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 8月 29日一,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1 思路
1.2 基本要求
1.3 总体布局
1.4 工程实施方案
1.5 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1 基本要求
2.2 评价内容提 纲一、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1,思路存在的问题:三重三轻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重主体,
轻配套 。
工程规模和工程布局的现实可行性不够;
注重开发利用治理多,重视配置节约保护少
对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研究较少
对水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的研究较少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 展水利转变 。
1.1、思路
要体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
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
要体现通过工程、技术、经济、行政、
法规、管理等手段,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要体现对水事行为准则作出规范,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提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1.1、思路
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包括增水,减需,治污等,确定各类 ( 项 ) 措施实施的优先顺序;
制定节约用水的实施方案;
制定水资源保护的实施方案
制定各类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包括蓄,引,提,
调等;
制定其它水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包括海水,
微咸水,雨水及洪水利用等;
制定建设与管理方案;
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的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
定量评价各类 ( 项 ) 规划工程的实施效果 。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编制流程图配置方案目标 要求 能力 格局总体布局水与经济社会 水与生态环境投资体制实施计划水资源调配体系合理性分析实施方案非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方案规范行为增加供水水资源保护 抑制需求 增加供给 保护生态环境建管体制 运行机制 管理制度 政策法规区域重点与方向格式与布局节水
依据水资源配置提出的推荐方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
节约和保护,研究 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实施方案与管理方式 。 总体布局要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紧密结合 。
1.2基本要求
制定总体布局要根据自然特点,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大中小工程相结合,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治理利用废污水,微咸水和海水等其他水源;
统筹考虑开源,节流,保护,治污的工程措施,建设骨干性控制工程,必要时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缺水地区补充新水源 。
1.2基本要求
1.2基本要求
要在对现有水库除险加固,改建,扩建和挖潜配套,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兴建综合利用的骨干水利枢纽,增强和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调控能力 。
实施方案要统筹考虑 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与发展机制 等,做到协调可行 。
总体布局要与国土整治,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相协调,与有关规划相互衔接 。
1.3 总体布局
—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从 需要与可能,分析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总体布局的影响,
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和利用方式 。
—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提出对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意见,
合理确定工业,城市及农业灌溉的发展规模,
结构与布局 。
— 以合理配置方案为基础,构建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 水资源调配体系,实现 丰枯互济,量质互补,增强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 调控能力,
逐步建成 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 。
1.3 总体布局
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对供水,用水,节水,
治污,水资源保护等统筹安排,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源在不同区域,
不同用水目标,不同用水部门 水量与水质 的统一,合理调配,协调好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等关系 。
1.3 总体布局
流域与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要在充分协调与平衡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 可利用量 和 宏观调配指标,提出流域统一的总体布局和配置格局。
1.3 总体布局
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节水优先、
保护为本;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针对不同流域和区域的特点,突出对供水、用水、节水、治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所构成的水调配体系的统筹安排,重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
配置、节约与保护等领域的非工程措施的制定。
1.3 总体布局
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 基础设施建设和非工程措施 作为统一的 实施整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西线工程东线工程长江淮河海河黄河中线工程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南水北调工程布局
根据目标与要求,按照发展水平,考虑需要与可能,制定实施方案,包括目标,
任务,基础设施建设,非工程措施制定,
投资规模,预期效果等 。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做到总体目标,任务与措施相协调,建设规模与发展机制和生产力相协调 。
按 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增加供水 三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 。
1.4 实施方案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 规划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非工程措施略 ……
节 水工程非工程措施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水源地集雨水微咸水污水再利用保护工程调水工程海水非工程措施地下水 其他水源地表水机井合理性分析节约用水建设排序水资源保护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制定建管体制 运行机制投资体制实施计划
1.4.1 节水实施方案依据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的节水方向和节水目标,明确节水重点,提出适宜的分区 节水模式与措施,提出节水的 发展步骤,
规模,进度,投资及发展机制 。
1.4.1 节水实施方案农业节水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渠道衬砌、低压管道、
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及非工程节水措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制订相应实施方案。
工程节水措施要与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制定合理水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及收费机制以及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用水户协会)
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特别研究 农业节水的发展机制。
1.4.1 节水实施方案工业、城镇生活、建筑业和商饮业服务业节水
制定定额考核,采用节水型新设备、新技术、
新工艺的实施方案与投资估算;
制定采用或更换节水器具的实施方案与投资估算;
制定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的实施方案与投资估算等。
研究节水实施的机制和投资渠道,形成合理的水价体系;
实施供水定额管理、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等管理制度。
1.4.2 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依据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和污染物入河总量与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实现排污总量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制定地表水域保护实施方案,
