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生物因素
气候因子影响昆虫的生长与发育。利用气候因子与
昆虫群落、种群间的关系,调控害虫的种群数量是进行
害虫治理的重要手段。
一、温度
? 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除利用新陈代谢产生的化学能外,
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热。
? 外界气温的变化直接与虫体的代谢水平和发育速
率相关。
? 由于气候带间温度的差异、各昆虫种类生存的
适温范围又不同,温度也是决定昆虫地理分布范围的一
个重要条件。
(一)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
育的形式(停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环境
中的其它因素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
对昆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
1.适温范围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
温区内发育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I 致死低温区,II 亚致死停育低温区,III 适温
区,IV 亚致死停育高温区,V 致死高温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
温、最适温、高适温三个亚区。
2.温度变化对昆虫的影响
? 温度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 也对成虫的生殖和
寿命有直接的影响 。
表 5— 1 落叶松叶蜂雌虫产卵率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 12.5 14.1 15.1 20.0 24.6
产卵粒数 13.29 17.67 29.09 44.44 65.00
产卵率 % 18.16 24.15 39.75 60.73 88.82
注:雌虫抱卵 73.18粒
? 低温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主要的是,代谢消耗与
生理失调, 体液结冰 。 当温度下降或升高时虫体内各类
代谢系统的下降速度并不一致, 因而加重了对某一物质
的代谢消耗致使代谢失调而死亡 。 低温导致体液结冰可
使细胞内的原生质失水, 质, 膜分离, 破坏了细胞与组
织的结构, 进而引起昆虫死亡 。
? 昆虫的抗寒性在于,在冬季到来前体内积累了充
分的营养物质,越冬期间降低了代谢水平、提高了代谢
调节能力。一些昆虫越冬前体内脂肪类物质积累、游离
水分减少、结合水增多,降低了体液结冰的温度、使过
冷却点明显下降,耐寒性也随之提高。
? 过冷却点,当虫体温度随环境温度下降止 0℃ 以
下某一温度 T1时,虫体的体温又突然上升并接近于 0℃,
而后再继续下降止与
环境温度相同的 T2时
结冰,则 T1为过冷却
点,T2为体液的冰点。
寒带地区的一些昆虫产生了忍受体液结冰、细胞
内冰晶机械损伤的生理破坏的耐寒机能,适应了这些
地区冬季的恶劣环境 。
? 在适温区随温度的升高昆虫的生长发育速率加快。
? 若以 V表示某种昆虫在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
N表示完成该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天数,
则 1天所完成的发育进度为 1/N,V=1/N,
V和温度呈直线相关。
? 在适温区,温度偏高时发育速率的增值减慢、高
温时下降,其总趋势为一近, S”型的曲线,即 符合罗辑
斯蒂 Logistic模式,V=K/( 1+ea-bx) —— V发育速率,x温
度,K发育速率的上限值,a,b常数,e=2.718。
(二)适温区温度与昆虫生长发育的关系
昆虫的发育在适温区常存在范围狭窄的最适温亚
区,在该温区内常出现发育速率恒定的现象,所以常
致使罗辑斯蒂曲线模型的符合程度降低。
落叶松叶蜂幼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罗辑斯
蒂模型,V=0.0567/( 1+e2.1141-0.2043 T),
温度和产卵的关系为,V=1/( 1+e5.0235-0.2846 T)。
(三)积温与有效积温
