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 教学目标 】
1,土壤有机质概述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
主要内容 (重点 ):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时安排与进度: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2.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重点)
3.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重点)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重点)
要求了解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重点掌握土
壤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深刻认识土壤有机质
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掌握土壤有机质管理的
原则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
幻灯,动画演示;模型分析;定性实验。
课时数,4课时。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概念,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
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
0.5%
5%
0.5-2.0%
7%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二, 含量及组成
1,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 0-5%之间。
泥炭土可高达 20%或 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 0.5%
表 5-1 不同地区旱地和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 ( % )
地 区
旱地 水田
东北平原 4.45 4.96
黄淮海平原 0.99 1.27
长江中下游平原 1.74 2.74
南方红壤丘陵 1.65 2.52
珠江三角源程序平原 2.01 2.73
2、有机质的组成
(1) 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 C,H,O,N,
C/N比大约在 10~12之间。
2、有机质的组成
(2) 化合物组成
可分为,
腐殖物质 ( Humic Substance)
非腐殖物质 ( Non-Humic Substance)
常见的化合物有 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及脂类 。
2、有机质的组成
(3) 存在形态:
?动、植物残体
?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 腐植物质
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R— ( C,4H,养分) + 2O2 CO2 + 2H2O + 能量 +养分
酶
氧化
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
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
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 腐殖化过程 。
腐殖化系数 ***,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
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动画演示
表 2 - 5 中国不同地区耕地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江南地区 华南地区
作物秸杆
作物根
绿肥
厩肥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0, 2 6 - 0, 6 5
0, 4 2 ( 9 ) ?
0, 3 0 - 0, 9 6
0, 6 0 ( 5 )
0, 1 6 - 0, 4 3
0, 2 8 ( 1 4 )
0, 2 8 - 0, 7 2
0, 4 6 ( 1 1 )
0, 1 7 - 0, 3 7
0, 2 6 ( 3 3 )
0, 1 9 - 0, 5 8
0, 4 0 ( 1 4 )
0, 1 3 - 0, 3 7
0, 2 1 ( 4 6 )
0, 2 8 - 0, 5 3
0, 4 0 ( 2 1 )
0, 1 5 - 0, 2 8
0, 2 1 ( 5 3 )
0, 3 1 - 0, 5 1
0, 4 0 ( 5 4 )
0, 1 6 - 0, 3 7
0, 2 4 ( 3 3 )
0, 3 0 - 0, 6 3
0, 4 0 ( 3 8 )
0, 1 9 - 0, 4 3
0, 3 4 ( 1 8 )
0, 3 2 - 0, 5 1
0, 3 8 ( 1 4 )
0, 1 6 - 0, 3 3
0, 2 3 ( 3 1 )
0, 2 0 - 0, 5 2
0, 3 1 ( 8 )
图 4-1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激发作用 **( Priming effect),土壤中加入新鲜
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
矿化作用称之 激发作用 。
激发效应可以是 正,也可以是 负。
在好氧条件下, 微生物活动旺盛, 分解作用可进
行较快而彻底, 有机物质 ---->CO2和 H2O,而 N,P,S等
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 。
在嫌气条件下, 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分解
作用进行得既慢又不彻底, 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 乙
醇等 中间产物 。
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 还产生 CH4,H2等还原物
