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现代康复治疗
概述
中风, 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
(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致残率, 复发率 )
(219/10万 719/10万 116/10万 80% 41% )
我国,死因前三位, 每年新发病约 150万, 患病人数 600~700万, 死
亡约 100万 。 约 3/4存活者有残疾, 常见偏瘫, 失语, 认知感
觉障碍等 。 治疗费 100亿 /年, 城市 9000元 ± /人 。
美国, 1986年估计有 50万人发病, 14.78万人死亡, 存活者需长期
医疗照顾 202万人 。
英国,死因前三位, 长期残疾居首位, 85%脑梗, 40%反复发生,
10%患者 1月内死亡 。
个人不幸, 家庭灾难, 社会的巨大负担
五高
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
中风的治疗方法在我国有 200余种之多,但是疗效有限
光量子、自体血、体外反搏、针灸、蛇毒、中医药
中风偏瘫能恢复吗?
功能永久性缺失的悲观论点统治了多个世纪。
?CNS无法再生
?严格的功能定位研究的热潮
临床和实验证实脑损伤后功能能够恢复
临床观察 ——病人自己可以恢复。
客观试验
?1824年 Flourens P发现人 CNS损伤后能恢复
?1917年 Sherrington 证明摘除猴皮质运动区,
运动功能能够恢复
?1933年 Gardner发现大脑切除 520g,人可走
路,生活自理
?1955年 Glees P证实半球切除后的患者能恢
复工作
脑可塑性 → 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
上世纪 30年代 BetheA首先提出 (切除两栖动物 1-2
个肢体)
? 指生命机体适应发生了变化的环境和应付生
活中危险的能力
? 中枢 N系统在受到打击后重新组织保持适当的
功能,不是再生而是功能重新组织
60年代 Luria完善
? 脑损伤后残留部 → 功能重组 → 以新的方式完
成已丧失了的功能
? 强调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 (再训练理论 )
脑可塑性 ——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
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
适应改变了现实的能力。
广义 ——将所有的学习都认为是脑有可塑
性的表现,因为通过学习和训练,
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
狭义 ——脑必须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
基础才是可塑性的表现
功能重组 ——脑可塑性的基础
? 轴突侧支长芽 ——靠近损伤区的轴突向侧方
发芽伸出分支支配损伤区。
CNS的细胞不能再生,但是轴突、树突、突
触连结可以再生
脑神经细胞体的体积 ——3%
树突、轴突、胶质 ——97%
Gragy动物
其主要方式为以下几种
? 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 ——已存在但未发生
作用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时发挥作用,突
触的效率提高
? 病灶周围组织代偿 ——1950年,猴实验中
证实
? 对侧半球代偿 ——儿童失语可转移至右侧;
半球损害由对侧代偿
? 由功能不同的系统代偿 ——先天盲人(感
觉取代研究)
几个例子
①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Bach-y-Rita之父
②训练可学会生来不具备的运动
③训练可使脑发生形态学改变
恢复的方法、手段
理由,a.突触的效率取决于使用频率, 运用越多, 效率越高
b.要求脑组织承担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没有反复多
次训练不可能完成
c.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 CNS功能恢复很重要
询证医学研究认为治疗中风有效的三种手段
功能恢复训练是利用 CNS可塑性促进功能重组的必要条件
急性期溶栓治疗
中风单元
康复治疗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西方的含义
rehabilitation一词的含义,
re-重新的意思
habilis-是得到能力或者适应的意思
ation-行为或者状态的结果。
中世纪, (宗教)
近 代, (法律)
后来引深为“复原、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
尊严等”
应用于医学领域称为康复--使残疾人从新适应正
常的社会生活,重新恢复做人的权利、资格和尊严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的医学定义
1942年: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的复原
其肉体、精神、社会、职业和
经济能力。
1969年:综合的协调的应用医学的、社
会的、教育和职业的措施,对
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
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数 10年总结
康复目的:使残疾者能够和健全人平等的
重新参与和享受社会生活。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的医学定义
1981年,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
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90年代,康复是指综合的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
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
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性适应
方面的潜能。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 康复就是疾病的痊愈
? 康复就是恢复和休养
? 康复就是疗养
? 康复就是锻炼身体
? 康复就是针灸、推拿、按摩、理疗
? 康复就是洗头洗脚、洗澡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 康复就是疾病的痊愈
历史上, 旧唐书, 武则天病后康复
所有医院的门口:祝您早日康复、肿瘤康复医院
两岸三地翻译不同:香港:复康
台湾:复健
歪曲结论:康复了=病好了。
好了病还康复什么?