依据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目标制定地下水保护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
1.4.2 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对工业与城市污染控制,根据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要求,提出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严重企业等方面的建议;
对城市污水处理,提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模与布局,管网改造,清污分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的建议;
制定加强保护的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引水冲污工程的规模,排污口调整与治理的规模,措施,
水源地与地下水保护,并结合市场经济,提出配套的投资,建设与管理,运营机制等;
提出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议 。
1.4.2 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监测,
提出改善和保护河流,湖泊
( 水库 ),集中供水水源点水质,特别是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源点水质的实施方案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
根据供水目标,任务和要求,水资源条件,
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同水质的用水要求和利用其他水源的可行性等,在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的基础上,规划新的水工程项目,提出增加新的供水能力的水源; 根据总体布局,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步骤,规模,
方案;制定通过开源增加供水的实施方案 ;
研究相配套的 投融资体制,建设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中应确保建设重点 。 包括近期实施骨干项目的规模,投资以及建设与管理机制 。
蓄水工程按照边际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建设条件好、增加供水量多、效益显著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大型及重要中型蓄水工程的总投资、总库容、
总供水量和总体经济效益。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引水工程
在考虑多种水源工程最佳组合情况下制定引水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新增大型引水工程的引水量、供水范围、供水总量、总投资和总体经济效益。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提水工程提出新增提水工程的设计提水能力,装机容量,总投资,
总提水量和总体经济效益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调水工程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论证调出区可调水量,调入区需调水量;
论证调水规模以及对调出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影响;制定调水工程的外调水与当地水联合调配以及建设和管理机制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地下水工程
根据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总体安排,确定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规模、措施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括 对超采区开采规模的压缩与控制等。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其他水源工程
根据水资源配置对其他水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安排和地区特点,制定其他水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步骤,规模,投入及措施 。
1.5 非工程措施
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通过法制手段规范水事行为规范
研究利用经济政策调节水事行为
研究政府、市场及受益者在水事活动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形成政府宏观调控、
用户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水资源有偿使用的机制
实行需水管理,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等,逐步建立水权(使用权)分配制度
1.5 非工程措施
( 1) 抑制水资源的不合理需求、增加有效供水、保护生态环境 的角度提出的,
与工程措施配合协调的,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这些措施贯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全过程,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计划来制定。
1.5 非工程措施
( 2) 提出非工程措施,要分析研究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 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等外界形势的变化,研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可能带来的新的要求和变化 。
1.5 非工程措施
( 3) 要通过强化法制,改革体制,完善机制等方面加强 对各种水事行为的规范与调节,通过完善水法规体系及相关制度规范水事行为,重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水事行为 。 要研究政府,市场以及用水户三者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逐步 形成高效,公平,
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1.5 非工程措施
( 4) 根据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及总体布局,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研究流域及区域水资源的水量及纳污容量的 分配制度与机制 等 。
( 5) 制定合理抑制和调控水资源需求的机制与制度。 加强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加大各种非工程措施节水的力度,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高效、公平、
可持续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制度,实现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5 非工程措施
( 6) 保护生态环境 。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步修复生态环境;建立与实施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与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 建立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机制等 。
( 7) 改进水资源利用方式。 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政策性措施与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1.5 非工程措施
( 8) 制定建立水资源 实时调度系统 的方案 。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
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跨流域调水与当地水源联合调度和多种水源合理开发,
进行 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
( 9) 加强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 。制定实行水资源数量与质量、供水与用水、排污与环境相结合的统一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供、
用、排水计量设施,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监测系统。
1.5 非工程措施
( 10) 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 投融资体系,
对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实施优惠政策 。
( 11)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强全社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依靠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提高实施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的现代化科技水平 。
( 12) 实施 其他支持保障措施,如加强领导责任制,加强部门,流域,区域分工协调等 。
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1基本要求
综合评估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达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预期效果及效益 。
对各类规划实施方案的投资规模和效果进行分析 。
识别对规划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宏观评价水与经济社会,水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水资源承载能力 )
水系统总体效果水系统安全性,配置格局合理性,缓解水问题的程度,总体效益
分类效益节水,治污,增加供水