质, 其中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 对植物生长不利 。
注 意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3,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 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通气性 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温度 最适宜温度大约为 25-35
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 C/N)对其分解速
度影响很大。 以 25或 30,1较为合适。
? C/N降至大约 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
中 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
矿质态氮,
2,C/N比 ***
动画演示
新鲜程度
破碎程度
紧实程度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
1、物理状态
表 2 - 2 一些有机物质的碳、氮含量及其 C / N 比
有机物质 C% N% C/ N
云杉锯屑
硬木锯屑
小麦秸秆
玉米禾茎
甘蔗渣
黑麦草 (开花期)
草坪禾草
黑麦草 (营养期)
成熟苜蓿干草
腐烂畜肥
堆肥
嫩苜蓿干草
毛叶苕子
城市淤泥
土壤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土壤有机质
软土 Ap 层
老成土 A1
平均 B 层
50
46
38
40
40
40
40
40
40
41
40
40
40
31
50
50
50
56
52
46
0, 0 5
0, 1
0, 5
0, 7
0, 8
1, 1
1, 3
1, 5
1, 8
2, 1
2, 5
3, 0
3, 5
4, 5
1 0, 0
8, 5
5, 0
4, 9
2, 3
5, 1
6 0 0 / 1
4 0 0 / 1
8 0 / 1
5 7 / 1
5 0 / 1
3 7 / 1
3 1 / 1
2 6 / 1
2 5 / 1
2 0 / 1
1 6 / 1
1 3 / 1
1 1 / 1
7/1
5/1
6/1
1 0 / 1
1 1 / 1
2 3 / 1
9/1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二、土壤腐殖质 -粘土矿物复合体
游离态 很少
结合态 52%-98%
腐殖质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示意图
三、土壤腐殖酸的分组
目前常用的提取剂
( 1) 0.1M NaOH溶液
( 2) 0.1M NaOH + 0.1M 焦磷酸钠混合提取液
腐殖质分组方法
四、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 一 ) 物理性质
1、颜色
黑褐色,富里酸呈淡黄色,胡敏酸呈褐色
2、溶解性
富里酸 溶于水、酸、碱 ;
胡敏酸 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
富里酸的 一价、二价盐溶于水, 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
胡敏酸的 一价盐溶于水,但 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
3、吸水性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 500%
4、腐殖质的分子结构
( 1)腐殖酸的分子量有较大的差异。
( 2)腐殖酸的分子形状
pH 2-3 纤维、纤维束状
4-7 网状、海绵状
8-9 页状
>10 粒状
5.胶体特性 土壤有机胶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HA的 3D优化结构模型
动画演示
(二)腐殖酸的化学性质
1、腐殖质的组成
胡敏素
胡敏酸
富里酸腐殖质
2、化学组成
我国主要土壤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元素( %) C H O+S N
HA 50-60 3.1-5.3 31-41 3.0-5.6
FA 45-53 4.0-4.8 40-48 2.5-4.3
习惯上以 58%为其平均值,故计算有机质的含
量时,一般以 1.724为折算系数。
3、含氧官能团
羧基、酚羟基、羰基、醌基、醇羟基、甲氧基 等。
种类 羧基 酚羟基 醇羟基 醌基 酮基 甲氧基 总酸度
HA 15-57 21-57 2-49 1-26 1-5 3-8 67
FA 55-112 3-57 26-95 3-20 12-27 3-12 103
腐殖质的含氧官能团含量( m mol M+ ),kg-1
4、腐殖酸的络合性
络合物的稳定性随 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在 Ph4.8时能与 Fe,Al,Ca等离子形成可溶性络
合物,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会产生沉淀。
5、腐殖酸的电性
腐殖酸是一种 两性胶体 。即可以带负电荷,
也可以带正电荷。而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
腐殖质的负电荷数量随 pH质的升高而升高。
(三)腐殖质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1、稳定性
在温带条件下,一般植物残体的 半分解周期 少
于 3个月,植物残体形成的新的有机质的 半分
解期 为 4.7-9年,而胡敏酸的 平均停留 时间为
780-3000年,富里酸的 平均停留 为 200-630年。
2、腐殖质的变异性
HA/FA值 ***,表示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的
比值。是表示土壤腐殖质成份变异的指标之一 。
一般我国 北方 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
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大于 1.0
而在温暖潮湿的 南方 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
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 1.