真实情况:几乎没有可以称之为完全恢复的疾病。
多数疾病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大叶性肺炎、骨折造成脊髓压迫)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康复就是恢复和休养的过程
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疗后再休息一个
阶段后,健康恢复( recovery)到病前的水
平(感冒)。
康复( rehabilitation)则是指伤病后健康水平
下降,虽然经积极治疗,但是仍然形成了残
疾,健康水平达不到原先水平。
歪曲的结论:康复就是养病、休息好、营养好
就可以了。
?康复就是疗养
疗养:是利用自然界具有医疗作用的物理化学因子 (自
然疗养因子 )防治疾病。 (矿泉、海水、阳光、气候、风
景区、泥)
疗养与康复的区别:对象、目的、手段。
歪曲结论:康复=疗养是有权有钱人享受的事。
康复 =疗养不是治病
康复医院应该建在风景好的地方。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疗养与康复的异同
疗养
康复
对象
慢性病, 老年病患者;病后
或手术后恢复期患者以及健
康疗养者
残疾人, 慢性病, 老年病患
者, 一部分急性病患者, 重
点是有功能障碍的残疾人和
慢性病患者
目的
使慢性病治愈或者有不同程
度的好转;病后或手术后促
进健康恢复;使健康人消除
疲劳
使患者的身心功能尽可能得
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帮助患
者重返社会
手段
采用矿泉, 海水, 阳光, 气
候, 等自然理化因子, 辅之
以人工物理因子和药物
主要采用运动疗法, 物理疗
法, 作业疗法, 心理疗法,
言语矫正和康复工程等手段,
辅之以药物和手术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康复就是锻炼身体
1、康复训练 ==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包括功能
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心理学、运动学、动力学等
医学知识。
2、康复训练与体育锻炼一样需要指导 (郝海东的足球训
练同样需要每时每刻的教练指导 ) 。
歪曲的结论,康复是锻炼身体不是治疗
康复简单、不需要技术
自己操练、不需要花钱 (投入产出计算)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康复就是针灸、推拿、按摩、理疗,
为什么针灸、推拿、按摩成了康复的代名词?
中医也有自己的康复:按摩、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
不能否认存在致命的缺陷: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自身的评价:公正公平的评价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疗法的适应症不能随意夸大。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关系: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歪曲的观点:没有针灸就不是康复。
自己买一台理疗机器就可以进行治疗 。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1、康复是有关残疾人的事业。很多人认为残疾跟自己无关,其实大有
关系。残疾分为永久性残疾和暂时性残疾,国外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人
一生之中有过暂时性残疾的人占 70%还多,如近视眼、脚踝扭伤、颈
肩腰腿疼、关节炎等等都属于残疾范畴。
2、康复更主要反映的是人权的进步。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古来有之,社
会的进步产生了生而平等的理想,残疾人照样可以做到残而不废。
3、康复的核心是功能康复。就是使有功能残疾的人,尽最大可能的恢
复功能,重新享受人生(权力、地位、金钱、事业、汽车、房子),
一切正常人所拥有的,残疾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康复、医学康复与康复医学
康复是全面的残疾人的事业,分四个方面
医学康复:包括所有与残疾有关的医学方面的疾病
教育康复: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工作
社会康复:解决残疾人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工作
康复医学和医学康复的区别,
(见笔记内容)
医学的四个分支:保健医学、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
研究和治疗对象 健全人、疾病,按人体
器官和治疗方法来分
类
残疾人、老年病者
诊断特点 化验、抽血、查体 功能评定(标准化的量表)
治疗手段 手术、药物、护理 PT、OT、ST、工程
效果评定 治愈、好转、死亡 显效、有效、无效
工作组织形式 医生、护士 团组
服务范畴 比较单一的医学范畴 全面
目标 出院 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
康复医学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在国外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
机构。
1、疾病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老年病
2、医疗技术提高:死得少了、活的多了、追求
生活质量和品质(好死不如赖活着?)。
3、生活提高与人的需求
4、人的文明程度提高,社会进步的表现:更加
尊重人权
5、致残因素增多,
对偏瘫评价标准的改变
上世纪前末叶,美欧儿麻流行针对
受累肌肉进行训练
MMT和肌力训练占上风
↓
以中枢瘫为主的治疗方法
Bobath法,Brunstrom法,PNF法
易化技术或促通技术
↓
以恢复运动模式为主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失 去 控 制
异常原始的运动
反射释放、运动模式异常
司令部
大脑
前敌指挥部
肌张力增加
肌群间协调紊乱 异常反射活动
正常运动调节
功能下降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紧张性反射
痉挛型模式
中风偏瘫本质及恢复过程
过去认为:中枢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两者在本质上有差别,在恢复上有差别吗?