1.积温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
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入的热量总数为一个常数,这
个常数就是该发育阶段的积温,K=T·N( K— 积温、单
位是日度,T— 平均温度,N— 发育天数)。
温度 ℃ 幼虫 -蛹天数 蛹 -成虫天数
18 7 6
K(日度) 126 108
① 定义 在发育温区内昆虫只在低适温亚区的最低
限即发育起点温度以上发育, 因此从日平均温度 T 内
减去发育起点 C以下的温度所得到的积温为有效积温,
计算式为,K=( T-C) N
K,C及其标准差的计算:
K=( n∑V iTi-∑V i∑T i) /[n∑V i2-(∑V i)2],
C=(∑V i2∑T i-∑V i∑V i∑T i)/ [n∑V i2-(∑V i)2]
SC =[∑ ( Ti-TI′ ) 2/ n]1/2………TI′ 是 Ti的理论值
2.有效积温
② 有效积温的用途
? 确定某一昆虫在某地的发生代数
? 估计某一昆虫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
? 预测某害虫的发生期
? 在饲养益虫和害虫时选择适宜的温度、控制其
发育速率。
③ 使用有效积温时注意事项(缺点)
? 有效积温在昆虫的发育适温区内才有实际意义。
? 在昆虫的停育期不适合使用有效积温进行发育
状况分析。
? 大多数有效积温是通过室内恒温饲养和测算得
到的,其结果与精确性和可靠性还存在误差。
二、湿度和水
不同生境中的昆虫对水分的要求程度不一样。
昆虫对水分多少的适应性导致昆虫在陆地上呈地带
性分布。
环境中湿度的大小常取决于温度,温、湿度对昆虫
的作用是综合性的。
(一) 昆虫获取水分的和水分散失
昆虫获取水分:取食食物、饮水、体壁渗透吸水,
利用代谢水。水分散失:消化道、排泄系统的排水,
呼吸系统、体壁扩散失水。
(二)部分昆虫对水分的特殊要求
① 水生昆虫主要依靠体壁吸水,在脱离水环境后
极易死亡。② 钻蛀性昆虫、土栖昆虫、或必须在土中
发育的虫态、或有钻蛀性生活期虫态,要求具有 100%
的相对湿度。③ 裸露生活在植物上的昆虫,对湿度有
一个要求范围。
④ 湿度的变化与温度一样除影响昆虫的发育速
率外,同样也对成虫的生殖和寿命有影响(下表)。
表 5-3 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对落叶松叶蜂雌成虫
产卵及寿命的影响
温度 ℃ 湿度( R.H) 产卵数 寿命( d)
12.5 92.8 5.67 3.67
84.4 19.00
15.0 93.3 21.25 3.25
81.5 31.36 4.84
20.0 93.7 36.33 3.33
80.7 35.67 4.33
64.0 61.33 5.33
25.0 94.5 75.33 2.67
78.0 70.00 4.00
72.0 54.75 3.50
降水直接影响大气的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间接
的对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作用。
降雨对昆虫的直接作用取决于其强度、频率和延
续的时间。
暴雨能将树木上的害虫冲刷掉。
适时的降雨常促使虫卵的整齐发育而导致种群的
增长,冬季降雨可引起许多越冬昆虫死亡、但降雪则
可提高其生存率。
(三) 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见教材 85页表 5-3下
(四) 环境温度、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五 ) 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不同的温度与湿度组合在一起, 对昆虫的发育历期,
死亡与存活率, 生殖率的变化影响不同;
适温范围会因湿度的变化而偏移, 适宜的湿度也会
因温度的变化而偏移;
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 相应的温湿度组合可以产
生近似的生物效应 。
温湿度系
数、气候图可
表示温湿度综
合作用的大小
1.温湿度系数
可以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或同一地
区不同年份及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 以分析害虫种群
数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
