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模拟角调制 4.1?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图4-1?单频调制时的调相和调频信号 图4-2?直接和间接调相 图4-3?直接和间接调频 4.2?窄带角调制 4.2.1?窄带调频 图4-4?常规调幅和窄带调频的频谱 图4-5?常规调幅与窄带调频信号的矢量表示 4.2.2?窄带调相 4.3?宽 带 调 频 4.3.1?单频信号的宽带调频 1.调频信号表达式 图4-6?偶数阶贝塞尔函数 图4-7?奇数阶贝塞尔函数 2. 调频信号的带宽 图4-8 调频指数与带宽的关系 3. 调频信号的功率分配 图4-9?例4-1中调频信号频谱图 4.3.2?双频及多频信号调频 4.3.3?周期信号调频 4.3.4?任意限带信号调制时的频带宽度 4.4?宽 带 调 相 4.5?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5.1?调频信号的产生 1. 直接调频法 图4-10?直接调频法原理图 2. 倍频法 图4-11?窄带调频调制原理图  (4-52) 图4-12?倍频法原理图 图4-13 混频器原理图 图4-14 倍频法 4.5.2?调频信号的解调 1. 非相干解调 图4-15 鉴频器特性及组成 图4-16 平衡鉴频器及其特性 2. 相干解调 图4-17 窄带调频信号的相干解调 4.6?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6.1?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图4-18 宽带调频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模型 图4-19 矢量合成图 图4-20?,和的功率谱密度示意图 图4-21 解调过程中噪声功率谱的变化 4.6.2?调频系统中的门限效应  图4-22 高信噪比时输出噪声的典型波形  图4-23 低信噪比时输出噪声的典型波形   图4-24 信噪比不同时调频信号合成矢量图  图4-25 低信噪比时的相位跳变  图4-26 非相干解调的门限效应  4.6.3?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4-92) 图4-27 窄带调频相干解调模型 4.7?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改善信噪比 图4-28 具有预加重和去加重网络的系统  图4-29?去加重和预加重网络  图4-30?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对信噪比的改善 4.8?频分复用 (FDM) 4.8.1?频分复用原理 图4-31?频分多路复用系统 4.8.2?多级调制 图4-32?两级单边带调制的复用系统 4.8.3?复合调制 图4-33?SSB/FM复合调制系统 4.9?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4.9.1?载波电话系统 表4-1 多路载波电话分群等级 分群等级 容量(路数) 带宽/kHz 基本频带/kHz  基群 12 48 60~108  超群 60=5×12 240 312~552  基本主群 300=5×60 1 200 812~2 044  基本超主群 900=3×300 3 600 8 516~12 388  12 MHz系统 2 700=3×900 10.8×103   60 MHz系统 10 800=12×900 43.2×103     图4-34?载波通信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4-35 形成基群信号的频谱搬移过程 图4-36 超群信号的频谱 图4-37 基本主群信号的频谱 图4-38 基本超主群信号的频谱 4.9.2?调幅广播 4.9.3?调频广播 图4-39 立体声广播信号的形成 图4-40 立体声广播信号的频谱 图4-41 立体声广播信号的解调 4.9.4?广播电视 图4-42?黑白电视信号的频谱 图4-43 彩色电视信号的频谱 4.9.5?卫星直播电视 图4-44 卫星直播电视系统示意图 4.9.6?通信卫星的频分多址方式 图4-45 频分多址方式的原理图 图4-46 地面站通信示意图 4.9.7?模拟移动电话  为保护频率。规定移动台频道之间的间隔为25 kHz。 习??题 4.1?已知角调制信号为, (1) 如果它是调相信号,并且,试求调制信号; (2) 如果它是调频信号,并且,试求调制信号; (3) 以上两种已调信号的最大频偏为多少? 4.2?已知调频信号  调制器的频偏常数,试求:(1) 载频;(2) 调频指数;(3) 最大频偏;(4) 调制信号。 4.3?幅度为3 V的1 MHz载波受幅度为1 V,频率为500 Hz的正弦信号调制,最大频偏为1 kHz。当调制信号幅度增加为5 V且频率增至2 kHz时,写出新调频波的表达式。 4.4?设有1 GHz的载波,受10 kHz正弦信号调频,最大频偏10 kHz,试求: (1)?FM信号的近似带宽; (2) 调制信号幅度加倍时的带宽; (3) 调制信号频率加倍时的带宽; (4) 调制信号的幅度和频率都加倍时的带宽。 (5) 若最大频偏减为1 kHz,重复(1),(2),(3),(4)。 