瑞典学者,Brunnstrom( 1970s)
中枢性瘫痪 —质的变化
周围性瘫痪 —量的变化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0
1
2
3
4
5
I 迟缓期 II 痉挛期
III共同运动
IV部分分离运动
V分离运动
VI正常
治疗的目标
易化技术
是 cell水平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技术
刺激 → 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 → 兴奋性调整
→ 获取正确的运动输出
易化或促进
处于阈下兴奋状态的神经元 (A)只表现为兴
奋性的增高并不发生兴奋, 但对其他处于阈下
兴奋的神经元 (B)的传入冲动比较敏感, A,B单
独存在时并不能引起兴奋, 但当它们在时间和
空间上发生综合时, 就能使 A,B易于达到兴奋
阈而产生兴奋,
例如,让患者在思想上用力使某一肌
肉处于阈下兴奋状态 (相当于 A),再由治疗
师操纵此肌肉使另一些神经元 (相当于 B)亦
处于阈下兴奋状态, 若 A,B同时发生, 则
可由于易化效应而引起肌肉收缩 。
易化技术 多用于促进神经损伤后难于
兴奋的组织进入兴奋状态 。 另一方面, 常
与抑制配合, 以抑制兴奋性过高的组织 。
A
B
C
促进作用原理图
促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1、促进 \易化 \兴奋
2、抑制
促进正常的
抑制异常的
目前沿用的易化技术有
Bobath疗法
Brunnstrom疗法
PNF疗法
Rood疗法
以前三种应用较多
共同理论基础
1,脑控制运动而非肌肉, 脑损伤康复强调运动模
式的改善 ——核心
2,中枢神经系统是分等级的结构, 上位中枢对下
位中枢主要起抑制作用
层次学说:运动控制由上位 ( 脑皮质 ), 中位
( 脑干 ), 下位 ( 脊髓 ) 三层次协同完成 。 运
动发育也是从下位 → 上位水平的成熟过程 。
3,应用特殊的感觉刺激可改变或易化患者的运动
模式
反射学说:感觉传入信息控制运动传出信息,
运动为反射综合, CNS处于被动地位 。
4,脑损伤的恢复遵循一定顺序 ——模仿婴儿正常
发育的顺序 。
运动协同的神经系统梯级支配
运动统和的水平 形态的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大脑皮层
稳定型精细动作 基地核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小脑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中脑、脑桥
姿势反射 延脑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脊髓
牵张反射
痉挛性模式
中风偏瘫患者的患侧肌群多有不同程度的痉挛,
因此患者的 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刻板的 。
? 不活动时时常表现为典型的痉挛模式
上肢表现 ---典型的屈肌模式
下肢表现 ---典型的伸肌模式
? 活动时常表现为刻板的共同运动
典型的痉挛模式
头部,头部旋转, 脸面朝健侧, 向患侧屈曲,
上肢,肩胛回缩, 肩带下降, 肩关节内收, 内旋, 肘关节
屈曲伴前臂旋后 ( 某些病例前臂旋前 ) 腕关节屈曲
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 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 上提
髋关节伸展, 内收, 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趾屈曲, 内收
共同运动
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运
动, 但由于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 它们是定型的,
不能选择性的控制所需的肌群, 只能遵循固定模式
来活动, 所以它又是不随意的 。
上肢共同运动在举起手臂时最常见到, 下肢共同运
动在站立和行走时最易见到 。 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
的运动, 即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
的神经元间的联系, 是一种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
现 。
共同运动
屈肌共同运动 伸肌共同运动
上
肢
肩胛骨
肩关节
肘关节
前臂
腕关节
指关节
拇指
上提
外展
屈曲
旋后 \旋前
屈曲
屈曲
屈曲
后缩
外旋
内收
内收
前伸
内旋
旋前
稍伸展
屈曲
屈曲
下推
内收
伸展
内收
内收
下
肢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趾关节
上提
屈曲 外展
屈曲
背屈
伸展 \背屈
后缩
外旋
内翻
伸展 内收
伸展
跖屈
跖屈
内旋
内翻
内收
联合反应
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
收缩。偏瘫时如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的收
缩。
特点 1,它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一种姿势反射,是原始的运
动模式或脊髓水平的反应。肌肉活 动失去自主控
制,是伴随痉挛而出现的。
特点 2,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
不良影响,
1、可加强偏瘫侧痉挛,使功能活动更困难,妨碍
患肢的平衡反应。因此,在偏瘫治疗时瘫治疗时,
不应让其身体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
的出现 。
2,影响平衡方应
3、加重挛缩
联合反应
1.对侧性联合反应
( 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 → 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 → 患肢伸展
( 2)下肢(对侧性) 健肢内收(内旋) → 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 → 患肢外展(外旋)
( 3)下肢(相反性)健肢屈曲 →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 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上肢屈曲 → 下肢屈曲
上肢伸展 → 下肢伸展
紧张性反射
是皮层下中枢控制的反射,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为我
们察觉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这些反射失去大脑皮
层的抑制, 整合作用, 同时对外周刺激敏感提高, 容
易释放及诱发出来, 形成一系列的异常姿势 。
它主要包括紧张性迷路反射, 颈紧张性反射, 紧张性
腰反射, 阳性支撑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及抓握反射等 。
这些反射都是人体发育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 。 因此,
抑制这些病理性夸张反射, 使其适度, 适时相互协调,
诱发主动运动十分重要 。
重要的紧张性反射
1,紧张性颈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颈部扭转 — 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颈屈曲 — 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伸展 — 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
仰卧位 — 上下肢伸肌优势
俯卧位 — 上下肢屈肌优势
3,紧张性腰反射 (以上半身向右扭转为例)
右上肢屈肌优势;右下肢伸肌优势
左上肢伸肌优势;左下肢屈肌优势
中枢 N系
统损伤
张力异常
运动异常
用力大
紧张大
张力大
联合反应大
用力增加
联合反应及
肌张力增加
代偿性
动作出现
功能减低
Bobath疗法
是英藉德裔物理疗法师 Berta Bobath提出的方法。
常用技术
1,控制运动的关键点 (KP),对痉挛的部分采用反射
抑制模式 (RIP)进行抑制 。
2,痉挛被控制后, 让患者进行主动的, 小范围的,
不太用力的和不引起痉挛的关节运动
3,通过平衡, 翻正或防护反应引出运动
4,肢体负重并在负重的肢体上取得平衡
5,控住和放置以训练对运动的控制,
6,最后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逐步
向正常运动过渡 。
Bobath疗法的原则
现象 表 现 处理原则 具体方法
异常的运动模式,如上肢的痉
挛模式:内收、内旋、屈肘、
前臂旋前、屈腕指、内收拇;
下肢的痉挛模式:外展、内旋、
伸髋及膝、跖屈踝、上抬骨盆
抑制
反射性抑制模式 ( RI P ),
上肢的, 外展、伸肘、
前臂旋后、伸腕指 ; 下
肢的, 内收、内旋、屈
髋及膝,背屈踝
联合反应, 如训练下肢屈曲
时,同侧上肢出现痉挛和屈曲 ;
健手用力时病手屈曲、痉挛等
抑制
训练下肢时,用 Bobath
式握手,用健手将病
手伸展 ; 健手用力时,
将病手固定不动等
正常
不应
出现
而病
后出
现的
异常的姿势反射:常见的有不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转动
时,颌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
肢体屈曲。紧张性迷路反射
( T L R ),仰卧位促进伸肌;俯
卧位促进屈肌等
抑制、
避免或
暂时利
用
需伸肘时,头转向肘
侧;需促进屈肌时,
采俯卧位;为避免影
响伸肌或屈肌的张
力,采用侧卧位等
现象 表 现 处理原则 具体方法
正常的反应如平
衡、伸展防护反
应、翻正反应等的
减弱或 ( 和 ) 消失
促进
在坐位、跪立位、站位上,以
及在摇板或 Bobath 球上训练
平衡、伸展防护和翻正等反应
肌张力的减弱或
( 和 ) 消失
促进
采用轻拍、压缩关节、牵张关
节等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正常
应出
现而
病后
减弱
或消
失的
正常的各种运动 促进
先抑制痉挛,然后小范围地、
不用力地伸屈关节、在肢 体
上负重、平衡、进行定位 放
置和控住训练,成功后再 进
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续 表
进行的程序 痉挛型
① 抑制异常运动
抑制痉挛;
抑制联合反应;
避免和利用异常
的姿势反射
② 诱发正常运动
小范围、不过度
用力和不引起痉
挛的自主运动;
利用平衡、伸展
防护反应或翻正
反应引出
③ 运动控制训
练让肢体负
重并在其上
平衡,定位
放置和控住
训练
④ ADL训练 ⑤ 痉挛复发
① 感觉或 (和 )本
体感觉刺激:
轻拍、关节压
缩、关节牵引
等
② ③ ④
弛缓型
⑤
中风的恢复过程
中风
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
肌肉和神经元
继发性改变 —
挛缩、痉挛废
用改变
病人期望运动
通过治疗引发
肌肉活动及训
练运动控制
创造环境、激励学习
“代偿”
病人陷入无效的
刻板的协运动
恢复有效的
各种运动
+
急性期康复治疗
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 48 小时不再进展即可康复,但严重脑出血可稍延迟。
主要预防并发症、继发性损害,为功能训练作准备。
早期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
科学运动防止误用综合征
a,按摩
b,被动运动 (病后 2 - 3 天开始、两侧均要进行、手法轻、每日 2 次
各关节诸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方向 3 - 5 次)
c,体位治疗 ( 良肢位 ) 抑制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注意,1,临时体位,必须定时更换
2,尽量减少仰卧位时间 (姿势异常、压疮)
3,防止肩关节受伤
恢复期康复治疗
软瘫期 ( Br, I 期) -设法恢复或↑肌张力,诱发
肢体主动运动
痉挛期 ( Br, II, III 期) -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
动模式,促分离运动
改善期 ( Br, IV, V 期) —促选择性、精细、速
度运动,继续控制痉挛
运动训练顺序,翻身一坐→坐位平衡→ (双膝立
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
步行。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a、维持性训练,利用残余功能防功能退化
b、适时使用辅助器具(杖、步行器、轮椅)
c,健侧代偿问题
d、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概述
中风, 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
(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致残率, 复发率 )
(219/10万 719/10万 116/10万 80% 41% )
我国,死因前三位, 每年新发病约 150万, 患病人数 600~700万, 死
亡约 100万 。 约 3/4存活者有残疾, 常见偏瘫, 失语, 认知感
觉障碍等 。 治疗费 100亿 /年, 城市 9000元 ± /人 。
美国, 1986年估计有 50万人发病, 14.78万人死亡, 存活者需长期
医疗照顾 202万人 。
英国,死因前三位, 长期残疾居首位, 85%脑梗, 40%反复发生,
10%患者 1月内死亡 。
个人不幸, 家庭灾难, 社会的巨大负担
五高
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
中风的治疗方法在我国有 200余种之多,但是疗效有限
光量子、自体血、体外反搏、针灸、蛇毒、中医药
中风偏瘫能恢复吗?
功能永久性缺失的悲观论点统治了多个世纪。
?CNS无法再生
?严格的功能定位研究的热潮
临床和实验证实脑损伤后功能能够恢复
临床观察 ——病人自己可以恢复。
客观试验
?1824年 Flourens P发现人 CNS损伤后能恢复
?1917年 Sherrington 证明摘除猴皮质运动区,
运动功能能够恢复
?1933年 Gardner发现大脑切除 520g,人可走
路,生活自理
?1955年 Glees P证实半球切除后的患者能恢
复工作
脑可塑性 → 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
上世纪 30年代 BetheA首先提出 (切除两栖动物 1-2
个肢体)
? 指生命机体适应发生了变化的环境和应付生
活中危险的能力
? 中枢 N系统在受到打击后重新组织保持适当的
功能,不是再生而是功能重新组织
60年代 Luria完善
? 脑损伤后残留部 → 功能重组 → 以新的方式完
成已丧失了的功能
? 强调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 (再训练理论 )
脑可塑性 ——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
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
适应改变了现实的能力。
广义 ——将所有的学习都认为是脑有可塑
性的表现,因为通过学习和训练,
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
狭义 ——脑必须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
基础才是可塑性的表现
功能重组 ——脑可塑性的基础
? 轴突侧支长芽 ——靠近损伤区的轴突向侧方
发芽伸出分支支配损伤区。
CNS的细胞不能再生,但是轴突、树突、突
触连结可以再生
脑神经细胞体的体积 ——3%
树突、轴突、胶质 ——97%
Gragy动物
其主要方式为以下几种
? 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 ——已存在但未发生
作用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时发挥作用,突
触的效率提高
? 病灶周围组织代偿 ——1950年,猴实验中
证实
? 对侧半球代偿 ——儿童失语可转移至右侧;
半球损害由对侧代偿
? 由功能不同的系统代偿 ——先天盲人(感
觉取代研究)
几个例子
①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Bach-y-Rita之父
②训练可学会生来不具备的运动
③训练可使脑发生形态学改变
恢复的方法、手段
理由,a.突触的效率取决于使用频率, 运用越多, 效率越高
b.要求脑组织承担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没有反复多
次训练不可能完成
c.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 CNS功能恢复很重要
询证医学研究认为治疗中风有效的三种手段
功能恢复训练是利用 CNS可塑性促进功能重组的必要条件
急性期溶栓治疗
中风单元
康复治疗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西方的含义
rehabilitation一词的含义,
re-重新的意思
habilis-是得到能力或者适应的意思
ation-行为或者状态的结果。
中世纪, (宗教)
近 代, (法律)
后来引深为“复原、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
尊严等”
应用于医学领域称为康复--使残疾人从新适应正
常的社会生活,重新恢复做人的权利、资格和尊严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的医学定义
1942年: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的复原
其肉体、精神、社会、职业和
经济能力。
1969年:综合的协调的应用医学的、社
会的、教育和职业的措施,对
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
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数 10年总结
康复目的:使残疾者能够和健全人平等的
重新参与和享受社会生活。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的医学定义
1981年,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
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90年代,康复是指综合的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
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
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性适应
方面的潜能。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 康复就是疾病的痊愈
? 康复就是恢复和休养
? 康复就是疗养
? 康复就是锻炼身体
? 康复就是针灸、推拿、按摩、理疗
? 康复就是洗头洗脚、洗澡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 康复就是疾病的痊愈
历史上, 旧唐书, 武则天病后康复
所有医院的门口:祝您早日康复、肿瘤康复医院
两岸三地翻译不同:香港:复康
台湾:复健
歪曲结论:康复了=病好了。
好了病还康复什么?
