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同义词的差异点
同义词的掌握不在求同,而在别
异;不在求同存异,而在同中求
异。
我们要区别的是:它们构成的同
义关系有什么差异,而不是把不
相干的义项拿来作比较 。
一,同义词词汇属性方面的差异:
包括:使用范围大小,种属关
系,使用对象不同,时代先后,
程度深浅、具体含义、泛指特指、
统言析言、浑言别言、质料性状、
感情色彩、行为方式、地区差异
等方面。
a【 名词 】 概念的差别:
一是对象不同:
肌 —肉
,庄子,,“有神人居焉,肌肤为冰雪”
,史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骨肉”连用,或对举,或称说死人
时指人肉。
,战国策,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墨子 ·节葬,,“其亲戚死,朽其肉
而弃之,然后埋其骨。”
二是部位不同:
根 —本
根深蒂固。, 左传,,禽之,乘
其车,系桑本焉。
三是形制不同:
璧 —玦
璧:, 尔雅 ·释器,,“肉倍好,
谓之璧”(肉是边,好是孔,边的
宽度是孔的一倍,叫璧)。
玦:半环形佩玉。范增“举所佩玉
玦以示之者三”。“玦”与“决”、
“缺”同源,表示要与刘邦决裂,
要杀刘邦。
四是程度不同
疾 —病
疾:小病。“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
病:重病。“亮疾病,卒于
军。”“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
益深。”
五是身份不同,如,人 —民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说文,
,列子,,“天生万物,唯人最贵。”
,诗经,,“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民:, 说文,,“众萌也。”
,说文系传,,“民者,氓也,萌而无识也。”
,说文句读,,“萌,冥昧也,言众庶无知也。”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商君书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事,而可与乐成。”
,说文句读,,“特为贱者区别其词,许君主谓
小民者,经典中此义为多也。”
【 动词 】 行为方式、状态、特点、频率、
速度、所施及的对象等不同。
一是方式不同:
誓 —盟
,左传,,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
“不到黄泉 …” (无仪式,个人决心)
“屈完及诸侯盟”(有仪式,关系一方
或多方的诺言)
二是形态不同:
坐 —跪 —跽
坐:, 三国志 ·管宁传, (管宁)
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其
榻上当膝处皆穿。
跪:“太子再拜而跪”(直起身)
跽:项羽持剑而跽,(戒备状,
表特殊注意的姿态。)
饥 —饿
饥:吃不饱。
饿:大饥。, 左传,,见灵饿。”
“蘙桑饿人也。”
杀 —戮 —弑
杀:凡致死人皆曰杀,对一切生物
都适用。
戮:限于罪人。, 史记,,父母妻
子皆为戮没。
弑:臣杀君,子杀父。, 左传,,赵
盾弑其君。
b.习惯用法不同。
畜 —养(养活义),畜禽兽,养人。
,孟子,,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战国策,,是助王养其民也。
有时“畜”的虽为人,但也比之为犬
马。如:
,孟子,,“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
足以畜妻子。”
,报任安书,,“倡优畜之。”
穫 —獲 (获):
都是取得,但,獲,用途广,用于
“狩猎”和“战争”。
,孟子,,“终日而不 獲 一禽。”
,左传,,“陈人败之,獲 公子
筏。”
穫只用于农事收成。, 诗 ·七月,,
十月穫稻。
C.盛情色彩不同。
笑 ——哂:
哂有不以为然,或轻蔑、嘲弄的感
情色彩。
,论语 ·先进,,“夫子哂之”。
若 —汝 —尔:
“若”是中性词。尔、汝除作为熟
悉的平辈之间或上对下的称呼外,
有时有嫌恶、轻视的色彩。
,列子,,“甚矣,汝之不惠。”
告 —诰:
,说文,,“诰,告也。”
,说文通训定声,,“诰者,上告下之
辞;告者,下告上之辞。”, 尚书,,大
诰,康诰,酒诰”都是上告下之辞。
“告”则多为下告上。
,国语,,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列子,,“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
,韩非子,,“司马喜告赵王。”
d.引申义的差别:
宫 —室
,说文通训定声,,“周垣之内统名曰宫,
正中曰堂,堂之后曰室。”
宫:围墙, 郑注,“宫为垣墙也。”
围绕, 礼记,,“君为庐宫之。”郑玄
注:“宫为围障之也。”
,尔雅 ·释山,,“大山宫小山,霍”。
郭注:“宫为围绕之”,郝懿行疏:“此文
云大山绕小山为霍。”
室:因为是“夫妇所居”。
家室:, 孟子,,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白虎通, 家室一夫一妇,成一室。
,盐铁论,,“古者夫妇之好,一男
一女而成家室之道。”
引申为妻子:, 礼记,,“三十曰壮,
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曰
室。
,说文,,宫,室也”, 尔雅,,宫谓之
室,室谓之宫”,二者区别不大,但从
其引申义来看,差别就大了。因此,引
申义是个放大镜。
e.反义词的差别:
贫 —穷:
,左传,,“分贫振穷”。孔颖达正义:
“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但反义词不同。贫 —富:穷 —达:
,论语,,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 表示政治上失意或处境困窘,生活 穷困 】
之 —往:
,尔雅 ·释诂,,之,往也。而, 说
文,,“适,之也。”不用往。段
注:“按,此不曰‘往’而曰
‘之’,许意盖以‘之’与‘往’
稍别,逝、徂、往自发动言之,适
自所到言之”。
反义词不同。之 —去:往 —来:
,战国策,,“陈轸去楚之秦。”
,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
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
也。
f.地域性的差别
古汉语有些方言词进入全民语言。
如“黔首”,原为秦方言,战国
末期进入全民语言,与“黎民”、
“百姓”构成同义词。, 方言,,
,说文, 和一些古注中都保存了
方言词汇材料。
崽 —子
,方言, 卷十:“崽者,子也。
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
若东齐言子矣。”
舟 —船
,方言, 卷九:“舟,自关而西
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
之航。”
逆 —迎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
逆,关西曰迎”。
党、晓、哲、智
“懂得”之意,“楚谓之党,或
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g.时间性的差别, 第 —宅
汉朝,刘邦建各种等级住宅赏赐功臣,
于是“第”便指高级住宅。
,高帝纪,,“为列侯食邑者,皆佩
之印,赐大第室。”颜注“孟康曰:
‘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外戚世家,,“武帝奉酒前
寿,…… 甲第以赐姊。”
汉以后“第宅”连用。
,古诗十九首,,“王侯多第宅。”
B、同义词语法属性方面的差异
a.词的句法功能的差别:
耻 —辱
,说文, 互训。古文也连用。
,史记,,“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但活用时,耻 —意动用法,辱 —使动作法。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论语,,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论语,,“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召命,可
谓士矣。”
b.词的结合能力的差异。变 —易:
,小尔雅,,变,易也。, 国语 ·晋语,,韦
昭注:易,变也。(二字互训)
,淮南子,,“变习易俗。”
,史记,,“变心易虑”。
但其搭配不同:变 —化 ;交 —易 ;
,易 ·系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商 —贾:
商旅,商贩,客商,通商,经商。
(流动商人)
久贾,坐~、多~,~马,~客,~
福(不动)引申为买卖、物价。
容 —貌:
容有仪容、姿容义,故有容止,容服,
容姿,容饰,容态。
貌有形貌、外貌义,故有~状,~
侵,~短,~虞。
5、辨析的方法 ——溯源、理流、
观用、求别
媾 —讲:
都指“讲和”。 (源于“冓”,二物交搭 )
,战国策,,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
无割其肉而媾。
,史记,,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
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媾从“女”,婚媾,双方亲上加亲。
,左传, 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二者区别在于:
讲:双方切磋,从言,重在构和条件。
媾:恢复亲善关系,结成婚姻之好。
声(声) —音:
,说文,,声,音也。音,声也。
【 互训 】 统言不别。如:
,新书,,五声,宫商角征羽;
,急救篇,,五音,宫商角征羽;
,说苑,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说苑, 郑卫之声动人而淫气从之。
声与“听(听)、圣(圣)”同源,
甲骨文为一字。
,甲骨文字集释,,“圣之初谊为
听觉官能之敏锐,故引申训通,贤
圣之义又其引申也。 …… 听声圣三
字同源,其始当本一字。”
郭沫若, 卜辞通纂,,案,古听声
圣乃一字。其字作耳口,从口耳,
会意,言口有所言,耳得之而为声,
其得声之动作则为听。圣、声听均
后起之字也。圣,从耳口,壬声,
仅于耳口之初文附以声符而已。
音与言同源。甲骨文为一字。
声,万物之音。
,说文系传,,“万物之音为声。”
严章福, 说文校议,,入于耳者为声。”
如:雷将发声。(, 礼记 ·月令, )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 左传,
鸟之将死,必有悲声。(, 说苑 ·修文, )
楚兵呼声动天。(, 项羽本纪, )
音,按音阶排列成的乐音,内涵小。
,礼记 ·乐记,,“声成文,谓之音。”
,礼记 ·乐记,,“知其声而不知音者,禽
兽是也。”
郑玄注, 乐记,,“宫商角征羽杂比曰音,
单出曰声。”
书 —籍
“书”,从手持笔,者声。本义
为书写。引申为记录的对象(书)
,论语,,子张书诸绅。
,颜氏家训,,邺下谚语,博士
买驴,书卷三纸,未及驴字。
又引伸为,字”:
,淮南子,,“昔仓颉作书,天
雨粟,鬼夜哭。”
,史记,,“夜至斫木下,见白
书。”
还引伸为“书籍”义:
,论语,,何必读书,然后学者。
,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进而指一切书面记录都叫“书”。如:
,说文序,,著之竹帛谓之书”(文字)
,左传,,叔向使子产书。”(书信)
,左 ·昭九年,,“改载书。”(盟约)
,孟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文告)
,左传,,“郑人铸刑书。”(法令)
籍:与书的共同点都是书写材料。
籍与耕同源,甲骨文表示,一人
手脚并用持耒,耕作之义。奴隶主
“耤田”,登记人口,写于竹简,
于是作“籍”。如:
,汉书,,~属县畜人。
,三国志,,~没其家财人口。
,史记, 除窦婴门~。
,释名, ~,~也。所以~疏人名
户口也。
汉代,萧何收集天下书~,大半是
文书档案。因此与书发生了关系。
正因为来源不同,用法也就不同。
读书 —读籍, ×
读了一本书 —读了一本籍, ×
买了一本书 —买了一本籍, ×
买了一些书 —买了一些书籍;
【 书是读的,籍不是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