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理论 — 解释支配供给的理论或规律
生产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的 (生产供给 )行为 。
生产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厂商 ( 生产和供给 ) 的
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或既定的成本下产量最大 。
在明确怎样实现利润最大化前, 首先须了解的两
个基本问题,
1,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出量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
生产与生产的规律
2.生产中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 成本与收益分析
第四章生产理论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一, 生产函数
? 主要子解几个概念
? ( 1) 生产 —— 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涉及到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
? ( 2) 生产要素 ——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 这些资源指劳
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指标 。
? ( 3) 生产函数 —— 一个厂商 ( 或整个社会 ) 生产要素投入
量的某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间的依存关系
? 即, 产量 Q = F ( I,K,N,E )
? 如果只考虑劳动投入与产量的关系则
? 产量 Q= F( L,K )
? 如柯布 — 道理格拉斯生产函数
? 产量 Q = LαK1-α A,α为常数, 0< α<1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4) 技术系数 —— 生产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
? ① 固定技术系数: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
合比例不能改变, 这种系数的生产函数就为固定配合比例
生产函数 。
? ② 可变技术系数:可以改变 。 这种系数的生产函数就为
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 。
? 特定的生产函数决定了生产过程中技术性质, 即在既
定的技术条件下, 生产函数是确定的, 技术条件变化, 生
产函数会相应变化 。
? 对固定配合比例函数或固定比例生产、要素配合比例
是固定不变的,各种要素彼此不能替代,因此产量的变动
能在各要素既定比例的变化中实现。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对可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或可变比例生产, 要素配合
比例是可变的, 各种要素彼此可替代, 因此可通过要素间
的替代变动维持既定的产量;也可通过变动部分投入或以
不同的幅度改变所有投入进行产量调整 。 从此意义上看,
可变比例生产 ( 函数 ) 为厂商选择最优要素组合提供了可
能 。
? 二、收益递减规律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1,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 ( 1) 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动, 引起产量变
动 —— 规模经济问题 。
? ( 2) 其它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 只有一要素投入量变动,
引进产量变动 —— 边际产量或边际收益问题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 其它条件不变, 连续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 引进边际收益递增, 当该要素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
所得到产量的增量 ( 或所增加的收益 ) 是递减的 。
?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设条件,
? ( 1) 技术水平不变, 即没有重大突破 。
? ( 2) 其它生产投入量不变, 即生产规模未变 。
?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中的应用
? ( 1) 概念
? ① 总产量 TP( total product) —— 生产要素投入后的全
部产量 。
? ② 平均产量 AP( 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生
产要素所生产产量 。 总产量除以生产要素 投入量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③ 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MP) —— 每增加一单
位某生产因素所增加的总产量或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生产要
素所增加的增量。
? 或
( 2)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 ① 公式关系
K
TP
L
TP
MP
?
?
?
?
?
?
L
TP
MP
L
TP
AP
LAPTP
?
?
?
?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② 数表、图型关系
资本量 劳动量 劳动增量 总产量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 K) ( L) ( △ L) ( TP) ( MP) ( AP)
10 0 0 0 0 0
10 1 1 8 8 8
10 2 1 20 12 10
10 3 1 36 16 12
10 4 1 48 12 12
10 5 1 55 7 11
10 6 1 60 5 10
10 7 1 60 0 8.6
10 8 1 56 -4 7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特别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中产量的单位是价值(或价
格)单位,即单位为元。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③ 分析
生产函数 TP = f( L,L)
对生产要素 K=10固定不变 。 L = 0,1,..., 8
? 三条曲线的关系及特征
? TP曲线,在 Ⅰ, Ⅱ 阶段, 由 0上升到 TPMAX ;
? 在 Ⅲ 阶段, 由 TPMAX 开始下降 。 之所以下降是因为产量
的价值 ( 或价格总量 ), 亦即总收益 ( 或总收入 ) 开始减少 。
? AP曲线:在 Ⅰ 阶段, 由 0上升到 APMAX 。 在 Ⅱ 阶段, 开
始下降 。
? MP曲线:在 Ⅰ 阶段, 由 0上升到 MPMAX, 然后下降,
并在 E点与 AP曲线相交 ( MP>0 ) ;在 Ⅱ 阶段, MP曲线继
续下降到 B点, 在 B点上 MP=0并对应于 TPMAX ;在 Ⅲ 阶段,
MP曲线继续下降且 MP<0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实际上, 对 TP=f( L,K) 有
? 即,MP是 TP的导函数 。
? 在 Ⅰ, Ⅱ 阶段, MP>0, TP为增函数;
? 在 Ⅱ 阶段, MP<0, TP为减函数;
? 当 MP=0时,TP取得极大值,且为最大值。
( 3) 根据三者关系确定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在 Ⅰ 阶段, 因为 MP> AP,即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增加
劳动量投入是有利的, 劳动量增加到 A点可获得最大平均利润 。
? 在 Ⅱ 阶段, 平均产量开始下降, 但 MP> 0总产量仍在增加,
为获得最大产量, 劳动量可增加到 B点 。
? 在 Ⅲ 阶段, MP<0, 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 劳动量不可再
增加 。
? 从以上分析看到,生产要素劳动量的投入应在 A,B之间或
位于 Ⅱ 阶段,,亦即平均产量最大至边际产量等于零之间为劳
动量生产要素合理的投入范围。
L
TP
L
TPMP
?
??
?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 三, 规模经济 ( economics of scale)
? 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一定的条件下, 所有生产要
素同时变动, 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时引起产量变动的情
况 。
? 生产规模的增加 ( 所有生产要素相应比例的增
加 ), 引起产量 ( 或收益 ) 的增加,会经历三个阶段,
? 阶段一,收益增加的幅度>规模扩大的幅度;
? 阶段二, 收益增加的幅度=规模扩大的幅度;
? 阶段三, 收益增加的幅度<规模扩大的幅度 。
? —— 呈递减关系。
? 原因说明,
( 1) 内在因素
? ① 内在经济因素: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
提高管理和设备效率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② 内在不经济因素:由于生产价格上升,管理
水平跟不上等影响产生的 。
( 2) 外在因素
? ① 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使厂商在交
通, 人才, 信息上获得好处, 增加收益;
? ② 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 竞争加剧, 环境恶化
而引起成本上升 。
? 规模经济的概念, 在投资项目的规模确定中得
到广泛的应用 。
§ 4— 1生产与生产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