真实情况:几乎没有可以称之为完全恢复的疾病。
多数疾病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大叶性肺炎、骨折造成脊髓压迫)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康复就是恢复和休养的过程
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疗后再休息一个
阶段后,健康恢复( recovery)到病前的水
平(感冒)。
康复( rehabilitation)则是指伤病后健康水平
下降,虽然经积极治疗,但是仍然形成了残
疾,健康水平达不到原先水平。
歪曲的结论:康复就是养病、休息好、营养好
就可以了。
?康复就是疗养
疗养:是利用自然界具有医疗作用的物理化学因子 (自
然疗养因子 )防治疾病。 (矿泉、海水、阳光、气候、风
景区、泥)
疗养与康复的区别:对象、目的、手段。
歪曲结论:康复=疗养是有权有钱人享受的事。
康复 =疗养不是治病
康复医院应该建在风景好的地方。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疗养与康复的异同
疗养
康复
对象
慢性病, 老年病患者;病后
或手术后恢复期患者以及健
康疗养者
残疾人, 慢性病, 老年病患
者, 一部分急性病患者, 重
点是有功能障碍的残疾人和
慢性病患者
目的
使慢性病治愈或者有不同程
度的好转;病后或手术后促
进健康恢复;使健康人消除
疲劳
使患者的身心功能尽可能得
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帮助患
者重返社会
手段
采用矿泉, 海水, 阳光, 气
候, 等自然理化因子, 辅之
以人工物理因子和药物
主要采用运动疗法, 物理疗
法, 作业疗法, 心理疗法,
言语矫正和康复工程等手段,
辅之以药物和手术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康复就是锻炼身体
1、康复训练 ==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包括功能
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心理学、运动学、动力学等
医学知识。
2、康复训练与体育锻炼一样需要指导 (郝海东的足球训
练同样需要每时每刻的教练指导 ) 。
歪曲的结论,康复是锻炼身体不是治疗
康复简单、不需要技术
自己操练、不需要花钱 (投入产出计算)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康复在我国的含义
?康复就是针灸、推拿、按摩、理疗,
为什么针灸、推拿、按摩成了康复的代名词?
中医也有自己的康复:按摩、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
不能否认存在致命的缺陷: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自身的评价:公正公平的评价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疗法的适应症不能随意夸大。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关系: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歪曲的观点:没有针灸就不是康复。
自己买一台理疗机器就可以进行治疗 。
康复的东西方差异
1、康复是有关残疾人的事业。很多人认为残疾跟自己无关,其实大有
关系。残疾分为永久性残疾和暂时性残疾,国外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人
一生之中有过暂时性残疾的人占 70%还多,如近视眼、脚踝扭伤、颈
肩腰腿疼、关节炎等等都属于残疾范畴。
2、康复更主要反映的是人权的进步。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古来有之,社
会的进步产生了生而平等的理想,残疾人照样可以做到残而不废。
3、康复的核心是功能康复。就是使有功能残疾的人,尽最大可能的恢
复功能,重新享受人生(权力、地位、金钱、事业、汽车、房子),
一切正常人所拥有的,残疾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康复、医学康复与康复医学
康复是全面的残疾人的事业,分四个方面
医学康复:包括所有与残疾有关的医学方面的疾病
教育康复: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工作
社会康复:解决残疾人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工作
康复医学和医学康复的区别,
(见笔记内容)
医学的四个分支:保健医学、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
研究和治疗对象 健全人、疾病,按人体
器官和治疗方法来分
类
残疾人、老年病者
诊断特点 化验、抽血、查体 功能评定(标准化的量表)
治疗手段 手术、药物、护理 PT、OT、ST、工程
效果评定 治愈、好转、死亡 显效、有效、无效
工作组织形式 医生、护士 团组
服务范畴 比较单一的医学范畴 全面
目标 出院 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
康复医学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在国外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
机构。
1、疾病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老年病
2、医疗技术提高:死得少了、活的多了、追求
生活质量和品质(好死不如赖活着?)。
3、生活提高与人的需求
4、人的文明程度提高,社会进步的表现:更加
尊重人权
5、致残因素增多,
对偏瘫评价标准的改变
上世纪前末叶,美欧儿麻流行针对
受累肌肉进行训练
MMT和肌力训练占上风
↓
以中枢瘫为主的治疗方法
Bobath法,Brunstrom法,PNF法
易化技术或促通技术
↓
以恢复运动模式为主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失 去 控 制
异常原始的运动
反射释放、运动模式异常
司令部
大脑
前敌指挥部
肌张力增加
肌群间协调紊乱 异常反射活动
正常运动调节
功能下降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紧张性反射
痉挛型模式
中风偏瘫本质及恢复过程
过去认为:中枢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两者在本质上有差别,在恢复上有差别吗?