4.5?设调制信号,对载波分别进行调幅和窄带调频。 (1) 写出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式; (2) 画出频谱图; (3) 讨论两种调制方式的主要异同点。 4.6?已知窄带调频信号为  求:(1) 的瞬时包络最大幅度与最小幅度之比; (2) 的平均功率与未调载波功率之比; (3) 的瞬时频率。 4.7?频率为的正弦波同时作常规调幅和频率调制,设未调载波功率相等,调频波的频偏为调幅波带宽的4倍,且距载频的边频分量在两种调制中有相等的幅度。试求: (1) 调频波的调频指数; (2) 常规调幅信号的调幅指数。 4.8?已知受1 kHz正弦信号调制的角调制信号为  (1) 若为调频波,当增加为5倍时,求调频指数及带宽; (2) 若为调相波,当减小为1/5时,求调相指数及带宽。 4.9?用正弦信号V进行调频,调频指数为5,在上未调载波功率为10 W,求: (1) 频偏常数; (2) 已调信号的载波功率; (3) 一次与二次边频分量所占总功率的百分比; (4) 如输入正弦信号幅度降为5 V,带宽有何变化? 4.10?某FM发射机用正弦信号调制,未调制时,在的电阻性负载上输出功率为100 W。发射机的峰值频偏由零起逐渐增加,直到输出的第一个边频的幅度为零。试求此时 (1) 载波的平均功率; (2) 全部剩余边频的平均功率; (3) 调频波的幅度。 4.11?某发射机由放大器、倍频器和混频器组成,如图题4.11所示。已知输入的调频信号其载波频率为2 MHz,调制信号频率为10 kHz,最大频偏为300 kHz,试求两个放大器的中心频率和要求的通带宽度各为多少(混频后取和频)? 图题?4.11 4.12?用1 kHz正弦信号对200 kHz载波进行调频,峰值频偏为150 Hz,求: (1) 调频波带宽; (2) 上述调频信号经16倍频后的带宽; (3) 再经过16倍频后,调频信号中的有效边频数目。 4.13?用鉴频器来接收调频信号,调制信号频率为2 kHz,幅度为1 V,最大频偏为75 kHz,信道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希望得到20 dB输出信噪比,试求调频信号的幅度。 4.14?假定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比发送端的功率低100 dB,信道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调制频率为10 kHz,输出信噪比要求26 dB,试求在下列不同情况下的发送功率。 (1) 10%和100%的标准调幅; (2) 单边带调幅; (3) 最大频偏为25 kHz的调频。 4.15?给定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为50 dB,信道中,单频调制信号频率为10 kHz,试求: (1) 在90%调幅时,需要调幅波的输入信噪比和载波幅度为多少? (2) 在最大频偏为75 kHz时,需要调频波的输入信噪比和幅度为多少? 4.16?已知某单频调制的调频波的调频指数为10,输出信噪比为50 dB,信道噪声双边功率谱密度为,如果发端平均发射功率为10 W,当达到输出信噪比要求时所允许的信道衰减为多少dB?设调制信号频率。 4.17?设信道引入的加性白噪声双边功率谱密度为,路径衰耗为100 dB,调制信号为10 kHz单频正弦。若要求解调输出信噪比为40 dB,求下列情况发送端最小功率。 (1) 常规调幅,包络检波,; (2) 调频,鉴频器解调,最大频偏; (3) 单边带调幅,相干解调。 4.18?用一单频信号对载波进行窄带调频,调频指数,信道噪声双边功率谱密度为,调制信号频率,要求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为50 dB,这时输入信噪比和输入信号幅度应该是多少? 4.19?某通信信道分配100 kHz ~ 150 kHz的频率范围用于传输调频波,已知调制信号,信道衰减为60 dB,信道噪声功率谱密度为。 (1) 调频波有效带宽为多少?载频应是多少? (2) 求出适当的调频指数和最大频偏; (3) 设接收机门限信噪比为10 dB,如果要求接收机正常解调(输入信噪比应大于门限信噪比),试计算发端的载波幅度; (4) 写出发送端已调波表达式。 4.20?发射端已调波为,信道噪声功率谱密度为,试求每公里信道衰减量为多大时,接收机在正常工作时最大传输距离是150 km。设接收机门限信噪比为10 dB。 4.21?有10路具有3 kHz最高频率的信号进行多路复用,采用SSB/FM复合调制,假定不考虑邻路防护频带,调频指数采用5,试求第二次调制前后的信号频带宽度各为多少? 4.22?设有一个13 kHz正弦信号,要在加性白噪声情况下用FM传输,假定要求在解调器输出端有20 dB的信噪比改善。试求: (1) 不采用加重技术时所要求的最大频偏; (2) 采用加重技术时所要求的最大频偏。 4.23?设有一个频分复用系统,第一次调制用SSB,第二次调制用FM。有40个等幅的单频输入通路,每路频带限制在3.3 kHz以下,在第一路以下及各路之间均有0.7 kHz的防卫间隔。 (1) 如果最大频偏为800 kHz,试求最终传输带宽; (2) 与第一路输入信噪比相比,试计算第40路输入信噪比降低的程度。(假定输入到鉴频器的噪声为白噪声,没有采用加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