在同一地区,水稻土 的腐殖质的 HA/FA 比 大
于旱地。
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 的土壤的 HA/FA比
较高。
课堂测试
1,土壤有机质是化学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 ( )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 )
3,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 ( )
4,HA的酸性比 FA强, 分子量比 FA高, 稳定性比 FA高 ( )
5,一般南方土壤有机质的HA /FA<1, 而北方大与1 ( )
6,一般随着土壤熟化度的提高, HA /FA也提高 ( )
7,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 )
8,有机质的转化是先矿化后腐殖化, 两个过程是矛盾对立的
( )
9,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 不分解腐殖质 ( )
10,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 )
氮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 90-98%
磷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 20-50%
其他营养,K,Na,Ca,Mg,S,Fe,Si等营养元素。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一、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
( 一 )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碳素营养:碳素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 。 土壤每
年释放的 CO2达 1.35× 1011吨, 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
(二)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1、物理性质,①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②降低土壤粘性,
改善土壤耕性;③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④促进
土壤升温。
2、化学性质,①影响土壤的表面性质;②影响土壤的电
荷性质,③影响土壤保肥性;④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
⑤影响土壤缓冲性
3、生理性质:①影响根系的生长;②影响植物的抗旱性
③影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④药用作用。
二、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
(一)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腐殖酸是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剂。以 Cr3+为例。
(二)有机物质对农药污染的影响
(三 ) 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一个碳原子的旅程
据 Garrels等( 1975)计算:
?在大气圈中停留 4年;
?在生物圈中停留 11年;
?在海洋上层水域停留 385年;
?在深海中停留 10万年;
?在地壳中停留 3.42× 108
碳素转化模型
以 CENTURY模型为例
三,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土壤有机质 ( 碳 ) 的动态平衡
土壤有机质
含量并非可
以无限提高,
在稳定的生
态系统中最
终达到一个
稳定值。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坚持两个原则
平衡原则
经济原则
2.提高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 1)合理耕作制度(退化或熟化)
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并维
持较高的水平。
主要的有机肥源包括:
绿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蚕
沙、鱼肥、河泥、塘泥,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2、施用有机肥
3.种植绿肥 田菁 紫云英 紫花苜蓿等
休闲绿肥、套作绿肥
养用结合: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
3.秸秆还田
要注意秸秆的 C/N比、破碎度、埋压深度以及土壤墒情、
播种期远近、化肥施用量等
什么叫有机农业? http://www.oftcn.com/
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
耕作和养殖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的系统。有
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物质,但不允许使
用化学肥料。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
草和病虫害。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指标,在生产中部采
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
律和生物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
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 本章小结 】
? 土壤有机质概述
1,了解不同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2,了解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异同 。
3,掌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腐殖质概念, 二者有何异同 。
4,熟悉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 包括化学组成, 化合物组成和形态特征 。
?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1,掌握碳水化合物, 含 N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及产物, 重点掌握影响转化
因素中的 C/N的详细内容和基本原理 。
2,理解影响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转化的推动力是微生物的含义 。
?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1,了解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两个阶段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组成土壤腐殖质
最基本的物质有哪些?
2,掌握土壤腐殖质的组分, 所带功能团对各组分性质产生的影响 。
? 掌握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 农作物产量, 品质以及环境保护所产生的
影响 。
? 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 以及为什么一再强调增施有机肥,
以培肥土壤的科学道理 。
1,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矿化作用 4,腐殖化作
用 7,腐殖化系数 8,C/N 9,腐殖酸 10,褐腐酸 11,黄
腐酸 12,激发效应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3,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4,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 的条
件是哪一种?为什么?