2.2 评价内容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编制流程图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区域及流域综合效果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综合评价公平 持续 高效水资源安全保障配置体系综合评价水问题缓解程度水资源承载能力配置 格局用水水平与效率保障程度抗风险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增加供水 水资源保护节水减少需求 提高效率分类评价增加供给 提高供水质量分类评价保护水质 防治污染分类评价经济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2.2 评价内容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按下列三个层次进行 。
第一层次评价 规划实施后,建立的 水资源安全保障系统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 协调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2.2 评价内容第二层次评价 规划实施后 水资源系统的总体效率,
对提高水资源供水和水环境安全效果,以及对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效果;
对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改善程度,包括水资源供给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的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和协调的程度等;
2.2 评价内容
对缓解重点缺水地区和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流域,区域及城市供用水系统对安全供水的保障程度,抗风险能力以及抗御特枯水及连续枯水年的能力和效果;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投资规模及总体效益分析。
2.2评价内容第三层次评价 各类规划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
节水措施实施后的总体效果,重点评价实施后节水量和效益,包括:农业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灌溉定额的降低,水分生产率的提高,工业用水定额的降低,重复利用率的提高;节水,节能,降耗,增效的综合效益,各项综合用水指标和用水效率 ( 如万元 GDP用水量等 ) 的提高,节水措施投资的总体经济效益等 。
2.2评价内容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后总体效果:
重点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污水处理率及其回用率的提高,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入河总量的控制程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改善作用,生态环境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程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
2.2 评价内容
增加供水方案实施后的总体效果:
重点评价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的提高,特别是对枯水年和枯水期供水保证率的提高,对实现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的贡献,通过增加供水和提高保证率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缺水状况和水资源供给条件的改善(时空分布的改善,
可供水量的增加、缺水量的减少等),
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等。
2.2 评价内容
非工程措施的效果评价:
包括对提出的各项抑制不合理需求,有效增加供给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类管理制度,监督,
监测及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
2.2 评价内容
有条件的地区可对总体布局起重大作用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
2.2 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对综合规划的近期实施方案进行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补偿改善措施 。
2.2 评价内容规划实施效果按水资源一级分区和省级行政区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并结合专题研究进行 。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水资源综合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综合规划网络平台
*拟于 10月份举办培训班并下发软件系统
1、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录入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
辅助规划工具软件
2、水资源综合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专业分析工具软件
3、水资源综合规划网络平台
规划动态
技术资料
规划成果
技术专题
工具软件
邮件订阅
网上答疑
交流园地
专家论坛 www.ewater.net.cn/waterplan
谢谢大家请提宝贵意见!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 8月 29日
2002年 8月 29日一,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1 思路
1.2 基本要求
1.3 总体布局
1.4 工程实施方案
1.5 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1 基本要求
2.2 评价内容提 纲一、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1,思路存在的问题:三重三轻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重主体,
轻配套 。
工程规模和工程布局的现实可行性不够;
注重开发利用治理多,重视配置节约保护少
对水资源使用权的分配研究较少
对水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的研究较少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 展水利转变 。
1.1、思路
要体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
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
要体现通过工程、技术、经济、行政、
法规、管理等手段,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要体现对水事行为准则作出规范,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提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1.1、思路
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包括增水,减需,治污等,确定各类 ( 项 ) 措施实施的优先顺序;
制定节约用水的实施方案;
制定水资源保护的实施方案
制定各类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包括蓄,引,提,
调等;
制定其它水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包括海水,
微咸水,雨水及洪水利用等;
制定建设与管理方案;
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的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
定量评价各类 ( 项 ) 规划工程的实施效果 。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编制流程图配置方案目标 要求 能力 格局总体布局水与经济社会 水与生态环境投资体制实施计划水资源调配体系合理性分析实施方案非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方案规范行为增加供水水资源保护 抑制需求 增加供给 保护生态环境建管体制 运行机制 管理制度 政策法规区域重点与方向格式与布局节水
依据水资源配置提出的推荐方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
节约和保护,研究 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实施方案与管理方式 。 总体布局要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紧密结合 。
1.2基本要求
制定总体布局要根据自然特点,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大中小工程相结合,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治理利用废污水,微咸水和海水等其他水源;
统筹考虑开源,节流,保护,治污的工程措施,建设骨干性控制工程,必要时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缺水地区补充新水源 。
1.2基本要求
1.2基本要求
要在对现有水库除险加固,改建,扩建和挖潜配套,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兴建综合利用的骨干水利枢纽,增强和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调控能力 。
实施方案要统筹考虑 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与发展机制 等,做到协调可行 。
总体布局要与国土整治,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相协调,与有关规划相互衔接 。
1.3 总体布局
—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从 需要与可能,分析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总体布局的影响,
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和利用方式 。
—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提出对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意见,
合理确定工业,城市及农业灌溉的发展规模,
结构与布局 。
— 以合理配置方案为基础,构建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 水资源调配体系,实现 丰枯互济,量质互补,增强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 调控能力,