下述 3种温湿度系数, 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
Q=M/Σ T Q温湿度系数, M降水量, Σ T该降雨期
的平均温度总和 。
Qe=(M-P)/ Σ (T-C) Qe有效温湿度系数, P发
育起点 C以下期间的降雨量 。
Qw=R.H./T Qw生态温湿度系数, R.H.相对湿度。
2.气候图
以每月的平均温度及总降水量为变量, 绘制的平
面坐标图, 可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
若两地区, 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气候图基本重
合, 可以认为其气候条件相似 。
气候图的用途
气候图可在分析昆虫昆虫的分布区, 比较地区,
年度, 季节间某害虫发生量的差异时作为参考 。
部分有害生物的分布及为害,除与其它因素有
关外和地域性的温湿度综合作用关系很大。
如为害花椒的 7种陆栖螺,在其它地区仅见零
星分布且不成灾,但在甘肃的陇南由于土壤含钙量
高、夏秋季多雨冷凉、恰好适宜其繁衍,因而危害
严重。
三、光照与昆虫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光照一方面直接或间接供给昆虫生长所需要的能
量,也对昆虫的发育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刺激、诱导和
调控作用。
( 一 ) 光的特性与昆虫的行为
1,光的特性
热辐射 波 长 粒 子
2,昆虫的习性与光特性的关系
? 与热辐射性的关系
气候较冷凉地区的昆虫体色灰暗, 或常活动于光照
充足之处, 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 提高体温 。
生活于温度较高环境的昆虫体色常较淡, 或有强烈
的反光力, 或活动于阴凉处, 以免体温过高 。
? 与 光照强度(粒子)的关系
对光强的变化常有行为上的选择性,土栖性、钻蛀
性、喜隐蔽生活的昆虫畏光,裸露生活的则喜光。
部分昆虫的活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如蚊
虫喜在 0.15?1.5米烛光下活动、蚜虫在光强低时不迁飞。
? 与波长的关系
不同种类对波长有选择性。在红 —— 紫外光的波长
范围内,偏向于紫外光区。
? 与光强和光色的关系
活动习性上出现的分化,即日出性、夜出性、及中
间性昼夜光强和光色的变化使昆虫在(早晨傍晚)。
( 二 ) 与光照时间的关系 —— 光周期
? 光周期,一天的日照时数在一年内所形成的变
化序列,年变化规律性强。
一年内, 昆虫与光周期的关系 是:滞育和发育期相
互交替 。
? 昆虫对 光周期变化的主要反应特点,
不同种类的昆虫滞育时对光周期的要求明显不同;
同一种昆虫分布于温度的不同纬度地区,所要求
的临界光周期也不同;
低纬度的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常不明显。
? 滞育意义,协助昆虫度过不良环境, 以利于种
群繁衍不息 。
? 昆虫的滞育与光周期的三种类型:
短日照滞育型 (长日照发育型),日照时数短于
16?17小时以下时种群进入滞育,反之则继续发育。 如
马铃薯甲虫 。
长日照滞育型 (短日照发育型),日照时数短于
13?15小时以下种群时正常发育,反之则进入滞育。 如
家蚕。
中间型,即在日照为 16?20小时种群发育,低于或
高于该日照范围则进入滞育状态。 如黄尾毒蛾。
四、风与昆虫生栖的关系
风对昆虫迁飞、地理分布、进化途径有直接的影响。
1,直接影响
① 部分害虫常借助风力而扩大分布地域, 如粘虫,
飞虱常借助春秋季的季节风北迁南移 。 ② 长期生活于
强风地区的昆虫在进化上被迫产生了适应该生境的特征,
如翅退化或变小 。
2,间接影响
① 可以增强寄主及土壤的蒸发量, 改变大气的温
湿度, 进而对昆虫产生相应的影响 。 ② 狂风暴雨常能
导致某些昆虫的大量死亡 。
最后注意问题,—— 昆虫与气候的综合关系
所有昆虫的生活场所都是微气候环境,如寄主体内、
水体内、土壤里、植物表面,气候环境的变化与大气候
的变化不同步。
由于昆虫在大气环境发生变化时常主动寻找或逃遁
到条件较为适宜的场所,微气候受地形、地势、方位、
土壤、植被类型和密度、植被的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所以只有考虑到微气候因素才能对相关的问题作出
较确切的判断。
五、土壤和昆虫的关系
地面上的昆虫与土壤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地
栖生物也在不断改变着土壤的性质与环境;植被类型常