(一 )基本概念
( 二 ) 问答题
课堂测验( CHP03)
1.土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很少而分解者很多( )
2.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
3.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
4.真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而放线菌适宜在酸性环境( )
5.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多( )
6.根瘤是一特殊的菌根( )
7.酸性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较中性钙质土壤中少( )
8.真菌和放线菌都产生抗生素( )
9.泡菜时发霉则不易变酸,反之亦然( )
10.外生菌根长在根表以外,它们是寄生生物( )
朱祖祥, 1983,土壤学, 农业出版社 。
熊毅, 李庆逵, 1987,中国土壤 ( 第二版 ), 科
学出版社 。
Sparks,D,L,1995,Environmental Soil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参考文献:
【 教学目标 】
1,土壤有机质概述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
主要内容 (重点 ):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时安排与进度: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2.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重点)
3.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重点)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重点)
要求了解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重点掌握土
壤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深刻认识土壤有机质
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掌握土壤有机质管理的
原则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
幻灯,动画演示;模型分析;定性实验。
课时数,4课时。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概念,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
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
0.5%
5%
0.5-2.0%
7%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二, 含量及组成
1,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 0-5%之间。
泥炭土可高达 20%或 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 0.5%
表 5-1 不同地区旱地和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 ( % )
地 区
旱地 水田
东北平原 4.45 4.96
黄淮海平原 0.99 1.27
长江中下游平原 1.74 2.74
南方红壤丘陵 1.65 2.52
珠江三角源程序平原 2.01 2.73
2、有机质的组成
(1) 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 C,H,O,N,
C/N比大约在 10~12之间。
2、有机质的组成
(2) 化合物组成
可分为,
腐殖物质 ( Humic Substance)
非腐殖物质 ( Non-Humic Substance)
常见的化合物有 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及脂类 。
2、有机质的组成
(3) 存在形态:
?动、植物残体
?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 腐植物质
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R— ( C,4H,养分) + 2O2 CO2 + 2H2O + 能量 +养分
酶
氧化
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
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
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 腐殖化过程 。
腐殖化系数 ***,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
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动画演示
表 2 - 5 中国不同地区耕地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江南地区 华南地区
作物秸杆
作物根
绿肥
厩肥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0, 2 6 - 0, 6 5
0, 4 2 ( 9 ) ?
0, 3 0 - 0, 9 6
0, 6 0 ( 5 )
0, 1 6 - 0, 4 3
0, 2 8 ( 1 4 )
0, 2 8 - 0, 7 2
0, 4 6 ( 1 1 )
0, 1 7 - 0, 3 7
0, 2 6 ( 3 3 )
0, 1 9 - 0, 5 8
0, 4 0 ( 1 4 )
0, 1 3 - 0, 3 7
0, 2 1 ( 4 6 )
0, 2 8 - 0, 5 3
0, 4 0 ( 2 1 )
0, 1 5 - 0, 2 8
0, 2 1 ( 5 3 )
0, 3 1 - 0, 5 1
0, 4 0 ( 5 4 )
0, 1 6 - 0, 3 7
0, 2 4 ( 3 3 )
0, 3 0 - 0, 6 3
0, 4 0 ( 3 8 )
0, 1 9 - 0, 4 3
0, 3 4 ( 1 8 )
0, 3 2 - 0, 5 1
0, 3 8 ( 1 4 )
0, 1 6 - 0, 3 3
0, 2 3 ( 3 1 )
0, 2 0 - 0, 5 2
0, 3 1 ( 8 )
图 4-1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激发作用 **( Priming effect),土壤中加入新鲜
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
矿化作用称之 激发作用 。
激发效应可以是 正,也可以是 负。
在好氧条件下, 微生物活动旺盛, 分解作用可进
