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7 安全社会原理
Social Principle of Safety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1、企业安全文化
a、安全文化(概念、定义、层次结构、与安全教育、安全科学的关系,普及大众安全文化的重点,新世纪中国安全文化建设总原则)
b、企业安全文化(定义、建设、形态、对象、建设模式(10类))
c、公共安全文化(社区文化、交通文化、消防文化、休闲娱乐文化、保健文化)
2、安全的社会效应
a、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
b、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
3、安全科学与社会科学
科学的概念、安全科学的概念、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4、安全法规和法制
a、安全法规(本质、特征、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安全法规的功能分类与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b、安全法制(安全法规的立法,安全监察机构的定位与建设,现行体制)
c、安全生产及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的9点要求)
§7-1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的概念与定义
①文化的概念:
广义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讲: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②a、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完善过程
b、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安全文化分为安全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共包括四个层次:
①安全器物层次
包括人类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器具和物品。
②安全制度层次
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保、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一切社会组织形式和制度。
③安全精神职能层次
包括安全哲学思想和信仰、安全审美意识、安全文学艺术、安全科学、安全技术等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安全科学或安全管理方
面的理论总和。
④安全价值规范层次
包括人们对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A、价值观念的定义
B、行为规范的定义
C、安全文化系统层次关系
D、图5-1安全文化形态、层次、结构示意图
E、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其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利于协调人的关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优化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协调区域之间的关系,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相对公平。其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利于协调全社会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其四,个体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提高个体文化素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公民自觉自愿的自我行为,才能达到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a、三种观点
b、书中观点
①与教育相关的安全文化
a、安全的物质文化
b、安全的行为文化
c、安全的观念文化
②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安全教育是发展安全文化的动力
4、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
a、安全科学的发展和完善除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外,更需要得到全社会、全民和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b、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
c、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相互关系
d、安全减灾论及安全减灾科学
5、普及大众安全文化的重点
①宣传安全防灾文化是特殊的科普内容
②普及公民安全启蒙及应知应会教育
③提高全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④选择时机实时进行灾害事故“忧患”教育
6、21世纪中国安全文化建设
二、企业安全文化
a、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b、包括4个方面
c、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有时代背景,包括三个方面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a、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价值和规范安全文化组成。
①物质安全文化建设
目标是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
b、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c、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②制度安全文化建设
是指与物质、心态、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控制管理的总和
③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
是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合的综合体现。安全意识来源于人们安全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和学制是相结合的实践,又反过来支配安全生产的复杂心理过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a、应急安全保护意识
b、间接安全保护意识
c、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④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建设
2、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与对象
①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a、安全观念文化
b、安全行为文化
c、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d、安全物质文化
②企业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
a、安全宣传建设
b、安全教育(学习)建设
c、安全管理建设
d、安全百日竞赛活动
e、安全科技建设
f、安全日常活动
g、安全检查工作
h、安全演练工作
i、安全报告活动
j、安全评价表彰活动
三、公共安全文化
1、社区安全文化
由四个要素构成:人口、地域、相联系的有组织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相适应的管理机构,维护集体生活所需的共同道德风尚。
社区文化的要求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安全观念文化的正确引导
②大众安全制度文化的科学建设
③公众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大众安全行为文化建设需要考虑4个方面:
1、交通安全文化
2、消防安全文化
3、休闲娱乐安全文化
4、保健安全文化
a、三个例子;b、从营养品、生活用水、饮食、美容方面叙述
c、“三十宜”的内容
§7-2 安全的社会效应
一、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
a、举例说明不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和对社会安定的影响
b、安全的社会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还体现在对各级行政部门以及对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高层决策者的影响。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
a、我国安全工作回顾及内容
b、当前我国安全工作的概况
c、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挑战(3点)
§7-3 安全科学与社会科学
1、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类认识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其最终目的是解释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道理。
2、安全科学的概念
安全科学史研究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7-4 安全法规与法制
一、安全法规
1、安全法规的本质和特征
①安全法规的本质
a、是劳动者意志的体现
b、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一个显著的特点:将调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安全技术规范的内容移植到法律条文中而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c、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其性质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由劳动者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②安全法规的特性
a、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或国家权威性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安全法规的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①安全法规的法律规范
a、安全法规的法律规范的结构。三要素:条件、行为模式、后果
b、安全法规规范的效力和解释
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②安全法规的法律关系
是安全法规规范所确认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主题,课题,内容
③安全法规的法律责任
3、安全法规的功能与分类
①安全法规的功能
a、安全技术法规具有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
b、安全技术法规具有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
c、安全工作法规和安全奖惩法律,具有间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功能。
②安全法规的分类
a、生产技术法规
b、安全技术法规
c、安全工作法规
4、安全法规的作用
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①安全法规的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②安全法规的社会作用
5、安全法规和科学技术
a、安全法规是法律,属于上层建筑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关系:安全法规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护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安全法制
1、安全法规的立法
2、安全监察机构的定位与建设
安全监察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国家的安全监察执法机构
②明确安全监察性质:具有国家监督,外部监督,法律监督,专业监督四种基本属性。
③安全监察的任务
④安全监察的职权:分为国家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和国家安全监察员的职权。
⑤安全监察的工作方法
a、按生产过程分:前期监督,同期监督,后期监督
b、按工作方式分
⑥安全监察手段及基本程序
a、安全监察的手段
b、安全监察的基本程序:监察准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
⑦安全监察机构
a、主要职责
b、机构设置
监督管理上基本形成两种体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实行全国垂直管理。
三、安全生产及基本要求
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是:“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始终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安全对生产起着即制约又促进的作用。安全工作搞不好,事故就会频繁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生产成本,使劳动者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创伤,而且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都会严重阻碍生产的顺利进行。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业有不同的防护措施。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是: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法令和规定进行建设,并取得主管部门颁布的生产许可证。
(2)在资金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对危险岗位实现无人操作或远距离操作。
(3)选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设备。
(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
(6)工人上岗前经过良好的教育和技术培训。
(7) 在发生事故时有报警设备、消防设备和充分的防护抢救设
备。
(8) 好的通讯联络及交通工具,以便一旦发生事故,即时联系抢救。
(9) 又从上到下对安全工作重视的良好作风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