瑞典学者,Brunnstrom( 1970s)
中枢性瘫痪 —质的变化
周围性瘫痪 —量的变化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0
1
2
3
4
5
I 迟缓期 II 痉挛期
III共同运动
IV部分分离运动
V分离运动
VI正常
治疗的目标
易化技术
是 cell水平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技术
刺激 → 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 → 兴奋性调整
→ 获取正确的运动输出
易化或促进
处于阈下兴奋状态的神经元 (A)只表现为兴
奋性的增高并不发生兴奋, 但对其他处于阈下
兴奋的神经元 (B)的传入冲动比较敏感, A,B单
独存在时并不能引起兴奋, 但当它们在时间和
空间上发生综合时, 就能使 A,B易于达到兴奋
阈而产生兴奋,
例如,让患者在思想上用力使某一肌
肉处于阈下兴奋状态 (相当于 A),再由治疗
师操纵此肌肉使另一些神经元 (相当于 B)亦
处于阈下兴奋状态, 若 A,B同时发生, 则
可由于易化效应而引起肌肉收缩 。
易化技术 多用于促进神经损伤后难于
兴奋的组织进入兴奋状态 。 另一方面, 常
与抑制配合, 以抑制兴奋性过高的组织 。
A
B
C
促进作用原理图
促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1、促进 \易化 \兴奋
2、抑制
促进正常的
抑制异常的
目前沿用的易化技术有
Bobath疗法
Brunnstrom疗法
PNF疗法
Rood疗法
以前三种应用较多
共同理论基础
1,脑控制运动而非肌肉, 脑损伤康复强调运动模
式的改善 ——核心
2,中枢神经系统是分等级的结构, 上位中枢对下
位中枢主要起抑制作用
层次学说:运动控制由上位 ( 脑皮质 ), 中位
( 脑干 ), 下位 ( 脊髓 ) 三层次协同完成 。 运
动发育也是从下位 → 上位水平的成熟过程 。
3,应用特殊的感觉刺激可改变或易化患者的运动
模式
反射学说:感觉传入信息控制运动传出信息,
运动为反射综合, CNS处于被动地位 。
4,脑损伤的恢复遵循一定顺序 ——模仿婴儿正常
发育的顺序 。
运动协同的神经系统梯级支配
运动统和的水平 形态的水平
不稳定型精细动作 大脑皮层
稳定型精细动作 基地核
半自动型精细动作 小脑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中脑、脑桥
姿势反射 延脑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脊髓
牵张反射
痉挛性模式
中风偏瘫患者的患侧肌群多有不同程度的痉挛,
因此患者的 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刻板的 。
? 不活动时时常表现为典型的痉挛模式
上肢表现 ---典型的屈肌模式
下肢表现 ---典型的伸肌模式
? 活动时常表现为刻板的共同运动
典型的痉挛模式
头部,头部旋转, 脸面朝健侧, 向患侧屈曲,
上肢,肩胛回缩, 肩带下降, 肩关节内收, 内旋, 肘关节
屈曲伴前臂旋后 ( 某些病例前臂旋前 ) 腕关节屈曲
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 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 上提
髋关节伸展, 内收, 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趾屈曲, 内收
共同运动
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运
动, 但由于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 它们是定型的,
不能选择性的控制所需的肌群, 只能遵循固定模式
来活动, 所以它又是不随意的 。
上肢共同运动在举起手臂时最常见到, 下肢共同运
动在站立和行走时最易见到 。 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
的运动, 即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
的神经元间的联系, 是一种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
现 。
共同运动
屈肌共同运动 伸肌共同运动
上
肢
肩胛骨
肩关节
肘关节
前臂
腕关节
指关节
拇指
上提
外展
屈曲
旋后 \旋前
屈曲
屈曲
屈曲
后缩
外旋
内收
内收
前伸
内旋
旋前
稍伸展
屈曲
屈曲
下推
内收
伸展
内收
内收
下
肢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趾关节
上提
屈曲 外展
屈曲
背屈
伸展 \背屈
后缩
外旋
内翻
伸展 内收
伸展
跖屈
跖屈
内旋
内翻
内收
联合反应
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
收缩。偏瘫时如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的收
缩。
特点 1,它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一种姿势反射,是原始的运
动模式或脊髓水平的反应。肌肉活 动失去自主控
制,是伴随痉挛而出现的。
特点 2,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
不良影响,
1、可加强偏瘫侧痉挛,使功能活动更困难,妨碍
患肢的平衡反应。因此,在偏瘫治疗时瘫治疗时,
不应让其身体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
的出现 。
2,影响平衡方应
3、加重挛缩
联合反应
1.对侧性联合反应
( 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 → 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 → 患肢伸展
( 2)下肢(对侧性) 健肢内收(内旋) → 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 → 患肢外展(外旋)
( 3)下肢(相反性)健肢屈曲 →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 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上肢屈曲 → 下肢屈曲
