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一、心理应激
(一)应激的概述
应激概念。应激( stress) 医学,生理学译为应激,
其他领域译为紧张刺激或反应。
塞里时涉及全身生理、生化反应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 GAS)。并时 GAS分为动员、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动员阶段:为应对有害刺激,唤起体内整个防御能力。
抵抗阶段:持续暴露在有害刺激中,机体便转入抵抗
衰竭期: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将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
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应激概念,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及社会
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即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
刺激物:各种事件和环境均可解释为刺激物或应激源。
应激反应:应激是有害刺激作用人的结果。
应激中间(介)变量“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
性特征。
目前,学术界更多地倾于将上述三个途径作为整体过程认识。
2、心理应激概念:认为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作用
过程。
3、心理应激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成为人类生活中
不可回避问题,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现
代人文化程度越高,心理应激在人类疾病病因中的地
位具有重要性。
(二) 生活事件
1、生活事件:指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造成心理应激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
激物。
–生活事件致病机制,仅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
–Holmes编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用以折测事件对
个体的心理刺激程度,从 CU一年累计超过 300,来年
有 80%的人将会患病。
? 按生活事件的属性分类
? 躯体性应激源: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 心理的应激源: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
? 社会化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
? 文化性应激源:指从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等到陌生环
境面临各种冲突和挑战。
2、常见应激源
按生活事件发生的环境分类
? 重要:婚姻和家庭应激:是日常生活中最多见
的应激源
? 工作应激;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或工作具有极强
坚持性和刺激性,当超过承受能力,便可成为
心理应激来源。
? 人际应激;源于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问题出
现的应激。
按生活事件对个体影响效应分类
? 正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效
应或作用事件。
? 真性生活事件:个体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
的不愉快事件
概念:指个体因应激源所制的各种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变化,又
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 应激反应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具有重要理念和实
际意义。对个体讲,主要应激源有利于个体适应
环境的能力
( 三)应激反应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 应激的情绪反应
? 焦虑:是最常出现的情绪,是人们对一些预感将要发
生的危险所表现的紧张、担心情绪状态,焦虑过度不
仅不利于应激状态解除可影响心身健康。
?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存在的危险的情绪状态,过
度,持久的恐惧,会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增加心身疾
病的发生。
? 抑郁:是一种病理的情绪状态。
? 愤怒:是与挫折或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
应激的行为反应
? 逃避与回避:都是逃离应激源的行为。前者指已接触
到了应激源后;后者尚未接触应激源之前所采取的行
为。
? 退化与依赖:前者遭受挫折进使用幼儿期的方式应对
环境变化的行为,前者主要依靠别人关心照顾完成本
应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敌对手攻击:前者内心有攻击的欲望,表现漫骂,后
者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
? 失幼与自怜:前者为一种无能为力,后者为自我可怜,
自我惋惜情绪。
? 物质滥用:个体习惯使用一些物质应对心理冲突。
(四)应激中介过程(中间因素)
1、认知评价
? 认知评估:过遭遇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等可
以危害情况作出做计。对生活事件认知评价过
程分为,
? 初级评价: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
? 次级评价:是否可通过个人能力进行改变。
? 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研究证明对事件认
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之间确实起到决定性
的作用,本身同时受到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
间接影响对事件的认知。
2、社会支持
? 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
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即在应激
作用过程中个体, 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
包括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
程度。
? 社会支持分类:按国内对社会支持理解,
将其分为三类: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
人利用度。
3、应对方式
? 应对概念:指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生活
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来源。
应对方式分类,
? 按应对的针对性分类,
? ① 针对问题的应对,直接解决应激事件。
? ②针对情绪的应对:解决自身情绪反应的应对活动,
使之恢复、情绪平衡。
? 按应对的目的进行分类,
? ①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通过抗争等行为
以达到上述目的。
? ②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通过分散注意力等缓
解应激。
? 按应对活动有形无形分类,
? ①动作性应对方式,对动作行为形式。
? ②意念性反对方式,
二、心身疾病的概念
? 心身疾病的概念
? 心身疾病概述:心身疾病
( psychosomatic disease) 又称心理
生理障碍( 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目前公认心身疾病按器官系统分类,
?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等。
? 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 内分泌代谢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 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
? 泌尿与生殖系统:遗尿病,经前紧张综合症等。
? 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等。
? 其它:癫痫、口腔炎等
?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 心理动力源:认为,未解决的潜意识的冲突是
导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 哮喘的喘息发作和咳嗽症状被认为是一种, 被
压抑的哭喊, 。
? 心理生理理论:强调人们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
理反应。
? 学习环境:认为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特异
性心理和生理反应,通过强化,使得反应被固
定下来而演变成心身疾病。
(五)各种常见内科心身疾病
? 冠心病
? 人格特征,Friedman指出 A型行为类型易发生冠
心病,冠心病人中 A型者 2倍于 B型者,当遭受应激
性事件时,易导致冠状动脉供应不足。
? 心理应激:常见应激原有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不
顺心,产生受挫等,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可伴
儿脑过量释放,使有冠心病素质者产生冠心病。
?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环境改变或动乱不安的社会中
增加适应负担。
? 现实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缓冲生活事件应激的
负面影响,社会支持应是, 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
添花, 。
? 消化性溃疡
? 人格特征:具有保守,依赖,顺从,易怒,情绪不稳
等神经质的人格特征。
? 生活事件:如家庭导致,经济压力,失业等,随着现
代生活节奏加快,负面性生活事件逐年增加,生病率
上升可能与此有关。
? 职业及环境: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的职业,溃疡
病发生率高,长期而剧烈精神刺激,致使大脑皮层的
调节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胃病,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使溃疡形成。
? 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饮食不规律,暴食等均可以
诱发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