 —— 由语言符号间接性引发的再创造
2、填充 —— 由文本“召唤结构”引发的再创

3、理解 —— 由意义蕴藉引发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