逐步建成 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 。
1.3 总体布局
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对供水,用水,节水,
治污,水资源保护等统筹安排,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源在不同区域,
不同用水目标,不同用水部门 水量与水质 的统一,合理调配,协调好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等关系 。
1.3 总体布局
流域与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要在充分协调与平衡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 可利用量 和 宏观调配指标,提出流域统一的总体布局和配置格局。
1.3 总体布局
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节水优先、
保护为本;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针对不同流域和区域的特点,突出对供水、用水、节水、治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所构成的水调配体系的统筹安排,重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
配置、节约与保护等领域的非工程措施的制定。
1.3 总体布局
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 基础设施建设和非工程措施 作为统一的 实施整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西线工程东线工程长江淮河海河黄河中线工程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南水北调工程布局
根据目标与要求,按照发展水平,考虑需要与可能,制定实施方案,包括目标,
任务,基础设施建设,非工程措施制定,
投资规模,预期效果等 。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做到总体目标,任务与措施相协调,建设规模与发展机制和生产力相协调 。
按 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增加供水 三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 。
1.4 实施方案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 规划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非工程措施略 ……
节 水工程非工程措施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水源地集雨水微咸水污水再利用保护工程调水工程海水非工程措施地下水 其他水源地表水机井合理性分析节约用水建设排序水资源保护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制定建管体制 运行机制投资体制实施计划
1.4.1 节水实施方案依据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的节水方向和节水目标,明确节水重点,提出适宜的分区 节水模式与措施,提出节水的 发展步骤,
规模,进度,投资及发展机制 。
1.4.1 节水实施方案农业节水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渠道衬砌、低压管道、
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及非工程节水措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制订相应实施方案。
工程节水措施要与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制定合理水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及收费机制以及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用水户协会)
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特别研究 农业节水的发展机制。
1.4.1 节水实施方案工业、城镇生活、建筑业和商饮业服务业节水
制定定额考核,采用节水型新设备、新技术、
新工艺的实施方案与投资估算;
制定采用或更换节水器具的实施方案与投资估算;
制定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的实施方案与投资估算等。
研究节水实施的机制和投资渠道,形成合理的水价体系;
实施供水定额管理、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等管理制度。
1.4.2 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依据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和污染物入河总量与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实现排污总量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制定地表水域保护实施方案,
依据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目标制定地下水保护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
1.4.2 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对工业与城市污染控制,根据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要求,提出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严重企业等方面的建议;
对城市污水处理,提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模与布局,管网改造,清污分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的建议;
制定加强保护的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引水冲污工程的规模,排污口调整与治理的规模,措施,
水源地与地下水保护,并结合市场经济,提出配套的投资,建设与管理,运营机制等;
提出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议 。
1.4.2 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监测,
提出改善和保护河流,湖泊
( 水库 ),集中供水水源点水质,特别是大型及特大型地下水源点水质的实施方案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
根据供水目标,任务和要求,水资源条件,
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同水质的用水要求和利用其他水源的可行性等,在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的基础上,规划新的水工程项目,提出增加新的供水能力的水源; 根据总体布局,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步骤,规模,
方案;制定通过开源增加供水的实施方案 ;
研究相配套的 投融资体制,建设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中应确保建设重点 。 包括近期实施骨干项目的规模,投资以及建设与管理机制 。
蓄水工程按照边际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建设条件好、增加供水量多、效益显著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大型及重要中型蓄水工程的总投资、总库容、
总供水量和总体经济效益。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引水工程
在考虑多种水源工程最佳组合情况下制定引水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新增大型引水工程的引水量、供水范围、供水总量、总投资和总体经济效益。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提水工程提出新增提水工程的设计提水能力,装机容量,总投资,
总提水量和总体经济效益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调水工程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论证调出区可调水量,调入区需调水量;
论证调水规模以及对调出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影响;制定调水工程的外调水与当地水联合调配以及建设和管理机制 。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地下水工程
根据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总体安排,确定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规模、措施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括 对超采区开采规模的压缩与控制等。
1.4.3 增加供水实施方案其他水源工程
根据水资源配置对其他水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安排和地区特点,制定其他水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步骤,规模,投入及措施 。
1.5 非工程措施
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通过法制手段规范水事行为规范
研究利用经济政策调节水事行为
研究政府、市场及受益者在水事活动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形成政府宏观调控、
用户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水资源有偿使用的机制
实行需水管理,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等,逐步建立水权(使用权)分配制度
1.5 非工程措施
( 1) 抑制水资源的不合理需求、增加有效供水、保护生态环境 的角度提出的,
与工程措施配合协调的,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制度与措施。这些措施贯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全过程,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计划来制定。
1.5 非工程措施
( 2) 提出非工程措施,要分析研究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 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等外界形势的变化,研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可能带来的新的要求和变化 。
1.5 非工程措施
( 3) 要通过强化法制,改革体制,完善机制等方面加强 对各种水事行为的规范与调节,通过完善水法规体系及相关制度规范水事行为,重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水事行为 。 要研究政府,市场以及用水户三者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逐步 形成高效,公平,
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1.5 非工程措施
( 4) 根据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及总体布局,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研究流域及区域水资源的水量及纳污容量的 分配制度与机制 等 。
( 5) 制定合理抑制和调控水资源需求的机制与制度。 加强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加大各种非工程措施节水的力度,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高效、公平、
可持续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制度,实现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5 非工程措施
( 6) 保护生态环境 。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步修复生态环境;建立与实施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与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 建立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机制等 。
( 7) 改进水资源利用方式。 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政策性措施与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1.5 非工程措施
( 8) 制定建立水资源 实时调度系统 的方案 。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
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跨流域调水与当地水源联合调度和多种水源合理开发,
进行 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
( 9) 加强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 。制定实行水资源数量与质量、供水与用水、排污与环境相结合的统一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供、
用、排水计量设施,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监测系统。
1.5 非工程措施
( 10) 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 投融资体系,
对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实施优惠政策 。
( 11)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强全社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依靠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提高实施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的现代化科技水平 。
( 12) 实施 其他支持保障措施,如加强领导责任制,加强部门,流域,区域分工协调等 。
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1基本要求
综合评估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达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预期效果及效益 。
对各类规划实施方案的投资规模和效果进行分析 。
识别对规划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宏观评价水与经济社会,水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水资源承载能力 )
水系统总体效果水系统安全性,配置格局合理性,缓解水问题的程度,总体效益
分类效益节水,治污,增加供水
2.2 评价内容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编制流程图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区域及流域综合效果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综合评价公平 持续 高效水资源安全保障配置体系综合评价水问题缓解程度水资源承载能力配置 格局用水水平与效率保障程度抗风险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增加供水 水资源保护节水减少需求 提高效率分类评价增加供给 提高供水质量分类评价保护水质 防治污染分类评价经济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2.2 评价内容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按下列三个层次进行 。
第一层次评价 规划实施后,建立的 水资源安全保障系统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 协调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2.2 评价内容第二层次评价 规划实施后 水资源系统的总体效率,
对提高水资源供水和水环境安全效果,以及对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效果;
对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改善程度,包括水资源供给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的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和协调的程度等;
2.2 评价内容
对缓解重点缺水地区和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流域,区域及城市供用水系统对安全供水的保障程度,抗风险能力以及抗御特枯水及连续枯水年的能力和效果;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投资规模及总体效益分析。
2.2评价内容第三层次评价 各类规划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
节水措施实施后的总体效果,重点评价实施后节水量和效益,包括:农业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灌溉定额的降低,水分生产率的提高,工业用水定额的降低,重复利用率的提高;节水,节能,降耗,增效的综合效益,各项综合用水指标和用水效率 ( 如万元 GDP用水量等 ) 的提高,节水措施投资的总体经济效益等 。
2.2评价内容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后总体效果:
重点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污水处理率及其回用率的提高,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入河总量的控制程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改善作用,生态环境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程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
2.2 评价内容
增加供水方案实施后的总体效果:
重点评价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的提高,特别是对枯水年和枯水期供水保证率的提高,对实现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的贡献,通过增加供水和提高保证率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缺水状况和水资源供给条件的改善(时空分布的改善,
可供水量的增加、缺水量的减少等),
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等。
2.2 评价内容
非工程措施的效果评价:
包括对提出的各项抑制不合理需求,有效增加供给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类管理制度,监督,
监测及有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
2.2 评价内容
有条件的地区可对总体布局起重大作用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
2.2 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对综合规划的近期实施方案进行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补偿改善措施 。
2.2 评价内容规划实施效果按水资源一级分区和省级行政区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并结合专题研究进行 。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水资源综合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综合规划网络平台
*拟于 10月份举办培训班并下发软件系统
1、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录入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
辅助规划工具软件
2、水资源综合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专业分析工具软件
3、水资源综合规划网络平台
规划动态
技术资料
规划成果
技术专题
工具软件
邮件订阅
网上答疑
交流园地
专家论坛 www.ewater.net.cn/waterplan
谢谢大家请提宝贵意见!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 8月 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