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基本功能
★ 代谢功能( 90%蛋白、糖、脂、
胆汁酸、胆红素、激素灭活及部分金
属)
★ 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
水解、结合)
★ 分泌和排泄功能(胆汁途径)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 胆红素代谢检查
★ 胆汁酸代谢检查
★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液渗透压
◆运输载体
◆组织修复与合成蛋白质的营养来源
◆ 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
◆组成体液免疫系统
◆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
◆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
血清总蛋白
( Serum total protein; TP)
静脉采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
测定。
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及球蛋白。
【 正常参考值 】
60~ 80 g/L
【 异常结果分析 】
总蛋白增高:
☆ 急性失水所致血液浓缩,如严重呕
吐,腹泻,大量出汗。
☆ 某些球蛋白增多疾病,如多发性骨
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总蛋白降低:
病因基本同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 ( Albumin; ALB)
静脉采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
定。
白蛋白几乎都由肝脏合成,它是血浆中
的主要蛋白成分,具有结合,转运其他分
子、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重要作用。
【 正常参考值 】
35 ~ 55 g/L (溴甲酚绿法)
【 异常结果分析 】
白蛋白降低:
☆ 肝细胞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
肝癌,肝功能严重受损等。
☆ 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
浆膜渗出性损害等。
☆ 蛋白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慢性腹泻,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慢性发热等。
球蛋白 ( Globulin; GLO)
静脉采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球蛋白 =总蛋白-白蛋白
【 正常参考值 】
20~ 30 g/L
【 异常结果分析 】
球蛋白增高:
☆ 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 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血吸虫病、疟疾等。
☆ 恶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等。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 G)
静脉采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 正常参考值 】 1.5~ 2.5
【 异常结果分析 】
☆ A/ G比值< 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 动态观察 A/ 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
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 G比
值下降,A/ G比值持续倒臵表示预后较差。
前白蛋白 ( Prealbumin, PA)
前白蛋白是一种肝合成载体蛋白,分
子量为六万,电泳时处在白蛋白前方,半
衰期为 1.9天。
【 参考值 】
0.1~ 0.4g/L (透射比浊法 )
【 临床意义 】
1,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2,反映营养状态的指标。
3,肝脏疾病时均降低,且往往早于其
它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血清蛋白电泳
(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静脉采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正常参考值最好应根
据各实验室自己条件作出。国内常用参考值
如下:
白蛋白 0.60~ 0.71 或( 60%-71%)
α1 球蛋白 0.03~ 0.04 或( 3%~ 4%)
α2 球蛋白 0.06~ 0.10 或( 6%~ 10%)
β 球蛋白 0.07~ 0.11 或( 7%~ 11%)
γ 球蛋白 0.09~ 0.18 或( 9%~ 18%)
【 异常结果分析 】
★ 肝癌患者有时在白蛋白和 α1 球蛋白
之间出现一条新区带即甲胎蛋白区带。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 β, γ 之间或 γ
区可见 M蛋白区带。
血氨( Blood ammonia; BA)
采静脉血 2ml,肝素抗凝,隔绝空气,立即送检
正常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90%在肝脏通过
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从尿中排出。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
脏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氨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
肝性脑病,因此肝昏迷时测定血氨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
【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
蛋白质代谢 aa脱氨 肝合成尿素
谷氨酰氨脱氨 → 氨 → 转氨基 酸中和生成
消化道细菌产氨 铵盐
【 参考值 】
< 54.6 μmol/L
【 临床意义 】
☆ 重症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昏
迷时血氨升高。
☆ 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尿毒症病人血
氨也升高。
☆ 低蛋白饮食、贫血时 Ammo↓
血浆蛋白质
☆ 白蛋白是肝脏制造的主要蛋白质,半寿期
长。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的
特征。(重症急性肝损伤)
☆ 凝血酶原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半寿期短,
严重肝损伤的最早指标)
☆ 总球蛋白作为肝脏疾病严重性的粗略估计。
☆ AFP作为肝癌指标及胚层细胞癌的标记。