上肢伸展 → 下肢伸展
紧张性反射
是皮层下中枢控制的反射,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为我
们察觉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这些反射失去大脑皮
层的抑制, 整合作用, 同时对外周刺激敏感提高, 容
易释放及诱发出来, 形成一系列的异常姿势 。
它主要包括紧张性迷路反射, 颈紧张性反射, 紧张性
腰反射, 阳性支撑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及抓握反射等 。
这些反射都是人体发育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 。 因此,
抑制这些病理性夸张反射, 使其适度, 适时相互协调,
诱发主动运动十分重要 。
重要的紧张性反射
1,紧张性颈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颈部扭转 — 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颈屈曲 — 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伸展 — 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
仰卧位 — 上下肢伸肌优势
俯卧位 — 上下肢屈肌优势
3,紧张性腰反射 (以上半身向右扭转为例)
右上肢屈肌优势;右下肢伸肌优势
左上肢伸肌优势;左下肢屈肌优势
中枢 N系
统损伤
张力异常
运动异常
用力大
紧张大
张力大
联合反应大
用力增加
联合反应及
肌张力增加
代偿性
动作出现
功能减低
Bobath疗法
是英藉德裔物理疗法师 Berta Bobath提出的方法。
常用技术
1,控制运动的关键点 (KP),对痉挛的部分采用反射
抑制模式 (RIP)进行抑制 。
2,痉挛被控制后, 让患者进行主动的, 小范围的,
不太用力的和不引起痉挛的关节运动
3,通过平衡, 翻正或防护反应引出运动
4,肢体负重并在负重的肢体上取得平衡
5,控住和放置以训练对运动的控制,
6,最后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逐步
向正常运动过渡 。
Bobath疗法的原则
现象 表 现 处理原则 具体方法
异常的运动模式,如上肢的痉
挛模式:内收、内旋、屈肘、
前臂旋前、屈腕指、内收拇;
下肢的痉挛模式:外展、内旋、
伸髋及膝、跖屈踝、上抬骨盆
抑制
反射性抑制模式 ( RI P ),
上肢的, 外展、伸肘、
前臂旋后、伸腕指 ; 下
肢的, 内收、内旋、屈
髋及膝,背屈踝
联合反应, 如训练下肢屈曲
时,同侧上肢出现痉挛和屈曲 ;
健手用力时病手屈曲、痉挛等
抑制
训练下肢时,用 Bobath
式握手,用健手将病
手伸展 ; 健手用力时,
将病手固定不动等
正常
不应
出现
而病
后出
现的
异常的姿势反射:常见的有不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转动
时,颌向侧肢体伸展;枕向侧
肢体屈曲。紧张性迷路反射
( T L R ),仰卧位促进伸肌;俯
卧位促进屈肌等
抑制、
避免或
暂时利
用
需伸肘时,头转向肘
侧;需促进屈肌时,
采俯卧位;为避免影
响伸肌或屈肌的张
力,采用侧卧位等
现象 表 现 处理原则 具体方法
正常的反应如平
衡、伸展防护反
应、翻正反应等的
减弱或 ( 和 ) 消失
促进
在坐位、跪立位、站位上,以
及在摇板或 Bobath 球上训练
平衡、伸展防护和翻正等反应
肌张力的减弱或
( 和 ) 消失
促进
采用轻拍、压缩关节、牵张关
节等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刺激
正常
应出
现而
病后
减弱
或消
失的
正常的各种运动 促进
先抑制痉挛,然后小范围地、
不用力地伸屈关节、在肢 体
上负重、平衡、进行定位 放
置和控住训练,成功后再 进
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续 表
进行的程序 痉挛型
① 抑制异常运动
抑制痉挛;
抑制联合反应;
避免和利用异常
的姿势反射
② 诱发正常运动
小范围、不过度
用力和不引起痉
挛的自主运动;
利用平衡、伸展
防护反应或翻正
反应引出
③ 运动控制训
练让肢体负
重并在其上
平衡,定位
放置和控住
训练
④ ADL训练 ⑤ 痉挛复发
① 感觉或 (和 )本
体感觉刺激:
轻拍、关节压
缩、关节牵引
等
② ③ ④
弛缓型
⑤
中风的恢复过程
中风
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
肌肉和神经元
继发性改变 —
挛缩、痉挛废
用改变
病人期望运动
通过治疗引发
肌肉活动及训
练运动控制
创造环境、激励学习
“代偿”
病人陷入无效的
刻板的协运动
恢复有效的
各种运动
+
急性期康复治疗
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 48 小时不再进展即可康复,但严重脑出血可稍延迟。
主要预防并发症、继发性损害,为功能训练作准备。
早期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
科学运动防止误用综合征
a,按摩
b,被动运动 (病后 2 - 3 天开始、两侧均要进行、手法轻、每日 2 次
各关节诸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方向 3 - 5 次)
c,体位治疗 ( 良肢位 ) 抑制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注意,1,临时体位,必须定时更换
2,尽量减少仰卧位时间 (姿势异常、压疮)
3,防止肩关节受伤
恢复期康复治疗
软瘫期 ( Br, I 期) -设法恢复或↑肌张力,诱发
肢体主动运动
痉挛期 ( Br, II, III 期) -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
动模式,促分离运动
改善期 ( Br, IV, V 期) —促选择性、精细、速
度运动,继续控制痉挛
运动训练顺序,翻身一坐→坐位平衡→ (双膝立
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
步行。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a、维持性训练,利用残余功能防功能退化
b、适时使用辅助器具(杖、步行器、轮椅)
c,健侧代偿问题
d、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