与土壤的类型相关,也影响到昆虫的区系组成。
(一)土壤气候与昆虫
? 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有日变化和年变化规
律。 日变化 只涉及到土壤表层。 年变化 在低纬度区涉及
土层深度 5?10米、中纬度 15?20米、高纬度区达 25米。
? 土壤温度日, 年变化的作用,使土栖昆虫在土中
下迁, 或上升 。
在土中过冬的昆虫常潜藏在一定深度的土中, 或向
阳面的土中;冬季土壤表面覆盖积雪利于表层土中的昆
虫越冬, 否则常在极端低温下 ( -20℃ ) 大量死亡 。
? 对土壤湿度的要求, 土栖或在土壤中度过某发育
阶段的昆虫, 表皮保水力弱, 土壤湿度要达饱和状态即
100%的相对湿度, 否则会因失水而影响生命活动, 甚至
死亡 。 如卵难以孵化, 幼虫难以蜕皮, 滞育不能解除等 。
? 土壤湿度、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的含水量与土壤
的质地有关,所以常用相对含水量测定和确定土壤的干
湿状况。相对含水量用下式计算
[(取样时土重 — 干土重) /(饱和重 — 干土重) ]100%。
绝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在分析上述问题时意义不大。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 ——
影响昆虫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 土壤的理化性状取决于土壤的成土母岩, 土壤颗
粒, 团粒结构, 有机质含量, PH值, 含盐量等 。
? 土壤的理化特性及其气态 =空气与水汽, 液态 =水,
固态 =土壤颗粒, 直接与土栖昆虫的活动性和分布相关 。
? 例如,云斑金龟甲 多分布于棕壤与黄棕壤土带,
华北金龟甲 分布于垆土及褐土地带 。 叩头甲幼虫 喜栖居于
PH为 4?5.2的土壤中 。 铜色花椒跳甲 和 红胫花椒跳甲 基本
分布于四川西北和甘肃东南部的山地褐土, 棕壤, 灰化土
地带 ( 也有气候气候因素 ) 。
? 土居生物一方面能改造土壤的团粒结构及理化
形状 。
? 土居生物对土居性昆虫的影响:土壤中的寄生
性线虫、病原微生物、病毒等均对土栖昆虫的种群数量
有重要控制作用。
(三)土壤生物与土居昆虫
气候因子影响昆虫的生长与发育。利用气候因子与
昆虫群落、种群间的关系,调控害虫的种群数量是进行
害虫治理的重要手段。
一、温度
? 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除利用新陈代谢产生的化学能外,
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热。
? 外界气温的变化直接与虫体的代谢水平和发育速
率相关。
? 由于气候带间温度的差异、各昆虫种类生存的
适温范围又不同,温度也是决定昆虫地理分布范围的一
个重要条件。
(一)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
育的形式(停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环境
中的其它因素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
对昆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
1.适温范围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
温区内发育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I 致死低温区,II 亚致死停育低温区,III 适温
区,IV 亚致死停育高温区,V 致死高温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
温、最适温、高适温三个亚区。
2.温度变化对昆虫的影响
? 温度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 也对成虫的生殖和
寿命有直接的影响 。
表 5— 1 落叶松叶蜂雌虫产卵率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 12.5 14.1 15.1 20.0 24.6
产卵粒数 13.29 17.67 29.09 44.44 65.00
产卵率 % 18.16 24.15 39.75 60.73 88.82
注:雌虫抱卵 73.18粒