行较快而彻底, 有机物质 ---->CO2和 H2O,而 N,P,S等
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 。
在嫌气条件下, 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分解
作用进行得既慢又不彻底, 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 乙
醇等 中间产物 。
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 还产生 CH4,H2等还原物
质, 其中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 对植物生长不利 。
注 意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3,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 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通气性 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温度 最适宜温度大约为 25-35
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 C/N)对其分解速
度影响很大。 以 25或 30,1较为合适。
? C/N降至大约 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
中 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
矿质态氮,
2,C/N比 ***
动画演示
新鲜程度
破碎程度
紧实程度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
1、物理状态
表 2 - 2 一些有机物质的碳、氮含量及其 C / N 比
有机物质 C% N% C/ N
云杉锯屑
硬木锯屑
小麦秸秆
玉米禾茎
甘蔗渣
黑麦草 (开花期)
草坪禾草
黑麦草 (营养期)
成熟苜蓿干草
腐烂畜肥
堆肥
嫩苜蓿干草
毛叶苕子
城市淤泥
土壤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土壤有机质
软土 Ap 层
老成土 A1
平均 B 层
50
46
38
40
40
40
40
40
40
41
40
40
40
31
50
50
50
56
52
46
0, 0 5
0, 1
0, 5
0, 7
0, 8
1, 1
1, 3
1, 5
1, 8
2, 1
2, 5
3, 0
3, 5
4, 5
1 0, 0
8, 5
5, 0
4, 9
2, 3
5, 1
6 0 0 / 1
4 0 0 / 1
8 0 / 1
5 7 / 1
5 0 / 1
3 7 / 1
3 1 / 1
2 6 / 1
2 5 / 1
2 0 / 1
1 6 / 1
1 3 / 1
1 1 / 1
7/1
5/1
6/1
1 0 / 1
1 1 / 1
2 3 / 1
9/1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二、土壤腐殖质 -粘土矿物复合体
游离态 很少
结合态 52%-98%
腐殖质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示意图
三、土壤腐殖酸的分组
目前常用的提取剂
( 1) 0.1M NaOH溶液
( 2) 0.1M NaOH + 0.1M 焦磷酸钠混合提取液
腐殖质分组方法
四、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 一 ) 物理性质
1、颜色
黑褐色,富里酸呈淡黄色,胡敏酸呈褐色
2、溶解性
富里酸 溶于水、酸、碱 ;
胡敏酸 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
富里酸的 一价、二价盐溶于水, 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
胡敏酸的 一价盐溶于水,但 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
3、吸水性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 500%
4、腐殖质的分子结构
( 1)腐殖酸的分子量有较大的差异。
( 2)腐殖酸的分子形状
pH 2-3 纤维、纤维束状
4-7 网状、海绵状
8-9 页状
>10 粒状
5.胶体特性 土壤有机胶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HA的 3D优化结构模型
动画演示
(二)腐殖酸的化学性质
1、腐殖质的组成
胡敏素
胡敏酸
富里酸腐殖质
2、化学组成
我国主要土壤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元素( %) C H O+S N
HA 50-60 3.1-5.3 31-41 3.0-5.6
FA 45-53 4.0-4.8 40-48 2.5-4.3
习惯上以 58%为其平均值,故计算有机质的含
量时,一般以 1.724为折算系数。
3、含氧官能团
羧基、酚羟基、羰基、醌基、醇羟基、甲氧基 等。
种类 羧基 酚羟基 醇羟基 醌基 酮基 甲氧基 总酸度
HA 15-57 21-57 2-49 1-26 1-5 3-8 67
FA 55-112 3-57 26-95 3-20 12-27 3-12 103
腐殖质的含氧官能团含量( m mol M+ ),kg-1
4、腐殖酸的络合性
络合物的稳定性随 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在 Ph4.8时能与 Fe,Al,Ca等离子形成可溶性络
合物,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会产生沉淀。
5、腐殖酸的电性
腐殖酸是一种 两性胶体 。即可以带负电荷,
也可以带正电荷。而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
腐殖质的负电荷数量随 pH质的升高而升高。
(三)腐殖质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1、稳定性
在温带条件下,一般植物残体的 半分解周期 少
于 3个月,植物残体形成的新的有机质的 半分
解期 为 4.7-9年,而胡敏酸的 平均停留 时间为
780-3000年,富里酸的 平均停留 为 200-630年。
2、腐殖质的变异性
HA/FA值 ***,表示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的
比值。是表示土壤腐殖质成份变异的指标之一 。
一般我国 北方 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
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大于 1.0
而在温暖潮湿的 南方 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
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 1.