☆ α 1-抗胰蛋白酶及铜蓝蛋白作为肝脏专门疾病
有指标
胆红素代谢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 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 TB and DB)
采静脉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防止溶血)。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
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
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的胆红素,间接胆红
素即非结合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游离出的
未被肝脏处理的非水溶性的胆红素。
【 临床应用 】
判断黄疸程度:
☆ TB 19,0~ 34,2μmol / L为隐性黄疸。
☆ TB34,2~ 170μmol / L为轻度黄疸。
☆ TB170~ 340μmol / L为中度黄疸。
☆ TB> 340μmol / L为重度黄疸。
判断黄疸的类型:
☆ 溶血性黄疸:一般< 85μmol / L。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 20%
☆ 肝细胞性黄疸:一般< 200μmol / L。直接胆红
素/总胆红素> 35%
☆ 阻塞性黄疸:一般> 340μmol / L。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 60%
【 正常参考值 】
总胆红素 5.1~ 19.0 μmol / L
直接胆红素 1.7~ 6.8 μmol / L
血清间接胆红素 3.4~ 12 μmol / L
【 异常结果分析 】
☆ 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
红素、间接胆红素也增高,
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
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慢
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
胆道结石、胆道梗阻、肝癌、
胰头癌等。
☆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升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如
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性贫
血、恶性疟疾等。
【 临床意义 】
血清胆红素( umol/l) 尿液检查
结合型 非结合型 结 /非 尿胆原 胆红素
溶血性 ↑ ↑↑ <20% ↑↑ -
肝细胞性 ↑↑ ↑↑ >35% ↑ +
阻塞性 ↑↑ ↑ >60% ↓ ++
血清胆汁酸代谢检查
血清总胆汁酸
( Total bile acid; TBA)
空腹采静脉血 2ml,不抗凝,分离血清
进行测定。
总胆汁酸是胆甾醇在肝脏分解产生的,
随胆汁排入肠腔,大部分又被肠道吸收,经
门静脉回到肝脏,形成肠肝循环。
胆汁酸的分类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①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②调节胆固醇的代谢
③促进胆汁分泌
健康人肝细胞能有效地从血液中摄取胆
汁酸,因此循环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很微。
【 正常参考值 】 0~ 10 μmol / L
当肝细胞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回吸收
胆汁酸,或胆道排泄不畅,胆汁酸不能有
效地排出,都可能使血液中胆汁酸增高。
【 异常结果分析 】
☆ 急性肝炎时,血清 TBA显著增高,可高达 10-100
倍,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 对慢性肝炎的鉴别以及检测慢性活动性肝炎
的预后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 血清 TBA测定对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灵敏度
和特异性。
☆ 肠道疾病可引起 BA代谢异常。
☆ 慢性肝病肝硬化 時 血清总胆汁酸升高可早于
胆红素的升高。
☆ 胆汁中 BA、卵磷脂和胆固醇比例失调是胆固
醇结石的重要原因。
血清酶及同工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采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防溶血)
人体各组织器官如肝、肾、心、肌肉等都含有
ALT,因此只要有组织细胞损伤、都会出现 ALT升
高。其中以 肝细胞 ALT活性最高,比血清高 100倍
以上,故只要有 1/ 100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
清 ALT活性升高一倍。因此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
指标之一。新生儿 ALT水平可比成人高 1倍,出生
后 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
【 正常参考值 】
速率法 0~ 40 U/L ( 37℃ )
【 异常结果分析 】
◆ 肝胆疾病,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
肝癌,脂肪肝,胆管炎、胆囊炎等均可增高。肝
硬化同时有活动性肝损害时,ALT有不同程度升高。
◆ 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先是 ALT升高,可达
2000~ 5000U/ L。症状恶化时,黄疸不断加重而
ALT急剧下降,称为 胆 -酶分离现象,说明有大片
肝细胞坏死,提示预后凶险。
◆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充血性心力
衰竭伴肝肿大患者可见增高。
◆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也可有
ALT增高。
◆ 药物如氯丙嗪,异烟 肼,奎宁,水杨酸制剂,
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有机磷和抗癌药物等
可引起肝细胞损伤,ALT增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概述 】 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在心脏活性第
一位,肝为第二位 。有线粒体 AST和胞液 AST两种
同工酶,催化的反应:
天门冬氨酸 α -酮戊二酸
AST
草酰乙酸 谷氨酸
【 参考值 】 <45U/L (连续监测法 37℃)
【 临床意义 】
1.急性病毒性肝炎在发病之前 AST,ALT升高,
但多 AST< ALT,好转时,均下降,AST>ALT。
2.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AST、
ALT轻度升高。以 AST>ALT居多。
AST/ ALT,AST与 ALT的比值对肝病诊断有
一定意义。同时测定 AST,ALT可帮助鉴别诊
断和了解病情变化。