? 低温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主要的是,代谢消耗与
生理失调, 体液结冰 。 当温度下降或升高时虫体内各类
代谢系统的下降速度并不一致, 因而加重了对某一物质
的代谢消耗致使代谢失调而死亡 。 低温导致体液结冰可
使细胞内的原生质失水, 质, 膜分离, 破坏了细胞与组
织的结构, 进而引起昆虫死亡 。
? 昆虫的抗寒性在于,在冬季到来前体内积累了充
分的营养物质,越冬期间降低了代谢水平、提高了代谢
调节能力。一些昆虫越冬前体内脂肪类物质积累、游离
水分减少、结合水增多,降低了体液结冰的温度、使过
冷却点明显下降,耐寒性也随之提高。
? 过冷却点,当虫体温度随环境温度下降止 0℃ 以
下某一温度 T1时,虫体的体温又突然上升并接近于 0℃,
而后再继续下降止与
环境温度相同的 T2时
结冰,则 T1为过冷却
点,T2为体液的冰点。
寒带地区的一些昆虫产生了忍受体液结冰、细胞
内冰晶机械损伤的生理破坏的耐寒机能,适应了这些
地区冬季的恶劣环境 。
? 在适温区随温度的升高昆虫的生长发育速率加快。
? 若以 V表示某种昆虫在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
N表示完成该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天数,
则 1天所完成的发育进度为 1/N,V=1/N,
V和温度呈直线相关。
? 在适温区,温度偏高时发育速率的增值减慢、高
温时下降,其总趋势为一近, S”型的曲线,即 符合罗辑
斯蒂 Logistic模式,V=K/( 1+ea-bx) —— V发育速率,x温
度,K发育速率的上限值,a,b常数,e=2.718。
(二)适温区温度与昆虫生长发育的关系
昆虫的发育在适温区常存在范围狭窄的最适温亚
区,在该温区内常出现发育速率恒定的现象,所以常
致使罗辑斯蒂曲线模型的符合程度降低。
落叶松叶蜂幼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罗辑斯
蒂模型,V=0.0567/( 1+e2.1141-0.2043 T),
温度和产卵的关系为,V=1/( 1+e5.0235-0.2846 T)。
(三)积温与有效积温
1.积温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
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入的热量总数为一个常数,这
个常数就是该发育阶段的积温,K=T·N( K— 积温、单
位是日度,T— 平均温度,N— 发育天数)。
温度 ℃ 幼虫 -蛹天数 蛹 -成虫天数
18 7 6
K(日度) 126 108
① 定义 在发育温区内昆虫只在低适温亚区的最低
限即发育起点温度以上发育, 因此从日平均温度 T 内
减去发育起点 C以下的温度所得到的积温为有效积温,
计算式为,K=( T-C) N
K,C及其标准差的计算:
K=( n∑V iTi-∑V i∑T i) /[n∑V i2-(∑V i)2],
C=(∑V i2∑T i-∑V i∑V i∑T i)/ [n∑V i2-(∑V i)2]
SC =[∑ ( Ti-TI′ ) 2/ n]1/2………TI′ 是 Ti的理论值
2.有效积温
② 有效积温的用途
? 确定某一昆虫在某地的发生代数
? 估计某一昆虫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
? 预测某害虫的发生期
? 在饲养益虫和害虫时选择适宜的温度、控制其
发育速率。
③ 使用有效积温时注意事项(缺点)
? 有效积温在昆虫的发育适温区内才有实际意义。
? 在昆虫的停育期不适合使用有效积温进行发育
状况分析。
? 大多数有效积温是通过室内恒温饲养和测算得
到的,其结果与精确性和可靠性还存在误差。
二、湿度和水
不同生境中的昆虫对水分的要求程度不一样。
昆虫对水分多少的适应性导致昆虫在陆地上呈地带
性分布。
环境中湿度的大小常取决于温度,温、湿度对昆虫
的作用是综合性的。
(一) 昆虫获取水分的和水分散失
昆虫获取水分:取食食物、饮水、体壁渗透吸水,
利用代谢水。水分散失:消化道、排泄系统的排水,
呼吸系统、体壁扩散失水。
(二)部分昆虫对水分的特殊要求
① 水生昆虫主要依靠体壁吸水,在脱离水环境后
极易死亡。② 钻蛀性昆虫、土栖昆虫、或必须在土中
发育的虫态、或有钻蛀性生活期虫态,要求具有 100%
的相对湿度。③ 裸露生活在植物上的昆虫,对湿度有
一个要求范围。
④ 湿度的变化与温度一样除影响昆虫的发育速
率外,同样也对成虫的生殖和寿命有影响(下表)。
表 5-3 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对落叶松叶蜂雌成虫
产卵及寿命的影响
温度 ℃ 湿度( R.H) 产卵数 寿命( d)
12.5 92.8 5.67 3.67
84.4 19.00
15.0 93.3 21.25 3.25
81.5 31.36 4.84
20.0 93.7 36.33 3.33
80.7 35.67 4.33
64.0 61.33 5.33
25.0 94.5 75.33 2.67
78.0 70.00 4.00
72.0 54.75 3.50
降水直接影响大气的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间接
的对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作用。
降雨对昆虫的直接作用取决于其强度、频率和延
续的时间。
暴雨能将树木上的害虫冲刷掉。
适时的降雨常促使虫卵的整齐发育而导致种群的
增长,冬季降雨可引起许多越冬昆虫死亡、但降雪则
可提高其生存率。
(三) 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见教材 85页表 5-3下
(四) 环境温度、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五 ) 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不同的温度与湿度组合在一起, 对昆虫的发育历期,
死亡与存活率, 生殖率的变化影响不同;
适温范围会因湿度的变化而偏移, 适宜的湿度也会
因温度的变化而偏移;
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 相应的温湿度组合可以产
生近似的生物效应 。
温湿度系
数、气候图可
表示温湿度综
合作用的大小
1.温湿度系数
可以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或同一地
区不同年份及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 以分析害虫种群
数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
下述 3种温湿度系数, 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
Q=M/Σ T Q温湿度系数, M降水量, Σ T该降雨期
的平均温度总和 。
Qe=(M-P)/ Σ (T-C) Qe有效温湿度系数, P发
育起点 C以下期间的降雨量 。
Qw=R.H./T Qw生态温湿度系数, R.H.相对湿度。
2.气候图
以每月的平均温度及总降水量为变量, 绘制的平
面坐标图, 可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
若两地区, 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气候图基本重
合, 可以认为其气候条件相似 。
气候图的用途
气候图可在分析昆虫昆虫的分布区, 比较地区,
年度, 季节间某害虫发生量的差异时作为参考 。
部分有害生物的分布及为害,除与其它因素有
关外和地域性的温湿度综合作用关系很大。
如为害花椒的 7种陆栖螺,在其它地区仅见零
星分布且不成灾,但在甘肃的陇南由于土壤含钙量
高、夏秋季多雨冷凉、恰好适宜其繁衍,因而危害
严重。
三、光照与昆虫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光照一方面直接或间接供给昆虫生长所需要的能
量,也对昆虫的发育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刺激、诱导和
调控作用。
( 一 ) 光的特性与昆虫的行为
1,光的特性
热辐射 波 长 粒 子
2,昆虫的习性与光特性的关系
? 与热辐射性的关系
气候较冷凉地区的昆虫体色灰暗, 或常活动于光照
充足之处, 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 提高体温 。
生活于温度较高环境的昆虫体色常较淡, 或有强烈
的反光力, 或活动于阴凉处, 以免体温过高 。
? 与 光照强度(粒子)的关系
对光强的变化常有行为上的选择性,土栖性、钻蛀
性、喜隐蔽生活的昆虫畏光,裸露生活的则喜光。
部分昆虫的活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如蚊
虫喜在 0.15?1.5米烛光下活动、蚜虫在光强低时不迁飞。
? 与波长的关系
不同种类对波长有选择性。在红 —— 紫外光的波长
范围内,偏向于紫外光区。
? 与光强和光色的关系
活动习性上出现的分化,即日出性、夜出性、及中
间性昼夜光强和光色的变化使昆虫在(早晨傍晚)。
( 二 ) 与光照时间的关系 —— 光周期
? 光周期,一天的日照时数在一年内所形成的变
化序列,年变化规律性强。
一年内, 昆虫与光周期的关系 是:滞育和发育期相
互交替 。
? 昆虫对 光周期变化的主要反应特点,
不同种类的昆虫滞育时对光周期的要求明显不同;
同一种昆虫分布于温度的不同纬度地区,所要求
的临界光周期也不同;
低纬度的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常不明显。
? 滞育意义,协助昆虫度过不良环境, 以利于种
群繁衍不息 。
? 昆虫的滞育与光周期的三种类型:
短日照滞育型 (长日照发育型),日照时数短于
16?17小时以下时种群进入滞育,反之则继续发育。 如
马铃薯甲虫 。
长日照滞育型 (短日照发育型),日照时数短于
13?15小时以下种群时正常发育,反之则进入滞育。 如
家蚕。
中间型,即在日照为 16?20小时种群发育,低于或
高于该日照范围则进入滞育状态。 如黄尾毒蛾。
四、风与昆虫生栖的关系
风对昆虫迁飞、地理分布、进化途径有直接的影响。
1,直接影响
① 部分害虫常借助风力而扩大分布地域, 如粘虫,
飞虱常借助春秋季的季节风北迁南移 。 ② 长期生活于
强风地区的昆虫在进化上被迫产生了适应该生境的特征,
如翅退化或变小 。
2,间接影响
① 可以增强寄主及土壤的蒸发量, 改变大气的温
湿度, 进而对昆虫产生相应的影响 。 ② 狂风暴雨常能
导致某些昆虫的大量死亡 。
最后注意问题,—— 昆虫与气候的综合关系
所有昆虫的生活场所都是微气候环境,如寄主体内、
水体内、土壤里、植物表面,气候环境的变化与大气候
的变化不同步。
由于昆虫在大气环境发生变化时常主动寻找或逃遁
到条件较为适宜的场所,微气候受地形、地势、方位、
土壤、植被类型和密度、植被的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所以只有考虑到微气候因素才能对相关的问题作出
较确切的判断。
五、土壤和昆虫的关系
地面上的昆虫与土壤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地
栖生物也在不断改变着土壤的性质与环境;植被类型常
与土壤的类型相关,也影响到昆虫的区系组成。
(一)土壤气候与昆虫
? 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有日变化和年变化规
律。 日变化 只涉及到土壤表层。 年变化 在低纬度区涉及
土层深度 5?10米、中纬度 15?20米、高纬度区达 25米。
? 土壤温度日, 年变化的作用,使土栖昆虫在土中
下迁, 或上升 。
在土中过冬的昆虫常潜藏在一定深度的土中, 或向
阳面的土中;冬季土壤表面覆盖积雪利于表层土中的昆
虫越冬, 否则常在极端低温下 ( -20℃ ) 大量死亡 。
? 对土壤湿度的要求, 土栖或在土壤中度过某发育
阶段的昆虫, 表皮保水力弱, 土壤湿度要达饱和状态即
100%的相对湿度, 否则会因失水而影响生命活动, 甚至
死亡 。 如卵难以孵化, 幼虫难以蜕皮, 滞育不能解除等 。
? 土壤湿度、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的含水量与土壤
的质地有关,所以常用相对含水量测定和确定土壤的干
湿状况。相对含水量用下式计算
[(取样时土重 — 干土重) /(饱和重 — 干土重) ]100%。
绝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在分析上述问题时意义不大。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 ——
影响昆虫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 土壤的理化性状取决于土壤的成土母岩, 土壤颗
粒, 团粒结构, 有机质含量, PH值, 含盐量等 。
? 土壤的理化特性及其气态 =空气与水汽, 液态 =水,
固态 =土壤颗粒, 直接与土栖昆虫的活动性和分布相关 。
? 例如,云斑金龟甲 多分布于棕壤与黄棕壤土带,
华北金龟甲 分布于垆土及褐土地带 。 叩头甲幼虫 喜栖居于
PH为 4?5.2的土壤中 。 铜色花椒跳甲 和 红胫花椒跳甲 基本
分布于四川西北和甘肃东南部的山地褐土, 棕壤, 灰化土
地带 ( 也有气候气候因素 ) 。
? 土居生物一方面能改造土壤的团粒结构及理化
形状 。
? 土居生物对土居性昆虫的影响:土壤中的寄生
性线虫、病原微生物、病毒等均对土栖昆虫的种群数量
有重要控制作用。
(三)土壤生物与土居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