在同一地区,水稻土 的腐殖质的 HA/FA 比 大
于旱地。
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 的土壤的 HA/FA比
较高。
课堂测试
1,土壤有机质是化学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 ( )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 )
3,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 ( )
4,HA的酸性比 FA强, 分子量比 FA高, 稳定性比 FA高 ( )
5,一般南方土壤有机质的HA /FA<1, 而北方大与1 ( )
6,一般随着土壤熟化度的提高, HA /FA也提高 ( )
7,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 )
8,有机质的转化是先矿化后腐殖化, 两个过程是矛盾对立的
( )
9,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 不分解腐殖质 ( )
10,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 )
氮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 90-98%
磷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 20-50%
其他营养,K,Na,Ca,Mg,S,Fe,Si等营养元素。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
一、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
( 一 )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碳素营养:碳素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 。 土壤每
年释放的 CO2达 1.35× 1011吨, 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
(二)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1、物理性质,①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②降低土壤粘性,
改善土壤耕性;③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④促进
土壤升温。
2、化学性质,①影响土壤的表面性质;②影响土壤的电
荷性质,③影响土壤保肥性;④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
⑤影响土壤缓冲性
3、生理性质:①影响根系的生长;②影响植物的抗旱性
③影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④药用作用。
二、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
(一)有机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腐殖酸是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剂。以 Cr3+为例。
(二)有机物质对农药污染的影响
(三 ) 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一个碳原子的旅程
据 Garrels等( 1975)计算:
?在大气圈中停留 4年;
?在生物圈中停留 11年;
?在海洋上层水域停留 385年;
?在深海中停留 10万年;
?在地壳中停留 3.42× 108
碳素转化模型
以 CENTURY模型为例
三,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土壤有机质 ( 碳 ) 的动态平衡
土壤有机质
含量并非可
以无限提高,
在稳定的生
态系统中最
终达到一个
稳定值。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坚持两个原则
平衡原则
经济原则
2.提高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 1)合理耕作制度(退化或熟化)
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并维
持较高的水平。
主要的有机肥源包括:
绿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蚕
沙、鱼肥、河泥、塘泥,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2、施用有机肥
3.种植绿肥 田菁 紫云英 紫花苜蓿等
休闲绿肥、套作绿肥
养用结合: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
3.秸秆还田
要注意秸秆的 C/N比、破碎度、埋压深度以及土壤墒情、
播种期远近、化肥施用量等
什么叫有机农业? http://www.oftcn.com/
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
耕作和养殖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的系统。有
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物质,但不允许使
用化学肥料。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
草和病虫害。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指标,在生产中部采
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
律和生物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
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 本章小结 】
? 土壤有机质概述
1,了解不同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2,了解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异同 。
3,掌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腐殖质概念, 二者有何异同 。
4,熟悉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 包括化学组成, 化合物组成和形态特征 。
?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1,掌握碳水化合物, 含 N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及产物, 重点掌握影响转化
因素中的 C/N的详细内容和基本原理 。
2,理解影响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转化的推动力是微生物的含义 。
?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1,了解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两个阶段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组成土壤腐殖质
最基本的物质有哪些?
2,掌握土壤腐殖质的组分, 所带功能团对各组分性质产生的影响 。
? 掌握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 农作物产量, 品质以及环境保护所产生的
影响 。
? 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 以及为什么一再强调增施有机肥,
以培肥土壤的科学道理 。
1,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矿化作用 4,腐殖化作
用 7,腐殖化系数 8,C/N 9,腐殖酸 10,褐腐酸 11,黄
腐酸 12,激发效应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3,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4,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 的条
件是哪一种?为什么?
(一 )基本概念
( 二 ) 问答题
课堂测验( CHP03)
1.土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很少而分解者很多( )
2.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
3.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
4.真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而放线菌适宜在酸性环境( )
5.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多( )
6.根瘤是一特殊的菌根( )
7.酸性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较中性钙质土壤中少( )
8.真菌和放线菌都产生抗生素( )
9.泡菜时发霉则不易变酸,反之亦然( )
10.外生菌根长在根表以外,它们是寄生生物( )
朱祖祥, 1983,土壤学, 农业出版社 。
熊毅, 李庆逵, 1987,中国土壤 ( 第二版 ), 科
学出版社 。
Sparks,D,L,1995,Environmental Soil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参考文献: