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离规律
? 第一节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第二节 分离规律的解释
? 第三节 分离规律的验证
? 第四节 显性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 第五节 分离规律的应用
第一节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一、单位性状和相对性状
? 性状 ( 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
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
? 单位性状 ( 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
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
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
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相对性状 ( contrasting character),遗传学中同
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不同
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
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
粒。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 在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八年( 1856-1864)
的试验,获得重要的成果,提出他的分
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在这八年试验
中,他选用具有明显的 7对相对性状的品
种作为亲本,分别进行杂交,并按照杂
交后代的系谱进行详细的记载,采用统
计学的方法计算杂种后代表现相对性状
的株数,归纳分析了它们的比例关系,
得出了规律。
2.举例
? P:表示亲本 (parent)
? ♀,表示母本 (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 (male parent)
? x:表示杂交,在母本上授外来的花粉
? F (filial generation),表示杂种后代
? F1,杂种一代
? F2,杂种二代
? Fn,杂种 n代
?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
授粉。
4.结论
7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的共同特点:
第一, F1所有植株的性状表现都是一致的,都只表现一
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未表现。把表现出
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dominant character); 未表现出
来的,称隐性性状( recessive character)。
第二, F2的植株在性状表现上 是不同的,一部分植株表
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植株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
即显隐性状都出现了,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 segregation)。
由于可见,隐性性状在 F1并没有消失,而是隐藏未见,在 F2又
重新出现,并且在 F2中两者分离比例大致总是 3:1。
第二节 分离规律的解释
一、分离规律的基因解释
二、表现型基因型的概念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后来 Johannsen( 1909) 年称为
基因 (gene)。
?基因型 (genotype), 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 phenotype),植株所表现出来的红花和白花性
状 (形态 )就是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它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
?纯合的基因型( homozygous genotype),成对的基因都
是一样的基因型。如 CC或 cc。 也称纯合体
( homozygote)。
? 杂合的基因型( heterozygous genotype),或称杂合体
( heterozygote),成对的基因不同。如 Cc。
第三节 分离规律的验证
?一、测交法
孟德尔首先提出的测定杂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之
一。是指把被测验的个体与纯合隐性亲本杂交
?二、自交法
孟德尔为了继续验证遗传因子的分离,继续使 F2植株
自交产生 F3株系,然后根据 F3的性状表现来验证 F2的基因
型。
根据孟德尔的设想,F2代中呈白花的植株,F3代应
该不会再分离,只产生白花植株; F2代中呈红花的 植株,
2/3应该是 Cc杂合体,1/3应该是 CC纯合体,前者 2/3的植
株在 F3代应再分离出 3/4的红花植株和 1/4的白花植株,而
后者 1/3的植株在 F3代不再分离,全部为红花植株。
?三,F1花粉鉴定法
? 举例 1: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
P ( 非糯性) WxWx × wxwx( 糯性)
(含直链淀粉) ↓ ↓(支链淀粉)
Wx wx
碘液染色 花粉呈蓝黑色 花粉呈红棕色

F1 Wxwx
第四节 显性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一、显性性状的表现
完全显性 ( complete dominance) F1所表现的性
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
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F1表现双亲
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 (codominance)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个体
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
二、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
? 相对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
或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
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 显性性状的表现也受到生物体内、外环境条
件的影响。
? 因遗传背景而异。
举例, 有角羊与无角羊杂交
F1雄性有角,雌性无角
三、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
? 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
根据分离规律,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产生的 F1,在完
全显性情况下,自交后代( F2) 分离比例为 3:1,测交后代分
离比例为 1:1。要达到理想的分离比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亲本必需是纯合二倍体,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基因显性完全,且不受其他基因影响而改变作用方式。
(3)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机会均等,形成两类配子的
数目相等或近似相等。配子能良好地发育并以均等机会相互结
合。
(4)不同基因型合子及个体具有同等的存活率。
(5)生长条件一致,试验群体比较大。
第五节 分离规律的应用
?理论上的应用:
– 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 异的普遍性。
– 在遗传研究和杂交育种工作中应严格选用合适的遗传
材料,才能正确地分析试验资料,获得预期的结果,
做出可靠的结论。
?实践上的应用:
– 指导育种。杂种通过自交后代性状分离,和基因的纯
合。所以在进行杂交育种时,自交和选择要同时进行。
– 良种繁育。防止天然杂交以保持品种的典型性,防止
性状杂合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