◆ 急性病毒性肝炎 AST/ ALT<1。
◆ 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时
AST/ ALT> 1。
◆ 原发性肝癌时 AST/ ALT> 3。
血清碱性磷酸酶
(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采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ALP主要来自肝细胞和毛细胆管的微绒毛,
当胆汁排出不畅,毛细胆管内压升高时,可
诱发产生大量 ALP。此外,骨、肠、肾、胎盘
也能产生 ALP,因此这些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
性改变也能引起 ALP升高。
【 正常参考值 】 速率法 40~ 160 U/L
【 异常结果分析 】
☆ 阻塞性黄疸,伴黄疸的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坏死等。
☆ 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
☆ 骨骼系统疾病、肿瘤、佝偻病,骨折
恢复期等。
☆ 生理性增高:
妊娠 3个月时胎盘
产生 ALP,9个月
时达高峰,分娩
后 1个月左右恢复
正常。 正在生长
发育中的儿童,
ALP活性升高。
γ -谷氨酰转移酶 (γ –GT)
【 概述 】 γ -GT广泛分布肝脏胆管系统、在肝的活
性第 3(肾、胰),有多种同工酶,催化的反应,
谷胱甘肽 +AA γ -GT 谷氨酰 AA+半胱氨酰甘氨酸
【 参考值 】
11~ 50U/L ( M)
7~ 30 U/L ( F)
【 临床意义 】
☆ 肝癌时 γ -GT ↑,阳性率 95%
☆ 阻塞性黄疸时,γ -GT ↑ 与黄疸相关。
☆ 酒精性肝损害,γ -GT较 ALT,AST敏感。
血清单胺氧化酶
( Serum monoamine oxidase; MAO)
采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血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升高与组织的胶原
纤维增生有关,当机体有纤维化的疾病时常
常有 MAO升高。
【 正常参考值 】 12~ 40 KU/L( 12~ 40U/ ml)
【 异常结果分析 】
☆ 肝硬化时 80%以上的患者有 MAO升高 ﹔
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 肝癌时 MAO升高,可能与伴有肝硬化有
关。
☆ 进行性全身性硬皮症,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时 MAO也可升高。
血清胆碱酯酶
( Serum cholinesterase; ChE)
采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避免溶血。
人类胆碱酯酶有两种。一种是真性胆碱酯酶,
它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及脑灰质交感神经节运动
终板中。另一种是假性胆碱酯酶或拟胆碱酯酶,
主要由肝脏合成,并存在于血清中,肝病时此
酶活性降低。
【 正常参考值 】 速率法 4.3~ 10.5 kU/L
【 异常结果分析 】
☆ 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
偿期。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胆碱酯酶明显抑制。
☆ 孕妇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血清胆碱酯酶
活性稍低。
肝脏疾病
急性肝脏疾病
病因,中毒, 感染及灌注机能不全 。 中毒
( 如乙醇, 一些植物及真菌毒素, 药物如
戊酸钠及氟烷制剂 )
后果:
大多数病例可自行消退 。
发展成急性肝衰 。
演变成慢性肝损伤 。
检测指标
常用来反映肝细胞损伤及判断损伤程度的酶有
ALT,AST,LDH、腺苷脱氨酶( ADA)、谷氨酸脱
氢酶( GLDH)、鸟嘌呤酶( GU)等。这些酶中常
用的重要的酶仍为 ALT和 AST,它们能敏感地提示
肝细胞的损伤及损伤的程度。 反映急性肝细胞损
伤时,以 ALT为最敏感,而反映损伤程度时 AST较
为敏感 。一般认为 AST大部分存在于肝细胞线粒
体中( ASTm),当肝细胞损伤较严重时 ASTm释放
入血液循环中,AST/ALT> 1。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的测定亦可作为肝细
胞损伤的诊断指标,急性肝炎时 LDH同工酶谱的
特点是 LDH5增高,LDH1,LDH2降低。 酒精性肝炎
有 γ -GT增高,酒精可造成肝细胞微粒体损伤,
导致血清中 γ -GT的活性增高。
慢性肝脏疾病
主要的三种形式,( 均可发展成肝硬化)
★ 乙醇性脂肪肝;
★ 慢性活动性肝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因学,长期过多摄入乙醇;病毒性肝
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点,进行性黄疸;与未能清除的
毒素相关性脑病;腹水;出血倾向;末期肝
衰。
慢性肝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
酶学指标,γ -GT在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其病
变活动时较转氨酶敏感 。 γ -GT活性 75% 存在于
肝细胞微粒体, 当慢性肝病有活动性病变时,
诱导微粒体酶合成增加 。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 ALT
活性已正常, 如发现 γ -GT活性持续升高, 即提
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即使 ALT正常, 如 γ -
GT持续不降, 在排除胆道疾病情况下, 提示病
变仍在活动;慢性持续性肝炎 γ -GT轻度增高;
慢性活动性肝炎 γ -GT明显增高;肝细胞严重损
伤, 微粒体破坏时, γ -GT合成减少, 故重症肝
炎, 晚期肝硬化时 γ -GT反而降低 。 胆碱酯酶
( ChE) 活性则在慢性肝病时因酶合成减少而降
低 。
慢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浆蛋白的变化
血浆白蛋白 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代表肝的
储备功能 。 此外前白蛋白 ( PA) 及抗凝血酶 Ⅲ
( AT- Ⅲ ) 亦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的储备能力, 藉
以判断慢性肝细胞损伤的病变程度 。 γ -球蛋白
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及预后, 慢性
持续性肝炎的 γ -球蛋白正常或基本正常, 慢性
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时 γ -球蛋白呈轻, 中
度升高, 若 γ -球蛋白增高达 40% 时提示预后不
佳 。 γ -球蛋白增高的机制是枯否细胞功能减退,
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后
者刺激 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IgG,以致 γ -球蛋白
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